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军转干部学习申论的三个常见问题答疑

2017-06-09 风戈 风戈


问:我们参加辽宁省直单位的申论考试,有什么参考资料可以学习呢?

 

答:对大家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文章是必备的工具书,同时它也是复习申论考试所必备的参考书目。有些战友误以为领导人的讲话文章充斥着八股气,谈工作、谈大政方针对申论复习意义不大。还有一些战友误以为,总书记讲话文章就是申论作文的样本,照抄照搬便能得高分。两种看法,都是偏颇的。

首先,申论考察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申论要求的文风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这点不再赘述,总书记的讲话文章,毫无疑问是熟悉党执政理念、施政思路的最佳途径。尤其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总书记的阐释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官方口径,熟悉这些确保你的文章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

其次,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仅仅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能够给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提供样本。我们可以看,围绕着某一个话题,总书记是如何分析这一话题,又是从哪一角度进行阐释。这样的训练,对于一个人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有莫大的助益。

当然,对于总书记的讲话文章,照搬照抄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甚至用在申论作文中,会有假大空的感觉,因为站位不一样,总书记可以对全党提要求,可以指点江山,而作为申论作文的我们则只能就事论事,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因应对策。

但是,我们坚持“为我所用”的态度,会发现总书记讲话文章中除了思路,更重要的是文风。总书记讲话和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赋予“家常话”以全新的意蕴。这些语言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朴实自然接地气,让人在轻松愉快中茅塞顿开,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事理。

比如“娄山关”“腊子口”的例子;再比如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墙头草”“推拉门”等形象的解读,变深奥为浅显,用在文章中毫无疑问是得分亮点。

 

 

问:针对军转申论考试,有的商业培训机构热衷于“押题”,甚至提倡耗费大量时间在背诵给出的热点范文,请问有用吗?

 

    答:很遗憾告诉,这样做,看起来很努力,其实事倍而功半。原因很简单:军转干考试的申论作文是建立在对材料充分理解把握的基础之上。就算你撞了运气,恰好背上了一篇范文,套用在申论考场之上,那也很大的可能是跑偏题意。因为针对一个话题,是有无数个切入角度的,而材料所反映提供的切入角度,和你背的范文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不少人疑惑,我背了范文,用在同一话题的考试之中,为什么分数却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此。你不是没努力,只是没有找对方向而已。

热点解读上,应该着眼于分析破题的思路,写作的结构,并且训练把这一思路和结构应用在同类话题之上。在素材积累上,忌讳整篇背诵,而应该借题发挥从一句、一段的表述来启发写作的分论点可以提取出什么来。而这恰恰就是考场之上,你要从材料中提取观点。此外,应该找几篇文章为例,进行改写训练,将好几篇文章的素材提取出来供你写作使用。战友们复习申论不要抱着押题的投机心态,画虎不成反类犬,刻鹄不成尚类鹜。就一板一眼地弄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深挖掘、浅还原”,规规矩矩刻鹄,没有什么话题和材料是你所驾驭不了的。

 

 

问:我文字功底较差,用什么方法能快速提高申论成绩,比如说多读,读什么,多听,听什么?

答:文字功底好固然对应试有帮助,但申论考察的核心不是文字基础去年有位战友,纯粹的理工男,高考语文才考了80多分。学习申论也就是在备考期间,但他坚持笔耕不辍,每天练习。围绕网上热点问题进行评论,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多读、多听、多看、多积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培养“政府思维”。军转干部申论考试检验的是干部综合素质,反映的却是公务员应具备的政府思维。每年都有部队大机关的“笔杆子”考不过基层营连排长的情况,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转换角色、变更思维不够,“笔杆子”延续了部队的传统说教模式,缺少政府思维、创新举措和具体办法。要想申论有个好成绩,就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思考和处理民生问题。同时,在申论备考中,应学会从全局观察思考问题,不能仅仅只是个人观点,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要站在党和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相关政策和社会实际,全面分析、综合考虑、阐明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