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雪:我和李燕军

杭雪 汉尊2 2019-09-10

李燕军和杭雪


作者简介:杭雪,北京人 。北京第十三中学高中、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毕业 。1977年至2012年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 ,从事个人金融业务 、国际业务等,先后在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翠微路支行任副行长。现居悉尼。热爱写作。


上完小学一年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讨人嫌的年龄,大人们要上班,就把我托付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家。


我家当时住的地方离中国戏曲学校很近,有个很亲近的姨(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和耿其昌是同班同学)就经常带我到她们学校去玩,我就在那里看她们排演《红灯记》《沙家浜》等,久而久之剧里的唱段不分男女我就都会了。


那时和差不多大的孩子们整日无所事事地在胡同里游荡,街道组委会的大妈们有时就让我们在胡同里围个圈,给人们唱上一段样板戏,或表演个忆苦思甜的节目。


混了一年多,再开学直接上了三年级,除了语文数学其他课没有,我们的班主任是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女孩,能歌善舞,就给我们编了个歌舞剧《收租院》。


这下我可有用武之地了,演了女主角又唱又跳到处演出。后来曾经是小学校长的田老师当了我们的班主任(后任北京实验二小校长)并交我们数学,每次他利用半节多课的时间用漂亮的板书给我们讲几道数学题后,就开始组织全班唱样板戏。开始是每人来一段,越唱越收不住,居然唱齐了除了武打的全剧《红灯记》。


经常扮演李铁梅的杭雪


我自然是演李铁梅,虽然没有青衣的小嗓儿居然用大嗓门也能唱出高调。这下在我们地区可出了名了,到处参加比赛并被邀请演出,每次演到“痛说革命家史”那段我都泪流满面痛哭不止,被当做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的好孩子获得好评。


随后我在学校的名气高涨,带领我班的同学参加挖防空洞、刷厕所、学雷峰做好事等。五年级时我当上了学校红小兵团长,主持学校大会,到处讲演。


本来二年级就没上,而我们小学又是五年一贯制,唱了两年的样板戏、刷厕所、挖防空洞转眼就上了中学。因为搬家我从南城转到了西城的学校。感谢我的爸妈,终于知道我应该去个有教学质量的好学校了。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过去的辅仁附中,在西城区还是有些知名度的。爸爸联系学校时被告知,我家离学校太远不属于该校上学,我爸爸随即说到“这孩子会跳舞”。没想到,十三中当时是以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全剧而远近闻名,我和样板戏的缘分又被派上了用场。十三中收了我,也从此改变了我。


初中开学伊始,上了几节课我就全部蒙圈。数学跟不上,语文听不懂,英语不敢张嘴,物理像听天书,刘心武老师的语文课光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足足讲了四节课。过去靠唱唱跳跳备受宠爱的我一下跌入了深渊,从此少言淡语,低眉顺眼,脸上再也笑不出花来,心里平添了些许忧愁。


班上的学习委员叫李燕军,是个性格开朗、热情洋溢的姑娘,文理通吃,随随便便就能考个全班第一。我们回家是一个方向,我每次放学把她送到家门口,上学时先去找她,很快我俩就成了好朋友。


李燕军


我除了如饥似渴地上课听讲认真做笔记,即使全班能收上五六本作业里面也肯定有我的。下了课或回家的路上就让她给我讲解补课。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最不能给自己孩子讲课,这话在我爸爸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有时父亲从外地探亲回家,想让他给我讲讲数学,刚说两句他就火冒三丈,我自然是含着眼泪默默地走开,所以我就经常放学后到李燕军家,她的讲解既耐心又清晰,我佩服她到五体投地。


李燕军在书香门第家中长大,但父母受政治运动影响,被发配新疆了,她在北京跟着姥姥和阿姨一起生活。本来就有点寄人篱下,她却还老带我去她家写作业玩耍,可见她对我多么真诚热情。(再长大以后和她阿姨闹翻,又搬到舅舅家了。)


我还算幸运赶上了文革后普及高中的第一届,我们原来的初中班被拆散了,我俩去找班主任提了个要求(班主任是她舅舅的学生),旧班的人只许把我俩女生放在新班里,班主任居然就这么做了。


高一开始了,这个班的学风迥然不同,有不背书包只夹一本《心理学》来上课的,有在桌子底下看《红楼梦》的,有在政治课上看高年级物理书的。不用说我,就是李燕军也如梦方醒,仿佛掉到了另一个世界。她开始和这些同学交往,她个子没我高,却想方设法调到最后一排,她上课不再听讲发言,而是埋头读各种书籍。


她渐渐的离我远去,再不是那个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在后海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大声说笑狂奔的好伙伴,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闺蜜。我无知地以为她喜新厌旧,喜欢更漂亮、更爱看书的女孩,我生气嫉妒耍小性子不理她,竟然不懂得她是在选择和更优秀的人相识互勉。我的空白、见识、简单、无趣自然不能与这些同学为伍,但我却窥视着她们看什么书,谈论什么话题,试探着去接近她们的圈子。


工作后的杭雪


课余时间我开始借书了,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氓》《水浒》《红楼梦》《家春秋》《啼笑因缘》《三言二拍》到《悲惨世界》《红与黑》《巨人传》《斯巴达克斯》《人生》《高老头》《简爱》《傲慢与偏见》《漂亮朋友》《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基督山伯爵》《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时间不够用了我忍痛退出了在我所依所恋的舞蹈、宣传队。1976年我在家等待分配又继续读了《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资本论》《忏悔录》等等。


中学毕业后,李燕军去插队了,我们再也没有联系。


我至今觉得自己的前二十年是被荒废的,除了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傻大的个子什么也没有。幸运的是后五年我进了十三中学,我遇到了李燕军以及后来的吸引走了她的那些同学们。十三中学在那么极左的年代坚持每学期只安排一个月的学工或学农的时间,而保证学生们文化课的学习。老师们的一丝不苟严谨教学,不仅使我的文化知识迅速提升,也培养了我为人做事踏实肯干、严谨认真的品性,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同时让我至今保持着买书阅读的习惯。


坚持芭蕾训练的杭雪


学唱京剧和跳芭蕾舞使我比同龄人接受了更多美的教育,学会了欣赏音乐鉴赏舞蹈,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和舞蹈抒发情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让自己的仪态穿衣打扮不落俗套,学会了发现追求任何美的事物。现在我仍在两三个舞蹈队排练演出,偶尔也会去把杆上练练芭蕾。


高中毕业后虽然再没有和李燕军联系,但我一直关注着她的动向,她插队两年多后于1977年高考恢复的第一年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和丈夫一起去了加拿大。


杭雪与银行同事


出现在我梦境中最多的同学就是她了,初中时两小无猜的情景往往挥之不去。1999年夏天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她要回京,希望我能陪她旧地重游并见几个老同学。我欣然接受,并开车陪她在学校附近包括后海转了一圈。晚上和几个同学聚会吃饭,但只字未提我俩之间的事情。


终于有了微信有了初中同学圈,我忍不住向她倾诉了这么多年我是如何总是梦到她,如何怀念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的画面,我是如何感激她又误解她……


我们相约她每年回北京我们都要相聚,未来还会去加拿大看她。也怪了,从那之后我就再也不梦到她了。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汉尊近期文章推荐:


杨显惠:我对文学的追求谈不上神圣  |  访谈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校长李卓敏:心是中国的,视野是世界的


陈春声:中大的可贵之处,不在大,而在中


梁漱溟: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逝者】著名翻译家巫宁坤先生去世,曾出版自传小说《一滴泪》


张宏杰:魏晋风度是如何形成的


余世存:托命者——读《费孝通晚年谈话录》


李零:先秦诸子的思想地图——读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何兆武:学术的生命力在于自由


徐晓: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高尔泰和他的《寻找家园》


80年代以来,学生最怀念的5位大学校长


【逝者】余敦康:吟到夕阳山外山——我与哲学


从巫术到礼乐: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


纪录片《西南联大》: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刚毅坚卓”


陈冠中:九十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张艺谋:士之德操


李雯雯:抗战史的侧面


到纽约,走访捕蝶人——散文家王鼎钧先生访问记


魏巍:90%成员被打成右派的职业


王德威: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


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赵如兰先生传(附珍贵视频、照片)


傅国涌: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彭小莲:我的父亲彭柏山


陶洛诵:儿时的京城记忆


八十年代,你会怀念,你会泪流满面


丁玉隽:我的丈夫黄万里


1949年,这些人的选择,让人肃然起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