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封面人物丨2017十大金融人物

2018-01-23 银行家研究中心 董事長聯盟俱樂部

编者按:

2017年,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的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要高度警惕逆全球化风潮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冲击。如何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加快推动改革创新,政策协调,增强中长期增长潜力,仍是世界各国面对的迫切问题。

 

盘点2017年来的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成果,可以说成绩斐然,不仅完成了2017年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更重要的是强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终结长达十年的国 28 50324 28 14237 0 0 1988 0 0:00:25 0:00:07 0:00:18 2873际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关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深入人心,为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时势造英雄”,在不平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背后,注定要涌现出一批不平凡的银行家,为此本刊从这些不平凡的银行家中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位作为“2017年十大金融人物”,以此来展现他们的超凡智慧和经典之作。


周小川:功勋卓著的大国行长



他是首位博士行长,受教于百年清华;他英语流利,在国际舞台应对自如;他兴趣多元,精通音乐剧和羽毛球。风趣幽默,善于沟通的周小川成功颠覆了外界对中国官员无聊刻板的印象。2017年,是周小川执掌中国央行的第十五个年头,肩挑时代重担,他无惧风浪,牢牢把握住中国经济平稳向前的巨大风帆;历经沧海桑田,他心系家国,徐徐铺展开中国金融系统变革的壮丽画卷。

 

胸怀大略,运筹帷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作为首位“三连任”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兼备学术才能与政治智慧。在理论上,周小川信奉和倡行“系统性的体制转变”,认为中国金融应该进行系统性变革,不应囿于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视野;他还提出了“池子论”,可以通过不同资金“池子”自身“闸门”的开闭及相互流通来调节资金余缺,缓解资金短缺或热钱冲击带来的问题。在实践中,周小川推进了外汇体制的变革,放开经常项目管制,适度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参与并主导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工作;坚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了人民币加入SDR;推动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为标志的金融开放,加速了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谋定而动,与时俱进,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周小川以雄才大略,从体制和机制层面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不辞辛劳,敢于担当。在就职央行之前,周小川就大刀阔斧地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对操纵股价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使中国的证券市场前进了一大步。从2005年实施汇改以来,他高屋建瓴地把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升值已经为中国新时代所实施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铺就了坚实货币之路。2017年10月19日,周小川在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时表示比“灰犀牛”更可怕的是“明斯基时刻”,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未来金融监管改革工作“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道路阻且长,任重而道远,十五年来周小川以热情澎湃之心,静水深流之态,坚定隐忍之姿,带领中国央行,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使得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基本面持续稳定。物华苒苒,风云激荡,面对市场的变幻与挑战,周小川敢于担当,坚持推进各项改革,同时积极与市场沟通,为全球市场解读中国经济动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最有能力的技术官僚”,英国《金融时报》曾这样来描述周小川。

 

心系家国,成绩斐然。一腔热血勤珍重,天翻地覆慨而慷。在周小川任职的十五年里,中国的金融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金融制度逐步健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制度已与国际接轨,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股市、债市、衍生品以及各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且市场容量位列世界前茅;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逐步实现双向开放,不仅做到了“引进来”而且实现了“走出去”,本土银行业的各类比较指标都位于世界前列;提倡金融业应该服务实体经济,避免资本过度“脱实入虚”,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实体经济通过企业债券净融资和境内股票融资额达到11461亿元,直接融资比例近年来大幅提升。心系家国与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十五载风雨春秋,周小川带领中国央行趟过静谧湖泊、冲过激流险滩,交上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已经到来的2018年之际,年近古稀的周小川仍不忘初心,未有懈怠,不断探索构建“双支柱”调控框架,推动金融去杠杆,努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明斯基时刻”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身处时代洪流,他敢做改革大潮的弄潮儿;背负家国使命,他勇挑经世济民的重担。历史和人民终将会铭记,这位“超期服役”、功勋卓著的大国行长!


刘士余:厉兵秣马 砥砺前行



证监会主席一职,历来有“火山口”一说。2017年,是刘士余“坐在火山口上”的第二年。自2016年上任证监会主席之初,刘士余便对证监工作提出“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要净化,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新要求。刘士余在2017年年初的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将矛头直指“资本大鳄”,表示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业内专家表示:“刘士余主席讲话,表明了证监会要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一些人利用内幕消息或资金优势破坏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这一监管要求也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只有维护“三公”原则,才能真正让A股市场健康发展,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资本市场收益。刘士余当之无愧地成为净化资本市场的“清洁工”,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新监管标准的“缔造者”。

 

曾在央行工作主管金融市场的刘士刘士余:厉兵秣马 砥砺前行余,在经历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造成的重创后,对保持金融稳定当然有着更为深切的感悟。刘士余在2017年初的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提到国际金融市场过往存在“逢7魔咒”:1987年美国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此,刘士余提出了证监会的2017四大任务: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新股发行常态化、提升IPO企业质量和严监管,全面从严的监管,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中有进”。2017年,证监会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同比增长74.74%,市场禁入44人、同比增长18.9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讲到推动新股发行常态化表示,注册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务必理解制度,咬住牙关,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2年至3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企业IPO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是好事儿,如果资本市场要找米下锅,反而要出大事儿。稳定的预期是市场证明有效的做法,必须牢牢去做,别折腾,企业IPO的核心是做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股票的质量审查。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的政策预期要稳,已经被行业发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方法、导向要扎实执行,务求实效。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融资,注册制是监管的方向性要求,不是监管目标。据沪深两市交易所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2日,2017年,已有42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2255.72亿元。上海证券交所主板211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1368.61亿元,9家公司发行中,12家公司过会待发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7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375.86亿元,4家公司发行中,3家公司过会待发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139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511.25亿元,6家公司发行中,12家公司过会待发行。

 

在稳步推进监管工作的同时,证监会并没有忽视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刘士余称“2016年服务脱贫攻坚战略的探索受到高度关注,认识逐步趋同,在标准不降的情况下,贫困地区上市企业通过观念带动和模式变化,给贫困当地的帮助远远比直接带来的经济价值要大得多。”2017年6月,中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从资本市场大国发展至资本市场强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充满了诸多挑战。


郭树清:开启银行业监管新格局



2017年2月,郭树清从山东省省长任上返京执掌中国银监会,开启了他的银行业监管新生涯。随后,一系列监管措施紧凑、密集、衔接出台,切中要害、直击顽疾、去疴除弊。十个月的高效监管已经大幅遏止了风险势头、逆转了资金空转,监管形势焕然一新,一个中国金融监管的新格局由此开启。

 

雷厉风行是对一个人能力与处事效率的最高评价。2017年,密集出台的金融监管和发展政策、稳步推进的风险排查和处置措施,深刻体现了郭树清上任后切中要害并果断执行的监管风格,以及对策必高效的管理要求。

 

针对最急迫的问题,在2017年3月底至4月初的短短两周,银监会连发7文,从外部监管到内部操作提出诸多要求,涉及服务实体经济、监管处罚、防控风险、弥补监管短板等多个方面。包括:3月29日,《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3月29日,《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的通知》;4月6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月7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4月7日,《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4月10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4月12日,《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如此密集又切中要害的监管措施,相互衔接成为一套系统的体系,随后又陆续出台其他措施,将金融监管系统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局面。

 

这种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是郭树清一直以来的特点。2011年10月,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时,业内回顾“回想2012年平均每周出台一项新政的节奏”,郭树清在证监会岗位上的506天内,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七天一新政”。郭树清被称为“郭旋风”,用500余天的任内时间诠释了改革速度推进的最大可能性。而更早,在2005年建行上市突遭变故、面临失败之时,郭树清临危受命接任行长,用时216天将建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取得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而在郭树清每次雷厉风行开创新局面之前,似乎都是从上一个岗位“临危受命”,担任“救火队长”角色而来,这也成为其履历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从2017密集监管措施的次序出台来看,郭树清一直对金融领域具有深刻解和清晰认识,才能在屡次“临危受命”之后快速拿出对症措施,这离不开深厚的功底和睿智的思考,离不开举重若轻的稳健气度。

 

从郭树清29岁以博士生身份参与“决定中国市场经济去向”的著名的巴山轮会议开始,到此后十多年在原国务院体改办的工作,起点、悟性与实践形成了郭树清对中国经济金融体制的系统观点,才能在随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即刻进入状态、拿出对症之策。早在1988年、1992年,郭树清即两度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而2007年出版的《直面两种失衡》被认为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涵盖对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以及从各个层面对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果断高效、敢于碰硬的作风和品质,并不妨碍郭树清作为一名管理者依然怀有深深的普世情怀。无论曾经任职贵州时的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的房改,还是2017年在郭树清领导下,银行业在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和三农融资等方面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公平与普惠一直是其为官一方的施政原则。或许是受那段上山下乡的经历的影响,也或许这是骨子里的一种情怀。

 

从十个月前郭树清刚履职银监会时讲的“一定不负重托把银行业监管好”,到2017年行将结束时,郭树清总结的要继续“努力开创银行业监管工作新局面”,肩挑重任的繁忙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展望2018年,持续深入的监管和拓展扩大的金融普惠之路将在郭树清领导下既往前行,中国金融监管的新格局将更加大气、稳健!


易会满:初心不忘,大行工匠



回望2017年,必定会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一年,金融工作被提升至“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位金融从业人员的崇高使命。而作为工商银行这艘“航母”舰长的易会满,在其履新董事长的第二年,以踏雪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新时代里创造着无愧于历史的成绩,也闪耀着金融工作应有之初心。

 

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干家”。金融工作的本源是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易会满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工行要在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发挥国有大行应有的作用。“言必行、行必果”。近五年,工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50多万亿,其中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万亿元,是国内银行中的唯一一家,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渠道的源头活水。同样,工行牵头推动成立的“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作为唯一商业成果,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官方成果清单。

 

洞察金融乱象的“思想者”。2017年,防控金融风险被中央提到重点工作来抓。作为在银行业历练了三十多年的“老兵”,易会满对此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要建立一张立体多维的“超级资产负债表”,全口径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言论一出,其视野之宏大,思路之清晰、观点之透彻,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在易会满的领导下,工行信贷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铺开,信贷资产质量呈向好趋势,三季度末不良率、逾期率、剪刀差率等关键指标比年初全面下降。

 

引领转型发展的“领航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改革创新是落实深化金融改革重要一环。2015年,当易会满身着西装信步于讲台上,将工行互联网金融战略娓娓道来时,媒体惊呼中国的“易布斯”来了。彼时,易会满还是行长。如今,作为董事长的易会满,更进一步提出智慧银行ICBC3.0战略,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致力于打造极致体验的“现象级”金融生活场景。天道酬勤,工行智能柜员机作为金融业唯一实物成果,在“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中展览。

 

新时代精神的“践行者”。2017年,工行在内部掀起评选“大行工匠”的活动。匠人精神的回归,为40多万工行员工找到了工作中的“主心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共识,而人才是其中第一资源。工行的评选活动恰逢其时,同样也发映出易会满领导下的工行对新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金融是国之重器,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若是在银行业董事长中评选出一名“大行工匠”,以易会满的卓越表现,定是实至名归。


田国立:进无止境,引领未来



1999年在建行供职16年后,田国立参与并领导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筹建和转型,他掌舵时的信达,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唯一一家付息率达到100%的公司;此后,他又先后执掌了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推动中行“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战略落地实施;2017年7月,田国立接替到龄退休的银行家王洪章,成为建行党委书记,并于10月出任董事长。

 

遍历中国三大银行,深耕金融系统多年,田国立拥有银行、投资和金融资产处置等领域丰富的业务和管理经验。十八年的“外出”历练之后,田国立又回到熟悉的建行,不同的是,这次建行的船舵要由他来掌管。然而,当前的经营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单纯依靠存贷款利差盈利已越来越难;金融开放程度加深,互联网金融和外 47 50324 47 24049 0 0 2870 0 0:00:17 0:00:08 0:00:09 4647银行的进入带来了强劲的竞争压力;全球化及“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客观上对跨境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带领这家国有大行进无止境,引领未来,是田国立不断思考的问题。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田国立带领建行,在党建先行的基础上,增强内在实力,服务经济建设,完成好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使命。

 

第一,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目前,建行正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共享平台、普惠的金融发展模式,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履职伊始,田国立就参加了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开业仪式。作为首家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建信投资将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从试点实施阶段推进到了成规模推广阶段,有力助推了相关实体企业的发展。

 

第二,守住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在风起云涌的金融大潮中打拼多年,田国立对金融风险有着深刻的把握。按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目标,田国立强调,建设银行要持续深化落实“风险管理职责进党委”的要求,层层压实风控主体责任,着力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不忽视一个风险也不放过一个隐患,切实发挥国有金融机构市场稳定器和风险减压阀的作用。2017年第三季度,建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0%,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第三,协同创新,深化金融改革。田国立常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建行传承优良传统,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了“存房贷”“按居贷”以及长租公寓资产支持票据(ABN)等业务,打造“CCB建融家园”品牌社区。这种“银行持有、委托运营、租户贷款”的新模式,直击“租购并举”的痛点,解决长租公寓融资难问题,力求“居者有其屋”。此外,建行正打造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综合服务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深化现代公司治理体制改革,努力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国有银行“主力军”的作用。

 

在田国立掌舵之后,建行正稳步前进,2017年三季报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截至第三季度末,建行实现净利润2022.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对于货币政策可能持续收紧的2018年,田国立早已有所规划,建行将扎实推进综合化经营、金融科技建设;充分发挥在基建服务领域的传统优势,助力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绿色金融、跨境金融业务,以创新、快捷的产品和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回归本源、植根实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行进无止境,必将引领未来。 


陈四清:务实勤勉,开拓进取 



作为供职多年的中行人,陈四清有着丰富的海内外工作经历。接任董事长以来,带领全行员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努力把中国银行事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国际化发展的引领者。经过百年的发展,国际化已成为中国银行的突出特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和优势。陈四清强调,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中国银行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一体化的战略安排、差异化的经营模式、集约化的组织形式,推动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目前,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已覆盖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累计跟进“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约48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600亿美元,提供授信支持超过900亿美元;构建起高效的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和清算量保持全球同业第一。

 

转型发展的开拓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竞争主体日益多元,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面对严峻形势,陈四清强调,中国银行要加快由“求大”向“求好”转变,实现内涵式发展;由“求好”向“求新”转变,实现差异化经营;由“求快”向“求精”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经营中自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创新三大任务,积极打通境内境外、增量存量、线上线下,加快推进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455亿元,同比增长7.93%。9月末不良率为1.41%,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担当社会责任的践行者。陈四清强调,服务社会是中国银行光荣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国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中国银行正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聚焦产业扶贫,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聚焦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推出“公益中行”精准扶贫平台,全力以赴支持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创新型绿色金融服务,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大力推广“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融入全球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大力拓展村镇银行,成为国内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银行合作伙伴,为冬奥会提供全程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开启了中国前进的新征程。陈四清表示,中国银行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永林:依托新科技,打造新平安



2016年年底,谢永林接替孙建一,成为平安银行新任董事长。23年前,谢永林进入平安集团,从此便与平安结下了不解之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基层做起,经过平安集团保险、银行、证券等业务的全方位历练,谢永林逐渐成为不可多得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把握以及对平安的深度了解,执掌平安银行后,谢永林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方针,为平安银行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面拥抱科技,注入发展活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谢永林认为,伴随Fintech的持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将深度影响金融业,想要带领平安银行穿越时间、历经考验,就必须将“科技引领”作为发展引擎。为此,平安银行从国内外顶尖互联网公司引进了将近300名互联网人才,将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新科技融入传统业务中。在线上,平安银行推出了口袋银行4.0版本,将原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及信用卡三大渠道APP整合一新,研发了信用卡智能反欺诈系统,在业内最早实现了对首笔欺诈交易的有效防堵;在线下,平安银行打造了首家智能零售新门店,着力构建以“智能+O2O+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好风凭借力,扶摇九万里”,全面拥抱科技,平安银行实现了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和智能风控,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落地实施路径,实现零售转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2016年8月,平安银行紧跟时代潮流,启动零售银行转型,举全行之力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将零售业务的地位上升到对公同等高度。为此,谢永林“量体裁衣”,给平安银行制定了零售“1-2-3-4”落地实施路径:以信用卡为尖兵,提升大数据和账户管理两大能力,打造以“SAT(社交、移动应用、远程服务)+智能主账户”为核心的智能化、移动化、专业化的零售银行体系。在谢永林的带领下,平安银行一方面大力挖掘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资源,提升零售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对服务、产品、流程进行全面优化,解决客户痛点。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零售”转型效果初显,2017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零售收入同比增长38%、零售利润同比增长94%,利润占比达到65%。

 

增量提质并行,综合协调发展。提质增量,厚积薄发。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并不意味着放弃其他主干业务。谢永林认为,“对公发展得越好,对行业理解就越深,就越能为零售输送健康的资产;借助金融同业市场,可以形成新的零售产品,这是相辅相成、比翼双飞的关系,而不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为综合协调发展,谢永林提出了“对公做精”的思路,大力推动对公业务由规模增长驱动转型为质量和价值增长驱动,设立行业事业部,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同时,他也重视风险管理,强调大力化解不良资产,做好风险资产质量管控,平安银行成立了特殊资产事业部,专职经营、清收、处置问题资产。“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综合协调发展的平安银行在谢永林的带领下,正乘风踏浪,顺利远航。

 

展望2018年,谢永林对平安银行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浮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零售、对公、同业、风控协调发展的崭新平安。“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占鳌头”,2018年,期待转型升级的平安银行更上一层楼!


洪崎:不负芳华,守望初心



2017年初,延宕两年,民生银行董事会完成换届,洪崎继2014年中途接任后连选连任。在第一个完整的董事长任期的第一年,他所擘画的转型战略开始整体浮出水面。尘埃落定的民生银行,这艘曾屡创佳绩却因受困于多重因素而犹疑有年的传奇战船,在百战归来洗尽铅华之后,终于锁定航向,再度扬帆起航。这一年,他年届六十,已为民生银行工作22年。


一切其实早已开始。2014年的“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提升项目”,全面对标先进,把脉问诊;2015年启动的“凤凰计划”,分七大板块30多个项目对前中后台的能力提升、精细化管理进行系统规划,旨在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增长方式可持续及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的新银行;其后,“新供应链金融”“金融生态圈”“金融科技公司”等理念纷纷提出。2017年,他正式宣布民生银行聚焦民营战略,打造标杆银行,做优质大型民营企业的主办行,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管家,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提升综合收益;此外,还要在信息化及数字化领域加快布局,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平台式物联网等智能化手段实现“互联网+”,在十年之内成为科技金融公司。四年一剑,历经周折,民生银行的战略拼图终告完整圆满。洪崎主导的每一步,看似云淡风轻,最终都印证为谋篇布局的深谋远虑。

 

这种波澜不惊之下的静水流深,应该正是他的风格。“银行家不可以不保守,但不可以不创新”。受教于中国顶尖金融学府,在听得见炮声的最前沿打拼经年,深厚的学养与敏锐的市场意识有机融合,他深谙金融真谛,以理性之舵掌激情之帆,顺势而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当行业狂飙突进之势骤停,水落石出之际,他最先感知,率先启动全面改革积极应对。改革不是一定要暴风骤雨、石破天惊,他追求水到渠成和形神统一,强调上下一心、从文化到体制的彻底改变。

 

放眼2017年的银行业,民生银行所处环境最为纷繁复杂,最受传统模式拖累,市场疑虑重重。沧海横流更突显改革转型的艰难和领导者的智慧。面对质疑之声,他坦诚以待,不讳言民生银行在对业务节奏的把握和对风险的防控方面曾经有过失误;他同样有坚守,宣示民生银行对战略转型的方向从没有过动摇和迷失。

 

在银行内外的各种场合,洪崎条分缕析讲战略、解困惑、增信心,做改革转型的布道者和银行战略的发言人。激流险滩的非常之际,他羽扇纶巾,以书生之质稳定军心,稳住了民生银行的阵脚。尽管转型期不再以短期业绩论成败,民生银行仍通过强化经营管理、推动业务创新等举措,在盈利增长、不良改善、降本增效等方面亮点频仍,直销银行、信用卡、小微金融等特色领域表现抢眼;凤凰计划如期完成全部项目的设计工作,进入全面落地实施阶段,试点的项目纷纷取得预期的财务绩效,为未来三年的规划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银行成立之时,即以民营企业为本,提出百年老店的构想。22年沧海桑田,作为民生银行的创业人之一,在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洪崎依然执着坚定地守望着最初的梦想,以理性的思辨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将其固化在战略中,融入到企业的血液中。民生银行这方璞玉,经民企战略之砂洗礼,终将在中国银行业的行列中磨砺发光。洪崎的2017,连接着民生银行的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格外值得关注和深刻记忆。


田惠宇:客户为本,稳中求进 



田惠宇曾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MPA学位,是金融界难得的海归派高管。2013年,田惠宇从建行空降招行,接替马蔚华,出任招商银行新一任党委书记兼行长。过去15年,马蔚华将招行打造成了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标杆,他本人也成为上一轮中国银行改革的代表性人物,因而田惠宇上任伊始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马蔚华离去后,招行将何去何从。事实上,招行自“一次转型”——零售转型战略完成后,伴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自身内源性增长动力已陷入疲态。彼时,招行正在进行“二次转型”,但由于全面出击,力量分散,转型重点和主攻方向都不甚明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田上任后,面对实体不振、产能过剩,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大环境,稳中求进,决定继续深化“二次转型”战略。“举重若轻,方能四两拨千斤”,在田惠宇眼里,经济结构和金融业态变化的共同特征就是由“重”向“轻”,商业银行必须随之起舞,早转型则早主动。结合招行自身定位,田惠宇明确提出了打造“轻型银行”的发展目标。他指出,“轻型银行”的本质,就是以更少的资本消耗、更集约的经营方式、更灵巧的应变能力,实现更高效的发展和更丰厚的价值回报。田惠宇认为,“就像打仗一样,主攻方向变了以后,你的兵力布局也得做调整,兵种也要重新设置,资源配置、后勤保障也要做调整。”

 

打造“轻型银行”,首先要实现“轻经营”,即构建资本消耗少、风险权重低、风险可控的轻型资产与业务体系。为此,田惠宇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以零售为主体,公司和同业为两翼,打造零售、公司和同业协调配合的业务条线。其次,经营是剑,管理是柄,为实现“轻经营”,必然需要“轻管理”作为基础。在田惠宇的推动下,招行在总行层面建立了公司、零售和同业三大业务总部,整合下设了相关部门;在分行层面,招行推进了11家分行的事业部改革,将支行从利润中心调整为运营服务和销售的平台。最后,轻的极致,是“轻文化”,“极简金融、极致体验”的理念已经在每个招行人的心田生根发芽。

 

在田惠宇的正确领导下,“轻型银行”战略不仅让招行脱离了“规模驱动”的老路,也提升了其资本内生的能力。在没有外部资本补充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盈余补充资本金,招行的资本充足率连续多年提升: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高级法下公司口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72%和12.31%,分别较上年末提升1.73和1.20个百分点。

 

以客户为本,不忘初心,在转型的道路上,招行一直在奔跑。“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最大因子,金融科技将会重新定义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基于此,田惠宇提出了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为此,招行不仅在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上插上移动优先的翅膀,而且正在全力挖掘行内外的数据资源,开发基于云技术的创新应用。2016年12月,招行就上线了国内银行业首家智能投顾——摩羯智投,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投顾。

 

田惠宇一直强调,银行的基本业务,就是经营风险。2017年,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招行实施差客户风险异化管理,优化评级、预警模型,加强资产质量监测,稳步推动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稳中趋好。截至2017年9月末,招行不良贷款率为1.74%,比上年末下降了0.24个百分点;同期,招行净利润为544.32亿元,同比增长12.50%,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7年,招商银行迎来了三十周年行庆。继往开来,田惠宇带领“因您而变”的招行,在改革开放的火红岁月中披荆斩棘;稳中求进,田惠宇在试错中创新,且行且调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里中,推动招行不断铸就新的辉煌! 


陶以平:心有担当  打造一流价值银行



2016年2月,长期在国有银行境内外机构从事金融实务与管理,拥有丰富银行从业经历的陶以平出任兴业银行行长。


其履新的两年,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外部风险因素增多,市场流动性持续偏紧,利差收窄,同时监管不断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金融也加快了金融生态圈的重构和“洗牌”,考验着中小银行的战略选择与定力。

 

面对挑战,陶以平勇于担当,带领兴业银行积极主动应对形势变化,坚决贯彻国家经济金融改革政策以及董事会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各项业务实现稳健、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7年末,全集团资产总额稳中有升、结构优化,全年净利润持续增长,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均优于同业平均水平,继续稳居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昂首挺进全球银行前30强,被权威机构和媒体授予年度“亚洲卓越商业银行”“最佳股份制商业银行”“卓越竞争力金融控股集团”“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最佳绿色金融银行”等荣誉,品牌价值达141.46亿元,增幅居“2017最佳中国品牌榜”上榜银行之首。

 

新时代,科技浪潮风起云涌,金融客户需求不断升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陶以平坚信“适变而变,因变而胜”的市场生存法则,秉承“专业致胜、合规致胜”理念,带领全行上下革故鼎新,开拓进取,扎实推进改革转型,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2017,兴业银行突出主业做精专业,主动重构资产负债表,积极开展非息业务,收入来源不断拓宽。将“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功能与“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业务融合提升,形成“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战略,在强化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也确立了顺应长期趋势、具有大格局的差异化战略“标签”。产品创新保持活力,涌现出众多市场首单产品,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转型业务市场竞争力不断攀升。绿色金融厚积薄发,业务规模在业内继续遥遥领先,并凭借强大的专业团队与实践经验成为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和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建设的“智囊”。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银银平台、养老金融等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独树一帜。机构网络更加健全,银川分行顺利设立,拉萨分行获批筹建。

 

在陶以平的推动下,兴业银行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通过客户和产品、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相对分离提高专业能力,通过打通链条、精兵简政提升服务效率;风险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合规创造价值的成效日益凸显;客户分层分类营销和管理更加精细化,客户基础持续夯实;流程银行建设渐入佳境,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焕发内生动力。

 

“三型银行”战略有力落地。结算类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兴业管家、兴e付、汇收付等支付结算工具市场反响良好。投资类业务保持专业优势,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股份制银行首位,债转股、国企混改、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资产托管规模稳居行业前列。交易类业务与时俱进,供应链业务增长快速,代客债券借贷、TRS、债券销售、CDS、债券通交易等业务创设落地,代客FIC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80%。

 

服务实体更加精准有效。发挥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优势,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省市作为重点业务区域,大力推进供给侧金融,鼎力支持实体经济,并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和环节,在绿色金融、小微“双创”、“三农”、养老金融、精准扶贫等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兴业优势。

 

新时代,新征程,三十而立的兴业银行将牢记使命,继续发扬爱拼会赢的优良传统,劈波斩浪、阔步前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展现新作为,创造发展新高度。

责任编辑:韩晓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