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法疫苗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2016-04-01 小巨人舆情 小巨人舆情
一. 事件概述
3月18日,澎湃新闻发布文章《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 背后的黑色利益链该如何斩断》,揭露山东二类疫苗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且还有部分属临期疫苗。该案件发生后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官方媒体及自媒体竞相报道,一时间网民舆论四起,使此事成为热搜。据警方介绍,案件嫌疑人庞某卫在2009年就因非法经营疫苗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此次涉案范围更大、涉案金额高达5.7亿元,落网时,庞某卫仍在缓刑期间。庞某卫所售疫苗虽是正规疫苗厂家生产,但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等风险。
二. 发展脉络


 

三. 网民舆论倾向
在此次事件发生后,网民的焦点是如何处置非法疫苗及其经销商,同时,希望得到政府的及时回应来稳定民心。此外,对于监管部门的追责也是民众关注较多的地方。总体而言,网民对于事后严惩的舆论占比较大。
四. 媒体舆论报道方向
《法制日报》:
《“5.7亿非法疫苗案”暴露监管漏洞》,指出此次事件中的第二类疫苗流通监管上存在巨大漏洞。
原文: “据了解,此案25种涉案疫苗均为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不涉及一类疫苗。该案也暴露对在二类疫苗的监管存在漏洞。
根据药品管理法,只有具备相关资质、获得食药监部门许可的企业才可从事疫苗经营业务。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在疫苗流通环节,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控部门、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控部门、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二类疫苗。”
《北京青年报》:
《严查“杀人疫苗”更应升级行业监管》评论指出,监管部门在疫苗资质监管环节存在问题。
原文:  “职能部门应当追查严惩作恶者、失职者,追查“杀人疫苗”的具体去向,及时启动赔偿程序,消除社会恐慌,更要针对“杀人疫苗”暴露的监管漏洞,认真反思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依法强化监管执法,优化规范疫苗经营市场,严防类似“杀人疫苗”事件重演。”
新华网舆情在线:
《山东疫苗案情舆情分析——有效处置才能中和偏激》
原文: “当天,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总局对此事件“高度关注”,已经责成有关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五. 官方应对
在此事发生后,食药部门从3月18日起针对网民关心的问题及现存问题做出一系列措施。
1.    3月18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立即进行调查。
2.    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指出要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同时,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堵塞漏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3.    3月22日:各省市开始检查本地问题疫苗情况。
4.    3月28日:国务院成立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工作督查组及批准组织部门联合调查组。
5.    世界卫生组织前后两次回应接种过期或不当储存的疫苗应当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风险。
六. 舆情应对点评
此次事件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关心,也体现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影响力和传播力之大。面对疫苗事件的发展,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协调全国各相关部门对“问题疫苗”展开全面调查。此外,虽然官方积极应对,但在应对过程中没能及时向公众解释澄清该事件中的易混淆点,导致在一开始假新闻和恐慌情绪蔓延,所以在以后相关事件的处理中要注意稳定民心。


(责任编辑: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