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麒元:对危机和改革的一些看法

2017-02-16 卢麒元 新思读书会

新思读书会持人民立场和国家利益的方向,反对资本掠夺!



真实   深度   新思



   

卢麒元:对危机和改革的一些看法


卢麒元学术思想交流群QQ:370466143、389150023、369584174、326832893、488168232、573289232、546125129


2013-07-19

 

笔者按:将此文的首发权奉献给草根网,以表示对草根网同仁的敬意。草根网的工作卓有成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同时,草根智库已经在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了,他们的努力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个干净、冷峻、深邃的民间网站,在喧嚣的互联网世界中独树一帜,成为一道独具思想魅力的风景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即,各方面都在阐释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其中,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反思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近乎对立的两种不同声音。笔者注意到,左右都认为危机迫近了,左右的炮火都指向了“利益集团”。但是,左右对问题的定义和分析截然不同;所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大相径庭。概而言之,左边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主权和人民主权的丧失,要重新建立双重主权;右边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高度集权,要加大全面放权的力度,要继续私有化、市场化、地方化、社会化。两种思路,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定调子,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

  笔者对此问题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过,笔者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应该从问题入手,先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问题。一边解决危机,一边总结经验教训。等到危机化解之后,再从容阐释改革的方向性问题。

  一、扛住危机,稳定经济,渐进改革,确保发展。

  如果,有人走错了路,失足跌落峡谷,我们要做的事是救人。至于,此人是否应该走这条路,或者今后应该走那条路,先救了人再说。如果,我们承认危机迫在眉睫,就应该将处理危机提上主要议事日程。改革的事情,不争于一时,也不能急于一时。

  由于,我国政府、机构、个人的累积债务仍然在迅速攀升,资金整体的流动效率越来越差,资金链条随时都有可能断裂,我国已经处于金融危机的前期了。同时,美国肇始于2008年的结构性经济调整接近完成,美国可能在近期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美元可能历史性地扭转贬值趋势。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逆转,进入历史性的贬值过程,利率也可能会大幅度攀升。内外矛盾的交织,会让我国政府承受巨大的压力。如何解决矛盾?如何释放压力?笔者认为,此刻,第一位的,是扛住危机,是稳定经济;第二位的,才是深化改革,才是确保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危机,建议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确保就业。

  笔者建议,财政部出资二万亿,建立中国碳排放基金,用五到十年时间按欧盟标准重整我国林业结构。一则加速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重整祖国的大好河山;二则建立我国碳排放权战略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物质基础。最主要的是,此一计划可以大规模消化低端劳动力就业,可以有效消解可能骤然出现的失业潮。

  笔者建议,财政部出资三万亿,建立中国水循环基金,用五到十年时间建立全国性的水循环系统,将污水处理比例提升到90%的水平,极大地改善我国水系污染问题。一则可以改善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二则水循环系统将来可以适度收费,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运行系统。预计,此一计划,也可以大规模消化低端劳动力就业,也可以消解可能骤然出现的失业潮。

  笔者认为,此五万亿计划不同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这是严格的、逐次的、定向的财政投放,不会流入不动产领域,不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失控。不仅如此,此举有效促进充分就业,可以对冲经济下滑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成为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技术手段。国家应该早做准备,做到随时启动备用。至于资金来源,可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发行国债的模式。

  第二、清理地方债。

  笔者建议,财政部出资五万亿,成立汇财公司(采用汇金模式),开始进行地方债的清理工作。笔者认为,对于地方债要进行客观分析,既要看到地方债的积极意义,也要充分认识地方债的问题。重点在于解决,资产和负债的时间匹配问题,单一资产的整体配套问题(系统效能),资产的正常流转问题(市场化操作)。在适当的时机,用适量的资金,是可以有效盘活地方债的,是可以变坏事为好事的,是可以化解金融危机的,是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解决地方债问题,有一个时机选择问题,一定要坚决果断。

  笔者认为,绝对不能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这不是简单的财政金融问题,而是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允许地方政府公司化,这终将导致地方政府财政独立,这意味着更加高度的地方自治。在中国处于转型阶段的特殊历史时期,地方高度自治是极为不明智的发展方向。

  第三、控制通货膨胀。

  控制通货膨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必须死守的铁则。也就是说,控制通货膨胀不超过5%是一切经济政策的底线,是高压线,不容讨论。为什么?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全民社保了,社保基金无论如何无法获的超过5%的收益,一旦通货膨胀超过承受极限,社保基金将会被打爆,各级财政面临崩盘的风险。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死守通胀底线,主要也是基于对社保问题的深刻认识。社保问题,意味着政治安定,不容进行任何讨论。无论是谁,若以通胀为代价,搞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须坚决予以阻止。

  笔者认为,控制通胀要两手抓。一手,在于严格管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量(必须节制货币发行);另一手,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增加非纸质的资产和商品供给)。笔者的一位仁兄对此认识颇为深刻,他说治理通胀如同煮粥,首先要搞清楚水和米的比例,其次要知道水在哪里和米在哪里。伯南克先生之所以从容不迫,是因为他即能控制水也能掌握米。当然,对伯南克而言,水在美联储,米主要在中国。

  笔者认为,中国控制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量并不困难,庞大的不动产已经形成良好的蓄水池,以税政做阀门就可以调节不动产与实体经济间的流动性。事实上,我国弃用财政调节功能久矣,其坏处是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其好处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回旋余地。好坏全在于一念之间,端看操作者的立场、高度和水平。

  笔者认为,应对我国的经济危机无非是要做好上述三件事:就业、地方债、通货膨胀。处理好这三件事,危机就基本化解了。笔者提醒管理层,千万不要将眼睛盯在流动性上,要学会承受流动性巨变带来的冲击,一定要守住货币发行的底线。笔者认为,如果中央能够启用上述策略,我国未来的经济危机将可以化解于无形。

  二、双导向的改革思路。

  社会对改革的看法已经出现分歧,已经导致了对改革方向的歧议。深化改革论者认为,改革的成果巨大,问题在于改革不够深入,改革本身就可以解决问题;反思改革论者认为,改革本身的问题巨大,问题就出在改革者的身上,必须全面反思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两种看法都对,且不冲突。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改革的问题也是巨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既不能依靠“深化改革”,一条道走到黑;也不能“走回头路”,重新搞一大二公。笔者对“深化改革”的思路深感忧虑,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将瓦解中央集权的制度性优势,其要害在于未完成法制化而导入无政府状态,这是跳崖以求成佛的二百五模式。同时,笔者对“走回头路”的想法也感到恐惧,非市场化形成的一大二公模式,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手段,已经被证明了存在公平和效率上的严重缺陷,“克己复礼”的愿望严重脱离历史现实,几乎不存在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并且会导致民粹主义的政治运动,于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笔者认为,改革必须辩证,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反思改革,才能深化改革;必须继续改革,才能完善改革。要实现成绩导向和问题导向并行不悖,在双导向之中实现最大共识,并找出最合理的发展道路。我国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对改革议题和改革权力的高度垄断。有关部门,如发改委,颇有“奉旨”改革的味道,从不与人民群众沟通,极少履行立法程序,畸形的经济政策不断出台,各个产业的垄断愈益严重,导致了要素价格和经济结构极度扭曲。改革正在被改革者带入歧途。一方面,右派没有完全说错,改革者(其实并非政府)的权力太大了,必须放权;另一方面,左派也没有说错,改革者将权力让渡给了国内外利益集团,必须收回“双重主权”。并不有趣的是,仍然有人认为改革者的权力不够,要成立“改革委”,要搞“顶层设计”,颇有另立国务院的意思。近二十年来,由“不争论”,发展到不许过问、不许反思、不许参与的极端状态,这是极端不正常的。如此,改革如何辩证?如何实事求是?如何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不是有神论,没有人可以预知改革的路径,根本不存在所谓“顶层设计”的逻辑基础。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二过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如果,认为有几个大人物,一早就知道改革路径,做好了一个系统的总体规划,可以直接到达真理的彼岸;那么,这几个大人物,不是传说中的佛祖,就一定是现实中的骗子。无论是佛祖还是骗子,非宗教既迷信,反正不是科学。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之所以拒绝群众参与,之所以拒绝立法参与,是因为改革猫腻太多了(利益过于复杂),改革者集团(利益集团)利益太大了,必须通过神化而秘密化。改革的方向可以继续争论,但改革的方法必须改变了。笔者认为,改革要实现两个参与:必须让人民群众参与;必须让立法机构参与。改革垄断应该立即被改革。

  笔者认为,唯物主义者是现实的,必须承认成绩的现实性,也要看到问题的现实性,总结成功的经验,立足于解决问题,这就是出路。至于问题在哪里?就经济而言,问题在于社会分配权力的高度垄断;就政治而言,问题在于政治权力的高度垄断(包括话语权)。说到改革的方向,这就是改革的方向。概而言之,要解决两个分配问题: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深入讨论下去,就是要纠正执政的立场问题。多说一句,换了执政者,未必可以解决立场问题,甚至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立场问题,北非和中东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笔者从不认为,私有化和市场化可以解决立场问题。同时,笔者也绝不认为,一大二公就可以解决立场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立法机构的参与度,必需要多一些底层人参与制度和政策设计,必需要将一切改革纳入到正规立法程序当中来。重复一遍,是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是扩大立法机构的参与度,而不是更换新的管理层。“两个参与”不解决,换谁来做都一样。

  三、改革的终极目标。

  小康,仅仅是改革的阶段性经济指标。不要用经济指标代替政治理想,更不要用经济指标描述执政合法性,这是非常庸俗、短视、愚蠢的政治解说,会令执政党陷入自己挖出的逻辑陷阱。我们一定要明确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民幸福!人民如何才能幸福?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笔者将之概括为“三权”平衡统一:既国家主权、人民主权、个人主权的平衡统一。丧失国家主权和人民主权的个人权力是难于持久的,丧失个人权力的国家主权和人民主权是不可持续的。执政党要高度警觉,执政基础是精神性的东西,决不能搞什么物质性的指标,不要被利益集团的物质指标所绑架。发展速度快,人民就一定幸福吗?发展速度慢,人民就一定不幸福吗?延伸一步说,滥发货币人民就一定会幸福吗?节制货币发行人民就一定不幸福吗?改革的目标必须回到精神层面,党的会议要回到形而上的追问,不要去讨论速度和红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笔者认为,对中国前后三十年的评价并无绝对是非,六十年是一个不断打破均衡和再建均衡的历史过程。我国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我国人民是成熟的、稳健的、深刻的,他们是能够接受无常和有漏的,他们是可以承担历史进程中的苦难的。我国人民是能够客观评价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意义的。由此,中国人是有机会建立历史性的大均衡和大和谐的。一句话,不要执著于形式上的左右。笔者推崇王阳明先生的主张:正心以中,修身以和。正心以中,就是端正思想以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修身以和,就是改善作风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笔者的这些想法,或许无法成为政策建言。不要紧的,终归是有人这样想了,留做民间的记录也是好的。对错一瞬间,中和方千年。我们总是要面对历史的。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写于香港

新思读书会:V-Newideas





轻轻一扫,即可订阅!





【卢麒元先生唯一授权的言论发布平台】


言论发布平台“2+1+2”集成:


卢麒元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uxin888

卢麒元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xin888


新思读书会群微信号:V-Newideas


新思读书会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580266337

新思读书会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58026633




【卢麒元先生唯一授权的学术交流平台】

新思读书会“2+13”Q群集成:


(以下群均已扩大。其中:2000人群6个,1000人群6个,500人群5个)

新思读书会总群 233082575(满)

新思读书会总群二群 536601992

新思读书会财经群 493348693

新思读书会科技群 539479364

新思读书会中西医学群 609658560

新思读书会传统文化群 558070083

新思读书会诗情画意群 296676978

卢麒元学术思想一群 546125129(满)

卢麒元学术思想二群 573289232

卢麒元学术思想三群 488168232

卢麒元学术思想四群 326832893

卢麒元学术思想五群 369584174

卢麒元学术思想六群 370466143

卢麒元学术思想七群 389150023

韩毓海学术思想交流群 6038467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