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旅行现场 | 踏上柯布与康实践理想的土地(一)

2017-02-11 杨翔宇(有方) 行走中的建筑学

线路资料

 

名称:晚期风格:印度、孟加拉现代与古典建筑·第3期

时间:2017年2月7日-2月16日

学术领队:金秋野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编者按:前方发回报道,有方“印度、孟加拉现代与古典建筑·第3期”考察团当前已经到达印度!在艾哈迈德巴德,他们穿越闹市,品尝了据说柯布西耶也喝过的姜汁奶茶;在萨克吉罗萨,他们遇见最美的落日,遐想当年感动柯布西耶的是否正是这般东方废墟之美;在德里,他们于斑驳树影中初见印度管理学院,路易斯·康的红砖与光影,也留在了每个人心里。


抵达南亚次大陆后的三天里,考察团队看了什么项目,有什么感受?且看有方领队发回的第1-3日现场精选报道。


到达印度!



第一次前往古老、神秘的南亚次大陆,印度,对考察团里的每个人来说都是新鲜的。色彩鲜艳的沙丽、人流密集的街区,还有现代主义建筑先锋在这里留下的杰作等等,一切都让人感到新奇又兴奋。



摄影:李伟斌


在参观由柯布西耶设计的棉纺织协会总部项目时,团队路遇一奶茶档,品尝了据说那年柯布西耶也喝过的奶茶,生姜味道。



遇见萨克吉罗萨的落日


萨克吉罗萨清真寺与陵墓建筑群被柯布西耶称为“艾哈迈德巴德的卫城”。萨克吉罗萨被理解成“身体”与“灵魂”的集合,被赋予了人的特质。它建在一个方形的人工湖旁,中央庭院则是一个受欢迎的会场。



抵达印度的第一天,遇见萨吉克罗萨的落日,所有人都在余晖中流连忘返。学术领队金秋野说:


今天的运气在傍晚出现,流连在落日余晖中的萨克吉罗萨,我想,让柯布和康有所触动的,大概是类似的废墟景象吧。


柯布把这里说成是‘印度的卫城’难免有恭维的成分,但对那个年纪的他来说,废墟的纯粹光影和时间感也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柯布的东方之旅延伸到印度,他会去哪里?我想应该不会去看很多现代建筑,倒是这些废墟会成为首选,他在1910年踏上东方之旅以前,对同时代人的作品大多嗤之以鼻,却在卫城流连忘返。多西以崇拜者姿态不加甄选地取法于柯布、康、赖特,却不知身边的废墟里蕴含的能量。



初见印度管理学院


第二日前往德里时全团情绪高涨,因为这天要参观的项目,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杰作——印度管理学院,路易·康设计。


相较于古典建筑的剥茧抽丝,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可能更容易理解,因此能够引起大家更多的共鸣。康的设计使得建筑有着超越时间的知觉体验,无论是建筑造型还是材料,都能从细节处看出康架构空间的能力——于空旷的场地中构建神圣空间的意向。



除了对没有建成的部分——向下的剧场空间和与之对应的食堂,有穹顶一样的空间——感到惋惜之外,成员们表示,中间大庭院建成后的尺度和感觉更为震撼,一如教堂般神圣。



图纸上看起来略显生硬的建筑平面,在实地场景中,竟然在院落中处处与树木互相映衬,红色的砖墙在树木斑驳的光影映射下生机勃勃,不再似红砖校园通常会给人留下的呆板印象。




为缓解印度的高温天气,建筑师有意识地留下了多层空隙,因此形成了许多空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几何形体,圆与方前后层叠,视觉感受非常丰富。



结构体系也异常清晰,过梁、拱的上下逻辑关系由上而下为:楼板——拱券——过梁。


团队合影


今天,考察团队将飞往昌迪加尔,在柯布西耶的理想城里,他们又会看见怎样的风景?敬请关注“行走中的建筑学”带来的后续报道。



编辑 | 李菁琳 

校对 | 原源(实习生)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行走中的建筑学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