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一鸣:我的大学四年收获及工作感悟

点击关注→ 码农突围 2022-11-28

点击上方“码农突围”,马上关注

这里是码农充电第一站,回复“666”,获取一份专属大礼包

真爱,请设置“星标”或点个“在看”

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生活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创业越做越大,有的年轻人创业却越做越小?为什么同时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两三年后达到的高度可能相差甚远?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和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张一鸣先生的这篇深度总结,应该能给你很多思考。

# 大学里的三点收获

2001年我考入了南开大学,起初大学的生活是让人有点失落的,但慢慢地从安静朴素的校园和踏实努力的氛围中,我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大学期间我主要在做三件事情 ,一是写代码,因为我是搞技术的;二是看书,看了很多很多书;三是修电脑。基于此自己也有三点收获:耐心,知识,伙伴。

第一点收获:耐心。有耐心,能独处,并基于长期思考做判断,而不为短期因素所干扰,耐心地等待你设想和努力的事情逐步发生,这对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事实上,你经常想象的很美好,设计的也很完整,你也很努力,但你所期待的事情,经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这种耐心,绝对是在南开磨练出来的。

大学的时候我是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有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没有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

我毕业后参与创立了酷讯、饭否、99房、到现在的今日头条,每一段创业经历,都挺寂寞的。现在回想,耐心非常重要,不仅是等待的耐心,还要有耐心做深入思考,还要有耐心地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

第二点收获:看书。寂寞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人生最安静的阅读时光。我用别人打游戏、打牌的时间,阅读了各种各样的书,或者说乱七八糟的书,包括各个专业的书,包括人物传记,也有各种境内外的报刊杂志。

当然,那时候,我也有困惑,觉得看的这些东西和思考的问题都很有意思,但在生活中没什么用。直到后来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并开始创业,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连成线,帮我理解行业、理解管理,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领域,包括如何让信息得到更有效率的组织和分发,从而改变各行各业的效率。

2011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地铁上读报的人、卖报的人越来越少,年初还有,年底几乎没有了, 同时,2011年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高峰,是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总和。我想,这是信息传播介质的变革,手机很可能会取代纸媒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又因为人和手机的对应关系,手机随身携带,个性化推荐的需求一定会增加,于是我创办了今日头条。

第三点收获:结交了很多的伙伴。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伴。作为一个不怎么参与集体活动的理工男,怎么保持社交呢?主要靠修电脑和编程建网站……后来,同学聚会,打招呼的方式基本是:hi,你的电脑还是我装的。我装过的电脑有几十台,当然大部分是女同学……不但要帮忙装电脑还要经常保修。没错,就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修电脑为我带来了人生重大的收获——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

在校园里,我接了不少外包的项目。包括我太太她们系的网站(当然是免费的)。因为这门手艺加上兼职,大四的时候,我每月能有超过两三千的收入,在当时,绝对是土豪。那时候,和同学一起泡实验室,熬到半夜一两点,会请大家集体去烤串。一周能吃2-3次。

当时和我吃烧烤的人很多是对编程感兴趣,而且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有我同一级的,微电子专业的,软件工程专业的,还有师兄师弟,后来也相继加入我创办的公司,成为了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也是创业伙伴。

# 我的工作感悟

2005 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加入一家叫酷讯的公司。我是最早期加入的员工之一,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在工作第二年,我在公司管了四五十个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中就成长很快?是不是你在那个公司表现特别突出?其实不是。当时公司招聘标准很高,跟我同期入职的就有两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那我是不是技术最好?是不是最有经验?都不是。后来我想了想,当时自己有哪些特质。

首先,我工作时,从不分哪些工作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工作的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关注公众号Java面试那些事儿,回复关键字面试,获取最新面试题

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20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今日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

# 我的创业初心

我很尊敬Elon Mask ,他不仅创办了TESLA ,而且还创办了一家叫Space X的公司,目标是革新太空科技,终极目标是人类能够在其他星球生活。

Space X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家私人向太空发射火箭并实现回收的公司,尽管在前沿领域里不断探索的过程非常艰难,身后甚至连跟随者都没有,但Elon Mask一直相信:只要理论上能够成立,理论上可以做到最好,那就应该去努力实现它。

我特别欣赏这种追求卓越和领先的勇气。年轻人创业,就是要去创造新的技术,做那些理论上存在但还没有实现的东西,给世界带来根本性的进步。创业,有人想的是要赚笔钱,有人想的则是要做件事,我觉得自己是后者。

如果你偶然发现青霉素能消炎,你是先考虑用它去救人还是赚钱呢?应该都是先想到救人。我也是一样。到了这个时代,有个性化的方式来推荐信息,我就想把它做出来。

如果我想卖掉这家公司,现在就可以拿到一大笔钱。但我奋斗的目标不是赚钱和享乐,支撑我的是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

现在的创业环境和以前相比已经非常好了,创业能取得多大的成果,最重要的是,你到底愿意做多大的事情。年轻人关键是立志高远,享受拼的过程,不自满,不懈怠。要把成功的目标,设定的尽可能远。

# 优秀年轻人的五个特点

后来,我陆续加入到各种创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很多毕业生共处过,现在还和他们很多人保持联系。跟你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好和不好的情况。总结一下,这些优秀年轻人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

他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非常依赖别人,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第二个特点: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比方说,今日头条刚开始时,我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如果对此持怀疑态度,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

其实我加入酷讯时也是这样,那家公司当时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后也没有做成,只做了旅游的垂直搜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我自己觉得很兴奋。我确实没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当时就去学,就去看所有相关的东西。我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

第三个特点:不甘于平庸。走入社会后的年轻人,应该设定更高的标准。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10年过去了,很多人没有达到我当初的预期。

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我回顾了一下,发现有同事加入银行IT部门:有的是毕业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为什么我把这个跟「不甘于平庸」挂在一起呢?因为他们很多人加入,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得到买经济适用房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儿:在北京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

如果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话,其实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这很重要。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第四个特点: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在这里举个反例: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都挺有特点。我当时是他们的主管,发现他们在工作中deliver(传递)的感觉始终不好。

他们觉得其他同事做得不如他们,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 TOP20% ,但他们觉得自己是 TOP1% 。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关注公众号Java面试那些事儿,回复关键字面试,获取最新面试题。

另一个例子是,当时我们有个做产品的同事,也是应届生招进来,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统计一下数据,做一下用户反弹之类,但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

后来我想想,他的特点就是肯去做,负责任,从不推诿,只要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别好,但我们总是给他反馈。他去了那家公司后,把一个用户量不足 10 万的边缘频道负责起来,越做越好。由于是边缘频道,没有配备完整的团队,所以他一个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也得到了很多锻炼。

第五个特点:对重要的选择要有判断力。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所左右。比如,原先有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公司。

2006 年、2007年的时候,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END---
重磅!鱼哥微信好友坑位限时开放啦!
福利来啦!扫码直接加鱼哥微信号,送你一份刷题指南和面试手册,不仅可以围观鱼哥平时所思和复盘的内容。还可以帮你免费内推大厂,技术交流,一起探索职场突围,收入突围,技术突围。一定要备注:开发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Java开发+上海+拼夕夕+猴子)
▲长按加鱼哥微信,赶紧上车

推荐阅读

•  Class.forName 和 ClassLoader 到底有啥区别?•  “干掉” Date,Java8 LocalDate 真香!•  Dubbo太难了,我决定加入Spring Cloud阵营了...•  一二线城市知名 IT 互联网公司名单!•  程序员喜欢的 5 款最佳最牛代码比较工具•  HTTP/3 来了 !最后推荐一个不错公众号,由一群志同道合的BAT一线码农业余创建的,带你发现Github上好玩有趣的项目,如果你也对GitHub开源项目推荐感兴趣,也可以在这个公号后台留言一起入伙哦!
如有收获,点个在看,诚挚感谢

最近面试BAT,整理一份面试资料Java面试BAT通关手册,覆盖了Java核心技术、JVM、Java并发、SSM、微服务、数据库、数据结构等等。

获取方式:点“在看”,关注公众号并回复 BAT 领取,更多内容陆续奉上。

明天见(。・ω・。)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