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环保NGO为何能参与政策倡议? | 政见CNPolitics

2016-05-19 王爱华 政见CNPolitics
图片来源:Michael Durana


摘要
在人们为《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争论不休时,在中国的众多环保NGO却实现了华丽转身,参与到政策倡议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王爱华 / 政见特约观察员

不久前,中国出台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一时之间,关于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当前,环境污染是中国的一大问题,环保议题自然备受关注,在众多的非政府组织(NGO)中,环保类非政府组织(eNGO)是其中最活跃的一员。

即便如此,囿于政治环境限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环保类 NGO 只能低调地开展一些教育和物种保护类项目的活动。然而近几年,它们逐渐开始在诸如环境法律、政策制定等领域活跃,高调地扮演政策影响者的角色,发挥政策倡议功能。

中国环保 NGO 之所以能实现华丽转身,毫无疑问与中国的政策放宽是分不开的。不过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放宽体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为何?还存在哪些禁锢?不同环保 NGO 的政策倡议能力有何不同?影响它们的政策倡议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试图提供答案。

香港理工大学的湛学勇和南加州大学的邓穗欣追踪了 28 家中国环保 NGO 在 2003 年到 2010 年间的发展和变化。从它们的发展资料和数据来看,中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为他们发挥政策倡议功能提供了重要机遇。与此同时,资金供给越充裕、与党政系统的关系越密切,越有利于环保组织提升自己的政策倡议能力。


总之,中国环保 NGO 要想涉足政策倡议类活动,影响或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都不可或缺。


天时:转型期政治环境更加包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都日趋多元化,对政府政策不再像以往一样无条件支持;而行政改革和政府分权的推行,使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此外,政府单靠自身资源,在政策推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日渐力不从心,不得不谋求其他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上述变化使得政府更加宽容,愿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决策过程,以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协调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并维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让环保 NGO 影响或参与政府决策、开展政策倡议活动逐渐成为可能。

就环保领域而言,政治环境的包容度也在逐渐提高。一方面,政府对媒体报道环保事件的态度更开放了;另一方面,政府把公众参与列为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法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包容也是有限的,政府依然会通过登记注册和网络审查来控制和监管环保组织的活动。不过总体来看,中国政治环境的改变为环保组织开展政策倡议活动提供了 “天时”。对环保组织来说,政府不再是一味限制,而是提供了一定的活动资源和空间。

地利:近水楼台更易开展政策倡议

研究显示,相比于北京以外的环保 NGO,坐标在北京的组织更易于开展政策倡议活动。由于身处政治中心,北京的环保 NGO 在吸引公众关注和游说政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在京环保 NGO 负责人有更多机会与政府官员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在特定情况下,中央政府也希望通过环保组织,向地方政府传达政策信息,并监督其政策执行,让地方政府的行动与中央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

研究发现,目前近半数的北京环保 NGO 参与了政策倡议活动。相比之下,绝大多数地方环保NGO的活动开展依然集中在教育、物种保护等无涉政治的传统领域中。由此可见,地缘因素对于环保 NGO 开展政策倡议活动来说至关重要。

人和:整合人际关系很重要

研究发现,在政策倡议活动中越活跃的环保 NGO,与党政系统的联系越密切。而与党政系统联系密切的环保组织,其负责人基本都是社会精英,如大学教授、资深媒体人等。

这些社会精英具有政治资源,可以更接近政策决策过程,且能与政府机构和企业等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环保 NGO 的领导若能整合政治和市场资源,且其本身又是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那么开展政策倡议活动自然不难。

但是,与党政系统加深联系也会反过来制约环保 NGO 进行政策倡议。环保 NGO 与政府搞好关系,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并采纳,但另一方面也要顾及 “朋友” 利益,不能触及敏感话题。

资金:经费来源更加多元

“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用在环保 NGO 开展政策倡议活动方面再合适不过。由于政府对 NGO 募资的政策限制及社会捐赠的匮乏,资金短缺始终是限制中国 NGO 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年以来,国际组织的资助一直是众多国内 NGO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国际资助方通常不希望受助 NGO 开展涉及政治的活动,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研究发现,凡是活跃于政策倡议活动的环保 NGO,都不差钱儿!

一方面,国内政治包容性的增强,使国际资助方不再那么谨慎敏感;另一方面,除了社会捐赠、组织成员会费之外,NGO 的资金来源也呈多样化,政府购买服务支付的费用成为环保 NGO 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研究表明,在中国政府对环保 NGO 政治包容度提高的前提下,地理优势、关系资源和资金保障,是环保 NGO 开展政策倡议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环保 NGO 如何利用这些要素达成政策倡议的内在机制尚不明晰,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环保 NGO 参与到政策倡议类行动中,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政府官员在环保方面的责任感。但是,环保 NGO 的政策倡议行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决策,通过何种机制增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感,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Zhan, X., & Tang, S. Y. (2013).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resources constraints and policy’s advocacy of environmental NGOs in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91(2), 381-399.

文字编辑:汪莹
微信编辑:邓哲远
图片编辑:江锦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 http://t.cn/RGCasri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我们是政见CNPolitics(微信号:cnpolitics2011)。我们致力于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学术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新知。分享我们的文章,传播更多靠谱观点。
我们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http://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公号)转载请联系授权:Webmaster@CNPolitics.org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