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的关键时刻 西方文明中心论动摇?
祗舍 神州日知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自2011年“亚太再平衡”提出至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博弈已然越发直白和紧张。
意外之处在于,两国没有重现“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执,而是引起了关于“文明”的争论。
从“文明”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当前全球格局的变迁,比两个国家之间力量的简单对比,意识形态的互相攻攻讦,或许更符合历史的长远规律与宽广视野,也更有可能以共赢避免冲突。
而正在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文明层面的动向,无疑是西方文明相对衰落,“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动摇,以及其他文明特别是中国崛起所带来的中华文明的再度复兴。
此消彼长交错瞬间,定会有难以预料的挑战与风险。 中西文明之间并非没有共通之处,
非西方文明的竞相勃发 如果暂且隐去近几年经济体量急剧鼓胀和影响力突然增强的中国,就能发现发展速度快于西方整体速度的国家还有很多。
虽然这些国家的体量大多远远不及西方德、法、英等国,也不及中国,但其发展潜力也比较可观。
大体来看,在人类已经以固定的社会和国家形式定居的6个大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美加两国、可以说都是西方文明开花结果的地方。
而亚洲、拉丁美洲、非洲,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西方文明的浸染与改造,不过因为自身原有文明形态并未断绝,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底色。
在后一块版图上,如中国、印度、日本、巴西、南非、中东诸强、东南亚列国等等,都曾有过或者正在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与印度。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接近美国60%的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一度被视为威胁并遭受打压,情景与当今中国相似。
另外如南非、伊朗、巴西、伊拉克、利比亚、委内瑞拉等国都如“打地鼠游戏”一般冒头便被打断了发展节奏。 中国似乎正在成为例外,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暂且未落下风。
如果中国顶住了美国攻势,可能便会打破这种西方对“发达国家”圈子的垄断,以及压制后发国家的习惯性操作。
正是在中国被美国列为头号挑战的背景下,同样拥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印度,也逐渐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
而且,尽管印度2017年GDP已经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总量高于印度的仅剩美国、德国和英国3个西方国家,但是,西方对印度的警惕程度远远不及中国。
可以发现,中国、印度、日本、伊朗等国,在一些相似的源自西方的政治理论、制度、语言的背后,都有比较明显的异于西方的文明样态,历史上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其中一些更曾是文明的源头与中心。
而且,随着自身经济的成长所带动文化的回潮重塑,文明的多样性特征更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
中国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中国所在的区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一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曾与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并驾齐驱,更是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的最辉煌的文明。
并且,这一文明得以绵延至今,避免了绝大多数文明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命运。
即使是在近现代,西方文明成为最强势的文明极力向外输出和征服,并使中国也吸收了西方文明的大量成分,包括政治、思想、制度、科学、文化等等诸多方面,但是,后者仍然努力维持着自身的秉性。
这种结果集中体现在中国的政治层面。
例如,中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将其“中国化”,在民主与集中之间取得平衡,选贤任能而不单靠选票,外交层面主张互利共赢而不是以邻为壑。
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能够从全球近200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脱颖而出,甚至以巨大的体量超越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应该也与其特殊的文明属性存在较大关联。
再如中国周边曾经是中华文明相对边缘区域的日本、韩国、越南或是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或是与中国一道进入发展的快速车道中,可见中华文明中确实存在有利于发展的因素。
当然,作为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中华文明的再度兴起,对于已经“一家独大”近两百年的西方文明会构成冲击。
但是,文明格局的变迁,又不仅仅因为中国,还因为西方自身。
例如,欧洲经济发展的长期不振,美国应对中国挑战的过激反应,正在加快西方文明自身的衰颓。 中国的新文明理论 其实,自“冷战”结束以来,理论界对于当今局势早已有所预见。
从“历史终结论”,到“文明冲突论”,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文明的演变。
“历史终结论”源自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这一理论认为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制的到来可能是人类社会演化的终点,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
在“冷战”临近终结出现的这一预测,一度在西方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共识。
不过,“冷战”结束不久,福山的老师塞缪尔·P·亨廷顿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这一论战尽管长期遭受非议,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特别是2001年“9·11事件”之后,以及当前中美博弈趋于紧张之际,该论都浮出水面甚嚣尘上,引起一番争论。
而自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理念,出自非西方的中华文明,既因应了中国的再度崛起,也意味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未来构想。
如果中国的成长能够持续下去,其文明形态和理论主张也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服和实现。
当然,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文明存在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其兴衰本来就是一种常态,从中国的“历史周期率”来看更明显不过。
但是,即使是消失的,也并不是踪迹全无,而是融入了新的更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文明形态。
与以往不同的关键两点是,如今已是全球化的时代,生产技术正在持续性爆炸式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于中华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能否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又能够得到多少认同?
如果这一理论最终被接受,或许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在中西文明历史性交错的瞬间可能产生的冲突与危险。
推荐也阅
什么是爱国,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政府?一文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