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好“隔音墙” 装好“消声器” 按下“静音键” 厦门整治噪声扰民问题守护城市静夜


  局长包案,亲自到企业现场调研,下沉指导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提升方案,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有效推动了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某企业噪声扰民问题的快速解决。

  这家企业毗邻居民小区,最近距离仅20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噪声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厦门市按职责分工对这起噪声重复投诉件实行领导包案,要求企业围绕实现“零投诉”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整改标准,推动企业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进行噪声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提升。如今,这家企业厂界噪声达标,近期未再收到噪声扰民投诉,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以来,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噪声扰民问题,厦门市用心用情开创“三个五”工作法,在全市开展了“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糟心忧心烦心之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落实五个到位 建好“隔音墙”

  部署落实到位。制定印发《厦门市“静夜守护噪声治理 我们在行动”专项攻坚行动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沟通协作,强化部门联动。

  职责分工到位。印发新《噪声法》部分条款部门职责分工方案,在全省率先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经验做法被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进行全省推广,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并受邀在全国培训会上进行经验介绍。

  目标明确到位。确保全市噪声总投诉量同比下降、重点重复投诉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噪声在线监控设施取得成效,全力实现群众不满意率减量、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整治措施到位。各级各部门紧密联动、各司其职,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对接、第一时间现场核查和第一时间部门联动的“四个第一时间”机制,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

  普法宣讲到位。将新《噪声法》普法宣传融入六五环境日、高考中考禁噪绿色护考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先后发放10万余份各类相关宣传材料,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开展宣传。



依托五大支撑 装好“消声器”

  纪检靠前督办支撑。纪检部门主动靠前,召集生态环境、建设、执法等部门和代建单位、建设单位和当地社区代表座谈,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现场督导建设单位更好地落实主体责任。

  长效制度建设支撑。厦门市生态环境、执法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做好建设工地噪声自动监测工作的通知》,被福建省静夜守护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先进经验转发。

  在线监控联网支撑。完成全市各区6家试点企业的安装和联网,开展建设工地噪声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和联网试点,在25个公园内建设安装56块具备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的噪声监测智慧屏。

  功能区划修编支撑。组织专家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精准判定功能区域类型,于2022年6月完成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并进行公开,为推进全市噪声源头防控提供了监测、执法和管理依据。

  自动监测网络支撑。提前一年半时间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规范建成20个声环境自动监测站点,点位覆盖密度全省最高,实现了城市功能区类别全覆盖,为“静夜守护”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推进五度管控 按下“静音键”

  领导包案有亮度。对全市反映突出的15个噪声环境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包案领导下沉指导,现场调研,进行全面核查,指导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提升方案,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柔性执法有尺度。统筹考虑群众诉求、环境敏感度和生产建设需要,执法中注重答疑解难,对症“开方”,不搞“一刀切”。

  夜间劝导有温度。成立市、区两级22支夜间噪声联合巡查劝导队,采取劝导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柔性执法方式,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000余人,经现场劝导教育化解噪声扰民问题500余个。

  联合执法有力度。定期梳理12345平台噪声投诉,每月根据投诉量梳理出重点排查问题清单,对平台接收的全市噪声投诉案件定期人工分析,要求职责部门核实情况并化解。

  信用监管有硬度。全市先后把212家因突出噪声扰民问题被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的主体,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并与证监、银行等部门共享信息,有效警示和震慑了突出违法行为。

  下一步,厦门市将进一步总结“静夜守护”专项行动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抓,抓长效,确保还静于民、还夜以宁。


来源:中国环境报



往期推荐:




厅说福建2022 | 带您了解福建如何开展静夜守护,守护群众身边“安静权”


宁德柘荣:“静夜守护”还群众宁静夜晚


静夜守护 | 福建:多措并举守护城区夜间安宁 合力攻坚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静夜守护 | 泉州:安溪县多部门联合开展“静夜守护”专项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