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创交运】策略会上市公司交流纪要:大秦铁路、深高速、中国国航、海航基础

2016-12-03 吴一凡、刘阳 华创交运与供应链研究

2016年12月1日,华创证券举办2017年年度策略会,华创交运邀请到大秦铁路、深高速、中国国航及海航基础的领导与投资者交流,




以下纪要为尽最大努力整理而成,未经与会嘉宾审核。




大秦铁路

第一部分:关于运量

Q:公司目前运量大致是什么水平?

在11月,大秦线运量已经基本达到顶峰。过去大秦线最高的运量是4.5亿吨/年,相当于日均123万吨,今年11月已经大致到达这个水平,当然每天会有波动,110万到130万吨之间。换而言之,也就是基本达到过去的上限。全年看,今年达到3.5亿吨问题不太大。

 

Q:公司预计12月的运量会如何?

目前预计12月问题也不大,现在是冬季用煤旺季,一直到明年2月。而存煤加库存的旺季一般在10-12月,此外是夏天的5-7月用煤高峰。

 

Q:我们目前的运量的持续性?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煤炭消费总量基本没变,煤炭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因为供给的波动。

从铁路运输角度看,影响运量还是三个因素,冬季用煤、补库存、公路治理超载后的回流。

治超是一个中长期的因素,并且影响的是全国,治超后,全国的煤炭铁路运量都上来了,说明全国超载都很严重。另外就是进口煤,属于国家调控,发改委不愿意煤价太高,也是综合因素起作用。

稳定来看大秦线每年3.5-4亿吨是合理区间。

 

Q:公路运输的煤炭量大致有多少?

山西影响大秦线的公路煤炭运量,大概有6000万吨左右。

 

第二部分:关于竞争格局

从货源地看,三大主要煤炭货源地,山西、陕西和蒙西。山西主要是大秦,陕西主要是朔黄,蒙西现在是大秦、朔黄、张唐三家。

从下游港口来看,主要是秦皇岛、曹妃甸、黄骅港和天津港。

对于公路运输来说,山西的煤炭是最方便的,但秦皇岛却是运距最长的,这几年低油价情况下,公路运煤通常就是山西到曹妃甸或是黄骅港,所以公路分流最多的是大秦和秦皇岛。

 

Q:请问朔黄线、张唐线对公司煤炭运量的分流情况如何?

张唐线是去曹妃甸,主要分的是蒙西的量,在过去好的时候,大秦蒙西的煤炭运量有1.3-1.4亿吨左右,现在三家来分,朔黄和张唐大致每家2000-3000万吨,公司的大准线有3000万吨,大包线2000多万吨左右,其他都被分流了。但这个格局基本也已经定了。

朔黄线基本把陕西的煤炭运量全部分流了,而朔黄线不会分大同的煤炭(也就是山西煤炭),没有线路。

 

Q:几条线的成本差异如何?

对煤炭运输客户而言,并不管中间有多少环节,算的是从煤矿企业到港口装船的总包价格。

那么神华的成本协调就相对容易,神华集团是煤矿、铁路、码头、船队一体的,可以报出一口价。

而包括大秦在内的其他线路公司都需要协调,比如和港务局协调。大秦要和秦皇岛、张唐和曹妃甸的码头来协调。

 

Q:中长期看,影响煤炭运输大格局有哪些因素?

大的煤炭运输格局已经形成了:大秦、朔黄、张唐和瓦日四大通道。中南通道运距太长,到日照港,修好以后没有配套,基本上没有什么量。

其实在上半年煤炭市场最差的时候,基本上煤炭企业都已经选择了最优方式,也就是格局已定。

现在来看,中长期的影响中,不确定的就是四条煤运通道中只有大秦是国铁,通过大秦线的运输要交3分3的建设基金,中长期看还是要取消的。这个建设基金其实相当于收取的是山西煤炭企业的钱,那就会涉及山西和陕西的煤炭企业有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最希望取消的应该是山西政府和秦皇岛码头。如果取消后,大秦线的竞争力也就提升了。

但目前,因为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铁总麾下,铁路局对这块并不敏感,代收后交给铁总,亏损铁总来补,铁总也一样,财政每年也会补齐,补的里面包含这块建设基金,当然仅仅建设基金不够补亏。

建设基金有每年500-600亿规模,其中大秦贡献130-140亿左右。因为从周转量角度,大秦最高,占了4分之一左右。

  

第三部分:关于价格

 

Q:目前铁路运价的调价机制是怎样?

在发改委基准定价向上调整不能超过10%。上半年铁路向下浮动了10%的优惠,近期多家路局恢复了运价,甚至还上浮了10%,但大秦线没有调整,相当于比别人低了20%。

包括太原局管外也都调整了,管内(即大秦线)没有调。其实是用铁总的车皮线路都涨价了,因为铁总车皮非常紧张。

大秦线没有调整的原因:

1)年初煤炭企业困难,当时大秦铁路的利润还不错,国务院领导研究决定给予优惠,目前还没到非提不可的地步。

2)目前铁路煤炭运输企业竞争也激烈,价格提升对于铁路影响不大,但对客户是会有影响,客户的竞争力会下降,比如到秦皇岛后看的是煤炭价格,而不会管从哪里运来的煤炭。尤其另三条是合资铁路,发改委专门批的价格,大秦线跟着国铁走,他们不跟。

目前完全市场化放开的就只有准池线,其他都是发改委批的价格,向上10%浮动,但其他铁路当时价格比较高,等于放开了。

大秦会不会调价要看运量持续性。一个现在是冬季用煤旺季,二是公路回流能支撑到什么水平。要看这两个月过去后的水平。

 

Q:太原局管内线路不涨的原因?

1)公路治超后,铁总的车皮一下紧张了,只能涨价。管外用的是铁总的车,所以提价。大秦是用自己的车,本来是按照4.5亿吨配的车皮,目前还够用。

2)铁路运输,量是最重要的,价格还是其次,大秦线路长,量也大,对价格其实不敏感。客户稳定住,未来量就可以稳定住。

3)铁路的固定成本很高,主要成本里折旧,大修,人工都是固定成本,电费等等是跟着量有关。运的越多,成本摊的越低。

 

Q:短期看,大秦是否不会提价?

也不一定。未来调价可能会更频繁,更市场化一些,目前就看明年的运量是否还能持续。目前取消下浮的话,也是要和铁总商议,因为大秦线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部分:关于其他

Q:公司的分红政策是否会有变化?

不太会变,维持每年50%左右的比例。

 

Q:公司物流园的开发进展如何?

1)物流园附加值高,涉及仓储,配套,包装,配送等等。

现在一期已经开园,是山西规划最大的物流园,后面还有二期。现在山西准备布局三个,北部大同、中部太原和南部运城,大秦公司自己准备在曹妃甸也做一个,作为一个货运中转地。

2)每年大量的高铁建设,普铁空余的运力会越来越多,所以要转型,普铁是不能转为高铁,而货运也是没有高速的概念。所以铁总在全路都在铺,推动货运转型。未来不以大宗货物为主,要参与白货运输竞争。按照以前的组织形式,很多货品是装不上火车的,必须成立大的物流园,一部分汽车走,一部分火车走,到货后卸下来,汽车运走,或者换上别的火车车厢运走等等。物流园区东西品类很多,不仅仅是集装箱运。

3)大秦线是运煤,但全山西铁路都是公司的,其他铁路运营线路更长,一共2000多公里,其中大秦线是600多公里。现在量不多,是因为两头装不上去,也卸不下来,需要全路网形成规模,才能有效益。

目前铁总主要精力还是在高铁建设,保障安全以及保障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这是铁总最核心的事。



深高速


Q:公司股权激励未获股东大会通过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香港投资者赞成票未超过三分之二。原因和上次一养,投票建议机构认为执行董事、总裁参与到激励计划,有利益冲突。

公司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海外投资机构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做了大量沟通并获取认可,但由于境外投票机制的不同,在香港投资机构有专门的投票部,与其分析师,投资经理沟通也不多,更多是委托或参考投票建议机构的报告。

最大的第三方投票机构ISS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为确保独立性,即便上市公司主动沟通,他们也可能不予沟通。而因为不了解国内的规则,经过国资委和证监会审核的方案,一定是很严苛的,不会存在利益冲突。总裁在方案起草,以及日后执行都会遵守回避原则,但他们还是投了反对票。

 

Q:未获通过,公司激励机制是否还会推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公司5年战略中的一项,未来会改方式继续推进。具体如何操作与制定还需要与深圳国资委探讨。可考虑的方式也比较多,可以更灵活。

 

Q:公司转型环保方向,项目推进如何?

转型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十几个人,有一副总裁分管,项目是副总裁在谈

水污染,固废处理领域,在谈的项目都有,收购、参股、产业基金等各种方式都可以做。

污水处理这块,因为深圳市政府有整体的规划,公司也在考虑参与。整体来说,环保项目不会局限于深圳市内。项目规模有大有小,哪个更成熟哪个先落地。

长期看,公司会是公路主业和环保业并驾齐驱。

 

Q:公司是否还有路产可能被回购?

水官高速本身属于深圳政府大交通运输规划里的项目,也是人大代表呼吁要免费的第一条路,

不排除被回购的可能性。而机荷高速属于国道的一部分,回购相对困难一些。

 

Q:公司路产有没有改扩建的需求?

机荷高速有扩建的需求,基本上饱和了,过几年深中通道通车,接上机荷高速,增量会更明显。深中通道今年动工,5年后建成。

机荷要扩建也要两年时间,明后年可能会开始。施工方案会做夜间施工,单幅封闭等等,以使得影响降低到最小。

 

Q:高速公路收费政策是否会有变化?

应该说负面的信息不会太多。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也已经在最后的审批阶段,明年或许可以出台。

方向是正面的,明确了要保障经营者的合理收益,明确用路者付费原则,收费公路大修(指拓宽,新建等等)后可以延长收费年限等。

 

Q:公司梅林关项目进展如何?

目前还有几十户钉子户,没有拆迁完。公司起诉钉子户也获得了法院胜诉,但具体执行还不到位。主要是物流园区的租户,甚至租期也已经到期。年内是动不了工。

未来的收益包括转让股权和自己开发两种模式,自己开发也是和大型地产集团合作。位置距离CBD 10分钟的路程,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地段。

 

Q:公司外环项目如何?

预计2019年通车,25年的经营期。经过交通顾问的测算,满12个月的运营就能达到盈亏平衡。

目前两个施工段已经进场,更大的工作是政府主导的拆迁。这部分不会影响成本。

 

Q:公司贵州项目进展如何?

一期别墅120套,大约200-250万一套,年内可以结算确认收入,成本也基本在今年确认,包括营销推广品牌,绿化等成本。所以一期的利润可能并不高

二期要到明年确认,会回到正常地产项目的利润水平。

 

Q:公司是否会拓展地产项目?

公司的地产项目都是由项目带动的,而不会专门去找相关机会。

 

Q:公司分红比例如何?

基本维持在45%左右。

 

Q:公司四季度费用是否会较多的体现?

一般在四季度体现的会比较多,尤其是工程建设,维修方面的结算。



中国国航

第一部分:关于主营业务

Q:公司2017年运力投放计划如何?

2017年整体运力大约10%的增长,其中国内5%-6%,国际运力增速15%左右。对于国际航线收益水平来看,判断未来降幅会在个位数以内,也就是5-6个点的下降。

 

Q:公司10月、11月的票价水平如何?

10月国内票价水平提升1个多点,国际航线因为运力增速较大,有12-13个百分点的下降。

11月有比较大的变化:

1)2015年10月底11月初,成都机场第二跑道维修,运力削减较多,基数问题导致国航母公司国内航线11月运力增速13%左右。那么对应的收益水平会有所下降,整个前三季度国航国内收益都是持平或者略增长一些,是行业佼佼者。如果运力增长在6-7个点以下,基本上保持平稳增长的水平,而像这样运力增长到12-13个点,则收益会下降。

2)国际运力投放增加主要集中在2015年,基数较高,11月国际运力增量很小,所以收益角度从12-13个点的下降已经收窄到个位数,下降7%左右。

 

Q:客运票价的市场化改革进展如何?

民航局要求2020年实现完全市场化,2017年是比较关键的一年,步子会迈大一些,今年10月民航局出台了政策,有667条航线(800公里以下和800公里以上跟高铁竞争航线,价格市场化)。每家航空公司一个航季提10条航线,每条航线上浮10%。

 

Q:京沪航线什么时候票价能放开?

这是国航最希望见到的。目前北京到杭州是完全市场化定价,已经从1860提升到现在将近2000元,我们非常希望京沪放开,尤其白天时段基本都是全价票。最晚2020年会放开。

 

Q:国内什么阶段出现过价格战?

2013年出现过比较大的价格战,虽然大家客座率都挺好,但票价降了8-10%左右,导致利润大减,事后大家意识到这样的模式是导致行业都不好过。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地方航空公司,但现阶段有资本支撑,未来没有网络,很难维持下去。

 

Q:2013年价格战原因?

经济放缓,八项政策出台,公务旅客受影响大,各家航空公司对此没有底,所以以价格战方式来引流。逐步大家都意识到总需求还在,而且消费属性越来越强,需求很健康。

这几年国际航线投入较大,一部分是出境游需求强,另一部分是各地对中国公民签证放宽。

国航国内一直盈利,国际是有些年份盈利,有些年份亏损。开拓新航线我们会看点对点的需求,但最主要我们看网络价值,对于国航整个体系是不是有贡献。

 

Q:国航有些国际航线亏损,是因为什么原因?

原因比较多。如欧洲暴恐发生,或导致部分航线亏损。因为国航是中欧第一大承运人,事件对国航影响较大,但未来会逐渐恢复。某些航线公商客源相对不充足,需要依靠旅游客源支撑,受影响也会大一些,从盈利变为亏损。

此外新开的航线会出现亏损,任何新开航线都要花2-3年去培养,做市场引导推介。

 

Q:对于国际航线后期收益的看法?

欧洲暴恐对我们收益下降影响最大,现在也在好转。明年4月份与汉莎联营,对两家都很好。我们不需要跟汉莎竞争,而且汉莎一直是我们星空联盟最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当做对标的航空公司,二者联营之后,在中德航线准垄断,中欧航线两家份额国航20%,汉莎16-17%,合计近40%份额。达成利益共同体,可以提供更多座位,提供更多激活航班。对我们收益有至少2-3个点以上的增长。

星空联盟有报告对两家联营公司收益状况进行研究,普遍有5-10%收益增长。

 

Q:年初一些航空公司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现在看是有点吃亏,但国航没有,是什么原因?

国航对国际网络扩张是很稳健的。对于东南亚的投放也不少,有20-30%增速,但因为基数低,东南亚只占国航整体运力的6-7%。

欧洲是国航最大的份额所在地,约17%,美洲约15-16%。

客观说,东南亚区域的收益并不好,60%-70%是廉航在飞。但国航是做网络,东南亚也一定要布局,毕竟中国人出行第一站是东南亚和日韩,我们不会抵触这个市场,也一定要满足这个需求。另一方面,东南亚对于国航网络价值也很大,他们有很多与欧美往来的客源。小航空公司完全是点对点的,经营要么依靠政府补贴,要么收取一部分辅助收入等。

 

Q:公司定增项目是购买15架宽体客机,主要用于什么线?

公司定增项目购买787-9,主要是国际线。

 

Q:航空公司的资本开支趋势如何?

航空公司80%-90%的支出是购买飞机,国航从2012年开始,对飞机进行了升级,那时候买了很多新飞机,开支多一些,后面慢慢减少。

今年有80多亿支出,明年大约在150-160亿,之后会逐渐减少。现在国航的机龄在6.4年左右,未来还会有老旧飞机的替换,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替换。折旧按照20年来算。

国航机队从全球来看都是很健康,与外航竞争丝毫不露怯。

 

Q:航权时刻多久签订一次?

一般两年谈一次,也不固定,双方航空公司认为有需求就去申请。航权申请下来,就是永久性的。航权和时刻不一样,航权是排他的。大的节点已经被大航空公司占据。

目前来讲中美航权谈判,美方态度不积极,他总觉得美方够用了,想承接我们溢出旅客。

 

Q:航空公司争夺航权有什么条件?政府怎么协调?

其实基本没太多的竞争,除非大家共同申请,就要看政府怎么权衡。基本上目前还没有太多共同去争夺航权的案例。要飞一条航线,投入比较大,培养也需要一段时间。但大家不会等成熟了才开,而是市场已经萌发就会开,后面再慢慢引入流量。

像北美航线,国航之前亏损几十年,也就在这几年因为中国流量增长,收益增加。中美流量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现在美方还有航权,中方已经饱和。

 

Q:飞机折旧20年后如何处理?

1)飞机制造商回收一部分,因为希望采购新飞机,会和公司洽谈

2)在交易市场出售。

  

第二部分 关于汇率及油价

 

Q:公司美元负债的情况和汇兑、油价敏感性如何?

公司美元债从去年年底的73%调整到52%以下。下一阶段还会考虑提前偿还美债。从三季度口径来看,汇率每波动1%影响利润4.3亿元。

同时,航油每涨1美金,航油成本提高3个多亿。

 

Q:公司如何降低美债比例?

一部分通过发债,还有一些超短融等。融资成本大概在3%左右。我们希望把美元负债降到50%以下,因为北京外管局比上海和广州严很多,相对来说置换难度会大一些。未来买飞机基本用人民币结算。一般美债是借8-12年,跟飞机租赁期匹配。

 

Q:客座率的敏感性如何?

客座率敏感性测算比较难。商务和旅游航线含金量差异大,比如京沪线客座率提高一个点的收益贡献远超其他航线。

 

Q:油价如何传导到公司?原油价格对公司的影响如何?

1)公司有20%在国外加油,这部分与新加坡航油关系紧密,但公司是全球加油,不完全与新加坡相关。国内则是发改委定价,每个月变动。

2)如果油价提高的话,相对而言市场上价格的竞争就会趋缓。对国航而言油价80美金是比较舒服的,因为80美金水平下,一些小的航空公司就会剔除出去,80美金以下的话竞争相对激烈。

 

第三部分:关于中美航空业对比

Q:公司如何看待巴菲特这个时候买航空股?

市场对此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1)过去航空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周期性强。现在来看,坐飞机很多不是为了商务差旅,而是休闲旅游,航空消费属性增强,而周期属性在淡化。

举个例子,这几年国民经济增速在放缓,但航空需求一直两位数增长。过去的经验数据是运输总周转量与GDP是1.5倍弹性,现在也在慢慢脱离。

对比邻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当人均GDP达到1.5万美金左右,出境游基本是两位数增长,日本持续15年,韩国持续20年,国内也会有这样的趋势。

2)对于巴菲特,美国航空业在转变,价格战趋缓,1998年之前的状况完全改变,格局形成,四大航占据市场。而且美国航空供给和需求基本到了成熟阶段,这几年运力增速很小,需求则比较健康,所以可以提高票价,此外还积极运作辅助收入提高。他们辅助收入占比平均为16%-17%。

3)对比中美两国,未来中国到了成熟状态,飞机增加不会太多,有竞争,但不会打价格战。从这个角度开看,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可以走。目前航空渗透率中国0.32,美国2.4,还有很大空间。即使说目前我们和美国很大不同是我们有四纵四横、未来八纵八横的高铁网,那么把7-8倍差距缩减到3-4倍,也足以支撑年均两位数的增长。

 

Q:业态上看,中国航空业相当于美国航空业的什么阶段?

从格局来看已经有点近似:

1)目前三大航加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已经占据明显优势。

2)廉航美国有西南航空,中国有春秋等,虽然目前占比低于10%,未来也许像美国一样廉航占比25-26%,但未必是抢占大航的份额,而是需求不断增长下,饼越来越大的情况。

 

Q:美国航线会有当地政府补贴么?国内航线补贴情况如何?

没有,美国预算法管的比较严,政府余地很小,最多是做一个联合推介的宣传推广。

未来国内预算法出来后,可能补贴也会慢慢减少。

国航的补贴是三大航占比最小的,基本每年就8-10个亿,北京是控制的比较严格,上海相对会多一些。国航的补贴,也基本是二线城市,成都深圳等地。

  

第四部分:关于其他

Q:国企改革有没有新的进展?

目前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从集团层面在做一些内部整合,两班人马在合并,其他还没有明确的指示。如果要做,也应该是国资委主导,方案是自上而下。

 

Q:未来北京新机场对国航有何影响?

今年7月发改委发布通知,对新机场时刻配额做指示,东航、南航还有其他天合联盟的航空公司整体转过去,星空联盟在首都机场。方案对于国航充分利用首都机场主基地是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新机场的好处是时刻可以放量,但也存在障碍,两场地面距离70公里,对于一个以枢纽战略为核心战略的航空公司,是很大障碍。首都机场离市区更近,大约20-30公里,东部和北部客源更方便。新机场离天安门45公里,距离在一倍以上,目前轨交只到南三环,因为要通到天安门,拆迁成本太大。首都机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未来国航的公商务客会更集中在首都机场。

 

Q:机上WiFi项目布局如何

机上WiFi项目首先是布局国际航线,长途5、6个小时以上的航班需求更大一些,未来两三年先把宽体机改装,之后再改装部分窄体机。如果机上WiFi能覆盖我们目前一半机队,也就是300多架飞机,基本上能把我们的互联网平台支撑起来。

其他航空公司目前也有机上WiFi,但他们是没法运作的,只是收取上网费用,而我们从2012年成立了专门项目组,跟专业公司合作来测试机上WiFi,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我们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之后,无论是腾讯阿里腾讯,如果想在机上平台来运作,都会成为我们的客户。这块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Q:公司直销比例目标多少?

目标到年底40%。目前是39%,去年代理费节省16个亿,今年有小10个亿。现在提高直销不需要耗费太多成本。

 

Q:公司与携程的合作方式如何?

与携程有两种合作模式。

1)在平台上建立旗舰店,旅客与航空公司直接交易,给携程平台费用,相当于公司直销;

2)携程作为代理人,我们给代理费。但票价一定不能低于官网。

3)明年我们目标直销比例50%,未来也只能再增加一些,而很难达到60%,甚至70%,代理人还是有存在价值,毕竟不可能所有人分别上各家官网看航班买票,未来还是合作关系。



海航基础

Q:公司重组后的业务情况如何?

存量业务:地产、机场、工程建设

拓展业务:公铁、管网、港口码头、地铁高铁等等

7月,公司签了8个亿路网的PPP项目,对象是海南政府。

 

Q:公司机场业务情况如何?

资产包里控股7家机场,参股1家机场。主要是三亚凤凰机场,另外参股海口美兰机场,其他是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支线机场,公司可以做管理输出。

公司认为机场是未来新的城市中心,非航业务是重点,转型是一个方向,机场候机楼的面积在扩张,商业综合体也在开业。

武汉、海口机场周边的临空产业园也在做起来。

 

Q:关于三亚新机场?

三亚修建新机场,也可以作为南海的支点,每年飞过去的飞机超过2000架次,如果停一停对业务促进都很大,现在加油都去新加坡和迪拜。

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门户机场,白云和三亚新机场。老机场搬迁后,还有1万亩地,可以做市场开发。

 

Q:公司地产项目的情况如何?

80%的资源在海南岛,土地储备在海口和三亚,北上广深有一些小的楼盘。

1)海口大英山CBD:

基础产业集团在政府整体规划主导下的片区统筹开发项目,以海南省政府及日月广场为轴线,向东西两翼依次展开,西侧片区注重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演绎与延伸,东侧片区则以玻璃幕墙、超高层的现代化建筑为主。

西侧包括新海航大厦、海南大厦、互联网金融大厦、迎宾馆一期及二期、海航豪庭及商业街等项目,轴线东侧则包括了国兴城、洲际酒店、国际金融中心、海航首府等项目;在开发国兴大道北侧的同时,公司也同步推进国兴大道南侧的规划与开发,轴线西侧为海航豪庭、豪庭广场,东侧则为优联医院、海航中心、海口塔及海航首府等项目。

未来是新城市中心,98年之前是军民两用机场,之后流转到海航集团,这几年正在开发期。

建筑面积600万平米,住宅、商业、写字楼各200万左右,写字楼和商业以持有为主,通过住宅把利润覆盖,长线和短线。

 

2)南海明珠人工岛:

太极造型,陆地4000亩,水域3000亩,填海已经完成。填海成本在80亿左右,相当于一亩地200万的成本,而陆地价格是600万一亩,其实理论上填岛本身就出利润了。

规划建成功能涵盖旅游、零售商业、餐饮、商务设施、娱乐康体商业设施等三产结合多元化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人工岛屿。

 

Q:公司基础建设业务规划如何?

主要结合海南岛的建设,把基础设施做大,海南和国内一线城市比还是相对落后的。

公路、地铁、城际都在探讨。

港口方面,小港口关闭,建立大港口,广东到海南的海底隧道计划也被否决了,未来主要海南进出还是靠海运和空运。

基建项目这一快,海航集团内部产值也在500-1000亿的规模,工程基本都会由公司来做。

 

Q: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规划如何?

海南已经不让做工业了,未来核心竞争力在气候、旅游(含免税)。

免税:目前的政策是飞机进岛的旅客一年8000元额度,现在在争取轮渡,公路也能有额度,这部分吞吐量更多。再者,海南的免税价格目前只优惠三分之一,也在争取优惠力度的提升。

旅游:核心竞争力。未来旅游重点在三沙,通过邮轮到外海。现在三亚和海口一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按10%算,如果300万人愿意坐邮轮去南海,转一圈要一周,在邮轮上花销1-2万,也是很大的市场。

医疗:气候优势,北上广深人多,但环境不好,海南医疗资源水平上去后,同样的情况下,会更愿意选择去海南。

 

Q:南海战略有何影响?

应该说海南是南海开发的桥头堡。

2010年提的国际旅游岛,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讲海上。南海的资源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空间,而海上权益的落地必须通过民用开发来巩固。南海有4个岛具备了停飞机的条件,永兴岛已经有了航站楼,包机可以过去,明年可以通航。

三沙市刚设立的时候,公司就已经去前去注册,该做的基础准备都做了。

 

Q:关于邮轮业务的规划?

目前三亚凤凰岛能停邮轮,但只有500亩,吞吐量是10万吨以下。

公司要建的邮轮母港是25万吨,可以停最大的邮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