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跟我一起写申论

2017-08-05 风戈 风戈

        7月17日,十集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隆重推出,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以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为切入点,生动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部纪录片建议战友们进行关注,不出意外的话,军转考试的申论,命题点、命题素材将会大概率出自这部政论片。


        下面,结合一段《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解说词,批注式详解一下军转申论答题套路:


原文:凿出贯通改革的“悬崖天路”

上方是岩石,外侧是深渊,云雾缭绕,险象环生。在重庆开州满月乡双坪村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条令人惊叹的“悬崖天路”。然而就在以前,双坪村与外界沟通还只能依靠沿山修建的木梯,一度被称为“木梯上的村庄”。

鲁迅曾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木梯联结的羊肠小道,到破石凿壁的“悬崖天路”,一条道路的嬗变,映照着奋力开拓的精气神。“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春秋战国的变法革新,汉唐盛世的锐意创新,宋明时期的制度进步,清朝末年的维新图强……翻阅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但凡成功的改革,无不与改革闯将息息相关,无不需要迸发闯劲;缺乏突破精神、放弃进取心态,只会贻误改革时机,影响改革成效。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不是墨守成规的按图索骥,而是在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中大胆探索。改革也没有坦途可走,面对种种困难和风险,如果没有“急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落实层面就容易打滑空转、停滞不前。狭路相逢勇者胜。对于处身改革激流中的人来说,不仅要涵养老黄牛一样的韧劲,也须积蓄狮子般的闯劲、干劲。

改革的魅力源自行动。做一头改革原野上的狮子,关键不是学会“狮吼”,而在于擅长奔跃。如果一切只停留于口头和纸面,无异于空中楼阁,注定经不起现实的丁点风浪。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些“装睡”的人。有的人对改革呼声充耳不闻,回避改革热点,消解改革热情;有的人对改革诉求嗤之以鼻,甚至成为改革时代的逆行者。譬如环保领域,不久前环保部门以改革之姿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查,但旨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雷霆行动,却在一些地方和企业遭受梗阻。类似“逆行”,发人深思。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改革,不是按下开始键就自然会开花结果。今天,改革低垂的果实早已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激荡闯劲和干劲,才能让改革始终充满活力。“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是廖俊波在武夷新区百日攻坚动员会上的开场白;“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 49 30100 49 14939 0 0 4585 0 0:00:06 0:00:03 0:00:03 4585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这是黄大年横躺在卡车前保护实验设施时的心声。条条战线上的改革创新尖兵提示人们,只要敢想、敢为、敢担当,就没有什么目标不能抵达,没有什么愿景不能实现。

回首来路,改革的车辙中刻印着闯荡的脚印;眺望远方,现实世界并没有搭建好的现成木梯。像双坪村那样,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我们终将凭借闯劲,凿出一条贯通改革的“悬崖天路”。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6日 04 版)



引入话题的方式,标准的用案例引入,这一案例同样能够用在引入精准扶贫话题之中。

上方是岩石,外侧是深渊,云雾缭绕,险象环生。在重庆开州满月乡双坪村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条令人惊叹的“悬崖天路”。然而就在以前,双坪村与外界沟通还只能依靠沿山修建的木梯,一度被称为“木梯上的村庄”。

用典来印证案例,再从典故引入话题:奋力开拓的精气神。遵循着:案例——相符合的典故——结论:奋力开拓的精气神——启发:改革也需要如此的精气神。从悬崖天路到改革,是有两个论证步骤,悬崖天路——开拓精神;开拓精神——改革。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这就是引入话题的循序渐进。

鲁迅曾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木梯联结的羊肠小道,到破石凿壁的“悬崖天路”,案例得出的结论:一条道路的嬗变,映照着奋力开拓的精气神。“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总结历史得出结论:改革也需要这样的精气神。春秋战国的变法革新,汉唐盛世的锐意创新,宋明时期的制度进步,清朝末年的维新图强……翻阅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但凡成功的改革,无不与改革闯将息息相关,无不需要迸发闯劲;缺乏突破精神、放弃进取心态,只会贻误改革时机,影响改革成效。

“为什么”,也就是论证为什么改革需要这样的精气神?用两种论证方法:一是“领导人讲话”来论证必要性,二是用现实逻辑分析来论证必要性。

  领导人讲话来论证: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现实逻辑分析:改革不是墨守成规的按图索骥,而是在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中大胆探索。改革也没有坦途可走,面对种种困难和风险,如果没有“急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落实层面就容易打滑空转、停滞不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结尾则是引出对策要求,对改革者的启发是什么:对于处身改革激流中的人来说,不仅要涵养老黄牛一样的韧劲,也须积蓄狮子般的闯劲、干劲。

  段首承接上文段尾,这就是文章中的粘合剂,让各部分个段落显得不是那么的突兀僵硬。从“为什么”到“怎么办”,对改革者的启发和要求:一是做一头狮子,做狮子的隐喻则是“抓好落实”。这段的问题在于太过隐喻,观点不明确,申论作文一定要旗帜鲜明,绝对不能云里雾里,遮遮掩掩,没人有心思听你打禅机。

改革的魅力源自行动。做一头改革原野上的狮子,隐喻:关键不是学会“狮吼”,而在于擅长奔跃。反面论证,观点:如果一切只停留于口头和纸面,无异于空中楼阁,注定经不起现实的丁点风浪。案例: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些“装睡”的人。有的人对改革呼声充耳不闻,回避改革热点,消解改革热情;有的人对改革诉求嗤之以鼻,甚至成为改革时代的逆行者。譬如环保领域,不久前环保部门以改革之姿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查,但旨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雷霆行动,却在一些地方和企业遭受梗阻。类似“逆行”,发人深思。

“怎么办”的第二部分,要求“担当”,论证也很简单,领导人讲话+形势分析+观点+案例。结构不清晰,最大的毛病。如果是我来写,我会把观点旗帜鲜明放在段首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文章主干部分的段落,一定不要像文章开头那样婉转曲折。

领导讲话:“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改革,不是按下开始键就自然会开花结果。现实分析:今天,改革低垂的果实早已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得出结论:激荡闯劲和干劲,才能让改革始终充满活力。案例论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是廖俊波在武夷新区百日攻坚动员会上的开场白;“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这是黄大年横躺在卡车前保护实验设施时的心声。条条战线上的改革创新尖兵提示人们,只要敢想、敢为、敢担当,就没有什么目标不能抵达,没有什么愿景不能实现。

   结尾再次回应标题,呼应段首的“悬崖村”案例,有始有终,发出呼吁、表明信心和决心,凿出改革的“悬崖天路”。

回首来路,改革的车辙中刻印着闯荡的脚印;眺望远方,现实世界并没有搭建好的现成木梯。像双坪村那样,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我们终将凭借闯劲,凿出一条贯通改革的“悬崖天路”。



再提醒一次,备考中要把廖俊波、黄大年、《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重中之重!!!

再提醒一次,备考中要把廖俊波、黄大年、《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重中之重!!!

再提醒一次,备考中要把廖俊波、黄大年、《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重中之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