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②丨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哪些亮眼成绩?
1月7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会议精神,我们推出“划重点”栏目。今日推出“划重点”第二篇,看看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哪些亮眼成绩。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臭氧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连续两年实现PM2.5、臭氧浓度双下降,超标天数、比例双下降。
与此同时,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长三角地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8.9%、11.4%和12.8%,臭氧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5%、0.7%和4.9%;汾渭平原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同比下降 16%。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要求;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
全国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支持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清洁取暖改造,2021年北方地区完成散煤治理约420万户。
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长三角已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开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坚,臭氧浓度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现场检查企业9000余家,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1.4万余个。
组织52个专家团队深入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54个城市开展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指导,有效提升各地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
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发现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加大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力度,目前排污口监测工作基本完成,溯源完成率80%以上,指导各地整治污水直排、乱排排污口7000多个。
全面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5省区18个地市7827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4434个。
积极推动全国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年累计划定19132个。
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加强入海排污口管理,推进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和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强化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制度建设,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碧海2021”海洋生态环境专项执法。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完成企业用地调查的地方成果审查和国家成果集成并报告国务院。加强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治和耕地涉镉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印发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机制,全年新增完成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完成400余个较大面积黑臭水体整治。
开展68个国家级化工园区和9个重点铅锌矿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确定河北唐山等21个城市作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
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监管
配合国新办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组织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完成28个省份148个自然保护地1767个问题点位的实地核实调研。
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督试点。
命名10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妥善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和
应急事件处置
强化“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深入推进危险废物整治三年行动,对全国6万余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发现并整治2.5万个问题。
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1641座尾矿库的治理工作。
持续推动改革完善信访投诉机制,全年接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44万件。
全年共调度指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7起,较2020年下降8.1%,督办并处置27起重特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
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完成首个核电机组——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30年许可证有效期限延续的审批。
发布《民用核设施操作人员资格管理规定》。
批准建设国内首个核电废物集中处置场。
妥善应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问题,稳妥处置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燃料棒破损事件。
53台运行核电机组、18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始终保持良好安全记录,18台在建核电机组、1座在建研究堆建造质量总体受控。
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实现并网发电重大突破。
每年每万枚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小于1起,保持历史最低水平。
(摘自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孙金龙书记的讲话和黄润秋部长的工作报告)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编辑:徐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