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旅行坐标 | 大连:从十五座房子回望殖民印记

2016-12-13 有方旅行 行走中的建筑学

编者按:今日起,「旅行坐标」栏目开始推出中国城市建筑地图系列,开篇为大连,一座具有强烈殖民文化色彩的城市。


说起大连的城市历史,绕不开百余年前列强的入侵和长达半世纪的统治。1904年开始,大连进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战败的沙俄丢下了尚在规划建设中的大连匆匆撤离,日本殖民统治者进入后,在保留沙俄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进行了几次扩充和完善,逐步将大连打造成为当时融欧式与东方风格为一体的东亚名城。


城中建筑风格虽受当时统治者意愿的影响,多为复古和折中样式,但也不乏结合大连气候和地域特点的佳作。由于这些建筑总体设计和质量较高,已成为大连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先从中山区开始讲起,15个项目带你回溯那场殖民时代留下的建筑之梦。



大连市中山区项目分布图(编者绘)




1.大连火车站(1937)

长江路(近渤海明珠大酒店)




大连市的标志性建筑,建设之初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外观形式与日本上野火车站相仿。设计方案源于竞标设计一等奖,设计者为伪满洲铁路建筑科的小林良治。建筑为框架结构,建筑师利用南北坡地的落差,设计了双层候车厅,首层地面与铁路站台标高相同,二层楼面则与路面标高接近。站前自然形成缓坡倾斜的大广场,与城市空间连为一体。旅客可由广场进入首层候车厅,也可经两侧弧形伸展的大坡道直接进入二层候车厅。大连火车站在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在保持火车站原貌的基础上,为适应高铁运营要求,大幅拓展了内部线路与设施,增建了北站台,使南北广场相互贯通。



2.大连中央邮便局旧址 (1930)

长江路134号




位于大连传统中心区胜利桥地带,为大连市保护建筑。1929年由伪满洲关东厅内务局土木科的臼井健三设计,建筑高四层。在日本统治时期,该大楼为大连递信局。20世纪40年代,改称大连中央电报局、大连中央电话局。建筑呈简约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细部带有中国及日本的装饰特点。



3.宏济大舞台(1908)

民生街59号


大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建筑,早期为天福茶园,又名天福大戏院,1934年重新改建为宏济大舞台,现为人民剧院。该建筑为砖石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欧风洋楼,顶部为铜制半圆形穹顶,里面中轴对称,以柱廊强调入口空间。2010年后改造为可容纳600位宾客的功能剧院,拥有宽16米,深18米舞台以及自动升降乐池等。



4.大连饭店(1930)

上海路6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建筑采用标准的三段式立面构图,呈现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早期日本设计师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立面处理韵律感强,尤其在建筑转角处的弧形墙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弧形阳台以及券洞的处理,极大地烘托了主入口,使其具有很强的保值性及可识别性。建筑物的顶层曾遭遇火灾,后被修复。



5.KFC友好广场店(1907)

友好广场8号



大连市第三批重点保护建筑,原为季度长老会堂,曾被用作中山区文化馆,为友好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建筑呈哥特式建筑风格,高3层,混砖结构,由日本新派建筑师设计完成,已多次被重新装修和改造。



6. 大连宾馆(1914)

中山广场4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广场上最重要的近代建筑之一。日本侵占时期作为最高级建筑设计。建筑为4层、钢混结构,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并融合了许多巴洛克式装饰手法。门前优美的钢结构雨搭成为建筑标志性装饰。20世纪末开始对建筑室内进行了全面的修缮与改建,逐步恢复了原有的华丽与优美。



7.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25)

解放路6号


建筑位于地势较高地段,基底呈等腰三角形,交点与中山广场遥相呼应。最早于1912年由伪满铁建造科的小野木孝治负责制定方案并开始建造,之后设计建造过程颇为曲折。建成时号称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医疗建筑。总平面呈中轴对称布局,各栋建筑如同翼膀,分成两侧,各栋之间拥有良好的采光和庭院环境。建筑呈简约的近代折中主义风格,立面做工精良,墙面划分结合面砖使用,酿造出整体性强并具有现代感的建筑气质。



8. 大连铁路办事处(1906)

鲁迅路9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原为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建筑呈对称布局,两翼部分向前突出,围合成广场。立面受法国古典主义影响,立面构图及比例与卢浮宫东立面相仿。二层立面窗间采用双柱连续排列,光影效果丰富。



9. 大连图书馆鲁迅路分馆(1914一期;1919二期)

鲁迅路20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原为日本满铁图书馆。其书库完成于1914年,为6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主体建筑2层,呈希腊复兴主义风格,里面中轴对称,山花和柱式庄重大气,檐部线脚层次分明,有很好的阴影效果。



10. 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办公楼(1914)

人民路86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建筑平面呈“L”形,沿街角布局。作为当时城市街廓布局的表现,以及近港湾地段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殖民地建筑,其城堡般坚固的外观以及哥特式细腻的砖砌手法,使人对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及建筑风格产生某种遐想。



11. 大连港集团(1926)

港湾街1号


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日本大连埠头事务所,现为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位于主干道尽端广场的一侧,与大连港客运站旧址遥相呼应。建筑呈街廓式围合布局,使得建筑获得最大的沿街界面,易于环顾整个海港。建筑立面呈三段式水平划分,上段使用欧式古典柱式排列,中段则为矩形窗的简单重复,整体体现了某种古典与现代的折中。面向客运站广场的转角处设置了建筑的主入口。弧形门头柱廊突出立面,其柱式语言、细部刻画等优雅大方,堪称佳作。



12. 大连港15库(1929)

跃进路



大连市第三批重点保护建筑。由满洲株式会社于1929年建成。原建筑为4层钢混结构无梁楼盖体系的工业仓库,长196米,宽39米,曾是亚洲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港口单体仓库。建筑内有160根立柱,立柱界面逐层向上递减,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结构合理性原理。15库现已被改造成为创意园区,广受好评。



13. 大连京剧院(1933)

麒麟巷1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原为日本东本愿寺关东别院,系佛教净土宗寺庙。由日本建筑师主持设计,2层高,钢混结构,外观呈传统砖木庙宇的风格。20世纪40-50年代曾作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后改为京剧院,内部增设麒麟舞台。


14. 秋林女店(1937)

中山路108号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20世纪前半叶大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原为三越百货店大连支店,位于最为繁华的青泥洼桥商圈中心地带,并面向中山路主干道。建筑呈简约的欧式古典风格,三个方向外立面连续感强,北向沿街立面还设有塔楼。除了底层和顶层施加了特殊装饰之外,还在局部增加了做工细腻的装饰构件,更突出了整个建筑的华丽感。建筑经过多次内外观的改造,许多原有设计细节不复存在。



15. 南山近代住宅群

南山街


南山街为20世纪初开发的中上层日本人居住的住宅区,建筑质量较高,是最具代表性的大连近代住宅片区之一。当时的设计师,一方面满足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又将欧洲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融合进来,完成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多种样式并存的住宅建设。2010年后,由于新一轮的住宅开发,大部分南山老房子都被拆除。


文章节选自《城市建筑指南:大连》,范悦、邹雷、张琼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编辑 | 李菁琳 陈牧(实习生)

资料整理 | 陈牧(实习生)

校对 | 原源(实习生)


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城市建筑指南:大连》,已获授权。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