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上方“陆宝投资”可订阅噢~


一季度二级市场跌宕起伏,陆宝产品净值均表现稳健。若欲了解陆宝产品信息,请点击本公众号“产品服务”的“旗下产品”栏目查看;也可以给小编后台留言噢~


人口趋势投资


因为之前从事过“策略分析师”,因此总会被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实际上,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和陆宝投研团队一起,全力放在寻找投资机会,以及确认投资机会的确定性上。这导致别人问我一些观点的时候(比如对独角兽的看法,对贸易战的看法等等),我都说不太确定,或者很难回答。

 

其实,做投资没有必要去回答所有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去参与各种投资机会。有句话说的是:华尔街有老的投资者,有胆子大的投资者,但是没有老且胆子大的投资者。陆宝应该属于那种老的投资者(机构)。股市里每天都有诸多投资机会,很多投资机会看起来很好,听起来也很好,但我还是不满意而放弃绝大多数,即使事后看很多股票也确实涨了。

 

我对很多事件没有看法主要是它们和投资无关,且似是而非,很不具备确定性。而很多投资机会被我放弃的核心原因也是研究并讨论后觉得不够确定。绝大多数都是“或许会很好,也可能不行的概率还挺高”或者“看起来确实较好,但是风险补偿远远不足”。

 

在我眼里,即使抓对了一些投资机会也很难摆脱运气的成分。要知道,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如果总是去投资不够确定的投资机会,除非投资组合的能力非常强,否则长期来看,好运会被平均掉。

 

我喜欢一些能够下比较清晰结论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得起数据和时间的检验。比如,影响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里,有两个最重要的确定因素,一个是人口,一个是技术。一旦一个技术确定普及开,则会有类似的较为确定的增长(普及率)曲线,投资者可以吃到一段比较丰厚的收益。但技术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本身高度不确定,相对于技术,人口带来的投资机会,则非常确定。因为人口统计对于消费和投资的变化有迹可循。

 

每年新生人口数字是可以获得的,其年度变化代表了未来新增工作就业和消费的边际供求。比如,普遍是6岁上小学(目前几乎不存在不上小学的儿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小学和初中毕业后不再就学的占比12%,高中(包括职高)毕业和大学毕业基本各占一半。平均结婚年龄27岁(女性26岁,男性28岁),结婚之前一般要买房。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在27-29岁,结婚后一两年内要养孩子。30岁后在收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房贷压力减少后逐渐投资需求增加,40岁后有改善住房的需求,文化精神需求增加同时医药消费增长,一个家庭消费高峰在48岁左右,退休后旅游和养生需求大幅度增加,60岁到70岁是医药消耗高峰,70岁是最高峰,医药消费总量此后逐渐下降(很多人挂掉了,没有挂掉的反而都是相对健康的),2017年中国人均寿命75岁(女性要比男性平均多活3岁)。

 

有了上述数据,大概可以判断很多投资机会和风险。比如新生儿未来的增长趋势,这对教育培训,儿童服装,教育出版等行业有很多的影响。

 

中国人口60年代有个新生儿高峰期,这批人结婚后生孩子对应了1980年代后期的新生儿高峰期。但是80后的这批人结婚后生孩子意愿并不足,2000年后,中国并没有出现新生婴儿潮,尽管16-17年放开二胎,新生婴儿数量稳定在1600-1700万左右。


未来会维持这个新生婴儿数量吗?新生儿出生的预测也较为确定。主要是依赖于27岁女性以及二胎生育情况。从2018年开始,27岁女性数量开始迅速减少。即使考虑到二胎。到2023年以后,乐观来看,新生儿出生估计只有目前的一半,能达到每年700-800万就算乐观。这种情况下,关于新生儿相关的产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另外一个不乐观的点是,由于中国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90年后新生儿的性别比急剧攀升,特别是农村地区,以及河南和湖北等地,有相当部分男性将无法婚育,女性地位提高同时有份工作的话,也会导致女性结婚和生育意愿降低。


K12教育呢?目前A港美股上市了国内大批教育类公司,这些公司业绩都很好。大部分的教育培训都针对18岁前,特别是15岁前的学生。而这个客户群数量未来几年是稳定的。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政策是通过中考分数将学生分级,略多一半上高中,将来大部分考上大学做白领,而剩下去职业学校培训三年后做蓝领。站在博弈论的角度,无论家庭投入还是不投入教育培训,能考上高中的也只有一半多一点,这个是比例,而不是绝对数。白领家庭为了维持孩子也是白领,而蓝领家庭希望孩子晋升为白领。因此,无论政府出什么政策为青少年学生减负都没有用,为了赢在起跑线,为了必须排在前50%以及上名校,家长必须不计一切的投入教育直到大部分学生业余时间全部被培训消耗掉。所以,尽管总K12人数不增长,但中短期培训教育的学费和学习时间还有提升空间,教育行业未来处于成熟增长阶段,这种情况下,很难继续出现教育培训黑马,应该是强者恒强。等到2028年以后的十年,则是教育培训行业的萧条阶段,一方面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另一方面,2020年代应该会有大的教育改革,否则如果还是按照目前一半对一半中考分类情况,大学招生人数则会出现严重下降。

 

1987年后,新生儿数量开始迅速下降,考虑到结婚年龄,对应到现在,婚庆行业未来几年逐渐处于萧条期,直到2026年之后才开始稳定下来。同时,2016-2017年的房地产高峰后,从人口上来看,中国房地产刚需销售的高峰期已经过了,并会迅速下行,未来几年,地产产业链,比如家具行业等会迎来一次产业洗牌。


18-22岁上大学。现在每年应届毕业生是700多万人,且仍然在逐渐增加中。陆宝研究员认为目前国内每年IT行业就可以吸纳200-300万人就业,基本上只要接受工资稍微低一点,学了IT是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


经济学家一度担心中国陷入“中等国家陷阱”。落入陷阱的核心在于产业无法升级,无法攫取高端产业利润。能够跨过中等国家陷阱的国家非常少,而跨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必要条件是重视高等教育。拉美和东南亚无法跨过,主要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过少,无法进行产业升级。而韩国,我国台湾,高等教育普及率在发展中迅速提高。有研究认为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10%,产业才能升级,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1998年之前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非常少,之后大学扩招。这几年是中国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人口开始达到10%,有抽样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经超过12%,我认为可能是算上函授电大等),未来几年产业升级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再过20年,4-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


目前美国每年大概毕业300万大学生(美国有一半人受过高等教育),每年大概毕业100万研究生。在高素质人才储备上远超其他国家,这也主要得益于其研究生面向全球招生。目前,中国研究生(加在职)毕业接近70万,一半是理工科专业,未来10年每年能到100万,跟美国接近,每年有40-50万理工研究生毕业,加上部分高素质的理工科大学生,中国产业和技术升级还是很乐观的一个投资机会。未来十年在高科技上超越美国比较难,但是在高科技份额上会增加很多,如果中国举国之力去支持2025国家战略目标,很大可能是中国跨越中等国家陷阱,而目前的贸易战,算是美国对中国的狙击。只要中国国内政治稳定,国土安全,同时遏制住资产泡沫(只要有泡沫就能轻松赚钱,企业家就没有动力踏踏实实技术升级),国家的战略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广东过去几年在产业升级上做了很大努力。参考抚养比,人口流入以及出生率等指标,全国各省市中,广东仍然是最有经济活力的(其中深圳和东莞是火车头)。北京上海都已经老龄化,但是抚养压力都不大,主要归功于大学毕业带来的人口流入。浙江,江苏和福建也还好,主要归功于人口的正流入。这导致马太效应,经济大省市未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优秀的公司也都集中于此。

 

由于90后人口数只有80后的60%,且1996年后新生儿数量快速下降(目前22岁),而年轻人代表了经济活力。因此,从今年开始,核心城市争夺年轻人口会越来越激烈(中西部核心城市还有要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如果北上广深维持不变的吸引力,大城市打8折,中等城市打6折维持,那么小城市,县城和农村将很难看到年轻人。年轻人口将越来越集中于大城市,有利于消费和服务的增加。

 

毕业以后要工作。中国工业就业人口自从2012年后逐渐开始缓慢下降,但是目前还有2.235亿人(民营企业创造一半的就业,外企创造30%的就业,国企20%)。这个规模接近日、德、韩的总人口,也比美国非农就业人口(1.5亿)多很多,同时跟美国物品生产部门就业人数2000万人来比,也差一个数量级。工业人口预示了中国庞大的工业产能,这需要巨量的世界市场,才能把这个工业产能喂饱。而这个产能很多是低端且过剩的。所以供给侧改革,同时产业升级是非常正确的策略。工业就业人口下降寄希望生产率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支持这个生产率提高(尽管很多人对于中国的教育有很多诟病)。


由于60、70年代出生的人小学和初中学历比较多,多数从事低薪酬工作。而90后中则大部分为高中大学学历。基础的体力劳动工作(比如在建筑工地)人口将越来越少,供求发生变化后,要么升级不成行业萧条,要么工资自然上涨,增加消费。由于中国地区等因素差异较大,在研究消费上,不同的消费需要考虑不同的人群受众规模。


2017年大概有8亿城镇居民,2020年能接近9亿。单独看8亿城镇居民,可以发现,中位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550元,对应500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占城镇居民40%的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群体(3.16亿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5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已经隐约出现了3亿人的一个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韩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而2016年,日韩总人口才1.78亿。

 

我们研究员参考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写的报告有个结论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7.62万元以上的属于富裕人群,大概5600万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3.58-7.62万元之间的,属于中产,目前3.15亿人。处于中产门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3-3.58万元,有7亿人。贫困人口还有3亿人,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农村。

 

未来10年每年大学毕业生每年800万人,中职学生也差不多800万人投入就业市场。蓝领工人人数下降导致工资提升,而大学生则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看到的一个报道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名女会计专业大专毕业生今年找工作,宁愿选择2500元一个月的小企业会计岗位,也不愿意接受月薪5000元以上的劳务工作(如保姆)。因为她认为:劳务是一个工作,但是会计是个职业。


男女比例失调,以及女性经济地位提高,也导致中国2016年单身人口规模达到2.4亿。单身族的消费结构与传统家庭消费结构不同,总体上说,单身人群储蓄倾向低于非单身人群,而消费倾向却远高于非单身人群。

 

各种消费和服务,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受众人群。如果产业升级伴随收入提高的话,未来10年是一个消费和服务的黄金时代。

 

30多岁会有理财投资需求,考虑到1987年前后的婴儿潮高峰,未来几年(估计2020年后)证券市场仍然有一波被80后和90后投资的热潮,然后可能才会归于长期的理性投资,只是现在不确定2016-2017年的房地产按揭压力是否会拖延还是加速这个趋势。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担心的是中国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数据和推测来看,未来十几年,中国的抚养比会逐渐上升,养老压力一直会很大,40多岁是个悲催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身体变差,对未来迷茫的情况下,精神文化消费会兴起。


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未来十年最确定的是:中国老年人口数量会有大的提升,而他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目前退休人口总数在统计上,偏差不大。但是在健康统计上有很大偏差。我看到上海的数据是,上海老人,40%属于健康,42%属于基本健康,这能和旅游数据对应,上海老年人中78%每年都要旅行。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33.2%的中国老人需要日常照护,这个比例有点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66.9%,远高于其它慢性病患病率,关节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哮喘、心肌梗塞等也是常见的慢性疾病。

 

可以看出,增量需求在于老年人退休后的旅游,以及医疗保健的需求,且这个需求的确定性大幅增加。这部分,可以参考1995年后日本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当下的中国人口结构和日本当时类似,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

 

以上就是我近期在陆宝投研会上就《人口趋势投资》发言的部分内容节选。


陆宝投资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 若需转载请后台联系小编并注明出处。 我们乐见诚意分享! 王成老师更多原创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陆宝官网的成全财富专栏。


特别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陆宝投资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陆宝投资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支持和配合。

本微信所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是基于我们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最终的投资操作建议,陆宝投资不对此提供任何担保。本微信推送内容只针对陆宝投资的微信订阅客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