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这部被中国人打一星的奇葩纪录片,才配得上他五星的球王生涯 | Aha推荐

2017-06-23 小A Aha视频

6月23日,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谢顶男人——法国人齐达内的生日。


连一辈子嗑药、打记者、从没服过谁的马拉多纳都说:齐达内?没人能跟他的职业生涯相提并论。



被球王尊敬,算得上是“球神”了吧?今天是球神的45岁生日,相信各家体育媒体都发了齐达内那些高光进球、轻巧过人的GIF,一定会有1998年两头顶来的世界杯冠军,2006年一头顶碎山河的红牌,和这几年作为主教练拿下的欧冠奖杯。



有这样既辉煌又有戏剧性的半生,按理说,会有一大筐关于他的纪录片,从出生后第一次触碰到圆形的物体开始,以各个角度把他的一辈子剖析得支离破碎。


但小A告诉你,当你在Google搜索 “Zidane Documentary” 的时候,搜索结果只会齐刷刷地指向同一部,它的奇葩程度不仅称霸整个纪录片界,在电影界也是闻名遐迩。


它拍摄的是齐达内职业生涯里最平淡的90分钟,而我很怀疑,有没有2%的人能够从头到尾看完它。


这部纪录片叫做《齐达内:21世纪的肖像》,它邀请到苏格兰的后摇天团Mogwai担任配乐,还在第23届法国凯撒奖中被提名“最佳纪录片”,但在豆瓣页面上,赞同人数最多的短评是:史上最无聊的纪录片。




即便你深爱齐达内,在观看了10分钟后,恐怕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内心的状态:懵逼。

 

这部片子实在是太特别了。

 

它没有可截图复述的剧情,每一帧都是齐达内的一张照片。

 

观众好像被关进一个深水罩中,只能被迫盯着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球星。看他跑,他停,他看这,看那。


全部画面都来自2005年4月23日皇家马德里主场迎战比利亚雷亚尔的西甲联赛。这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联赛,日常而已,没有任何可以延展的意义。

 

下面这几张电影开始时的打在画面上的句子,已经完全说明了影片的理念:As Close As You Can, For As Long As It Lasts. —— 能多近就多近,有多久就拍多久。



所以,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就是把摄像机完全对准比赛场上的齐达内,从头至尾目不转睛,再呈献给观众。


就算是齐达内他妈,都没有持续凝视他超过90分钟吧。



但我是看纪录片的。


齐达内的脸、脚、身体,他在球场上移动的画面,导演在90分钟的时间内,不间断地用大镜头展现他的奔跑、喘气、流汗、微笑、讲话、踢球。其间几乎没有任何语言,只有开头的几句法语和中间偶尔出现的几句西语解说,还有偶然间入镜的贝克汉姆。

 

太无聊了,太文艺了,文艺得让我觉得我自己就像是《发条橙》里的阿利斯,被导演强迫着睁开双眼——如果是平时,我都想不起这个比喻。整部电影几乎都是破碎,我目光所及只有一个人,看不到任何其他情况。

 

看到他拿球了,然后呢?

看到他跑动了,准备跑到哪边?

看到他生气了,骂人了,场上发生什么了?

 

真的,看了前半场,我都要骂人了!

 

拍摄本片的两位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和道格拉斯·戈登,在各自领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擅长模糊现实与虚构的界线,创造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后者擅长用影像来表现神经质的心理,此前他还曾“凝视拍摄”了一只苍蝇死亡前的抽搐。




到了中场休息,画面开始变化,导演加入了一批象征画面和意识流元素,他们是在比赛这一天发生的其他事情。


巴西依帕内玛海滩的木偶、塞尔维亚的洪水、人们朗读《堂吉诃德》、古巴的讲话、伊拉克的轰炸、新发行的电子游戏、网络世界的eBay拍卖、逝世的英国爵士、土耳其的矿工营救、地外的宇宙探测……具有震撼力的画面组合在一起的蒙太奇,成就了一系列穿越时空、上帝视角般的历史观感。












字幕说:我们可以在未来想象这平常的一天,它或许被记住,或许被遗忘,因为一些比在公园的一场散步(小A注:指这场比赛)多多少少更重要的事情。

 

下半场开始了。


带着大型感受,我终于抛开对故事性的追求,沉浸影像之中。然后我突然获得了一种奇妙的、并肩作战的现场感。我不是看台上的狂热球迷,而是以“不知道怎么回事被扔到了球场上”的视角来平视那些巨星。

 

我开始平静,仔细观察着齐达内的肉体:他的眉骨非常突出,几乎要冲破屏幕戳到我的颧骨;平时硬照里和善的灰绿色的眼睛,在球场上犹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豹子,死死盯住猎物;


齐达内特别容易流汗,满脸的汗流过两鬓最后汇合到下巴处,然后一连串地淌下来。当球来到他的附近,齐达内踮起脚趾,在草坪上移动,快速、轻盈、准确、优雅,和我想象中“一个踢球的男人”的样子不一样。




这部奇葩的作品,从齐达内点头答应到拍摄成功用了1年,剪辑加后期用了9个月。制片人说过一句话:如果齐达内不同意拍摄,我们也不会去找另外一名球员拍这样的片子。


是啊,拍李毅大帝的话那就是另一个神作了。


两位导演中,帕雷诺是法国人,42岁,戈登是英国人,40岁,他们自己也经常踢足球。

 

帕雷诺说:我们很早就想给一个人拍电影,这个人只能是齐达内,那时他还没有拿到世界杯,但是他已经无比优雅。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动用了17台高清摄像机。

 

戈登是苏格兰格拉斯哥人,他说自己却不是凯尔特人也不是流浪者(格拉斯哥的两大巨无霸俱乐部)的球迷,而是一个小球队Partick Thistle FC的球迷。2002年,当齐达内在欧冠决赛打入那记著名的“天外飞仙”入球时,就是在格拉斯哥的汉普顿公园球场。



另外,从拍摄前到拍摄中再到后期,没有一个环节是属于一部普通的纪录片的。


摄制组首先在2004年12月的一个夜里,把整个伯纳乌球场租了下来,用来试镜,试到早上6点。

 

除了比赛本身的转播,这部纪录片又加了17部额外的摄像机,其中有2台高清设备是美国的军用设备,需要五角大楼的签批才能运到西班牙。

 

后期制作的负责人说,后期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擦亮齐达内的眼睛,为了观众能清晰地看到他的眼神。


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两位同事,他们俩一个是球迷兼直男,另一个是喜欢北欧后摇的草食系男子。我声情并茂地向他们讲述了这部纪录片,还强迫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观后体验:


▼ 


球迷直男


齐达内的粉丝看不下去,能看下去的是那种“一直看炉火的人”

 

听说是拍齐达内的纪录片,我第一反应是能看一部高清的齐达内技巧秀了,但是很快我明白了,拍的是一整场比赛。懂了,没戏,再大的牌儿,在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里也不会有超过5分钟拿球时间,除非是那种特别“粘球”的家伙,这显然不会是齐达内,他是那种带动节奏的大师,不是颠球不停的马戏团小丑。

 

第二反应是,这种拿镜头对准一个客体不动的方式特别北欧。你知道挪威有那种“慢电视”,第一期播的是从挪威南部去奥斯陆的火车旅途,7.5小时,有120万观众收看,2013年他们又做了一个节目,12个小时时长,其中整整8个小时就是对着一堆炉火拍摄,有100万人收看。



这部电影的第一出品方,果然是个冰岛公司,怎么讲,可以说是一种斯堪的纳维亚价值观了。

 

好多人会说,只有齐达内的粉丝能看得下去,说得不对,其实齐达内的粉丝也看不下去,因为喜欢齐达内的人喜欢的,是那种技巧精编,能看下去这个片子的,只能是那种能够一直看炉火的人。

 

最牛逼的是这部电影找了Mogwai配乐。Mogwai不是那种到故事高潮就把音量推大震你一会儿的“配乐者”,他们是用音符去描绘的人,哪怕一直拍天空,拍云,拍光,Mogwai的音乐也能描绘出韵律。所以别说这片子“太艺术”、说看不懂了,Mogwai能让一块静止的砖头拥有生命,更何况是妙到颠毫的球王和几万人的共呼吸。

 

Mogwai音乐+斯堪的纳维亚式静景+球王的凝视,虽然电影里没有齐达内跌宕起伏的半生,但我会选择在冷涡气旋的雨天里,不开灯,让这部电影淹没整个黑暗的空间。


▼ 


草食男子


在音乐的衬托下,齐达内的每一帧神情开始有了更多的意味

 

我知道齐达内,但从来不看球,除了它本身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之外,苏格兰著名后摇乐队Mogwai的配乐是我观看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Mogwai的配乐,这部原本就沉闷的纪录片可能会更加让人难以忍受;而反过来说,如果关掉画面,Mogwai的配乐单独听起来,也不如他们往常的专辑那般丰富、激烈、气象万千。

 

但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在音乐的衬托下,齐达内的每一帧神情开始有了更多的意味。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系列没有意义的跑动和不明所以的面部特写,而是一个内心沉重又充满冲突的齐达内,一个战绩彪炳足以载入史册,而这些辉煌却在某一刻被自己的火爆脾气所掩盖的足球运动员,一个被母国的前殖民者奉为“国家英雄”的阿尔及利亚人,一块突兀地矗立在花里胡哨演技逆天的足球赛场上的顽固而坚定的巨石。

 

这不是第一次后摇音乐被用在运动题材的影视作品里,却是第一次并非强化运动本身的外部戏剧性,而是去刻画和反映一个运动员复杂的内心。而且,Mogwai成功地做到了。


             


好吧,俩人都有点走心,我作为一个萌妹,发现他们都浓墨重彩地提了配乐的乐队Mogwai。


Mogwai是个1995年在格拉斯哥成立的后摇滚乐队,可以说是独立音乐界的超级大牌,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纯音乐。虽然是纯音乐乐队,Mogwai可从未为电影配过乐(嫌太跌份?),但是却同意为这部电影配乐。乐队成员Stuart Braithwaite说:“我们只为那些非常值得的人演奏,为齐达内的电影工作,非常富有激情和荣誉感。”


我也有了一些新感受。


这部奇葩的纪录片,不是普通的球员纪录片。


几乎所有的球员,都会有那么一部集合他所有的绝处逢生、所有的精彩进球、所有的绝妙技巧和所有的心路历程的“纪录片”,看起来像是新闻加比赛集锦的精编。


齐达内贵为一代球王,他的职业生涯里绝不缺少那些瞬间,但这部纪录片却不是这种普通的形式。你可以对照一下其他的球员纪录片,我敢保证,球员从未凌驾于运动之上:只要进了球,镜头就一定在球上。90分钟只拍一个人、不管球在哪里的电影?只有齐达内才拥有。


豆瓣的“一星”,给的是剧情的缺失,给的是球迷的落差,给的是“我tm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但对于这样的作品,评判并不重要。小A反而觉得,正是这样一部特别奇葩的“一星纪录片”,才让齐达内的地位显得那么特殊,也只有这样一部“一星”的纪录片,才配得上齐达内的“球神”生涯。


祝这个谢顶男人45岁生日快乐!

 

亲爱的小读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奇葩。

 



现实比虚构更精彩


微博:@Aha视频 | 微信公众号:ahavideos

如需转载或合作,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