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张涛甫:再谈媒体的相争相融!

2016-08-04 王殊同 融媒观察


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


近日,一篇发表在澎湃上的《网络监管从紧 剑指内容生产灰色地带》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站到了风口浪尖,张涛甫教授认为,因这篇文章只选择了他发表于《上海观察》的整篇文章的一个分论点,其不完整传播,客观上造成张教授被部分读者误解。对此,融媒体网联系了张教授进行采访,希望能还原张教授的真实的观点,同时,也希望能呈现一位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究竟在以怎样的视角看当下媒体的相争相融。
对于澎湃新闻所发其文章有话要说
融媒体网记者:因在澎湃新闻看到您的一篇《复旦大学教授:网络监管从紧,剑指内容生产灰色地带》的文章,其中提到“应该把新闻采编权还给传统媒体和体制内媒体,加大对商业门户网站的规范管理”的观点,请问除了现在的法规管理方面,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让您觉得商业门户网站不应有新闻釆编权。
张涛甫教授:其实,在我最初发表于上海观察的那篇文章,其真实意思不是表明我的立场是要把新闻采编权交给传统媒体或体制内媒体,而是说,决策者的制度安排事实上是这么设计的,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制度现实就是如此。只不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预留了空间和操作弹性,使得商业门户网站在新闻信息生产方面获得了行动的空间。
由于商业网站新闻生产没有明确的合法性依据,致使其新闻内容生产处在灰色地带。我的文章只不过揭示了这种现实困境,并没有说明,我的立场就是站在反对商业网站的位置上的。事实上,商业网站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近年加大了新闻生产上的努力,不少传统媒体精英转移到商业网站上来,壮大了商业网站新闻原创的力量。这才引发管理者的关注,进而收紧商业网站的新闻生产空间。
融媒体网记者:传统媒体或体制内的媒体一直在体制上占着优势,您认为它们现在的发展处在什么阶段?传统媒体要怎么做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占据新闻行业的前沿阵地?
张涛甫教授:与商业网站相比,传统媒体或体制内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的确受到体制保护,但这种保护并不必然会变现为他们的优势。一是取决于传统媒体或体制内媒体的新闻生产能力,二是取决于他们所给定的表达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在这两个方面都差强人意。相比之下,商业网站或自媒体凭借技术活性和市场驱动,内容突破能力有了长足的变化。加之,传统媒体或体制内媒体在渠道延伸和拓展方面没什么显著的进展,影响力在下降,而商业网站或自媒体却在上行。从目前来看,传统媒体或体制内媒体处在内容生产和创新的下行阶段,而商业网站或新媒体则处在上行阶段。在这个当口上,监管收紧,对上行者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也给下行者有利的机遇,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或体制内媒体就一定会止跌回升。关键看其怎么作为。
融媒体网记者:有评论认为,当下商业门户网站的舆论影响力已经形成,而现在的受众也需要更多的信息传播平台和形式,您认为如果门户网站不可以做原创新闻,它有哪些更好的发展方向?
张涛甫教授:商业网站或那些没有新闻采制资质的新媒体在原创新闻方面受挫,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死路一条。即便做原创新闻空间受阻,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内容生产方面无所作为。比如说,在内容的集成或再生产方面,以及在内容与受众的有效配送和抵达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作为空间的。
融媒体网记者:澎湃新闻发表您的这篇文章至今已近一周,您觉得文章的传播效果达到您的预期了吗?和您发表这篇文章的初衷契合吗?
张涛甫教授:澎湃转发我发表于上海观察的文章,属于二次传播,但由于其标题误解了我的本意,或者说,只选择其中的一个分论点,没有把我原文的完整意思表达出来,客观上造成了对我原旨的肢解,有不少朋友对我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浪漫还是鸡毛?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及“新闻人”培养
融媒体网记者:您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于7月31日在第七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进行了演讲。表示“媒体中工作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浪漫,一般是把理想寄托在一地鸡毛的现实当中。”据了解,您也曾有新闻理想,请问是有什么事情让您产生这样的感悟?
张涛甫教授:如今,在媒体被各种峥嵘的现实磨砺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奢谈新闻理想的确有点不合时宜,但是不能没有理想来牵引我们超重的现实。
我在上海交大传媒大讲堂的演讲针对的是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切切实实地体验到骨感的现实,他们对新闻传媒的理解带有很多想象的成分。因此,我提醒他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能力准备,否则将来他们进入新闻现场,可能会被超出预期的困难击倒。
对于新闻传媒业我既不是廉价的乐观派,也不是无助的悲观派,我想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如此,不能完全靠理想过活,也不能过于功利主义。
融媒体网记者:您曾在您的微博中表示,“我们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培养出来的“准新闻人”严重过剩,素质高端者却甚少。”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新媒体或者融媒体而言,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张涛甫教授:在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若凭借此前的理念、经验和操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生生不息的媒体融合实践的要求。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以变应变。面对新的传媒格局,有的传统媒体开始尝试整体转型,新闻传播教育也必须整体转型,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业界的转型比较而言,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速度和幅度还是太小。以至于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人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落后产能是巨大的智力和财力的浪费。


从媒体融合论彼此优劣势

融媒体网记者:现在传统媒体不但推出新媒体以抢占市场,例如澎湃、界面等,而且都建立了“融媒体”中心或部门。人民日报也提出“中央厨房”模式,通过做一个新闻信息的共同分享,把信息融合起来。您认为对“媒体融合”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什么优劣势?


张涛甫教授:在当下这个革故鼎新的媒体转型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优势和劣势。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体制庇护是一大优势,但这种庇护不是机会均等的,有的多,有的少。不过换句话说,体制性庇护并不能确保媒体的市场和影响力一直坚挺,所以说,即便那些受到体制很好庇护的传统媒体也在寻找突围之路,比如人民日报、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报业集团等,都在积极探路。
至于新媒体,更不用说了,他们始终处在危机的腹地,不断用新的技术、市场和制度生长点弥补自己的短板和劣势,以求得竞争中的主动权。
与张涛甫教授的对话到此就结束了。我们感谢张教授给我们的这次采访机会,让我们看到了张教授眼中的“媒体界”。

在媒体渐融的进程中,争议从来不少,甚至还会更多。只是作为媒体人,尊重真实及事实的完整性是其最基本的责任。


编辑/郑肖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