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悟】转业后什么最重要???

2017-11-24 风戈



1

做喜欢做的事情,且小有成绩;或者,即便未显山露水,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何尝不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2002年,空军副团职军官、35岁的孙战友着各种压力,放弃进机关做公务员的路子,选择自主择业,告别服役多年的军营,离开兰州,只身来到北京,踏上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人生旅途。


和许多战友一样,他也经历了最初的“心理失衡”和“山重水复”阶段。但对于自主择业,从未后悔过。他说:“不论选择政府安置,还是选择自主择业,利弊共存。要么鱼,要么熊掌,不可兼得。选择的过程,也是放弃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利益的得失,不可能只得不失,也不会只失不得。这路那路,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就是好路。自由的人生,需要自己来规划。我做主,我快乐。”


2


如履薄冰:选择决定命运


选择政府安置与选择自主择业,人生状态和生活轨迹大相径庭,他十分明白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001年,新政策刚刚出台,他直觉自主择业是个利好消息。但并没有“轻举”,也未敢“妄动”,而是花了一年时间“骑驴找马”。收集信息,研究政策,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了解各行业的前景和特点,对比政府安置与自主择业两者的得与失、利与弊。经过慎重思考,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和认识。


对于自主择业,他认为,“不能盯着仅仅依赖退役金生活,不能只是指望为别人打工生活。对所谓的“社会地位”念念不忘者,对“迎来送往”难以割舍者,对“别人眼神”过于在乎者,不适合自主择业。选择自主择业需要勇气,需要自信,需要能力。自主择业毕竟是新政策,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问题。对选择自主择业的风险,之前要有充分的预计和准备。”


经过深思熟虑,他对转业后数年内的路子从时间到步骤都进行了规划,甚至对今后的人生也有了基本的设想和预期。第二年,他不再瞻前顾后,毅然选择了自主择业。他感言:

职业规划是什么?其实就是选择——选择目标,选择路径,选择方法。职业生涯就是由无数选择串起来的链条,环环相连,环环相扣。不论是选择政府安置,还是自主择业,选择的时候必须审慎,一旦选择,就全力以赴,尽力把路走好。有的人选择的时候很轻率,之后就后悔,怨这恨那,自己累,别人烦。人生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3


成竹在胸:不打无准备之仗


自主择业之前,他花了大量时间分析自己,研究环境,了解市场,精心准备,制订转业后的职业发展计划。


第一,考虑到个人的趣向和特长,以及行业的特点和前景等,他决定做文化行业。从写书开始,视情况和机会逐步进入其他行业,如影视、网络、媒介等。图书业经过20世纪末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调整期。图书已从原来的教化功能急速向商品功能转化,虽然不能说是朝阳产业,但方兴未艾,可做的事情很多。除了有发展前景外,还有其他许多好处,诸如积累性强、经验价值高、不存在退休年龄等。


好处不少,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三四年来,虽然已有近20本图书出版发行,稿约不断,已进入顺境,但经过几年的切身体验,他也深有感触:“文字能力强,但不善交际的人,不要从事这行,不然会被困死;文字能力弱,缺乏灵感的人,不要从事这行,不然会被累死;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人,不要从事这行,不然会被饿死;没有耐心和韧性,不要从事这行,不然会被气死。”


别人的经验和路子可借鉴,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他有个战友,是上海“中职培训”时的同学,比他晚两年转业。同学很羡慕他当时的生活状态,自由自在,收入也还说得过去。同学也想选自主择业,走和他一样的路子。但他建议选择政府安置,同学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选择了政府安置,安排到开发区国税局工作。

第二,不打无准备之仗,不鲁莽出击。军营18年,对地方的情况比较陌生。稳妥起见,他决定先找个同类型的行业,边上班,边熟悉环境,边积累经验,待了解和掌握情况后,再开始“单打独斗”。


按既定规划,转业后,他应聘到一家由图书公司转型过来的软件公司做策划。他很快熟悉了图书运作的规律和流程,学到了许多东西。一年后,他决定辞职。老总说:“正计划让你做部门经理,很可惜。公司大门永远为你开着,随时欢迎你回来!”他感到很欣慰。此时,对他来说,再好的单位和待遇已经没有诱惑力,他开始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之路。凡事开头很难,但再难,也要起步,早比晚好。


从软件公司辞职后,最初他打算创办一家文化公司。但经过分析,感觉“铺摊子”的必要性不大,时机尚不成熟,并非水到渠成,与职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有冲突。草率行动常常得不偿失,如果进展不顺利,会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心理平衡和身体健康。有的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捉襟见肘,得不偿失。他及时规避风险,调整和控制节奏,保证生活的快乐指数,强化基础,循序渐进。


他经常提醒和告诫自己:“起点不图高,但求实际;步子不图快,但求稳妥。”自主择业后的第一个5年,他将目标定在年收入10万左右。他认为,“军转干部年龄不小,但赚钱的经验不多,最要不得的是攀比、冒进和虚夸。刚开始是一个摸索路子、积累经验和积蓄能量的阶段,胃口不宜大,目标不宜高。对于大多数自主择业者来说,经济收入预期不宜定得太高,收入水平基本能满足生活需求和心理平衡即可。”


第三,起步地点定在北京。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文化行业,其他城市无可比拟。就图书行业而言,全国总共有五百多家出版社,北京就有三四百家,报纸杂志、文化公司和图书工作室等不计其数,其他城市难望其项背。北京可能不是最适宜生活的城市,但无疑是最适合干事业的地方。


4


转业战友无论是选择计划分配,还是自主择业安置方式,职业生涯规划都十分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要点:一是定目标——对将来的心理预期,是规划的灵魂;二是做什么——行业选择,职业定位;三是怎么做——方法问题,步骤、时间、空间等。


人生观、价值观及个性特点决定目标,要量体裁衣,要实事求是。对于“做什么”,有三个原则:一是做特长——自己长,别人就相对短,才有竞争力,才能谋求生存空间;二是做兴趣——做喜欢做的事,苦中有乐,才有韧性,再苦再累也能忍受;三是做效益——既有现实效益,又有发展前景,才有动力和激情。


“怎么做”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过不能把经济收入作为唯一指标。事实上,除了钱,还有许多重要的东西,诸如身体健康、家庭责任及社会活动等。既有物质目标,又有精神追求,还有健康保证,才能可持续发展。


往期精彩回顾:

【感悟】转业后发现的10件扎心事

【感悟】选择计划安置,肠子为啥青了?

【告诫】转业就是转折,人生没有退路

【感悟】军转,请向“那个女孩”学习!

【感悟】“卧槽!真特么后悔没早点转业!”

【经验】追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