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学大赛中国队“全军覆灭”,“禁奥令”背锅?领队这样回应……

点击上方“光明社教育家”,关注我们!

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奥数?

奥数学习到底需要多“给力”?


这两天,“数学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在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


这一消息与中国“奥数大国”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许多网友不满,甚至怪罪之前国内的“禁奥令”。2018年3月份,为确保高考招生公平有序进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高招政策。其中,全面取消奥赛、科技类竞赛等加分项目尤为注目。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针锋相对的声音。比如有人说:“奥数根本没那么重要,美国从来没有系统地集中式培训参加奥赛”(这位观众说错了事实,美国是有奥赛培训的,后面仔细说)“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培养的不是奥数,而是诚实,守信,感恩……”。这么说,比赛失利反而像是“素质教育”的胜利了。


还有很多网友担忧,中国年轻人的数学水平是不是已经被其他国家超过了。


那么,到底参加此次大赛的中国团队是个什么情况?如何评价此类竞赛以及成绩?


其实6名参赛者获得4银1铜,被描述成了“全军覆没”,显然是夸张了。但是,跟中国孩子在历年世界重大数学赛事上取得的成绩相比,跟过去拿金牌拿到手软的情况相比,中国队本届比赛的成绩确实并不突出。

 

事后,中国队领队瞿振华回应称:“罗马尼亚大师杯赛邀请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成绩较好的国家参赛,是想要给高水平的学生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比赛。它的赛题有时比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还要困难。我国选派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中成绩较好的省份组队参赛,一方面是考虑到组队和签证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我们只是把罗马尼亚大师杯看作锻炼队伍的机会,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成绩。今年罗马尼亚大师杯由上海组队参加,参加的六名学生都是在刚结束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中获得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对竞赛结果瞿振华表示:“总体来说,我们选手都发挥了自身的水平,虽然没有金牌有一些遗憾。有3名选手获得35分,与金牌线37分差之毫厘。主要问题是第三题我们没有一个同学做出来,显示出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具有一些高等背景的组合问题时视野不够宽阔,这是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竞赛题目之一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中国没有拿到金牌也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大的基本的判断。一次竞赛它只能够代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特定情况下的状态。”


“禁奥令”是否动摇了人才选拔的基础?并非如此。有高中奥数培训老师表示,他认为90%的人根本不适合搞数学竞赛。为什么大家趋之若鹜?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大家想在升学中获得加分。全民奥数本来就是个“奇观”,让对竞赛并无热爱对数学并无激情的人参与陪跑,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消耗。可以说,最后站到数学竞赛金字塔顶端,能够代表国家去参赛的人,和因为奥数成绩与升学、保送脱钩就放弃竞赛的人,根本不是同一批人。而且,竞赛的本质是激发兴趣,它只是手段,绝非目的,本就应该去功利化。

 

也有奥赛教练认为,从横向来看,没有进步就是退步——确实,连续几年,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都丢掉了金牌。教练称,在顶尖赛场上若想夺魁,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刻意练习——这和培养顶尖运动员的道理是一样的。世界冠军的诞生,需要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科学的训练机制和与国际接轨的训练理念。

 

这里需要补充一句:“美国从来没有系统地集中式培训参加奥赛”是谣言。科普自媒体“知识分子”在此次舆论发酵中澄清,美国对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队伍也是层层筛选、集中培训的。


但是一些人把奥数说成毫无意义的“奇技淫巧”,甚至当成“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同样值得警惕。


“‘禁奥令’是禁止人人学奥数,不等于禁止奥数。少数对数学有天赋、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当然可以继续学了。”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我们反对的是人人学奥数,不是反对少数人学奥数。”


哆嗒数学网数学科普平台主持人雷霆担心,社会对奥数学习的高压态势,可能会导致数学人才培养热度降低。在他看来,国际顶尖奥数比赛是国际交流活动,也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现在将传统奥数竞赛叫停或整改。从小学直到高中的一整套比赛体制慢慢被瓦解,只保留几个最核心的赛事。这样“一刀切”,对数学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好事。

 

“禁奥令”是要刹住“全民奥数热”的歪风邪气,但调整并不意味着从“全民奥数”那个极端走向全民把奥数当“洪水猛兽”这个极端。把潜在的天才挖掘、培养出来,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这些孩子负责。再说,道学数学就不诚实守信了吗?


除了围绕“禁奥令”的争议,是不是也该反思下:为什么在领队和学者眼里的“正常”结果,引起了那么大关注?我们为何如此重视奥数拿金牌?



对这次“奥数团灭”上热搜,

你怎么看?

咱们评论区见~



—  END  —


本文综合自:人民网,未来网,澎湃新闻,京城教育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起跑线焦虑有解吗?成长个性万里挑一!

高考倒计时99天!考生怎样高效冲刺?

特级教师呼吁:2019年,拿什么留住教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15》印发

教育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编制向教师倾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