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告诫】军队转业干部到新岗位工作,必须扔掉这4样东西

2017-12-21 熙熙天下 风戈

本文由“熙熙天下”授权发布


一年一度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又将有一批军转人到新的岗位工作。

有怎样的身份,就应有怎样的人生使命;

有怎样的身份,就应有怎样的处世心境;

有怎样的身份,就应有怎样的办事思维和方法。

军队转业干部到新岗位后,身份就完全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了地方工作人员,身份的变化,要求我们势必要丢掉一些东西。

丢掉对单位管理的依赖

部队是一个管理严格的军事组织,可以说身处其中的人,事事都有人管,时时都有各种各样的纪律、条令条例约束。

作为转业干部,在部队生活久了,一般都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反正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组织管理,什么事情都会有领导提醒,都时候听通知、按上级要求办就行。

包括一日生活制度、个人仪容仪表、公共场合言行举止等小的方面都是如此。

比如说,部队每周都有军容风纪检查,你不想理发都不行,部队每天都组织体能训练,你不愿意锻炼身体都没办法,等等。

但到了地方单位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这些个人的生活小事没有人再会来督促你、检查你、要求你,就是在工作、学习上,也不再会像部队那样,领导会事事交待你,时时提醒你,就是有要求也不会再像部队那样严格。绝大多数时候,都得靠个人的自觉。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依赖组织管理,等着领导来提醒,那恐怕就会无法适应地方的工作和生活了。

在学习上,单位不会再专门抽时间来统一组织,那么你就得自己找时间学习了;在工作上,不会再有领导来严格督促,时时检查,那么你就得自我加压,自己给自己设立标准了;在身体锻炼上,不会再有强行要求和每个阶段考核,那么你就得自己给自己制订计划、设立目标了。

丢掉办事情不讲客观条件的“蛮”劲

在部队有一句名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干”,什么事情都是领导说了定,定了干,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完成。

这种精神在部队是需要的,因为部队面对的艰难险重任务很多,有时候甚至要流血牺牲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如果没有这种劲头,重大任务怎么完得成,仗还怎么打?

但到了地方单位就不一样了,一般不大会有什么流血牺牲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十万火急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事情更多的是要商量着办、协商着办,有条件再办。那怕暂时办不了,等一等,等条件成熟了再办,也不太迟。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像部队那样,不管客观条件如何,想到什么事就一定要去办成,那十有八九会把事情办砸。

丢掉抓工作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在部队,对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只有“服从”二字,没有更多的理由和借口,更不允许讨价还价。

部队的名言是“有想法吗,先去完成任务再说”。这也是由部队的任务性质,军人的职责身份所确定的。在部队,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是必须的。

那么到了地方,这种工作方式恐怕就行不通了。更多的还是要用说服来代替压服,用协商来代替命令,用指导来代替指示。

当然,也不是说在地方单位就不讲究上下级关系了,就可以不服从上级命令指示了。

改变的只是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再像部队那样简单、粗暴。“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这样搞多了,恐怕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好。龙卷风刮多了,不仅工作搞不好,自身的形象、威信也会丢光。

丢掉讲同乡、论同年等习惯观念

在部队,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省份的人都有,而且人员每年轮换更新很快。因此,身处其中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讲一些老乡观念,一般和同年入伍,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战友共同话题自然也会多一些,交流也会相对多一些。这都是那个大环境里,很正常的事情。

但到了地方,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省份或一个地区的人,人员的流动也不可能那么快,共事的同事也不可能按哪一年的来分,都是有老有少,有中有青,有男有女,而且基本上要共事个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

在这种情况下,还像部队那样讲什么同乡、同年、同龄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更多的是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那个集体中去,和所有同事都积极沟通,加深了解,打成一片。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自然、舒适的工作环境,使自己很快成为新集体里受大家普遍欢迎的一份子。

总之,一种环境,一种活法,一种身份,一种特点。

聪明的人,通得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如果总是抱着固有的经验和过去的老黄历不放,那么我们就很难适应新的身份,融入新的环境。

许多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单位工作很久了,甚至到退休了还不能适应地方的环境和特点,那就是不懂得丢掉过去没有用的东西,装不进新鲜的管用的东西。

人生的路很长,并不是一种模式就能管一辈子。一定要学会做“加减法”,及时丢掉不适宜的,增加新鲜的,这样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顺利,越走越敞亮。

世事多艰,祝所有军转好运!

本文由“熙熙天下”授权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