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13)|构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等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办。为宣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特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情况。


构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生物、生态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提前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系统整合和开放共享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惠益分享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与生物资源本身一样,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成为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热点和战略制高点。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数据库,全面整合国内外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信息资源,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场景,利用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海量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功能挖掘和利用,将为国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开展保护行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数据库建设任务。该数据库集成了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的各类数据资源,构建了全国2376个县级行政单元、观测样线长超过3.4万公里、物种分布记录超过500万条的物种分布数据库。该数据库数据总量达3.5TB,是目前国内较为全面和准确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数据库。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保障与助力,建立统一的生物多样性监管系统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动态可视化信息,是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有力抓手。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整合国内外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建立公众参与和数据上传机制,逐步建成支撑国家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考核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服务的一体化数据平台,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快速、精准、高效的科技支撑服务。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12)|“国宝”失而复得,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成效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11)|走进武夷山,探寻华东屋脊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10)|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连接人与自然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浙江:绿水青山展现生物多样性魅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8)|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7)|建立红外相机观测网络,还原野生动物真实风貌


编辑:张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