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fg-fgfg Intro 感恩军旅,砥砺前行! 戎马十六年,弹指一挥间! 2017年,在部队副营任职进入第六个年头的我,迎来了军改,迎来了单位体制编制改革,终于成为了“30万分之一”。 对一名野战部队的基层军官来说,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欣喜多于失落的结果。 还记得十六年前的那个金秋,我带着那张金色的录取通知书,告别父母,20个小时的硬座,从湖南到江苏,来到那座号称六朝古都的文化名城,开始就读不明觉厉的“侦察与特种兵指挥”专业。 还记得第一次站军姿时的认真,第一次敬军礼时的虔诚,第一次站夜岗时的警惕,第一次跑五公里时的慌张,第一次爬战术时的伤痕累累,第一次看见别的专业的女学员时的惊喜……那抹国防绿,从此烙印入骨入髓。 今天,终于告别了。脱下穿了十六载的军装,选择了从头开始、重新出发! 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同学和朋友,从朋友圈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到我退役的消息后,会关心地询问:在部队干得好好的,怎么就转业了? 我,为什么要向军旗告别?今天,可以认真回答一下。 关于部队选人用人的机制和风气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中说过一个例子:2009年参加国庆首都阅兵任务时,一名中校营长脾气暴、讲话粗。我们几名中尉正连、上尉副营凑在一起私下吐槽:人家主任少校都副团了,这中校还正营,不觉得丢人?还嚣张呢? 而当我副营任职迈入第6个年头,掐指一算,2017年6月本该晋中校军衔了。曾经耻笑人家中校正营,自己却连中校正营都不可得?(副营职务最高军衔只能是少校) 我没有什么官本位思想,所以才安心在机关当了十多年“干事”,从没想过找领导换个带“长”的岗位。 但我想,男人也好、军人也罢,总还是需要一丝血性吧?我不能成为自己曾经鄙视和讨厌的人,更不能不如自己曾经鄙视和讨厌的人。 回首我的军旅、我干的工作、我出的成绩,我问心无愧!建国60周年首都阅兵全程参加,发稿数量空军第一;军兵种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撰写或参与了所有重要的通稿;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宣传,撰稿、策划、协调、接待……我觉得我的职务不该停留在副营六年,甚至继续干七年、八年…… 我觉得部队用干部的时候不能用你的时候就是“优长明显、成绩突出”,不用你的时候就是“经历单一、缺点明显”。 我不想责怪领导,更不敢抱怨组织,我承认自己情商低,属于“只会埋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的那种干部。然而,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难道不该给这样的干部应有的回报和肯定吗? 当然,我们这一代军人,或许确实不幸,刚好遇见了我军两只最黑的大老虎掌权的十余年。 我军校的同学,上演了毕业十年后还是一名上尉研究生正连的故事;我的第一任连长,全团上下公认的“又红又专”,唯一一个能对所有新旧通信装备的性能、数据等“一口清”的干部,职务却止步于通信股长,然后转技术干部后草草走人; 我认识的最好的战士,英雄班班长,参加中俄联演、汶川抗震、国庆阅兵等多项重大任务,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但每次该提干的时候,就出于各种原因被卡了回来,最后在上士干满时选择了黯然返乡……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对比他们,或许我应该满足和感恩了罢? 领袖曾在全国组织会议上就选人用人问题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那么,我们是否思考过反面呢?若有“贤人”而不用,“群贤”会作何打算?“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越来越明显? 开心且安心分居的都是圣人婊 如果可以选择,哪怕纯粹从生理角度出发,三十岁上下的夫妻有几对乐意两地分居?“父母在,不远游”,如果可以选择,谁又不想守在不断老去的父母身边尽孝?“你看着我变老,我看着你长大”,如果可以选择,初为人父的我们谁喜欢当“电话里的爸爸”? 去年8月,据《环球时报》报道,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已被批准退役。杨宇军表示,并没有外界猜测的复杂因素,选择退役纯粹是个人原因。“我非常喜爱这身军装,也非常热爱国防部信息发布这项事业。多年军旅生涯,一直尽心尽力。但是如今家庭更需要我。经过慎重思考,确实很难做到家庭事业两头兼顾,最终决定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于是我在今年一月份提出申请,经过必要的组织程序后于近日获得批准。” 当时这则新闻刷爆了军人的朋友圈。因为我们跟杨宇军一样,对家人有太多亏欠和不舍。别说大批分居的基层官兵跟妻儿一年见一次面,还常常撞见休假推迟、休假半途召回等,就拿家属随军了的来说:我的一名同事,上午上班时接到家属送医院的电话,赶去县城医院见证了孩子出生,下午又赶回了办公室“推材料”;我跟过的一名团职领导,在外风光无限,某次却在餐桌上对我们吐了真言“每次老婆孩子问我今晚回不回家吃饭,我都没法答应他们,因为首长随时可能叫我一起出去”;一名新婚的军嫂,从市区赶来郊区偏僻的家属院给老公做顿晚饭,热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她趴桌子上睡着了,老公还在加班没赶回来…… 而我,父残母病妻弱女幼,又怎能不想念惦记家中的他们?虽然每次家中有事,一旦汇报领导就会说“正确看待困难,赶回去也意义不大”,但事实就是你就是三个家庭(父母家、岳父母家、自己家)的主心骨、顶梁柱,你就是家中的大树、单位的小草! 正因如此,我特别烦读到那些“一个人的婚礼”的宣传稿。基层的兄弟已经够苦了,各位记者大人,就别在伤口上撒盐了罢? 工作中价值感获得感的缺失 数年前,军报就撰文指出:会议多、文电多、工作组多、检查评比多、上层活动多的“老五多”久治不愈,一网打尽的会议多、层层转发的文电多、临时下达的任务多、需要背记的题库多、索要情况的电话多这“新五多”又袭扰基层。 对我所在的那支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队来说,无论是“老五多”还是“新五多”,在我看来完全都可以称得上“泛滥成灾”。 有文件说要少往基层派工作组?可我们的接待为什么还是一个又一个?还喜欢挑周一来,于是周末就成了一遍遍“过现场”。 有文件说不得向基层要材料?可团机关到底算机关还是基层?你鼓起勇气拒绝了上级机关,最后不过通过部门领导压下来罢了。 有文件说要加强调查研究?你提前通知还能调查研究什么?口径都是统一的,人员都是挑选且培训的,走过的路线都是设计好的…… 有文件说要减少会议?合并后的会议不仅没有减少,还得陪绑去听跟自己工作无关的内容,电视电话会议也多了起来…… 一天天,为了跟战斗力无关的东西加班熬夜,甚至造假——对,我讨厌甚至憎恶造假。可当上级机关或者领导早上8点钟通知我9点半交出一份思想调查报告,请问我还能怎么办? 如果说以上让自己找不到一名军人该有的自豪感。那么,当我从北京高级机关实习帮工回来,还经常被分配办一份内部的临时的简报、写和编一两百字的领导活动信息稿,甚至需要将大把时间用来修理老旧的电脑、打印机…… 我找不到自己拼命学习、努力提升能力后的价值感。 你可以说我骄傲,我确实有自己的骄傲!井底之蛙可以安心留在井底看碗口大的天,鲤鱼跃过龙门就只会习惯跟波涛汹涌的大海搏斗,不会再愿意回小溪泥塘蜗居。 我在军事新闻这项业务上刻苦钻研了十余年,你让我怎么能心甘情愿继续干刚毕业的排长或者普通士官报道员就能干的、在我看来缺乏技术含量和挑战性的活? 今天退役了,说句心里话,不怕你们笑话,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哪怕在转业前的最后几个月,我还一直在做梦:为什么没有一个大的平台、好的岗位,让我倾尽胸中所学,干一番我想干的事业?! 不论是我曾经实习过的解放军报社、空军报社、解放军报社空军分社,还是其他单位,如果有个大一点的平台,我一定会心甘情愿加班努力,认真扎实做事,将平台变作舞台! 哪怕副营再干六年不调职我也无所谓! 夜夜龙泉壁上鸣!我是真爱这身军装的,我是真爱军事新闻宣传这项事业的——对,不是工作而是事业!我相信我比有些所谓的军事记者,对这份工作抱有更虔诚更热情的心!我是想为这份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的! 抱歉,一激动,又忘了自己是谁了,又高看了自己了。 我军从来不缺人,不缺人才,更不缺我这种情商偏低的“怪才”“偏才”。我走了就走了吧。自然有很多比我年轻比我热血比我更爱这身军装更渴盼为强军事业尽力的小兄弟会走进来! 期待军改,会让他们的热血一直燃烧而不冷却!相信他们,会比我更强大,更能适应和改变这个环境! 如今的我最喜欢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的那一句: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愿以此句与看到此文的新老战友们共勉!  再见!我的军旗! 再见,十八岁的特种兵! 再见!十六载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文章来源:浙江军转考试 精彩回顾 【真言】和现役军人说几句真心话 【表态】习主席在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 【重发】2017年过去了,我丝毫不留恋它! 【感悟】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 【感悟】阴晴只在一念间:一名女干部的转业感悟 【感悟】阳光打在脸上,很痛…… 【故事】向谁看齐,对谁忠诚,一定要心中有数! 【真言】这荣誉,与梦遗一样! 【辣文】领导是一种什么动物 【互助】军转当年如何衔接发放地方的津补贴和奖金? 【模板】绝对靠谱的申论范文模板!实在不会写就背下来! 【感悟】被纳编了,有被纳妾的感觉! 【政策】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