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论文中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常见问题
本文参考自《Am J Gastroenterol》(影响因子:9.566)上的一篇文章《Ten common statistical errors and how to avoid them》[1],我们将拆分成多篇文章来细讲,做成一个系列~~~
1. 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的阐述不够清晰
“重现性”是体现科学过程的基础。如果可以获得与某一研究相同的数据,依据文章的“研究方法”这一部分,遵循相同的统计方法,应该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否则就表明该文章对于研究设计或者分析方法的介绍是不完整的。好的“研究方法”不仅应该详细介绍数据的来源、研究设计类型(如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或回顾性研究等),还应该有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等。(相关阅读:如何处理缺失数据?给你支3招!)
“研究方法”这一部分通常都会介绍文中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例如: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不服从正分布的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依据适用条件选择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但是仅凭上述一段简单描述并不完整,为了确保“重现性”,需要具体明确验证某一假设时采用了何种检验方法。举例而言,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Fisher确切概率法有不同的统计学适用条件,不同的检验方法得出的结论常常会有细微的差别;在构建多变量模型时如果不能说明获得最终模型的过程以及所依据的原则,这样的分析有可能是无法被重现的。(相关阅读:SPSS详细操作:独立样本四格表的卡方检验)
【建议】
① 简洁清晰地描述选取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过程,明确在分析每一个假设及研究指标时所对应的统计学方法。
② 结果部分需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2. 研究目的与研究结论不相符
研究背景通常用来介绍文章的研究目的,但是在某些研究中,研究设计、分析或讨论焦点与研究目的并不相符,而是离题或者在强调一些次要终点的信息,尤其是主要终点事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
例如,某项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不同组的疾病发病情况(即主要终点事件)来验证相关的假设,但是结果却集中在研究的实验室价值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即次要事件)。(相关阅读:为了让论文看起来更有价值,竟玩这些套路?!)
【建议】
“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不是论文发表的必要条件,文章的重点内容应该始终围绕主要研究目的;对于有显著差异的次要终点事件,也应该清晰地标注出来,但是却不能取代“主要终点事件”。
3. 从“薄弱”的研究设计
或数据中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回顾性研究在医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常选择临床上的连续病例(consecutive patients),根据某些特征进行分组来满足不同的纳入标准(例如,克罗恩病患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性和女性;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和接受监护患者),运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来确定不同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行为及生化指标等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组之间主要研究终点的差异。
但是此类研究最容易忽视不同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可比性,例如,某研究[2]想证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可以带来生存获益?”,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长期与非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
的基本情况
表1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六项内容都有显著差异,这些因素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是否长期服药以及疾病的预后,两组不具有可比性,无法证明两组的差异是由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所导致的。
【建议】
非随机对照试验中,可以运用倾向评分等方法来分析,首先计算每一位患者接受某种治疗的可能性,然后比较可能性相似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以减少由于缺乏随机化所带来的偏倚。(相关阅读:SPSS操作:轻松实现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参考文献
1. Am J Gastroenterol. 2008 Feb;103(2):262-6.
2.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2,123:8-15.
相关阅读
关注医咖会,涨姿势!
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有临床研究设计或统计学方面的难题?快加小咖个人微信(xys2016ykf),拉你进群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学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看医咖会既往推送了哪些研究设计或统计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