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肯定会记住默克尔,她不会毁灭欧洲,因为她真没那个能耐!(深度长文)

神州日知 祗舍 日知新 2021-03-14

关注日知新ID:rzx366),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好东西也要分享呦。合作:1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神州日知 祗舍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转发了一篇名为 “重磅,历史将记住默克尔,她毁灭了整个欧洲!“ 的文章。


原作者叫王陶陶,但其他公号都没有注明首发时间和原作者名字。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时,对里面内容就不是很认可,但也没想过要反驳。


现在看来,当时就该写一篇,指出文章谬误所在。

从文章看,是国内类似文章的一贯套路,没有啥创新,谬误概括如下:


一是很多没有依据的断言,而且在时政评论家和预言家之间来回走动。


二是内容自相矛盾。


三是用中国人思维方式去分析和批评德国政治,把一些花边新闻小问题无限放大,刻意制造恐慌。


四是主观意见替代现实。


总之, 作者在下笔之前先有一个预设立场,然后再去找依据来支持自己观点,而且,这些依据还不靠谱。


如果只是想获得点击率,高度迎合读者胃口,这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可能超过作者预期。


但是,如果目的是还原事实,让大家了解一个更真实的德国,而不是煽动情绪,那么,这篇文章合格都谈不上,


论证符合逻辑,有扎实可靠数据,得出不同观点,显然可以相信,反之,就没有说服力。

原文1: „历史将会用冷冰冰的事实,无情地告诉后人:如果一个政治家沦为媒体和报纸的傀儡,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


这个论点本身很吸引人,命题也很大,还有浓浓的阴谋论味道。


作者把这句话放在开头,无非想勾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但是,由于这个命题很大,要做到紧密的、逻辑性强的、结构上完整的以及信息和数据都很精准论证,难度很大。


作者给出的,也是两个经不起推敲的依据。

原文2: „受选举结果的打击,默克尔在选后对自身的难民政策作出了忏悔。但事实上,默克尔难民政策的破坏效应并不仅仅局限于选举,从长远来看,默克尔的利令智昏还将把整个欧洲的未来甩上毁灭的祭坛。“


前半段也是一个没有依据的断言,作者没有明确指出默克尔在选举后"对自身的难民政策做出了什么样的忏悔“。


作者可能去寻找过,但没有找到具体依据,因为根本就没有,所以他也不能明着说。


再说,如果默克尔做了忏悔,她为什么不加以纠正呢?

事实是,默克尔的确有忏悔,但是,她自责的是当难民潮爆发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难民来源国的实际状况、低估了难民在德国引起的各种争议以及忽略了普通公民对安全问题的基本心理需求。


但是,默克尔也再次强调,接收难民本身是对的,即便是坚定反对默克尔的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社民党、绿党和左党都一致认为,接收难民的举措本身是正确的。


他们大部分批评都在谴责联邦政府在难民潮爆发之前和难民潮之后的错误行为或无作为。

原文3: „毫无疑问,默克尔大规模引入难民的决定是在左翼作家、媒体和娱乐明星的联合鼓动下轻率做出的。"


德国的确有70多位知识分子曾公开支持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


但是,这些知识分子公开支持默克尔是在2016年2月份中旬 ,默克尔做出接收难民决策是在2015年9月。


由于默克尔先决定接收难民,引起社会巨大争议,然后才有知识分子联名公开支持她。


作者在这里把情况都弄错了,而不了解情况的就会信以为真。


作者或许会认为,反正也不会有读者去考证。


事实证明,的确没有人对他提出质疑。


这种写法跟最近《SPIEGEL》记者造假事件是一样的。


明明没有的东西就说成有,意图用扭曲事实的方式强化自己的观点,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可信度。

原文4: „全世界的媒体几乎全在为默克尔唱赞歌,西方学界领袖更毫不吝啬对默克尔的赞美,被媒体誉为“诺贝尔和平奖重量级分析学者”的哈普维肯直接将默克尔视为新时代的“道德领袖”。凡此种种,不绝于耳。也正是这种铺天盖地的舆论狂潮,淹没了决策者默克尔的最后一丝理智,使其做出了近乎疯狂的决定。


谷歌搜索显示,哈普维肯全名叫克里斯蒂安·哈普维肯,是一名挪威社会学家,从2009年起出任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负责人。


哈普维肯的确每年在公布诺贝尔和平奖获之前都会做一个预测,但是,迄今为止,他预测的结果特别一致::全错。


如果他真被媒体誉为“诺贝尔和平奖重量级分析学者“,很有可能是媒界的一种讽刺。


所以,作者拿哈普维肯的预测作为论证就比较可笑,也不负责任。


但是,作者显然对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相当了解,他正好利用这种心态,实际是辜负读者廉价的信任。


作者也许估计,很多人读完后都不会想到要去查一下这位哈普维肯的来历和背景,验证一下他到底有多“重量级“。


这或许也跟国内很多国读者的普遍阅读习惯有关,不会带怀疑和批判性态度,不去思辨,看到什么信什么。


作为一名物理学博士(注: 她不是诗人,也不是哲学家),她一向理智行事。


默克尔曾说过,她对很多决策都会事先考虑周到,一旦下决心,都会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正因为她具备这种特征,才促使她在1998年敢于发表公开信,跟教父级的科尔“划清界限“。


这种人也会因为媒体舆论而"失去最后一丝理智“?很难说得通,况且,从政体上,这么大决定,也不可能由默克尔一人说了算。


谴责西方政治家都是媒体傀儡这种说法,很容易让国人相信,他们以为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好像可以为所欲为,而不知在法治国家,各有职权,超越边际甚至会引发宪法危机

原文5: „无论从各方面来看,引入的穆斯林难民都不存在融入欧洲世俗文化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德国将会因为默克尔的决策,出现难以避免、且将愈演愈烈的文化冲突甚至宗教战争。而这种预判,绝非危言耸听的虚妄之词。"


作者又犯了同样错误,先抛出一个断言,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就对今后必定会发生什么做“真实”预测,下了终极结论,德国所有智囊团在这位作者面前连一群废物都不如。


仅仅从字面上看,他完全否定所有穆斯林都不可能融入欧洲世俗文化,而事实是,在2015年前更早时候,德国就有很多穆斯林,没有发生明显的文化冲突,更没有导致“宗教战争"。


作为时政评论者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夸大其实,否则就会超出时政评论范畴。


如果自己连基本现实情况都没完全弄懂,如何预测预测未来?

原文6: "由于穆斯林社会相比西方式教育,更注重宗教教育,这就使得穆斯林在就业竞争市场上沦为不择不扣的弱势群体,而穆斯林不吃猪肉、每日五次礼拜和戒斋的宗教习惯更难以适应西方式的工薪环境,这也意味着穆斯林年轻人将很难在西方社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为此,他们不得不投入宗教热情的环抱,并大量沦为宗教激进分子。“


作者再次以偏概全,把一些少数极端案例附加在所有穆斯林身上,几乎把他们全部都描述成潜在的恐怖分子,这只是作者偏激的个人看法而已,并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描述,甚至是种族歧视。


况且,德国上百万穆斯林,有多少是宗教激进份子?如果大部分是,德国或许早就完蛋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2015年的难民潮。


再说,他所说的“大量"到底是多少?一百人? 一千人,还是一万人呢?


如果这是对未来的预测,这句话靠谱吗?这就是总在实事评论家和预言家之间来回走动。


德国人里有纳粹,但我们不能说所有德国人都是纳粹;吃狗肉的明明只有极少数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都吃狗肉?


不能因为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因此就得出结论: 所有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这是错误的逻辑。


事实是,不仅仅很多穆斯林在西方社会(德国社会)"看不到上升通道",而是很多移民多多少少都会面临这种困境,不仅仅是穆斯林。


因为,刚到德国的难民(或合法移民)当然会有语言障碍,这是常识: 学习语言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作者观点非常鲜明,不管在地球哪个角落,穆斯林都会"顽强的保持着对宗教的虔诚“,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但是穆斯林在中国存在已1000多年了,情况大家也知道。


作者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针对所有人,其中也包括穆斯林信徒,佛教信徒和其他信徒。


穆斯林信仰,比如每日五次礼拜或斋戒,是受德国宪法保护的。德国宪法并没有规定,让其他人都放弃跟基督教不同的信仰。

原文7: "如果再考虑到穆斯林远远高于德国本土人的生育率,那么大量的穆斯林难民瞬间涌入将会对德国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大家都在说穆斯林的出生率远远高于德国人,这似乎是一个铁定的,永久不变的事实。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15年难民潮爆发后,德国人自己感觉德国有16%的穆斯林,但实际数据只有5%,所以,感知不能代替实际

据德国专家Christian Pfeiffer针对德国土耳其出生率的调研显示,第一代穆斯林移民(或难民)的出生率的确比较高,但下一代的出生率就已经贴近德国人的出生率。


这就是说: „穆斯林用子宫征服德国“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回归均值重要原因是: 在那些出生率高的穆斯林国家,孩子就是家长的养老保险,这一点跟中国很相似。


但是,德国具备很完善的养老体制,所以,即便是穆斯林,也不会无上限生孩子。


由此可见,这位作者的论证并没有采取可靠的数据,而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穆斯林都是生孩子的机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电视上常常会看到穆斯林女人左手牵着一个娃、右手推着童车一个娃,后面再背着一个娃的画面。

这能说明,视觉的力量远远大于文字,更能让人记住。


时间久了,就成了铁定的事实。


这正是《 思考: 快与慢》作者丹尼尔· 卡尼曼在书中所说的系统1: 只要我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通常都不会用系统2去思考。


最要命的是,明知道有数据证明自己观点是错的,还会一错再错。


对于一位时政评论家而言,仅仅依赖于自己感觉是最不靠谱的做法。


这种不符合实际的谬论不仅仅扭曲事实,而且还严重误导读者。阅读量和转发率越高,副作用越大。

原文8: 而如此规模性的难民群聚形成之后,任何对他们的遣返都会遭到剧烈的反抗甚至引发全面暴乱,这也意味着在德国现有制度下,难民的进入将会形成再也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即纷乱的社会治安和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将会永远陪伴德国和欧洲——而这一切,都是默克尔造成的。

即使像我这种普通人都知道,德国在遣返难民的效率一直都很低,几十年以来都如此,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有识之士“来提醒。


在2015年之前的20多年里,德国每年接纳的难民数量都很少,少到媒体和大众压根就没兴趣关注。


直到2015年,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难民,与此相关的问题统统都浮出水面。


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问题,不是因为此次难民潮才突然出现的,但凡结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默克尔也无能为力。


但是,这个问题不是她一人造成的。


因为遣返问题根源不在她,所以,不能把所有责任推卸给她一人,从施密特开始,紧接着就是科尔和施罗德,三人在此也没有什么作为,这才轮到默克尔。


人们常说,现实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但到了默克尔这里,这句话就突然间变成一种无可饶恕的错误,这显然不和常识。


而且前文他刚刚说,到德国的穆斯林难民不可能融入德国社会,要"接受底层生活“、 „期望落差“、„产生憎恨“、„以暴力手段倾泻自己的不满“,突然间又变成„习惯了德国相对舒适的生活“,显然自相矛盾。


按照规定,进入德国的难民都会根据每个州的人口来分配。


这就意味着,从2015年至2016年进入德国的一百万难民并没有集中在一个地方。


也就是德国没有集中营!

有意思的是,每当人们遇到自己理解不了的、想不通的或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事物时,都会倾向于通过无法验证的、阴谋论式的,简单的,让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找答案。典型如“圣母婊“或“白左"。


因为他们想不通,也解释不了,为何默克尔会接纳100多万难民,所以,默克尔马上变成“圣母婊“,支持“圣母婊“马上变成“白左“。


但凡意见跟他们不一致,都会成为"脑残"、"白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人不仅认为只有自己观点才是正确的,同时,还会要求别人认可他们。


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认知错误,可惜很常见。

一个社会并不是处于静态,而是动态的。


自911事件后和2015年的难民潮爆发之前,德国一直都是恐怖分子在欧洲的主要袭击对象之一,恐怖主义也一直伴随着德国,尤其在过去五年。


这就是说,即便没有2015年的难民潮,德国受恐怖袭击也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人接受或默认这个现实,但这不代表不重视,不会采取应对措施。


不管如何,事态都没有作者所描述的那样: „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将会永远陪伴德国和欧洲“。


一个平常人10年后之后的事都难知道,作者竟然能预测“永远”这样,是上帝吗?

更值得探讨的是,德国今后是否会因为恐怖主义而抛弃自己所有的价值观?我想不会。


在此,作者仅仅只是用自己的狭隘思维去衡量宽容的德国。


他胸有成竹地认为,德国和德国人的未来只有死路一条。


这或许只是说明了大多数德国人和某些少数中国时政评论家看待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观点而已。


我不知道他这股自信心是怎么产生的。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某些中国时政评论家比德国人自己还要着急,还要担心?真是替德国简直操碎了心。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吗?


历史二样,对二战做出彻底反思的德国会主动毁灭欧洲吗?


从经济角度来看,最大受益者的德国会主动毁灭欧洲吗? 


德国有毁灭欧洲的嫌疑吗?


答案可能刚好相反::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德国都会坚定地支持欧洲、欧盟和欧元。


因为,只有一个和平和一体化的欧洲,德国才能继续获得更多、更大利益。


德国的根本利益,跟作者结论恰恰完全相反。

对自己“不知”,本来应有一种天生敬畏之心,而不是相反。


但是,该文作者去也很自以为是,自视甚高,根本接受不了世上居然还存在像德国这种“愚蠢“的国家,会做出这种“脑残"的决定。


在他眼里,他认为自己是一位雄韬伟略、高瞻远瞩,世上罕见的顶尖人物。


在他眼里,德国人就是一群"鼠目寸光“、“酒囊饭袋"之辈。


在他眼里,德国人就是一群活生生的“窝囊废"。


在他眼里,不,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默克尔。


但是,不管有没有2015年难民潮,历史肯定会记住默克尔。


默克尔不会毁灭欧洲,因为她还真的没有那个能耐。


推荐阅读

打假! 默克尔告别演说“真文”“伪文”对比

普京、默克尔、金正恩...不只是“疯狂球迷”,踢得最好的是...

留德学生一句话揭秘德国强大的真正逻辑!

最新!爱因斯坦精准预言“纳粹统治德国”!作为“政治斗士”的爱因斯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