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大高研院学霸课题组 | 22届本科生全部直博!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

2022届的高研学子们

也陆陆续续传来了佳音

其中

赵伟老师的课题组中三位本科生

全员直博

不愧是高研院的“学霸课题组”

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01

成员介绍

杨辰昕

毕业于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本科就读于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物理学专业,辅修化学专业,中共预备党员。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曾获深圳大学双创之星一等奖学金和两项深圳大学双创之星二等奖学金等荣誉,还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取得过H奖,并获得过“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的成绩。目前已发表一篇一作中科院一区论文、一篇二作中科院一区论文,两篇论文再投。已收到弗吉尼亚大学全奖化学博士offer,毕业后将赴美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陈鹤南

毕业于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本科就读于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物理学专业。本科期间曾获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三等奖、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二等奖、深圳大学双创之星(团体)二等奖学金、深圳大学双创之星(团体)一等奖学金。目前已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3篇,在修论文1篇,其中两篇共同第一作者。已收到香港科技大学全奖物理博士offer


梁柏耀

毕业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本科就读于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物理学专业。本科期间曾获深圳大学2020年双创之星一等奖学金、深圳大学2021年双创之星一等奖学金。曾是高等研究院学生会积极分子之一,热衷于义工活动。目前已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二作、三作各一篇,已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



02

大学生涯


邂逅课题组,初入科研路

杨辰昕、陈鹤南、梁柏耀三人早在大一第一学期便加入了赵伟老师的课题组的催化与清洁能源技术实验室,课题组的研究兴趣聚焦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所应用的催化科学知识,包括生物质能源,燃料电池,有机电催化合成转化等。


与大多数人初入大学时一样,大一的梁柏耀对未来充满着迷茫,不清楚自己脚下的路通到哪里去。不同的是,梁柏耀没有被一时的迷茫困在原地,而是选择去寻找自己的兴趣。后来,他在陈鹤南的带领下进入赵老师的一个大湾区清洁能源的项目里,之后二人开启了看文献、做实验之路。


而杨辰昕则在室友和朋友的影响与推荐下,也对赵伟老师课题组所研究的清洁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18年11月份加入了赵伟老师的课题组。


面对初入课题组的三人,赵伟老师给予了他们许多鼓励和建议,同时也给了三人许多做实验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础实验技能,为他们日后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赵老师乐意为学生创造接触前沿研究的机会,让学生爱上科研。”陈鹤南说道。


在课题组中,他们感受到了浓厚且良好的科研氛围——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研究人员,无论是国人还是外籍友人,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谋求课题组的良性发展。并且课题组的资源和配置也非常好,与国内外高校的大牛组都有着密切的合作。


大一的他们,怀揣着新的期盼,也许还带有迷茫,也许还带有担忧,比其他同级生更加忙碌、更加努力的生活。每天夜晚11点多,三人结伴从实验室走回宿舍,在路上,聊实验的困难,聊学习的烦恼,聊生活的琐碎……一抬头,月亮带着他们缓缓地前行,彼时的少年们还不知道,所有的坚持都将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大二时,新冠疫情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学院课业也越来越繁重。常言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尽管无法进行线下的实验,他们也没有懈怠自己的生活。


杨辰昕一边准备美赛一边大量阅读论文,补充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而梁柏耀也准备着驾照,四级,实验,作业,比赛,相比于大一他也找到了更好的平衡,不会顾此失彼。


大三疫情好转,大家重新回到校园中。在赵伟老师和张云老师的指导下,三人合作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科研论文。无数次的修改、无数篇文献的总结和无数张图片的制作,慢慢提高了他们三人在科研论文撰写上的素养,同时一些细节也让他们对科研的严谨态度有了新的认知。


这段时间里,梁柏耀怀着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了实验,但在设计实验和文献阅读方面,他始终感觉自己处在心不在焉,错漏百出的尴尬局面,也高估了自己作为一项工程的总设计师的能力。这一年,在实验室的日子,让他提前发现了自己的优劣所在,泪水和汗水也让他更加认清自己,更加看清路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人在日复一日的科研与学习生活中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当初懵懵懂懂的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如今可以独立完成实验研究并合作发表论文的科研人。迄今为止,他们三人已经在中科院一区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Gree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上合作发表论文。


未来已来,砥砺前行

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毕业季到来,他们四年的不懈坚持也换来了相应的答复。


杨辰昕坦言,大四申请季,因为选择出国深造,看到大家有的早早获得推免资格,难免对于自己的未来产生焦虑,在赵老师的开导和推荐下,对个人实力有了新的认知,对于申请中的重点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最终,他在今年1月份成功收获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全奖直博的offer


陈鹤南在申请院校之初,就在相应院校官网查看申请时间、申请条件等重要信息,根据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提前了解清楚学院和心仪导师的信息,了解对应的导师科研方向和近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在合适的时间主动出击,与导师取得了联系并了解情况。在院校申请时,赵老师不仅为陈鹤南提供了强力推荐信,还为他的面试做了详细指导。最终,他收获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全奖直博offer


考虑到疫情和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赵老师认为在国内读研,日后再出国深造也是不错的选择。听取了赵伟老师的建议,梁柏耀则选择保研,在国内读研,最终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


四年里,投身科研实验的他们不仅仅是在研究某一个课题,更是在研究自己的心,研究自己未来的路。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的实验中,在浩如烟海的论文资料中,找到的除了需要的实验结果外,还有自己热爱且适合的研究方向。四年的辛勤奋斗,也迎来了春暖花开,三人都有了满意的去向。


大学四年,感恩遇见

陈鹤南:

遥想实验当年,性能出不了,眼里进沙。

刻苦用心,刹那间,也可昂首毕业。

绩点重头,千万别玩火,无惧脱发。

科研逐梦,感恩高研岁月。


梁栢耀:

总结这四年,我要感谢赵伟老师课题组的所有成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赵老师说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走有前景的路,坚持走一条路;是张云老师说的要比他更努力;是博士后说的结论只能从不断实验中得到,多试才有方向;也是同级生口中的我们不能钻牛角尖。感谢高等研究院给了我机会,我才知道,那种获得新知识、新启发的爽感,并非人人与生俱来,因此要好好珍惜。


杨辰昕:

四年高研岁月,四年的一切,即将画上句号。感谢导师们对我耐心的引领与指导,感谢朋友们对我的鼓励与信任,感谢学院里各位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回望走过的这段岁月,曾在清晨的乔相对着一轮红日憧憬过,也曾在深夜走出实验室望着汉京大厦迷惘过。这四年,是"与有肝胆人共事"的四年,是"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四年。而今,即将踏上新的一段征程,虽有万分紧张,但仍将牢记高研院训:持平守正,笃学不倦。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士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余蛾术惜光阴。愿与诸君共勉!


03

高等研究院简介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学于2014年成立的一个包含本科与研究生培养、侧重跨学科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校内综合办学单位。作为深圳大学内部探索全面改革创新的学术特区,高等研究院与香港和海外著名高校合作,借鉴国内外研究型大学通行的管理模式,引进具有一流视野的资深教授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氛围和培养环境,开展卓越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关于导师制


学院设立“学业导师+专业导师”的双重导师机制。


大一大二阶段,每位同学由学院分配一名学业导师,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大三大四阶段,每位同学通过与专业导师双向选择,进入专业导师课题组进行研究。


本科生毕业去向(以2019届为例




大学生活

也许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遗憾

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二十出头的年纪

既不过分幼稚

也不过于成熟

正是把握自己人生的最好时期

未来敞开了胸襟

等待着梦想闯客

祝愿三位高研学子

扶摇直上九万里!



来源 | “SZUIAS”公众号

排版 | 刘紫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