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汉聪:学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什么?我也曾苦恼过



我们看不见时间

但可以看见时间的力量 

一粒种子的成长

一朵花的盛开

在荔园,有这么一群学子

发现光,追逐光,成为光



点击视频,观看李汉聪的深大故事


本期人物




三年综合绩点专业第一

获得深大本科生最高荣誉称号

“荔园卓越之星”

独立刊发多篇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论文

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深造

人文学院学子李汉聪

将向你分享自己与深大的故事




“哲学,是一个时代价值最庄严的守护”


为什么选择哲学专业?

一句话让李汉聪确定了自己的专业选择。


李汉聪依然记得,高中一个树影婆娑的午后,他独自守在小音箱前,静静地听着一场中国哲学讲座的录播。当时,年轻的教授言至北宋哲学家程颢“自立吾理”的理论自觉时,突然话锋一转,朗声道“哲学是时代价值最庄严的守护,每当一个时代的根本精神受到动摇时,哲学就要起来去捍卫它。”这时的李汉聪还不知道,三年后,他会被引荐到了这场讲座的主讲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前,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高考结束后,李汉聪被深圳大学社会学专业录取。在浏览深圳大学的课程体系时,一个特色班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我一下子就被国学精英班吸引住了。”国学精英班是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的特色创新班,也是深圳大学国学院的本科教学班,它于每年秋季学期初面向全校新生公开招考,每年选拔20名左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强烈学术兴趣的优秀学生,以转专业方式进入国学精英班进行培养。国学精英班的专业结构涉及文、史、哲三大学科,重视中国经典文献的研读,旨在培养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面对当下诚然重要,但要回答我们是谁,就首先要能够厘清自己的生命记忆和过往历程,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走过了怎样的一段路。”李汉聪认为,国学精英班可以成为自己解答这些哲思问题的起点。“这里聚集了一批跟你有相近问题意识和学科思考的同学,还有一众长期关注相关领域并已然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老师。”

经过特色班的二次选拔,李汉聪顺利转入国学精英班,并将哲学专业选作自己的专业方向。“我看到了深圳城市对传统文化的期待。我的专业是哲学,它会鞭策着我不断追问、反思、对话。选择哲学专业,不仅会让我觉得未来的学习是有趣的,还会让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去为哲学领域提供一些自己的力量和声音。”




“课程是射线,射线的终点由学生选择”


国学精英班的课会无聊吗?

如沐春风,这是李汉聪的上课体验。



据李汉聪介绍,国学精英班的核心培养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面向构成:


 其一,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等以传统语文学为主的“冷门绝学”。“汉字古今异义非常突出,乃至每个字在不同时代可能都有不同的发音和内涵。如果不能把历史文本投入到具体语言学语境中,解义的可靠性就非常值得怀疑”。


其二,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中国哲学等几门通论性的课程。依托人文学院文、史、哲三个专业方向的优质师资,国学精英班的学生得以对中国古代精神与物质文明最重要的三条理路作一次巡礼。


其三,则是对原典的阅读。“本科生的水平,研究生的待遇。老师们会把那些对中国思想文化史影响至深的经典,一部部切开来看,这个过程既是精神生命上的唤醒,也是学术方法上的提撕”。

李汉聪提到自己印象最深的课程之一是国学院、哲学系景海峰教授的《孟子》课,“听他的课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体验。一是因为教授自身就有一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醇儒气质;二是因为教授在讲《孟子》时,并非将《孟子》看作一个孤立的先秦文本,而是以之为切口,在百家争鸣的两周背景中看经典文本,也在后世政治与学术话语变动中看孟学诠释。”国学班的课程就如同一条射线的起点,其最终指向的是无穷的远方。


无论是哪一门课,老师们都会提出同一个建议——重视阅读。李汉聪回忆道,初入国学班时,自己遇到的困难除了有繁体竖排字认不全外,还有就是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课程作业一开始很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展开自己的思考,实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随着课程的深入,这个问题被不断地提起和回应——先是在训诂学课上,中文系梁立勇老师提醒“做研究就是你有两套或以上知识尺度和学科工具,当在比较中发现了不同,或者有人闪烁其词,那这里可能就有问题”;《佛教史》课上,哲学系李曈老师说“论文就在于用尽量简练、精确的语言与学术界进行对话,所以每句话都可以是一个分论点或论据,最后若干分论点分层向上,合成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楚辞》课上,在中文系李立教授的引导下,同学逐步学会了如何在做文献综述时“竭泽而渔”,由此得以学会如何用更加审慎而尊重的态度面对前人成果,进而发现“真问题”。再后来,在一次关于中国史学名著的课堂上,历史系阎昱昊老师从清人笔记中拈出了“读书得间”四字,李汉聪感到这是对人文研究精神甚为精妙的概括。


如今,李汉聪已经担任多期深圳大学《国学论丛》的编委,也积累了不少在校内外会议上宣读论文,参与讨论的经历,“大一旁听学术会议时困得睁不开眼,今时今日却总能听得津津有味,大概转变就在于心里有了问题意识,每一场报告听起来就都像一次次奇妙的探险和侦案。”




“兴趣爱好,恰恰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个人兴趣无关紧要?

一个与课业无关的小兴趣,帮助李汉聪保研成功。


李汉聪有一个从高中保持到大学的习惯——晨读。“我会挑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经典去晨读,像是《论语》《孟子》这种增长精气神的,或是《庄子》《文心雕龙》《肇论》这种特别优美的。”


今年暑假,李汉聪到北京参加研究生推免复试,当时,面试老师问李汉聪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对某篇古文的理解。“那篇古文刚好是我早读的内容,所以我在回答时,就展现出了对原文很高的熟悉度,当时把老师们都吓了一大跳。”

除了晨读,李汉聪在课余时间里还喜欢到国学院的古琴室练习古琴。李汉聪认为,弹古琴的过程也是一个和古人对话的过程,他喜欢弹琴时那种犹如穿越时空的感觉。“我在国学院的书画室里读累了或是写累了的话,就会起来去弹弹琴。一曲梅花三弄,一曲平沙落雁,整个人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李汉聪看来,正是兴趣构成了一个人的精气神和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爱好发扬出来,那么他也就能够找到自己闪闪发光的一面。


人之一生,要允许生活“宕开一笔”,等待“桃花源”的不期而遇。


 “我也曾经想过来了这边就只泡图书馆,但那要错过多少深圳的精彩呢……而且后来发现连北图(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图书馆北馆)望出去风景都那么迷人:腾讯滨海大厦、百度国际大厦、各顶尖高校加盟深圳的研究院,社会主义中国在南山区最繁茂的一角景色尽收眼底。”窗下的书页是李汉聪日拱一卒的梦想发芽,窗外是深圳城市日就月将的更新步伐。


“人生是由一次次选择构成的,但除了理性地判断潜在风险与受益,也应偶尔遵从己心,给自己‘宕开一笔’的可能。”李汉聪说,既然我们现在尚不“忌讳空山无人”,不“怕遥望星辰”,何不在构成人生知识基础和精神底色的本科阶段,选择不埋没自己的意志力与爆发力,在最能激发自己生命力量的学科中,给未来人生留下一段“尽志无悔”的记忆。桃花源的隐喻告诉我们,柳暗花明总是“晶莹剔透的徒劳”之后的不期而遇,“忘路之远近”时,也要保持“渔人甚异之”的惊奇,和“复前行,欲穷其林”的志愿,就总能打开属于自己的天地。




“选择人文学科,就是选择保存民族记忆”


学人文学科有用吗?

李汉聪说,对于个人,对于民族,

人文学科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当被问及“学人文学科有用吗”,李汉聪坦言道,每年他都要回复很多次类似的问题,但随着阅读和经历的变化,他几乎每次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与其说是问‘哲学有没有用’,不妨把问题推进一步,叫‘对什么有用’。”李汉聪认为,哲学对于个体生命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在面临一些重大的人生抉择时,我们该如何判断?比如,一场离别,在实际意义上可能意味着个人心灵秩序和生活权力秩序的双重冲击。如何将我们的日常生活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下,‘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个时候,人文学科的思维框架可能就会起到助力的作用。”正是这种长线的期待,让李汉聪决定放弃一些被鼓吹为热门、高收益专业的诱惑,浸入到典籍之中,在哲学领域追求价值的实现。

同时,李汉聪也认为,人文学科对于中华民族生命也是意义非凡的。“选择人文学科,其实也就是选择为我们的中华民族生命,保存起来一份带着温情与敬意的文化印记与生命记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也就能够预见多远的未来。”


李汉聪提到,人文学科从不是“风花雪月”,更不是“背多分”,文史哲三个学科大类都有自己严肃的学科关切和问题意识,这是一条险隘却同时绝美的路。中文系的关怀并不聚焦于培养浪漫的作家,相反还将温情隐藏在批评与反思的维度下;历史系并不乐意让正确的常识填鸭入读者的脑海,因为它时刻对占据主流强势地位的叙事保持警惕;哲学系更反对直接提供世界本源的答案,因为启发一颗慎思明辨的心灵胜过任何一种可能的“真理”。

目前李汉聪被推免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进行深造。在广阔的哲学天地里,他已找到了自己想要深耕钻研的方向。


人文学院介绍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 彭梓洲:从深大到北大,于语言中通达世界

传播学院 葛子豪:我在深大造“虚拟数字人”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俊:从“来都来了”到4年“40+奖项”,看他在深大如何冲破舒适圈 



视频 | 谢祎然 彭珊

文字 | 彭珊 李汉聪

初审 | 赵欣

复审 | 武小媛  郑敏虹

审定发布 | 朱玲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