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招生季 |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来了!

新媒体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 2023-02-12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您!



★特色优势

★学院办学悠久,综合实力强。拥有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双聘院士3人91%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教师毕业于国外及国内985、211等一流名校,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近40%


★学风向上,不负韶华。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20余项,升学学生中80%考取985等“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达95%以上


★ 学院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1952年设立的选煤专业,先后经历了矿物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办学时期,2007年8月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为我国能源行业输送了大批杰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成为我国硅酸盐工程材料和新型材料领域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矿物加工工程和环境新材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矿物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和材料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共有在校学生15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92人


★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团结进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7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近40%。双聘院士3人,已形成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高学历、高职称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人才1人(兼职),1个团队获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6人,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8人。分别有1人获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煤炭行业先进工作者、1 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 人获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1 人获安徽省省委组织部等3部委联合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特号、1 人获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获学校舜耕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 科研成果

以服务国家能源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聚焦煤炭清洁加工利用和新材料,形成了微细矿物界面精准调控与分选、矿物加工过程智能控制、矿山固废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转化与高效利用和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等鲜明特色方向。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600篇,出版教材、论著25部,获发明专利授权240余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学院特色

◆省级一流课程6门:矿物加工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水处理新技术及应用、材料物理、水泥高温煅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工程基础。


◆省级精品课程3门:选矿学、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省级MOOC 3门: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矿物加工学。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


◆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3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水处理新技术及应用、材料工程基础。


◆安徽省教学团队3个:矿物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级科研平台: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教育部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纳米碳基材料与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政联合平台: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合肥高等研究院。


◆学院荣誉:被安徽省教育工会授予省“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 学生获奖

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次(学校唯一),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1人,中国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1人(全国学生代表3人)。近五年,在校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等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120余项奖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专业奖学金

“国华科技”奖学金、“中泰国际”奖学金、“紫金科技”奖学金、“中哲”奖学金、“宏大爆破”奖学金、“泰禾智能”奖学金、“绿环”再生资源奖学金、“非金属校友”奖学金等多类社会及校友设立奖助学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就业与升学

◆ 典型就业单位:国家能源集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海螺集团、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学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


◆ 深造院校:学子积极深造,诸多学子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双一流”高校,2021年毕业生升学深造率38%以上。部分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墨西哥攻读材料、矿业工程、资源循环硕士学位。


◆国际教育:学院同美国加州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自治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开展交流合作和学生联合培养,并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子

在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自治大学礼堂

进行博士学位答辩

以及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公派留学的照片


★ 专业介绍

矿物加工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安徽理工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于1952年开始设立选煤专业,至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矿物加工学科于1985年招收矿山机械工程选矿工程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排名,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五星级,位列省内第1。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品牌”专业、省级A类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于2013、2016、2019年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目前通过认证最多的专业),本专业的毕业证书在《华盛顿协议》签约国之间是国际互认的。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历史中,融合了矿业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形成了“矿物加工-装备-智能控制”交叉融合的专业特色,基于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及2个国家级和4个省部级平台,实施“本-硕-博”连读的一贯制人才模式,为我国资源的高效节约开发利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培养了大批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和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及法制意识;在物料分选加工领域,具有工艺、装备、智能化及整体项目的设计、开发、规划、管理和评价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有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强,关注专业学科发展前沿,能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师资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墨西哥科学院院士1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煤炭行业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6人。拥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 个。现有专任在职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 15 人,有博士学位的任课教师20人,留学回国人员9人。


核心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矿物加工学1、矿物加工学2、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物加工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矿物加工机械、矿物加工工程设计、矿物加工智能控制基础、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矿物岩石学与煤化学、选矿传感器原理与测试技术等,注重矿物加工、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电气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等多科性复合教育。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毕业去向:推免或者考取研究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向国内外机械领域企业就业,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95%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在矿物加工领域从事矿物分选与加工、选矿企业机械及智能化设计、设备管理与维护、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设计研究部门从事设计科研工作。


详情请点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宣传页【链接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招生宣传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立于1996年,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专业,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主要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环境新材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本-硕-博”连读。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等16个国家、省部级实习、实训和教学科研创新基地,为建材、建工行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分析、应用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复合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师资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名师工作室1个,安徽省“特支计划”高校创新领军人才1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带头人2人。非金属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有海外学习和受教育经历者9人,有工程背景者17人。现任教师平均年龄约41岁,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国内名校材料类相关专业。


核心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工厂工艺设计等。该课程体系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宽广、工程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升学率达40%,且逐年攀升,保研或考研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专业符合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部分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的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同学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学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就业领域建材、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等相关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研究、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典型就业单位主要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信义集团、东旭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知名企业。


详情请点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宣传页【链接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宣传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秉承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紧跟社会发展和高分子新兴产业。本专业于2001年开始设立,2002年开始招生,截至2022年6月,已连续培养了17届毕业生,共1300余人。现具有环境新材料博士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工程学术型硕士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历层次齐全。本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传统专业升级改造专业,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将高分子材料、地方矿业资源特色与校内科研平台交叉融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扎实的高分子理论基础上,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长,及时将科研前沿及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学校“以本为本、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道德水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高分子材料等交叉领域具备材料合成与加工、成型工艺设计和改性、项目开发、规划、管理、鉴定分析和解决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表达、交际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交叉领域成为一名实用、创新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师资条件:专业拥有一批年富力强,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队伍。专业现有教师 16人,专业任课教师博士化率100%。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校优秀教师2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人,校学科带头人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


核心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与模具设计、高分子材料改性、智能高分子材料、涂料与胶黏剂等,注重材料、化工、能源、电子等多学科性交叉融合。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毕业去向:推免或考取研究生、国家公务员等近40%,其余主要进入高分子材料改性、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环保新材料、绿色高分子涂料、材料综合利用及工程管理等交叉相关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近3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5%。


详情请点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宣传页【链接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宣传页】


复合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创建于2008年,2014年招收材料化学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5年招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9年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研究生,2020年招生环境新材料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和研究方向。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安徽省提升专业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培育专业。专业以“聚合基复合材料”为特色,围绕智能聚合基复合材料、智能高分子凝胶、智能形状记忆聚合物和智能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等智能复合材料,培养既掌握材料基础知识、又通晓复合材料、尤其是智能复合材料系统知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产学研合作,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培养。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培养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在复合材料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安徽及周边地区高端复合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复合材料行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培养能满足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适应复合材料工业及相关领域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和交流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系统掌握复合材料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复合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业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覆盖率100%,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背景的教师占60%,2020年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核心课程: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材料物理。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智能材料制造、汽车船舶制造、电机、电子、轻工、化工和医疗等相关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从事复合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化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安徽佳力奇航天碳纤维有限公司等。毕业生近3年平均读研升学率为40%。研究生录取院校主要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985、211院校。此外,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到国外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详情请点击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宣传页【链接到复合材料与工程宣传页】


智能材料与结构


本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对智能制造、智能材料人才需求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球智造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人才需求至少还有500万没有被满足;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核心,保守估计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人才缺口在50万以上。智能材料领域专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本专业是2022年获批的新工科专业,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培养具备材料、力学、控制等方面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智能材料的设计原理、工艺开发、性能测试、及其在智能制造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适应“智能制造”战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备材料、力学、控制等方面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智能材料的设计原理、工艺开发、性能测试、及其在智能制造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复杂问题,具有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条件:智能材料与结构是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之一,依据学校安排和专业建设规划,智能材料与结构教研室已选拔专任教师 11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6人,包括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杰青1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4人,校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带头人2人。教研室老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全部毕业于中科大、南大、北航等国内985、211名校或欧美名校,有留学背景的教师超过50%。


核心课程:智能材料结构设计、环境敏感材料、智能驱动材料与结构、智能器件系统集成、材料科学基础、相变原理、各向异性弹塑性力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测控电路与驱动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毕业去向:(1)读研深造。推免或者考取国内外相关专业研究生;(2)就业。在航空航天、电子科技、半导体、新材料相关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材料与结构相关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咨询、科技研发、发展规划等工作,成为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3)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详情请点击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宣传页【链接到智能材料与结构宣传页】


★ 学子风采

学院致力于培养未来的科技骨干和领军人才,使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高远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人文情怀,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报效国家,有创新创业潜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承办安徽理工大学“恒宇杯”金相技能大赛、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在文艺活动方面,举办迎新晚会、“同上一堂历史课”主题教育晚会等;在体育活动方面,举办纪念“一二·九”冬季长跑千人万米接力赛、趣味运动会等,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校园风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安徽理工大学;邮编: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554-6632810 6668194 6668487




END


  为你推荐

喜报!
2022招生季 |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来了!
2022招生季 |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来了!
招聘!

来源:安理材料之家
排版:张慧君
责编:胡榕轩

审核:施培松

欢迎大家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