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前习近平顶级经济智囊罕见聚一堂,直击困局提对策!

祗舍 日知新 2021-03-14


“两会”前习近平经济智囊

罕见聚一堂,直击困局提对策!

作品/神州日知 祗舍

G20会议,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尤其是全国两会,将确定并落实中国一年的大政方针,至少影响中国一年的走向。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中国经济整体下行的局面,对给最高领导层提供意见和建议的智囊们又如何看待当今经济形势,提出什么对策呢?

顶级智囊聚一堂


近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号称习近平首席经济智囊的中财办主任刘鹤等,德高望重、资深经济学家、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等,可称之为习近平经济智囊的一般人马,难得聚在一块,号脉中国经济,提出意见建议。

这些都是最靠近习近平的官员学者,可以直接影响经济大政方针,外界对他们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期待。


因此,在中国经济面临转折点,政府管理经济能力受到审视的当下,这批顶级智囊的意见更加受到关注。


比如,对于刘鹤,业界已有诸多评价:“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操盘手”“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中国新经济计划的总设计师”……美国彭博新闻社称刘鹤为“中国的萨默斯(美国白宫原首席经济顾问)”,以强调刘鹤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在这些顶级智囊讨论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什么行动,如何既达至可持续增长,又能维持稳定时。

市场改革任重道远


最近以来,习近平提出的最热门的经济政策就是“供给侧改革”。但是,对于说什么是“供给侧改革”,理解各有不同。


习近平主张的供给侧经济,要求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参与,允许自由市场不受束缚地运行。


但是,在一些领域,对经济的控制却在扩大。比如要化解产能过剩,却不能导致大量裁员失业;国企被要求提高效率,但决策却要求分散。


吴敬琏的发言向来以大胆著称。他强调,小心改革陷入空转。他在演讲中批评,“领导部门忙着发文件,下级部门忙着学文件,一个文件还没有学完,第二个文件又来了,叫做改革空转,或者说改革成为了修辞。”


吴敬琏说,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过去20年进展缓慢,因为有既得利益和“体制障碍”。“为什么会进展缓慢呢?...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这与他一贯主张的优先进行市场改革一致。他强调,即便是在习近平支持的“供给侧改革”下,中国还是过分依赖政府把事情做成。


虽然中国已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提出并落实供给侧改革,试图一改过往长期采用的以刺激需求为主的凯恩斯主义的做法。


正如周小川指出,可能过度依赖凯恩斯主义的措施,搞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过头,大家就会讨论这个事。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会思考,实际上应该更加侧重于对供给侧的政策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侧和需求侧也是相匹配的,是相互配合的。


作为央行行长周小川,即使政府高官,又是金融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建议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与吴敬琏共事。


周小川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价格机制依然重要。在石油等一般商品以及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价格方面,价格机制都可以发挥作用。但是,“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扭曲价格。”


财政部长楼继伟着重指出劳动市场的扭曲。他说,中国的劳动法让劳动市场僵化,让企业负担过重。


吴敬琏、楼继伟和周小川等人的看法与以往的一贯主张相近,他们认为市场化改革才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


周小川是推动中国金融部门开放以及利率自由化的领军人物。楼继伟曾担任中投董事长,期间,他曾撰文历数中国需要推进改革的领域,包括养老金体制和个人所得税征收。


虽然周小平和楼继伟是政府高官,但是,在该次聚会中他们的主要身份是学者。


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在学术上的想法,并不总是可以成为政策。


实际上,他们更多的角色是政策的执行者和建议者,而非决策者。 

如何去产能去杠杆化


除了周和楼外,另一位更贴近习近平、也是刘鹤属下的智囊人物和高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他提出,中国要关停过剩企业所必须克服的既得利益。


杨伟民说:“财政当局不应该因为担心收入下降就停止减少税费;国资监管部门在减少某些国有企业时不应迟疑;电力企业不应担心利润而不降低电费;地方政府应停止对僵尸企业的保护。”


习近平上台后,提出了“新常态”。对其解释是比较慢但更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扬针对现有说,中国去杠杆的过程会很缓慢。


李扬说:“随着经济持续放缓,稳增长将成为当局的首要选择。虽然去杠杆会改善长期经济健康,但这个目标不得不为短期目标而牺牲。”

经济转型一定成功


中财办副主任兼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多的放水。他说:“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适当的总需求的管理,它们两者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第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个判断。第二,总需求的管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是一个配合的政策。第三,总需求的管理虽然是总量的政策,但是我们在做总需求管理的时候,应当强调有针对性和精准发力。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说:“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了,货币宽松在应对经济疲弱方面的无效性。如果我们继续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疲软,我们只会让增加问题,让风险越来越大。”


前总理朱镕基的长子朱云来则质疑中国的大规模投资:“既然我们要减少产能过剩,既然中国要去杠杆,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多投资呢?”


在这次聚会中,作为习近平的首先经济智囊刘鹤,言语不多,一直保持沉默,仔细聆听每一位的发言。


会后的间隙,刘鹤只讲了一点:中国经济转型必然成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