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丨生态环境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1月28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题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
出席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
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

刘友宾首先通报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0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生态环境部近日在京召开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2020年,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2021年,生态环境部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02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圆满收官


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等14个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国累计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约1亿吨。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03

生态环境部发布新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落实新形势下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要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建设项目环评改革,服务中小企业,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新版报告表自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在规范报告表编制和审批,提高环评有效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04

发布2021年环境日中国主题


生态环境部确定2021年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崔书红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情况:


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和执法力度等措施,着力提高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2021年,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动生物多样性领域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建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问答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媒体问答




光明日报记者:生态环境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积攒了哪些经验,作为COP15的缔约国,中国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崔书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上升为国家战略,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成效显著。我国提出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我国是世界上绿色覆盖增长最快的国家,全面落实20个“爱知目标”,完成情况好于或优于国际水平。中国获得COP15主办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高度认可,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为全球提供了可资借鉴解决之策,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和近期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要组织实施、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另外,《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也到了时间节点。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重大工程的情况?包括投资建设情况、工程进展以及效果?


崔书红:《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其中,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两项任务,基本摸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全国划定的32个陆地、3个海域共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9%,维管植物数占全国总种数的87%,野生脊椎动物占全国总种数的85%,还发现了新种和新纪录种50余个,健全和丰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家谱”。






人民网记者:COP15目前筹备情况进展如何?本届大会的亮点有什么?大会上将会有哪些成果值得期待?


崔书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COP15筹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要加强双、多边合作,努力将COP15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总书记亲自推动成为中国办会的最大“亮点”。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确立是目前大会筹备最鼓舞性、最具感召性、最具标志性的成果。我国将充分发挥主席国的政治领导力,在“框架”执行所需资源调度、执行机制、考核机制和审查机制,将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作为审查缔约方履约的重要手段,推动各国政要凝聚共识,表现出政治决心和诚意,保障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澎湃新闻记者:近日,因长江上游嘉陵江及其支流青泥河出现铊浓度异常情况,甘肃陇南市、陕西略阳县分别启动环境污染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请问目前事件调查进展如何?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刘友宾:获悉消息后,生态环境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连夜赶赴甘陕川三地,指导督促当地开展应急处置,查清污染源。经处置,自1月21日20时起,东渡河水质持续达标;1月27日2时起,青泥河入嘉陵江水质达标。下一步,将及时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目前取得了哪些效果?实践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接下来还将如何调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守住自然生态安全的底线。您如何理解?下步有什么举措?


崔书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正式运行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就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和“预警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就是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要守住“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分布面积,确保面积不减少;要守住生态服务功能,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要守住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制划定“三线一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路透社记者:在面对生态环境考核和绿色政绩等压力下,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背自然规律搞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形式主义”问题,生态环境部将采取什么方式来遏制这种现象。


崔书红:生态环境部坚决遏制生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方面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和黑臭水体整治强化监督检查等工作实施“双查”机制,继续严厉查处生态形式主义问题,紧盯生态形式主义问题整改。另一方面完善和建立贯穿全过程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标准技术规范体系,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监督评估机制,强化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强化项目实施跟踪监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昆明恢复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问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多大?环境容量较大的一些城市是否可以恢复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刘友宾:环境质量监测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明显,特别是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在大气扩散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倡议尽量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减轻空气污染,过一个安全、祥和、绿色、健康的春节。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崔书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响应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规范企业共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环保行为;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正式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封面新闻记者: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事业,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等监管工作,请问取得了哪些成效?“十四五”期间,还将从哪些方面加强监管?


崔书红: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最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2020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累计派出8批共136人次,对全国29个省(区、市)的196个自然保护地4398个“绿盾”台账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开展实地核实。经过不懈努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问题总数和面积实现了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记者:近日有媒体曝光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问题后引发舆论关注,请问目前事件调查进展如何?生态环境部对此将采取哪些措施?


刘友宾:媒体报道敦煌公益防护林遭砍伐问题后,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已赴事发地开展现场调查。目前,调查组正在梳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end-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全文实录丨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编辑:张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