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面标题可直接阅
考研复习无力感?Get高招全克服!
时间过的太快,一转眼暑假都结束了,一路过来,感觉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了。
后面还有更严峻的复习,同学们一定要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
为什么会有无力感?
1、复习成果见效慢
复习了很久,做题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感觉;明明每天都在背单词做阅读,可是书合上愣是记不起单词的样子,上回错什么,这回依旧错。
复习见效慢是种普遍现象,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是心态没有放平——但这的确是造成考研“无力”的最普遍原因。考研备考过程从几个月到1年不等,虽然比不上高考,但也是一场持久的战役。长期的复习本身已令人疲劳,进步不显著,则会放大疲劳感。
2、缺乏方向感
大学毕业,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找工作,选择很多,迷茫不少。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规划和定位,选择随大流地考研,没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和喜欢做学术、深造,往往等到备考一段时间后,陷于“该不该放弃”的纠结。在这种迷茫的内耗状态下,很容易引起考研的无力感。
3、天生我是A型人格
心理学上将人格分为A型和B型。A型行为其特征如下: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苛求自己,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终日忙忙碌碌,不知放松为何物,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在古代,事事必争的薛宝钗就是A型人格的典型。
在今天,“工作狂”“完美主义者”就是A型人格的典范。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冲劲十足,总有超乎常人的能量,实际上冷暖自知,身心精力支出很容易超乎自己能把握的范围,强撑之下,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此外,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被复习占用,自然与亲人和朋友、同学等联系较少,很容易造成学习大环境中人际关系的疏离。所以会时常感到孤独感,这些都会变相引起考研枯竭状态。
Tips:你属不属于考研无力感的高发人群?
有三类人群较容易出现考研无力感的情况。
其一,平时基础相对较差,准备考研较晚的学生。
这些学生或是因为跨专业考研疏于准备,或是因为之前没打算考研也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到了本科高年级时突然有了考研的想法。可能是因为方法不对,或者时间不够等其他原因很难在成绩上有所提高。所以他们会对学习这件事比较反感,认为即使付出很多也看不见希望,会经常想到放弃,痛苦万分。
其二,只爱学习的小学霸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占用了他们大多数的时间,每天像机器一样运转,把学习看的特别重,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很容易因为一点不尽人意就产生失望和挫败的情绪。
其三,在职考研人是无力感的高发人群。
很多人本科毕业就参加了工作,然后因为晋升或者追求单纯的学术梦想等原因选择考研。因为已经毕业工作,又担负着经济压力等原因,他们不得不工作与考研兼顾,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考研。白天8小时在单位没时间看书,晚上挑灯夜读,长时间的疲劳,想“有力”也不易。
是时候用力地甩掉你身上的无力感了!
1、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起自信心。
从高中起我们就学习辩证法。辩证法的一大特点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长时间的努力不是无效,而是“尚未见效”。量变引起质变,谁能打包票你两个月后不会突飞猛进?
如果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会在行动和精神上积极起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成绩自然提高得快。因此,“相信自己”绝非阿Q精神,而是实打实的良性循环的第一环。
2、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考研也是这样。
如果是因为连续学习时间太长缺少休息,就赶紧给自己放个假,留一个属于自己的周末或是和好友进行一次短途旅行,让身心放松,给自己时间调整,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持久战积蓄能量。
3、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枯竭很多是源自一种“能力恐慌”,你就需要制定个考研时间表,提高效率。当你看见每天的计划都能如期完成,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你顿时会感觉压力减轻,动力更强。
4、经常运动,保持健康。
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手段,运动可以促使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让你有个好情绪,而大部分同学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睡觉,忽视了运动。
考研人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少,也许你不能坚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运动,那么早晚上下自习前可以有一段步行,连续看一段时间书后就下楼转转,或者晚自习前在操场慢跑,这些都是比较简便的运动方式。
提醒大家的是,大家平时运动量较少,所以打篮球和排球、踢足球之类的剧烈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突然的加大运动量造成肌肉拉伤,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运动。
5、一定要有可以轻松沟通的朋友。
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压力形成反而很难排解。你可以和培训班或自习室等地认识的研友保持联系,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通过了解别人的生活拓宽视野。也可以适度地参加公益活动,认识些新朋友,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些都可以作为考研生活的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