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示】算好六笔帐,你再决定是走还是留&三个转业干部的故事

2017-11-30 邢东&月笼沙 风戈


算好六笔帐

你再决定是走还是留


又到了一年之中,转业干部回单位办手续的时节。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战友蠢蠢欲动,却又犹豫不决:到底是该走还是留?

看到别人离开之后神清气爽、精神奕奕,甚是羡慕,有了走的冲动;对未来缺乏自信,患得患失,又产生了留下再看看的念想。

其实,战友,是走还是留,关键看自己的情况。不要拿别人的情况和自己相比,因为个人条件不同、情况相异,就算做出同样的决定,最后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匆忙跟风做出的决定,难免会让自己后悔。所以,做出走还是留的决定,一定要慎重。

那么,如何做出这个决定才更好呢?究竟有没有什么标准去参考呢?肯定没有。但是有这方面需求的战友,可以提前算算一下这六笔账,看看每笔账的得失之比,或许就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名誉地位账


穿着军装的时候,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是被社会尊崇的职业。凭着你的军人证件,你可以享受到很多很多的惠军政策。而且,转业前,你是军官,拥有发布号令,他人绝对服从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你转业回家,你可能在新单位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员,生活中没有多少便利可以享受,没有那些优待可以自豪。而且即便你享受着科级、处级待,但是你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员。甚至你的科长,年龄、工龄都没有你大,但是你却要受他的指挥,接受他们安排的工作。请问,战友,这些情况你能接受吗?你可以容忍这些变化吗?名誉地位的得失,你能接受吗?


经济基础账


部队的待遇,可能不算是特别好,但是很稳定,收入也还算可以。很多战友都在部队办理了公积金贷款买房。说实在的,在部队贷款买房,确实经济压力小。每个月还上两三千块钱,自己手里还有富余,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太过于拮据。而且在部队工作的时候,比方说公寓房,比方说食宿和衣服都不用自己操心,还有机会进入部队内部幼儿园,享受免费医疗。这些都与每个人的钱袋子息息相关,可能能为自己节约一笔钱。

然而,一旦你转业之后,这些问题就随之而来:工资少了,房贷没有少,生活压力大;免费食宿没了,啥都要自己掏钱。之后,可能还有医疗、孩子上学等现实需要,都是需要一定经济收入做基础的。所以,在做出决定之前,要掂量一下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这些都能承受,这笔账你就算过了。如果你的房贷还款时间长,而且还款额度还很大,或者你未来的工作收入将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再或者家里出现有人生病、有欠款等等,建议还是稍等等。等经济压力小了,再决定专业与否最好。不然那,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会拖垮你。


家庭亲情账


军人在外参军,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最亏欠的,就是亲人。而让很多军人毅然决然要求离开的因素中,家人的牵挂是一个分量很重的砝码。这无可厚非,这情理之中。毕竟,家人为我们付出很多,在适当的条件下,回归家庭,照顾家庭,还还账、补补情,也是必须和应该的。

建议,如果你的家庭很需要你回来,如果你的家人急切需要你回去照顾,如果你的家人因此和你天天闹情绪甚至争吵,如果你已经无法处理矛盾,如果你已经无法从这种情绪中解脱出来,那么,回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照顾好家庭,缓解家庭情感矛盾,也不会影响部队工作。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些矛盾,或者你的爱人、亲人对这个能够正确理解,也对你在部队工作是支持的。或者,你的家庭就在你的身边可以随时照顾的,那就缓一缓,不要太着急转业离开,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再好好干几年。


事业发展账


军人,是一个职业。很多战友都在这个职业领域里,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很多业绩,成就了人生的辉煌。相信很多战友,在工作之初,都是满心抱负,要好好干的,希望能在军队这个舞台上,有一番自己的事业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在地方发展,回到地方可能自己的能力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展示,自己的事业发展平台是在地方,不是军营。鉴于此,战友你可以算算事业发展账。如果你在部队发展很顺利,你的能力素质能够支撑你的工作,各级组织都对你比较肯定和看好,或者综合各方面因素,在部队发展工作更适合当前自己的情况,那就在部队好好干吧。

部队不仅仅是个大学校,更是一个大舞台,有才你就有舞台。但是如果你的专业受限,缺乏舞台;或者你的能力素质已经不能支撑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发展空间;或者经过考量回到地方发展前景更好,那就不妨考虑回去,可能那里更适合自己。


转业成功率账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但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内容。很多时候,一些战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战友,工作没几年,就准备转业离队。总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不走都不行。这里,我只想对他们说,在你决定离开之前,是否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你提出要求,你的成功率有多大?

毕竟,转业是有标准的,毕竟转业是有条件的,毕竟转业是有很多客观因素的。比方说,你工作时间是否够条件,你军龄是否够标准。比方说,当年的转业名额多与少,你能排第几。这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因为这些都是硬杠杠。过不去,你再有情绪和困难,都不行。

某单位一位毕业刚满八年的干部,今年准备转业。可是,在同一个部门里,几乎所有的人,兵龄资历都比他老。论条件,哪个都比他应该先走。所以,他挨个人去问。当得知当年其他人都不愿意走的情况下,他提交了报告。刚好部里分了一个名额,他就离开了。所以,适当的评判一下自己的转业成功机率,是有必要的。如果机率很小,希望渺茫,建议还是慎重决定吧。不然往往自己的目的没达成,还容易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情绪和影响,得不偿失。


预期效果账


这笔账,算的是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你理想中的转业后的情况,和你现实中的回家境遇,如果出现了偏差,个人能否接受,能否承担的起这份落差。有一个转业干部,转业前已经考取了律师证,满以为自己一定会分到法院去,好好干一番事业。可是事与愿违,最终去的单位不是法院,而是一个跟法律没有任何关系的单位。他很失望,决定滞留明年再来。没想到,最终的单位还不如第一次的单位。这名战友,其实就是这笔账没算好的一个缩影。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毕竟,每一年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标准也会有所变化。前几年有的单位和岗位,今年不一定有;前几年你符合的标准,今年不一定就符合。所以,在做出决定之前,好好想一想,如果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差距怎么办?如果去不了自己理想中的单位和岗位怎么办?自己能否坦然接受可能的变化和落差。

最后,还想说一句,不要总拿以往别人的经历做镜子,更不要轻信一些人所谓的承诺。走留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的话,只是一个参考,不要成为模板。毕竟,你走的路,对于别人只是一个说资,而对于自己,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愿大家都能算好六笔账,然后做决定,做出符合自己的决定。不然,错误判断之后做出的决定,可能会让自己后悔一生。


来源:再出发







三个转业干部的故事


1


赵丽是一名军龄14年的技术11级女干部,父亲是驻地省会城市的一名离休老干部,早在她军校毕业那年,父亲就为她在省城准备好了三室的婚房,赵丽的驻地虽说不在省城,但是开车往返一路高速也仅需要三个小时,是离省会最近的地级市,爱人也是本单位的一名干事,女儿出生后,父母便来到驻地家属院住下,一心一意的给她看孩子,不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很周到,孩子的所有费用也由外公外婆全包,属于军人家庭中少见的夫妻不分居、没有经济负担、没有养儿烦恼的幸福家庭。


女儿三岁时,考虑到地级市部队没有幼儿园,地方教育资源毕竟无法与省会城市相比,且父亲的身份可以享受孙辈入大机关幼儿园的福利,赵丽的父母带着她的女儿回到省城就读,现在女儿已经上中班了。赵丽所在的单位对请假控制很严,加上周末也要值班出诊,身为军医的她和身为组织科干事的爱人一个月左右才能到省城去看一趟女儿。每次请假都是周六中午到周天下午的四点,虽说每次刚刚和女儿玩熟络一点就要离开,下次回去又需要两个小时让女儿重新接纳自己,赵丽也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驻地离家并不算太远、父母给力的扶助、夫妻同在一个单位、年轻、医院的技术骨干等原因都让赵丽从未考虑过转业的事。


去年十月的一个上午,幼儿园组织大型亲子活动,要求必须父母参加,父母确实有特殊原因不能来的,才能由爷爷奶奶来代替。赵丽也请假专门去参加活动,女儿照例要约上楼上的同班好朋友周依依才出门,周依依的爷爷是赵丽父亲的原同事,离休后也住在家属院,周依依的父母也都是军人,都在离家几千里的一个边防部队,驻地到镇上都还有一小时车程,自然环境恶劣,教育资源就不用提了,为了依依的身体和学习成长着想,九个月断奶后,依依就被送到爷爷奶奶身边抚养,爸爸妈妈每年休假才能回家一次。两个孩子手拉手高兴到了活动现场,敏感的依依发现参加活动的家长只有她爷爷一个人是老人,就坚持要到大厅等爸爸妈妈,爷爷再三说明爸爸妈妈太远来不了,依依也不听,用尽最大的力气挣脱爷爷的手,跑到幼儿园的大厅呆呆的望着大门口,活动马上开始了,看到保安“哐”的一声锁上大门,依依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赵丽说,站在旁边,她当时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她想起每次她回家,不管是玩得兴高采烈,还是吃得正开心,或者一个有事讲得正入神,或者是晚上搂着迷糊将要入睡的女儿,女儿总会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单位?”她想起父母因有事回老家,她休年假回家照顾女儿,女儿对她说:“妈妈,我知道你这个礼拜不会回单位的,因为我外公外婆回老家了,所以专门请你来帮忙照顾我的。”她想起班主任告诉她,她的女儿非常缺乏安全感,是全班最胆小的一个,吃的东西、玩具到了她手里就一定会握得很紧,生怕被别人抢走,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这些,难道不是父母的长期缺位给女儿幼小的心灵带来的伤害吗?


当天晚上,回到单位,赵丽写了转业申请书。今年五月底,赵丽离队,“刚回家时女儿每天问好多遍我什么时候回单位,我每天无数遍的告诉她妈妈再也不会回单位上班了,直到九月份,女儿才相信我真的不会再走了,现在,我给她买的零食她愿意分享给小朋友了,也不太害怕小狗了。”


2


宣传干事肖平小小的个子,瘦弱到让人觉得扛不动一台摄像机,但却是地方985高校科班新闻专业出身,本科毕业后入伍,又读了政工专业的研究生,用宣传科长的话来说,拍的东西还能看,言下之意,肖干事的带的几个所谓摄影兴趣小组的新闻报道员几乎不中用。虽然领导这样说,但是肖干事还是着力培养骨干人才,尽量给几个报道员压担子,慢慢的在内网的新闻报道任务差不多他们就能完成,肖干事的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大项任务上。


所谓的大项任务,包括上级首长视察、地方政府慰问、晚会录制、训练场和课堂的大项活动、每年一度的老兵退伍纪念光盘制作、单位的各项检查等,肖干事说这些很好拍,比如领导视察,不管哪级领导来内容拍法都差不多,再比方老兵退伍纪念光盘,每年都有一定的套路,拍几个训练生活场景,采访几个老兵,最后是几个常委一一给老兵寄语(要占到整个片子三分之一的篇幅),他倒认为,官兵中有许多感人故事可拍,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写了上万字的脚本,肖干事准备拍系列12集纪录片,纪录真正的军营和最贴近的官兵生活。哪知科长翻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是高材生,分到咱这山坳坳里委屈了你,可是既然来了,别整天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拍新闻要创意,但是更重要的是讲政治,工作需要的你就拍,别成天想一出是一出,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别再提起,再让领导知道了,对你个人不利。”肖干事知道科长也是真心为他好,从此不再提起,心如止水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务。


直到有一天,本科同学群里炸开了锅,原来大学同学吴胜深入藏区,拍摄的系列藏民生活纪录片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肖平特意去看了这部纪录片,拍得确实非常专业又非常写实,他当然也记得,这部纪录片是北京上学时两个人多次提起并朦胧的策划过的,如今吴胜实现了当年的理想,自己呢?肖平在那刹那间决定走人,不满一页的复员申请书交上去后,肖平开始了闹复员的日子。真的是“闹”,从此,科长布置的任务基本不干,实在经不住催促了质量保证比报道员们做的还差很多,该参加的出操、会议、学习一概不参加,每月一次的干部体能考核也不参加,逢人就说自己抑郁,甚至到地方医院开了抗抑郁的药物摆在办公室。这样闹了几个月,领导感觉到再这样下去的话,要么会出事要么肖平真抑郁要么领导要抑郁,终于把他报了上去,可是因为学历、干龄等原因,批复下来,肖平只能按转业走人。肖平说他满足了,转业安置的事他也不操心,随便给分个单位,等到新单位后,他会辞职,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3


只能亲自经历过安置的转业干部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才知道找个好单位多么不易,然而找工作对于组织科长老刘来说,真的只需要考虑在主动邀请他去的几个好单位中挑选一个各方面都合心意的。当其他转业干部变成花样设计自己的简历以求博用人单位的眼球时,老刘的简历只有简单的一页纸不满,递过简历后,再从包里拿出厚厚的四大本近年撰写的材料轻轻放在人事处长的桌上,当场就拍板邀请他去工作的单位就有三家,接到的电话更多。我很奇怪,像老刘这样的笔杆子又何必要转业?部队哪个单位不需要呢?老刘给我讲了他的亲身经历。


老刘在单位号称“一号秘书”,首长的大项工作汇报稿、参加上级会议各种稿子、本级党代会的稿子等五花八门的稿子十之八九必须由老刘操刀,首长工作能力强,为人豪爽,也真心关心下属,因此老刘和首长私交也很好。


有一次,老刘给首长呈送不知道修改了几遍的稿子,首长接到一个电话,随后就用老家四川方言大吼起来:“你跟那龟儿子说,考不上高中老子给他安排个学校去读!再乱想老子打断他的腿!想辍学或者想去上技校不可能!”挂了电话,首长余怒未消,跟老刘说:“我这个龟儿子从小就调皮捣蛋,从生下来起一直跟他妈妈在四川老家,大点了他妈妈就管不住了,离了上千公里,我一年回去几天,跟他说什么也不听,倒像是我的仇人一样。现在好了,连高中都考不起,丢人哟。”说完就沉默了,落寞的表情使老刘第一次对首长产生了同情,大家的眼里,首长是成功人士的代表,年富力强,素质全面,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主官,是官兵们眼中的“将星”。老刘想起了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的一句“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想起了刷爆网络的红文《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你谈什么成功》,想起了大遥远的大西北,自己家中五岁的儿子也非常调皮,几次在幼儿园打小朋友被请家长,想起了妻子多次说孩子还小,你早点回来好好管教还来得及……


不久后,老刘向首长提出转业申请并详述了理由,首长兴许是感念于自身的痛楚,没有挽留他


转业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保家卫国,牺牲奉献是干部的本职,可是这三个人却在偶然的瞬间定下了转业的决心,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各位读者君,你怎么看?


来源:军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