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在山野|东明山,辛丑冬月
星期六,元旦,山上有盆火,有煨好的红薯和年糕,还有一群人。
看似偶然的一切,有其必然的一面,人生境遇或许就是如此。
早前,和朋友约好一起爬山,没想这日是元旦,我依旧停留在辛丑年。
今早上睡的正香,突然一声:“妈妈,我又要喝水了。”喝过水的娃,又重新睡了回去。我被挤在中间,异常清醒。窗帘透进来些许光亮,怎么看也不像是五六点的光亮。越过右边的呼噜声,拿来手机一看,竟然才三点半,纳闷自己为啥这个点如此清醒,数了数,八点到现在,也有近八个小时了。
此刻,坐在电脑前,翻开日历细看,明天就要进入腊月。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吴同学说,生活就是简单而重复。其实怎么会呢,生活日日相似而不同。
天气越来越冷,那束光就慢慢的往屋子里来。有一天,“一”从房间里出来,“妈妈,为什么那个光是橙色的?”我说:“你去阳台看看外面的太阳。”“一”走出去,站在那静静的看着。想起几年前的冬至,母亲在厨房烧冬至园子,我就站在阳台,看着那太阳。
在路上在山野里的意义又是什么?
说到意义,一切就开始没有意义。
走进它,感受它,一切就开始留在生命里。
2019年10月第一次上山,大大小小8个人。“一”半拉半抱着上的山。后来才知道,我们走完了最难走的那段路,就下山了。第一次吃点心的地方,第一次玩水的大岩石,成了往后每次停留的地点。
从2019年开始到2021年,前后总共爬了10次。下半年的山里,红色格外的显眼,朱砂根,紫金牛,高粱泡,寒梅最为常见。一边上山,一边采寒梅给孩子们,偶尔能遇上几株高粱泡,摘得时候自己都快流口水。
听说,从瑶山这边可以开车到山顶。误打误撞,带着“一”从森林公园售票处进去,这是我们的第二次。“一”走不动时,就开始爬,后面一段路实在担心走太多累坏了,就抱上了山。走到东明寺的后面,遇见一位画家在画竹子,就在边上看,顺便打听了下路况。得知从大路下去还有好几公里要走,内心开始犯怵。聊天时,得知对方还没有吃午饭,就问了句要不要吃饼干,就这样搭了个便车。
第三次去已经是第二年的冬天。和“一”两个人从里坑门上去,那段几百米的路,我们上下花了近三个小时。下到山脚的时候,风特别大,水杉的叶子随风飞扬,人家的院子里铺了厚厚的一层。我们俩就站车边上看着,风大时,“一”高兴的直蹦跳。此刻好想吟诗一首,奈何脑袋里只蹦出“萧萧”两个字。回到家一查,原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四次,那天在园里排练冬至的戏剧,结束后已经是吃午饭的时间。这天又是周五,需要比往常更早来园接娃。连哄带骗的把大菜带上了山。
那时已经是十二月中下旬,下雨的日子特别冷。雨天的山却特别的美。每次开车过安溪大桥,远远看着前面的山,神往不已。
两个人开车到山上,雾蒙蒙一片,还下着毛毛细雨,只有近处的树还隐约可见。只知道山上有个道观遗址,有条古道可以到那里。地图上搜索了下,就跟着往前走。越往里走,雾越来越浓,这时候只能故作镇静。看了看地图,发现已经偏离了目的地。折返回来到原来的路口,发现右手边有条小道,看起来有点像他们所说的古道。
沿着台阶往上,在路边捡到几个果子,个头特别的大,有点不敢确定它是不是栎树的果子。带回家后,磨了几根木头,把果子固定在上面,做成了果子小人。临近道观的时候,看见有棵树上结满了红色的小果子,走近了看,原来是缠在树上的藤蔓。
往里走,来到道观前面,那座小房子在梅树和雾气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和神秘。
第五次,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幼儿园的屋顶上院子里有少许雪,仓库的屋檐下结满了冰钻子,山顶上白白的一片。三个人如约上山,哒哒高兴的在前面奔跑。走到山顶,寺院屋顶上的积雪已经融化,顺着屋檐落下来,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风起,吹响了屋檐下的风铃,清亮而绵长。
第六次,11个人上山,在山顶偶遇了另外一群人。在那条小路上,吴同学捡到了一枚银杏大蝉蛾的茧,上面还连着一片叶子,只能惊叹自然的神奇。
今年九月,四个人,从里坑门到道观,最后沿着大路下到瑶山。第七次,终于走了一个环线,串起了这一次次的路。陌生感褪去,和这山熟悉了起来。
吃过午饭,天黑了起来,眼看着要开始下雨,大家挪了板凳在屋里坐下。
山雨欲来
庭前落叶纷纷下
风雨过后
远山云雾袅袅起
又是一年冬,上山的时候遇见了园里的大孩子们,他们开始大户外了。
山上正在修建一座山塘,听说还要盖房子。这次上去路边打了许多小木桩,绳子绑在上面,围出来一块,这里面的树将全部砍掉。山开始越来越闹。
路中间一起坐过的那块大石头,小溪里一起修过的水坝,小溪中间的那块大岩石,杉树林里倒伏在路中间的树木,还有树脚下的那个水坑,那座小房子……我们正在失去。
来了这么多次,还没见过东明山春夏时候的样子,是否还能遇见那个东明山呢?
我们走在山里,山走进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