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1!验收+1!
我校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新获批1个、验收认定1个
近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2022年度省工程研究中心批复、认定结果的通知》,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申报的“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同时由地球与环境学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认定。
省工程研究中心是安徽省科技创新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省发改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总体思路,以工程化研究、验证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机制为牵引,组织本省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
“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指引,以煤炭清洁利用与碳减排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聚焦煤炭清洁加工与高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紧密围绕煤炭清洁分选加工、煤炭清洁分选智能装备与技术、煤基材料制备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煤炭清洁利用与碳减排评价等研究方向,着力开展煤炭洁净加工、智能技术与装备、采选一体化、清洁高效利用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目标培养一批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建成我国煤炭绿色清洁加工与碳减排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基地,进而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为我省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强省战略贡献力量。
“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高潜水位矿区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土地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煤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方向,着力开展校、政、企协同创新,攻坚矿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通过建设运行,研究中心已取得初建成果,形成了土地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团队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团队,提出了高潜水位采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期间,研究中心共获批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6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主办或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2次;成果转化/转让9项,成果鉴定3项,先后提交重大决策咨询报告及建议30余份。实现了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从矿区土壤、水与大气等单要素调控,演变为矿区多要素耦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性质的矿区生态经济行为。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内涵发展,始终坚持科教融合和特色创建,注重发挥平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此次科研平台验收认定和成功获批是对学校科研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相关平台政策成效的渐进显现。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积极推进青年博士进平台,推动平台与科技产业、项目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协同联动,坚持需求牵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效率为先,加快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明晰平台的功能定位,增强平台的基础支撑和应用示范效果,提升平台承载、服务和孵化能力,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体系,为扎实推进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由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联合合肥泰禾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分公司共同申报的“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工程研究中心紧密围绕煤炭清洁分选加工、煤炭清洁分选智能装备与技术、煤基材料制备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煤炭清洁利用与碳减排评价四个研究方向,以理工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源头创新。开展动力煤浮选提质技术研发,实现动力煤深度分选与提质增效;研制智能煤炭光电分选装备,实现煤炭采选充一体化;针对微细难选煤泥的浮选及沉降脱水过程,研发新型浮选、聚沉、助滤脱水药剂及相关工艺;同时,为煤炭绿色采选、清洁加工利用与碳减排建设提供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国家级团队,建成我国煤炭绿色清洁加工与碳减排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墨西哥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18人,博士生导师8人,博士学位研究人员45人。围绕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包括国家“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等重大项目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0余项。
工程研究中心可用仪器设备有微焦点CT扫描系统、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激光粒度分析系统、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仪、气体组分光谱分析系统、细粒物料分选装置、细煤泥分选装置、网络云计算平台、多组分竞争吸附穿透曲线分析系统、粒子成像测速仪、工业废水及循环利用系统、高速运动采集系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自动量热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表面张力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偏光显微镜、zeta电位仪、去离子水系统、马弗炉、全自动动态重量法水蒸气吸附分析仪、全自动粘度仪、快速水分干燥仪、接触角分析仪等一大批实验仪器设备。
微焦点CT扫描系统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激光粒度分析系统
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仪
细粒物料分选装置
细煤泥分选装置
网络云计算平台
设备产业化实验室
工业化应用场景
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实验室简介
由学校地球与环境学院牵头,联合淮南东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申报的“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实验室”于2019年10月21日获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工程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安徽省重大需求和“美好安徽”建设需求,聚焦高潜水位矿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开展“高潜水位矿区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高潜水位矿区土地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高潜水位煤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三个方向的研究,以“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为主线,通过校、政、企协同创新,深入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构建高潜水位煤矿区全生命周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创建高潜水位煤矿区综合治理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新技术服务和创新人才,为安徽创新强省战略贡献力量,为实现国家能源重大发展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工程实验室科研力量雄厚,拥有核心固定人员38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大国工匠”1人,教授20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9人。获得国家级项目13项,资助金额813万元;获得省部级项目16项,资助金额245万元;发表论文91篇,其中SCI/EI收录56文章,CSCD收录23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批行业标准5项,9项成果得到了转化,转化收入127.8万元。
工程实验室建有12个实验室(场)/研发平台,可用仪器设备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离子色谱仪(Thermofisher DIONEX AQUION)、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SR5000)、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酶标仪)、纳米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Brookhaven 90PLUS)、浮游生物智能鉴定计数分析仪(Aquatic-RS80)、接触角测量仪(SZ-CAMD33)、土壤粒径(机械组成)自动分析仪(SP2000)、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岛津LCMS8045)、土壤CH4/CO2/H2O通量测量系统(LI-78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3AFG-12)、高效液相色谱仪(LD2000)、碳氢氮分析仪(LECO-TRUSEC)、总有机碳分析仪(TOC-V CPH)、荧光分光光度计(RF-5310PC)、气相色谱仪GC-MS(Clarus680)、水下荧光仪(CYCLOPS-7)、X微波快速溶剂萃取仪(MARSX)、高速冷冻离心机(原装进口)(Allegra-64R)、岩石万能材料试验机(E64.605)、偏光显微镜及配套成像系统(BX53-P+DP74)。
ICP-OES离子色谱仪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
纳米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浮游生物智能鉴定计数分析仪
接触角测量仪土壤粒径(机械组成)自动分析仪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LI-7810型
土壤CH4/CO2/H2O通量测量系统
为你推荐
重 要 通 知 !
明天开幕!这位党的二十大代表来自安徽理工大学!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新闻网
撰稿、核稿:科研部 程刚,张平松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坤
排版:李慧
责编:苏柏霖审核:施培松快来点亮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