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 ——记安徽省2020年卓越教学名师机械工程学院张东速

新媒体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 2023-02-12



初见张东速老师之时,他脸上自信的笑容以及身上所迸发出的热情与活力让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返聘教师。在长达三十八年的高校任教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科研、教学两条腿走路,在两个方面取得傲人成果的同时,也注重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的耕耘下,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今年已62岁,曾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学校创新学院副院长等职。张东速老师曾获得过省级“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市级“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了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也曾获省模范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他荣获安徽省卓越教学名师称号。



雕琢教学方法,获取师生认可


作为一名扎根于三尺讲台的教师。张老师十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升学生的上课体验。刚到学校任教之际,张老师为了做好助教工作,秉承着“想教给学生三分知识,自身必须要有十分的知识底蕴”的理念,除了跟堂认真听主讲教师的课外,业余时间还阅读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做了大量的课外习题,甚至将学生三周课程设计的内容自己先行设计一遍,以便加深了解,掌握要点。在早年的教学生涯中,张老师坚持在课程结束时收集学生对自身以及课堂的建议并在之后加以改进,为自己能挺拔地站上讲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学生的这些评价资料仍然被张老师所保留,它见证了一个青年教师渴望进步的过程,也阐述着厚积薄发的内涵。学生们也更愿意以“张东速老师的课”来替代原本的学科课名称,这一切正是源于张东速老师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肯下功夫。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张老师总结出了“反馈法”、“互动法”、“角色法”等教学方法,其中“反馈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不断地询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信息反馈使自己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而“互动法”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达到师生共鸣。对课本内容,不平铺直叙,多用设问和反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思考如何着手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张老师的“角色法”,上课期间,张老师就要求学生们把自己当作工程师,把老师当作公司的“CEO”或“BOSS”,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对公司及老板应有的态度来规范自己,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养好习惯。在课堂中张老师还经常引入爱国主义元素,借此来塑造学生“匠人,中国心,在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后面亲切地写着对张东速老师最中肯的评价:“我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不必把实验报告和总结写的如此详细,可张东速老师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我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位工程师来严格要求,为此我认真的完成了这篇实验报告,请老板评价。”这便是一位教师的魅力所在。


以恒心做科研,以责任心带学生


没有恒心,做不好科研;没有良心,就干不好教学。”这二心使得张老师在科研和教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三十多年持之以恒的科研生涯里,他曾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三等奖各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发明专利4项,1项产品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证书,起草并获批企业标准1个。在教育教学方面,完成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以及‘省级教学团队’等建设任务,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科研方面,张老师入行不久便在高压水射流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凭借日复一日泡在实验室开展大量的实验研究,张老师很快就熟悉了高压水射流技术,1988年底执笔撰写了“前混合磨料射流技术” 的发明专利申请书,并于1992年获得了发明专利证书,后来又不断地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和试验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将前混合磨料射流技术转化成了可以实用的产品,研究水平也达到国内领先的地位,成为学校一项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社会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悉心带领学生们在竞赛中取得辉煌成绩,他常说:“知识不等于能力、分数不代表水平;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指导的作品—《智能型矿用气动水射流除尘设备》,实现了我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一等奖零的突破,这一成绩便是对他所说的话最好的诠释。此外,校大学生航模和科技践行协会也是张老师一手培育起来的,在学校享有盛誉的一个学生社团组织,他与每一届的会员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校大学生航模协会也是在成立之后屡登山巅,多次斩获国内大奖,其中便有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的奖项,成绩瞩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看见的,以良心做教学铸就了一代代人,至知力行,不断进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张东速老师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奉献给了安徽理工大学,他也见证了学校由“淮南煤炭学院”到“淮南矿业学院”再到“淮南工业学院”直至发展成“安徽理工大学”的过程。退休之际他依然感谢党与学校对自己的栽培,深知做人须有感恩之心,报恩之举,于是便放弃了自己安逸的退休生活,放弃了其他学校的邀请,欣然接受学校的返聘,加入到学校关工委的队伍中,继续为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2019年张老师撰写的《启迪智慧、引导创新,为大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省教育厅的征文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张老师以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个人的形象和魅力、奉献的思想和精神,将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相融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贡献。


疫情期间,张东速老师也作为老师代表,将“抗疫教学两不误,师生联线共提高”贯彻到底,在新事物的学习上不输年轻教师。他利用腾讯课堂完成了线上直播的授课任务,他还学会了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等线上教学软件,顺利完成了研究生的线上教学督导任务。体现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老师始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审视自己,服务学校,成就学生,这是他的职业生涯,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的心之所向。正如张老师所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我一直在路上


  为你推荐

1.那些治愈的美好瞬间,我们的安理岁月

2.军训特辑 | 安理新生,真飒!

3.来到安理一个月了,安理小萌新都有什么感受呀?

4.安理资讯 | 一周要闻


学生记者:康祥生 梁锦琛 杨泞菡

排版:胡涛

责编:刘伟东 任茜

审核:施培松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