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是恐怖分子的 “好朋友”? | 政见CNPolitics

2016-11-17 王沛楠 政见CNPolitics


摘要

媒体对恐怖主义的报道,可能有利于恐怖主义?


王沛楠 / 政见特约观察员

在 911 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就成为了萦绕在全世界民众、特别是西方国家民众心头难以抹去的一笔暗色。伴随着 ISIS 的崛起,世界更进一步被笼罩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媒体对于恐怖主义的报道也日益增加。从 911 事件、别斯兰人质事件到伦敦地铁爆炸和去年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吸引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只要是对恐怖袭击进行的报道,媒体必然会提及大量有关恐怖组织的信息,包括恐怖分子做了什么、恐怖组织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但与此同时,有学者开始反思:媒体的报道对于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恐怖组织来说,频繁地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未必是一件坏事。媒体即使是以批判性的视角进行报道,也使得恐怖组织的影响力得以扩大。半岛电视台因为播放本·拉登讲话视频,曾被西方学者斥责为本拉登的 “传声筒”。而半岛电视台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比肩 CNN 的顶尖国际媒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获得独家的本拉登讲话视频。这种情形下,本·拉登与半岛电视台甚至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恐怖分子” 这个概念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这让恐怖组织的袭击显得比事实上更多。虽然存在着诸多的恶性袭击事件,但并不是所有事件都是在恐怖组织的控制下进行的,也并不是所有实施袭击的人都是恐怖分子。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却很难将这些问题区分清楚,从而造成了一种  “叙事上的误导”。例如,在今年 7 月 18 日发生的德国火车袭击事件中,作案者并不是恐怖组织的成员,而是受到 ISIS 宣传煽动的 “单独袭击者”。而德国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大多直接将其归类为恐怖分子,并将袭击称作 “发生在德国境内的恐怖袭击” ,造成了德国民众的恐慌。由于媒体的报道,ISIS 随后宣称,这起袭击为其 “欧洲战场” 行动的一部分。媒体如果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件并加以有效地解释,就很容易被恐怖组织用以扩大自己的声势。

为此,BBC 在员工守则中提出,“‘恐怖分子’ 这个概念阻碍了我们对事件的理解……我们必须对事件进行完整的阐释,使用袭击者(attacker)、枪手(gunman)、武装力量(militant)等词,并且避免被他人的用词所误导”。

传统媒体让恐怖组织显得比实际上更有影响,社交媒体则可能充当恐怖分子的招募平台和交流媒介。ISIS 建立 Facebook 平台招募新军,在 YouTube 平台发布血腥的斩首视频。就在 Facebook 推出直播业务后不久,恐怖分子 Larossi Aballa 就在平台上直播他杀害一个法国警察和他的妻子,并把其三岁的孩子扣为人质的过程。统计显示,现在有 63%的美国人利用社交媒体来获取新闻。但是,诸如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媒体没有应对恐怖组织大规模宣传行动的有效措施。除了删除斩首视频等过于血腥的内容之外,社交媒体平台对于恐怖组织的大规模宣传行动几乎无所作为,从而放任 ISIS 在自己的平台上大肆招募各国年轻人。

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规范针对恐怖主义的报道?社交媒体公司是否应当遏制恐怖组织在其平台的宣传行为?媒体应该在全球性的反恐斗争中承担怎样的责任?在恐怖主义已经遍布世界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依然悬而未决。


参考文献
Beckett, C. (2016). Fanning the flames: Reporting on terror in a networked world,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16.9.

文字编辑:江晓楠
微信编辑:方然 
图片编辑:林亦然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http://t.cn/Rt1JGbW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近期文章推荐

解释中国媒体的地域差异:京沪穗对比

信息普及的后果:政治立场趋同还是分裂?

恐怖袭击有刺激示范作用吗?

我们是政见CNPolitics(微信号:cnpolitics2011)。我们致力于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学术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新知。分享我们的文章,传播更多靠谱观点。
我们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http://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公号)转载请联系授权:Webmaster@CNPolitics.org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