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情迷德瑞奥,12页旅行笔记带你走进卒姆托的世界

2017-08-22 曾灿 行走中的建筑学

编者按:本月初刚结束的“建造记忆:卒姆托在自然中”第1期考察,从德国到瑞士、奥地利,深入卒姆托工作的核心区域。团员不仅考察了建筑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拜访了Annika石匠工作室,Ruwa木材加工厂,康策特结构师工作室和森林家具工坊几个协助卒姆托项目落地的机构,由点及面,一步一步走近卒姆托的世界。


项目精彩,团员的情绪一路高涨。除了拍照之外,有人还用纸笔记录下沿路心得,认真满满的笔记不仅表达了对卒姆托用心做设计的尊敬,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希望这样的经历像一道光,点亮些什么,灵感也好,态度也好。


下文为团员曾灿的旅行笔记,手绘与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


作品目录



0730 | 田园礼拜堂


这一次,我只带了简单的行囊,却怀揣热血的心脏,和一群陌生的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见一个陌生的人。哦,不,是他的作品。


行程的第一站就是田园礼拜堂,一上来就洗心。步行20分钟的时间恰如一段放下的过程,设计师故意创造的距离感,让访客酝酿情绪,去接受那道圣光的沐浴。一切是朦胧模糊的,一切又清晰无比,我在漫长的旅途上已经做足功课,有备而来,还是被这个尺度惊到了。


我低头走路,田野的风在耳边呼啸,我并不说话,走过一段野树林,两边的田野开阔起来,再接下来往左拐弯,走进田野深处,建筑在视线里不断变化轮廓,乡野田园的景观向你打开,建筑体量的比例尺度、垂直尺度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周边树林的衬托下,那道神秘的光在不远处招手。


田园礼拜堂


室外,在自然的环境中,建筑的几何形体回应自然,混凝土肌理夸张地体现建造过程,骨料沉淀,建造工法和材料表现更像一个工艺品,烧的手法很特别,前无古人;室内,弯曲狭窄的甬道引向主题,一雕像、一烛台、一座椅,一水滴,竟是全部。光从顶部的小孔倾泻而下,感受难以言喻,抚摸着混凝土粗糙的表面,体会忽明忽暗的点点光源,能一个人静静咂摸就完美了。




0730 | 科鲁姆巴博物馆


科鲁姆巴博物馆是卒姆托赢得的一个竞赛项目,对光线诗化的处理,安静的空间是他追求的内容。


建筑外观内敛,朴素,新旧交织,冷灰色调不太亲切,看到的那刻,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宁波博物馆的体块感。但是内景相当有料,参观的过程中常有惊喜浮现,细木匠的背景使他能从容应对,扶手栏杆宽大的实木剖面弧形处理,接头和端头很讲究;内景对光的利用更是神秘而柔和,复原了中世纪教堂地宫的感觉;高大的圆形混凝土柱细长,实际上是钢结构再浇筑混凝土包裹,真真假假,不露痕迹。二楼展厅的落地窗仅用一个细节处理就让人信服,让无边的室外风景闯入展厅,毫不违和,历史的、现代的就在此刻。


科鲁姆巴博物馆



0731 | 科隆大教堂


虽然这次考察以现代建筑为主,但碰上这么个经典也不能轻易放过,更何况我心中有一点点古典情节,对这种高耸的体量和十字轴线特别来劲。这两天来来回回从它旁边经过好几趟,观察了基本面:沿着火车站那一面是一溜大台阶,上面坐满了人,气氛不错;面向城市的一侧是双塔的主立面,高耸入云。这边九点才天黑,晚饭后有一点点自由活动时间,我径直走到广场对面,选取一个位置,开始构图,取景双塔。


科隆大教堂


旁边有几个黑人小伙在即兴表演,音乐响起,鼓点绵密,节奏欢快,每个细胞都在蠢蠢欲动,夏奇拉的“Waka Waka ei ei ei...”,不知道他们玩的是hiphop还是rap,总之很欢乐,很随意,很放松。画这么大的黑疙瘩也不能绷着,玩就对了。我就这么画着,半小时后,天慢慢黑下来,后续的细节根据照片补画。在我自己构建的世界中,轻松,从容,游刃有余,我享受这样的每一分钟。




0731 | 老石匠的家


科隆莱茵河畔,老石匠的家。严谨的老人其实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很利整:草坪里散布着各种石雕,几颗大树撑起了庭院的顶盖,林荫下高起一个平台,随意摆着两组椅子,坐到上面可以看到外面的莱茵河,池塘里有睡莲,让我想起莫奈的花园。月季花开得正好,这里温情脉脉,舒适安逸,几乎能满足我对生活的全部向往,室内陈设也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洋溢的艺术气息令人感动。(注:老石匠是Annika的师傅)


老石匠的家



进入瑞士格劳宾登州,也就来到了卒姆托的根据地。这里风景美如画,自宅及工作室、年长者家园、州立美术馆、罗马遗迹保护所,还有高山住宅改造几个项目看下来,卒姆托设计的逻辑渐渐清晰起来,如深井之源,挖完还有,抽丝剥茧,层层惊喜,信息量有点大。晚上接着学术交流,深度剖析项目背后的设计过程和建造方式,由在卒工作室工作过的郭老师现身说法,进入场地的景观体验,空间的建立和分隔,材料的使用和细部工法,对光的追求,这些都由卒姆托深度参与,通过大比例模型反复推演直至落地,听得过瘾。库尔当地的建筑师奥伽第也不乏佳作,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当代性。这样的风景胜地诞生一批伟大的建筑师,实在是匹配。



0801 | 卒姆托自宅及工作室


卒姆托的木头工作室、混凝土工作室和玻璃工作室,三组建筑建于不同年代,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


三个工作室


早期卒姆托手法很内向,临街面用封闭的墙体,建立边界;空间和视线向内发展,可以有开阔的视野看向花园和远山,房间内的尺寸和竖向精心设计,外观朴素克制,基本面就是素混凝土和黑色木条,水平拉伸或者竖向线条令人印象深刻。


木头工作室


新的工作室看起来和前两个反差很大,用了很现代的玻璃幕墙,比例分割和橡木檐口处理很耐看,绕一圈后发现背面靠山,这样的设计确实是因地制宜,玻璃立面利于采光,面向公路一侧有个陡坎和杂树林,并不是完全开放的态度。


听郭老师说老爷子并不喜欢被人围观和打扰,再三叮嘱我们静静的欣赏即可,莫要探头探脑,进入花园或者拍摄内景。房子外随时可见世界各地来朝拜的青年,大家默默拍照,小声讨论。


混凝土自宅

从木头工作室的花园看混凝土自宅



0802 | 圣本笃礼拜堂


圣本笃礼拜堂平面呈水滴状,立面看起来像一个谷仓,圆桶状,表皮采用鳞片状木皮,这种材料当地常见,建筑师改变了尺度,显得很有质感。教堂位于村子的制高点,与等高线相切,更显峻峭,平面圆形一侧正对大峡谷,景色壮美。从山脚走到教堂需要一些体力。


圣本笃礼拜堂地势


侧翼开一个小口进入教堂,上几级踏步,教堂内部设计体现了建筑师炉火纯青的细部处理功力。结构柱和墙体是分离的,往上延伸到顶与木梁对接托起水滴形铜顶盖,顶盖微拱,中央大梁截面有细微的尺寸变化,郭老师介绍这是木工活里出来的精细操作。结构柱往下消失在地板边缘,木地板略抬高造成了漂浮的既视感,长凳依据水滴形成弧形边界,靠背有收分。上部连接处开了一排高窗引入光线,光线的位置变化喻示了轮回。整个建筑像一件精致的木家具,墙面和柱子间有金属件拉接,材料用了并不昂贵的薄片,并漆成银色以避免看到木纹理。卒姆托的教堂作品都是小中见大,方寸之间展示了建筑空间的复杂性。


圣本笃礼拜堂细节



0803 | 瓦尔斯浴场


瓦尔斯浴场之夜。浴场应该算是卒姆托最重要的作品了。瓦尔斯浴场践行了他建造在自然中的理念,从外面只能看到一个草坪顶和一段侧墙;内部的体验感令你难忘,包含一个内部泡池和外部泡池,还有几间私密的特色泡池。


瓦尔斯浴场平面和剖面


抬头看着阳光线在对面的阿尔卑斯山坡慢慢消隐,松林在草地上投下长长的尾巴,偶尔有岩羊在山坡上经过,时间仿佛在此刻停驻。高大的杉松环绕,绿色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撞进眼帘,心旷神怡。金属杆件全铜定制,有古罗马的影子,挑高的比例在饮水池达到仪式感的高潮,冲淋的构件也是相当仿古的形式,花形的旋转阀门,水温调节阀有一个超长的手柄,操作起来很有年代感,是古罗马时期沐浴的欢乐气氛。


大大小小的方盒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借助一线自然天光保持住了神秘氛围,更私密的泡池顶盖完全封闭,灯光从池底打出,透过水面在墙上演绎波光水影,此处墙面涂成玫红色,有一丝丝暧昧。


面向阿尔卑斯山脉布置了一系列休息平台,还有特别的冥想室,开一个方洞引景而入,高度离地50公分,恰到好处地配上躺倒的视线。方正体块的空间里蕴藏了无穷的变化,反映出来卒姆托在项目中的巧思和反常规。


瓦尔斯浴场细节


晚餐在八楼临窗的位置,夜幕笼罩下,九点钟的山体静悄悄。天空开始呈现深邃的宝蓝色,没有听到虫叫和蛙鸣,壁炉里的柴火正旺,厅堂一角两个乐师正在演奏古典名曲,头发花白,一架钢琴,一把吉他,颔首起拍,one two three......音符在他俩默契的合奏中化开来,弥漫到餐厅的每个角落。月亮悄悄地爬了上来,为这个美好的夜晚画上句点。浴场内部不允许拍照,我快速勾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这很重要。


瓦尔斯浴场内景



0804 | 布雷根茨美术馆


布雷根茨美术馆,行程的压轴大戏。美术馆位于康斯坦茨湖边,波光粼粼的湖水带给卒姆托灵感,建筑主体就是一个玻璃盒子,通过操作玻璃的角度,让建筑看起来富有层次和变化,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观感不同,再现了湖面印象。


标准层分成两个空间,5米高的混凝土墙面,2.1米的中空层,顶面用磨砂玻璃分隔,观展时感觉顶面就是平静的湖面,这个操作离不开对光的精确控制,自然光从四周进入,通过三层玻璃过滤进入室内,柔和宁静,有人工光源补充,可以应付所有情况。


更加大手笔的操作是卒姆托把室内空间做成了一个大展厅,一个纯粹的大房间,设备和楼梯等功能用房用三道混凝土墙隔在四周,这个手法让评论家给他贴上了极简主义的标签,要知道这个项目1997年建成,可见卒姆托的设计非常有前瞻性和当代性。


布雷根茨美术馆



后记


有方的专题剖析非常深度,郭老师有深厚的建筑学素养,博学多闻,还原了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操作,这是理解建筑师必不可少的功课。对我来讲,把这些操作定格,我的卒姆托行程才算真正完成。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收集点滴时间用速记的方式还原一些闪亮的瞬间,这些瞬间如星空闪耀,稍纵即逝。速写丰富了我的旅程,成为记忆里很特别的部分。


田园礼拜堂现场速写

 

我们此行主要活动在阿尔卑斯山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路两边的风景令人陶醉,是徒步和滑雪爱好者的天堂,村子依山而建,每个村里都有精美的教堂。每到一处,我都会收藏一枚松果,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有田园礼拜堂旁边的,有库尔城市酒店旁边的,有自宅附近村庄的,当然也有瓦尔斯温泉的。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松果的形状也千差万别,但它本质还是一枚松果。


 

卒姆托的作品很多建成时间超过十年,甚至二十年,并未显得过时或老旧,反而历久弥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我的心里形成一股冲击波,有一种热烈拥抱现代主义的冲动,几何体量和建筑表情都让人心动不已。


希望这样的经历像一道光,点亮我愚钝的心灵,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回归琐碎的日常。不管怎样,都是一段美妙的时光,在这个什么都求快的年代,我还是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编辑 | 李菁琳

校对 | 郭俊亿(实习生)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行走中的建筑学发表,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