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原上的林海卫士

2017-08-18 工人日报摄影部 工家视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3925n0c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100~4300米的大山里,有一群人。他们每天与绿树、星辰为伴,呼吸高原稀薄的空气,饮用山间流淌的泉水,穿行深山十余载,只为守护那一片浩瀚。


互助县北山林场扎龙沟天保管护站的护林队,他们常年守护着附近32万亩的天然林区。

后排左起:李建明、赵国昌、贺抓西、柳志龙

前排左起:东生录、蔡生龙、张宗贵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最后一张图片

▲航拍北山林场。


8月10日,在一片红桦林,护林员们正在探查这里的病害情况。为管护好林区,他们每天需要步行二三十公里的山路。


护林队在海拔3000多米的林区巡护。对于森林管护来说,全年都是管护期,“秋冬防火,春夏放虫,一年365天,天天防盗”。


8月10日,在寻护的过程中发现有人在烧烤,队员们上前制止。这是一片原始森林,有千余种珍贵植物,做好森林防火是护林队员们寻护过程中的首要职责。


▲护林员李建明在采摘野果。这里的护林员巡山时通常不需要带水,渴了就在路边摘点野果、喝几口泉水,这可能算是他们最大的“特权”了。


▲两个烤饼蘸着泉水就是队员们的午饭。一名队员开玩笑说,他们每天喝的才是天然矿泉水。



▲赵国昌正在采集植物标本,这片林区目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达1320种,采集植物标本也是护林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最后一张图片

护林队员们采集的标本。


▲队员们每天都要写巡护日记,把当天的巡护情况记录在案。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护林员们回到附近的小卖部买点日常用品和食物。


▲护林员柳志龙在为汽车轮胎打气。林区复杂的路况和不可预测的危险不仅考验着护林员们的驾驶技术,也考验着汽车的性能。


8月10日下午,妻子带着女儿来到管护站看望蔡生龙,并为大家做了一顿晚餐。因工作繁忙,一家人已经一个月没见面了。



▲晚饭后,人群散去,蔡生龙和家人在房间里聊天。


▲十余年的工作,护林员们已将自己融入了这片茫茫林海。对于未来,蔡生龙说,希望护林员的待遇能够有所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林海卫士


文 | 王伟伟


“这棵树有500多年了”

“这是水褡裢”

“这是红桦林”

……

8月10日,在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扎龙沟天保管护站,护林队长蔡生龙在巡护途中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此时正值三伏天,但这里已有了深秋的凉意。这片天然林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100—4300米,总面积达169万亩,是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从2000年开始,蔡生龙和队友们就守护着其中的32万亩天然林区。17年来,蔡生龙从一名护林“门外汉”成长为护林队长,也见证了中国林业生态的变迁。

2000年,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国家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北山林场成立了专业的森林管护队,蔡生龙便是最早的队员之一。

当年,24岁的蔡生龙还是县林业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一纸文件将他调到了离家100公里之外的林场,每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至今蔡生龙还清楚地记得刚调到林场工作时的情形:20多人挤在3间低矮的土房里,每天一趟的班车,去一次县城要走4个小时的砂石路。

彼时的蔡生龙并不知道他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意味着什么。

 “秋冬防火,春夏防虫,一年365天,天天防盗。”蔡生龙说,森林管护工作没有休息日。为了守护好这片天然林,护林队员们平均每天要走30多公里的山路。现在是夏季,林区里游客多,防火也是重点任务。

“每天尽是跟他们扯皮了。”蔡生龙说,好多人喜欢在林区里野炊、烧烤,发现后就要及时劝阻。

当地不少村民“靠山吃山,靠林吃林”,乱砍乱伐现象严重。为了提高这些人的护林意识,蔡生龙和老队长会经常带着护林员们挨家挨户地发放资料,宣传环保知识。“刚开始时,一天十几份的宣传资料送到老乡家里,他们看都不看就扔了。” 蔡生龙回忆说,有时言语稍有不当就可能被辱骂,还没处说理。

2004年冬天,3位村民趁护林员不注意跑到林区偷伐木材,护林员发现后及时发出警告,但仍不听劝阻。等护林员上前阻止时,双方已经扭打在了一起,直到一名护林员报警后,事情才得以解决。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后才逐渐好转。随着“天保工程”的持续深入,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红利”逐渐显现,当地大力发展的旅游产业和种苗产业让村民们有了更稳定、可观的收入,毁林盗伐的现象才得到根本改观。      

现在,蔡生龙和附近村民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他已将自己融入了这片茫茫林海。对于未来,蔡生龙说,希望护林员的待遇能够有所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有利于做好“天保”工作。

 “这是保命工程,也是为子孙积德。” 蔡生龙说。

—完—


《工人日报》8月19日  四版



END

工人日报摄影部微信号    43次推送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打鸟、玩克朗棋、晒日光浴,建国初期的劳模这样休养,60多年后他们“玩”出了新风尚

京新高速(G7)今日全线通车 | 中国升级版“66号公路”、穿越沙漠最长公路等你来战!

三大沙漠联手来袭,他们种下亿棵梭梭树

盲人IT工程师——互联网的另类极客

守望古法宣纸丨看完这个你就知道市面上的宣纸多为假冒

“北漂”买房记

共和国的中流砥柱丨60多年来,他们的形象从未褪色

中国工人下南洋,迎娶当地白富美,有了事业有了家

雄安一周记

于文国:百里高山戏 乡土游子心

工人日报两会图片精选
文件袋里看两会 | 基层代表委员的另一面

姚主席来了——姚委员这五年

北京进入两会时间

她每天花费225元,从沧州坐高铁到北京跨省上班

这样的幸福你有吗?丨春节手机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

一个国家的春运简史丨工人日报春运图片档案独家揭秘

月入过万的北京月嫂有多难——“阿姨大学”探秘

霾在2016

钢城故事

百年京张小站行

深度|2016山西煤炭启示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