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环带”,将尽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阳春三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山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武夷山国家公园(林辉 梁天雄 摄)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包括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内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2021年11月26日,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南平“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新定位新要求。


武夷山国家公园(林辉  梁天雄 摄)

 真抓实干践行“国之大者”,担当作为建设国家公园。南平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经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创造性提出了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简称环带),即在紧邻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外围,初步划定了约4252平方公里的面积,涉及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把国家公园的文章外做,用“外圈”来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核心“内圈”。


 印发《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成立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编制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及开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3个专项研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五大行动”……环带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


争取政策支持

守护一方青与绿


守护青山,向绿而行。南平市聚焦重点、分级分类,谋深谋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十大支撑”项目37项,总投资129.7亿元,已完成投资32.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南平‘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发展定位,南平市聚力推动环带建设,建立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南平市环带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的原始森林(无人机照片)

在生态保护方面

 着力提升水、森林、土壤质量,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1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性采伐7.18万亩,新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防火阻隔带1257亩,环带内大气、地表水、森林土壤质量始终保持优良;2016年以来发现雨神角蟾、武夷林蛙、福建天麻、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武夷山孩儿参等17个新物种。

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

 全面摸清环带内历史遗存,编制《朱子文化(南平)生态保护区规划》并申报省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寒泉精舍、宋慈纪念园等文化遗迹保护修复项目加快实施,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列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城村汉城遗址(肖文凤 摄)


更多的资金、更优的项目还在不断涌入,为生态保护注入新的强劲动能。目前已有几项政策取得了新突破:武夷山脉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政策获批。此外,通过多渠道融资筹资,2022年南平市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41个环带项目、债券资金26.8亿元;2023年争取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18个环带项目建设、债券资金6.1亿元。


整合优势资源

点绿成金促振兴


国家公园建设,不能沦为“生态孤岛”。在这春茶飘香的季节,“国家公园茶馆”发来了邀约——


“我们镇推出了大众自助茶屋,为游客提供自在饮茶空间,来这能品到地道的黄坑好茶。而且茶室周边都是景点,比如朱子林景区、茶马古道、响鼓水世界、十里长涧等,处处展现着自然文化之美。”建阳区黄坑镇党委书记林瑞妃介绍,黄坑镇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重点乡镇。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推进环带建设为核心,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基石,开发出游客喜爱、特色鲜明、产业受益的茶旅融合拳头产品,并通过大众自助茶屋、斗茶赛、摄影大赛、全球征诗比赛、旅游文化节等方式,将多个旅游特色村串联成片,积极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带。


国家公园五柳关自助茶屋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是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发源地,也是金骏眉的生长地,生态茶园勃勃生机(黄坑镇供图)


去年,黄坑镇的桂林村、长见村、坳头村围绕“一片叶”“一座山”产业打造跨村联建示范点,结合九个大众自助茶屋作为宣传阵地,充分整合茶旅资源,串联起全镇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龙头、开拓销售渠道等方面下足功夫,深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黄坑镇的振兴蝶变是环带周边区域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南平市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作为生态保护的缓冲地带、绿色发展的支撑地带、民生改善的辐射地带,在空间上按照重点保护区、保护协调区、发展融合区三类空间划分,实行差异化圈层分区管控。”南平市环带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融合区总面积约3242平方公里,重点是统筹保护和发展,制定了产业发展黑名单、准入名单,依托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气候适宜等生态优势,培育茶、竹、水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绿色食品、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等环境敏感型产业。


连日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251”交通环线上,工人们加紧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花化、彩化(郑金富 摄)


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也正成为环带这一绿色画卷上的亮丽色彩。南平市在全面性、系统性推进环带建设的同时,突出重中之重,按照“线要串起来、点要布下去”的要求和“国际标准、中国定位、武夷山特色”的标准,在武夷山和建阳区域打造251公里生态旅游公路,串联闽北最美的景区景点、城镇乡村、历史文化、田园山水,途经11个乡镇、40个村,构筑大武夷生态旅游环线。同时,“251环线(寓意爱武夷)”也成为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防范森林火灾以及应急救援的重要通道。随着这一标志样板项目的加快推进,“绿色基底”被充分激活,逐步形成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茶园(黄海 摄)


提升基础设施

满足民生新期待


15日,记者走进武夷山市星村镇,竹筏票务中心门前的九曲广场宽敞整洁,广场对面,茶足径示范段起点的柴坪停车场已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的两层停车场有上百个标准车位,有效缓解了居民、游客停车难问题。


游客在武夷山景区乘竹筏游览九曲溪(新华社 发)


 “以环带建设为契机,我们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目前,星村特色小镇、九曲花街休闲广场、夜景工程、柴坪停车场、茶足径示范段等12个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星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宗强表示,茶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去年7月以来,该镇对标国际和国内知名特色小镇,围绕“茶旅融合、旅居平衡”,全力打造“国家公园新图画、十里九曲新星村”的特色小镇新形象。该镇现有生态茶园6.35万亩,年产茶叶3000多吨,域内茶厂、茶企2000余家,年产值超10亿元。2022年,星村镇生产总值14.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万元。


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航拍图(肖文凤 摄)


如同星村镇一般,周边乡镇借势环带,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五夫镇、马伏村等4镇10村,在风貌管控、产业提升、文旅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形成详规,获得各类补助1.45亿元。星村镇获批全国产业强镇,桐木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下梅村获全国特色产业强村,五夫镇、麻沙镇获全省综合治理示范镇。


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桐木村(黄海 摄)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继续在统筹保护和发展上先行先试,为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南平市环带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征程上,南平市将加快推进环带建设,全力描绘“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和谐生态画卷,共同将南平打造成为系统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示范。


来源:闽北日报



往期推荐:




赋能美丽福建建设 福建省生态环境项目跑出“加速度”


一图解读丨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安排


福建首次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优补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一图读懂 | 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一“环带”,将尽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