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巴瓦一个人的早餐

2017-06-17 胡中维 行走中的建筑学

编者按:在上月初结束的“变化即永恒:巴瓦的启示”第4期考察中,团员们到访了斯里兰卡国宝级建筑师杰弗里·巴瓦一生最负盛名的那些建筑:卢努甘卡庄园、坎达拉玛遗产酒店、巴瓦自宅、灯塔酒店等等。团员胡中维认为,这其中最能巴瓦对待世界的态度的一定是他的两处宅邸:33街自宅与卢努甘卡庄园,它们是“超越生活又不断回到生活”的作品,是巴瓦自我探索与呈现的过程。



所有的事物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世界真的是平的,

那你就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非洲了。

 

——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



如果说有什么作品代表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的精神,体现他对待世界的态度,那么一定是他的两处宅邸:位于科伦坡的33街自宅和本托塔的卢努甘卡庄园。这两处宅邸最能表达巴瓦个人的特质及其早期对空间美学的认知与体验。


33街自宅

卢努甘卡庄园,摄影:胡中维


后来一系列成熟的大型酒店项目,虽然代表了巴瓦越来越成熟的设计风格与手法,却少了些轻拨心弦的羞涩与敏感。这两处自宅是巴瓦倾其一生不断把自己的天赋、经验与旅行收获综合在一起,“超越生活又不断回到生活”的经典作品,是其自我探索与呈现的过程,同那些被委托的项目不同,不需要用最出效果的成熟逻辑来做方案。



01

卢努甘卡庄园 / Lunuganga


巴瓦度假时吃早餐的地方


卢努甘卡庄园与33街巷子的场地,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与需求。卢努甘卡庄园原是一处橡胶庄园,占地约十公顷,但使用的房屋却很小,为了将一个坡后面的山、湖、塔、景引进来,堪比中国的“愚公移山”故事,巴瓦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把山坡削平,山体移走,重新种了树木,并且把原本从花园通过的一条路下挖约三米(来往车辆、行人不影响景观)。


这一切,也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只是为了解决巴瓦一个人的早餐观景。


卢努甘卡庄园室外与室内,摄影:胡中维



02

33街自宅 / 33rd Lane


33街巴瓦自宅,位于科伦坡巴加泰勒路尽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住宅项目。建筑与两侧的邻居只有一墙之隔,唯一能借的自然景观就是天空和透过院墙伸来的树枝。这出房产并不是巴瓦一次性购买下来的,而是分了三次,经历近十年才全部购买下来。前后经历了近四十年的不断改造,在这样一个场所条件下,巴瓦创造了一个能代表“自己精神世界”的作品。


平面图

俯视一景


从平面布置及空间的主次逻辑来看,平面琐碎零乱,空间的主次也似乎并不清晰……但当你踏入空间内部,体验却远非如此——轻盈、律动,光,借助不同方式进入空间后所呈现的灵动、自在,超越逻辑(尽管建筑师有自己对空间的逻辑)。此时只剩下,你期待跟随着光线不断进入下一个空间。


客厅一角


更奇特的是,你确实在这么小的一个场域里,不断进入新的空间,直到随着楼梯上到顶层,往下俯视时才发现,原来这丰富甚至有点复杂的空间,在建筑构造上非常简单清晰。再细细去体会空间,你会慢慢地发现,在空间与景观上巴瓦把通风、采光一并解决了。有意思的是,室内人工照明很放松(基本是漫反射光源),而自然光又与景观在一起,人的视线自然而然就被引到了室外……


水池

庭院

天台


另外一个很值得说明的理念,就像巴瓦1985年在达卡演讲时所说的:“所有的事物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世界真的是平的,那你就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非洲了。”这个理念让巴瓦在安排空间节奏时,让整个空间的旋律按照视野轴线展开:门洞、柱子、窗口,总之会让你的视线不断通过不同的形状、光影、材质被延伸,为了让体验更加丰富,人的动线一会儿与视线一致,一会儿又完全分开,让人在一个并不大的空间里体验达到极致,在这里最难得的就是行走中律动的节奏,让人放松、自在、轻盈而欢喜。


有人说巴瓦就是一个景观设计师,我是赞同的。因为在场域中,无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还是一个狭小的空间,自然景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巴瓦看来,建筑是用来衬托自然的,借助建筑完成了人与自然最诗意的相处方式。这时候我们就理解了巴瓦耗费巨大力量改造的山坡景观,最后只是为了解决巴瓦一个人的早餐的原因了。



文字 | 胡中维

编辑 | 李菁琳 

校对 | 王月明(实习生)


版权声明

本文由胡中维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授权行走中的建筑学发表,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