志愿广西,“桂”在相遇 | 这一年,我穿上了“红马甲”,开始自我“沉淀”
作者:梁缘鸿,202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蕉江瑶族乡人民政府,兼任乡团委副书记和乡村振兴防返贫信息员。
2022年是我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第一个年头。回想起来,毕业前我也曾面临两种选择:谋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或是寻找一个沉淀自己的机会。我选择了后者。
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我觉得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中,是最佳选择。刚来到蕉江乡时,我干劲满满,满怀激情准备投身工作。没想到,方言不通就是我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大最长的挑战:很多简单小事没能和群众流畅沟通而难以落实,自己在一旁束手无策干着急;每次和同事去到村民家中访谈了解情况,却因为基本听不懂村民的话语而显得像个局外人。
这时,我意识到,必须调整心态、尽快解决问题。于是在思索时,我想起《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书中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也面临着“三关四难”,总书记一一克服,这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既然“语言关”成为我来到全州蕉江需要克服的第一大关,那我就坚决克服它。很快我做出应对计划,在网上找来全州话的教学视频学习起来,不怕口音不准,只管开口大胆说。我仿佛重新回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随时请教随时纠正,身边的同事领导也纷纷帮助我。随着越说越好的全州话,我在工作中与村民的沟通开始顺畅起来,拉近了彼此之间关系,越发融入到基层的工作中。
还清晰地记得,在一次入户摸排时,我拿着入户调查表,一板一眼询问老乡情况,压根没几个人搭理我;后来,跟着村干部入户,我全程支着耳朵听却不敢讲,感觉自己是那样“格格不入”……
同时我发现,村书记黄光林每次入户,总要先跟村民聊半天:娃娃学习咋样、牛羊饲料够不够……起初,我不理解,每天入户摸排几十家,工作量这么大,咋还有时间闲聊?作为我的帮带导师,光林书记话语谆谆:家长里短连着村情民意,跟村民打交道,就得学会拉家常。于是,我尝试用方言和村民聊天,村民很快跟我热络起来,工作推进得也越来越顺利。
渐渐的我发现,基层一线是增长见识、了解国情的大课堂。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我们下更多功夫、花更大力气。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困难可能超出想象。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就越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这样才能磨出真功夫、硬本领。
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工作队的重要任务。服务期间,我多次跟随工作队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走访慰问脱贫家庭,宣传医保参保、小额信贷等多项政策。在一次入户宣传时,老人家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聊着近些年生活的变化,眼中充满了期盼,这让我备受触动。我既感到重任在肩,又感到动力满满,更加坚定了要深入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决心。
在落实国家的多项惠民政策中,我积极帮助脱贫户(含监测户)填写相关申请材料,如产业奖补、跨省交通补贴、县域内务工补贴、雨露计划等诸多利民政策。做的一件件实事,让我越来越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在基层服务期间,我目睹了蕉江乡的发展,见证当地的人民群众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乡村同样也有广阔的天地,我要关注群众需求,从小事做起,继续做好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实践者。
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更多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集聚更多好思路好想法。
来源/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
编辑/马彩英
初审/魏良瑾
复审/谢敏
审定发布/周岚
投稿西部故事:gxqzx1995@163.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