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大选的种族因素:黑人拉美人相信“人多力量大”,亚裔却不这么想 | 政见CNPolitics

2016-03-01 刘冬舒 政见CNPolitics
摘要
尽管个人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仍然微不足道,但一定规模的群体对选举结果就能产生明显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势必带来政客们的关注。

刘冬舒 / 政见观察员

美国大选党内初选阶段的 “超级星期二” 来了。这一天,许多个州将进行选举,因此会对初选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候选人们纷纷努力拉票,力求在星期二 “大有斩获”,为最终获得党内提名参选总统奠定优势。

支持我还不够,你得把票投出去

在这种紧张时刻,候选人和他们的团队正紧紧盯着所有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不放过丝毫威胁。在众多因素中,投票率是大家最关心的因素之一:有民意支持是一回事,让支持者真的去投票则是另一回事。上周民主党的桑德斯在内华达州输给了希拉里,事后就在采访中耿耿于怀:如果投票率能再高些,未必会输掉。

桑德斯所言是否属实还很难说,但投票率对选举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选民们常常是一群手握权利但不乏傲娇的群体,影响他们投票与否的因素可谓多种多样,从本区经济发展或选民年龄结构,到投票日当天的天气:毕竟,狂风暴雨的日子肯定让人不想去票站排队投票。然而,风和日丽的天气也未必催高投票率。毕竟,好日子应该用来郊游,而不是用来在各种中老年政客中打钩。
 
好吧,天晴也不行,下雨也不行。这些影响投票率的千奇百怪的因素说明了一个事实:投票是一个从理性角度来说很不划算的行为。去投票无论如何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比如会错过和女朋友的约会,但个人的投票相对于整体而言却又那么微不足道,似乎毫无影响力。正如川普现在选情正盛,支持他对手的选民也许就会嘀咕了:既然我去投票也没法改变大局,那我干嘛要费那个劲呢?

当然,候选人们和他们的团队绝不希望支持者们都抱有这种想法,所以历来选举工程的重点之一都是如何促使支持者们站出来投票。呼风唤雨控制天气自然是做不到,但他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长期以来,从候选人个人特质入手宣传一直是屡试不爽的手法。比如这次总统初选,共和党的克鲁兹就用自己古巴移民后代的身份吸引少数族裔,而希拉里则不遗余力的主打自己的 “女性牌”。

“人多力量大” 更重要
 
在候选人的众多特质中,“种族” 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选民们看到自己同族的候选人,自然倍感亲切,出去投个票似乎也顺理成章。奥巴马的出现似乎更加证实了这一理论:黑人的身份大量催高少数族裔投票率,对他的当选似乎助益良多。

然而,现实似乎并不如理论那么 “完美”。一项针对 2006-2010 年间美国国会大选的研究显示,选民们对同族候选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投票热情。

本种族在当地所占比例才是关键。具体而言,非裔美国人群体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黑人投票率基本不会因为有黑人候选人的出现而额外增加,但黑人聚集的地方黑人选民投票率会显著提高。拉美裔选民也有类似现象,只不过相较于黑人比较和缓。 这似乎显示了一个信息:选民们并没有那么在乎候选人是否 “是自己人”,相反,他们更在乎 “人多力量大” 的逻辑——自己种族在当地越有影响力,就越要去投票。

这一研究揭示,选民并不像我们假设的那样固执认准本族候选人。相对的,他们更在乎的是本族究竟有多大影响力。很显然,当一个族群在当地比例上升之时,他们的影响力也自然就增大了。这也符合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选举动机理论——群体投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让我们宁愿放弃愉快的郊游或浪漫的约会而去排队投票的,是我们所属群体具有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能带来的 “回报”。尽管个人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仍然微不足道,但一定规模的群体对选举结果就能产生明显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势必带来政客们的关注,进而可以作为筹码为本群体争取利益。因此,当选民觉得自己的种族在本地区规模大到可以进行这种 “利益谈判” 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积极的投票。反之,当自己的群体 “太过少数”,投票的动力也就自然不足了。
 
不过,这一理论如果成立,更大的影响恐怕还在于政客们的选举策略上。依靠候选人本身的人口特征来动员选民的策略恐怕有待商榷,政客们更需要的是研究如何在某种族占多数的选区动员该种族选民的支持,即便自己可能是个 “外族人”。而假若我们认为这一对少数族裔的研究可以延伸到其他少数群体或弱势群体,例如移民、妇女等等,那么我们对选举的期待似乎就有了更大的不确定。例如,一直把妇女牌作为自己主打之一的希拉里真的能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获益吗?又比如,身为古巴移民之子的克鲁兹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呢?也许,超级星期二的结果,乃至未来美国大选的走势,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答案。

亚裔的冷漠

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还会看到一些有趣却也值得深思的数据。

作为美国的第一大族裔,白人似乎对自己的种族身份不那么在意。对于白人选民而言,在各党党内初选中,白人选民比例的增加似乎带来了白人投票率的下降。

更神奇的现象发生在亚裔选民中:国会选举中亚裔选民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亚裔选民投票率的轻微下降。比起作为第一大族群的白人对种族问题的 “不经意”,亚裔作为本次研究涉及的四大族裔(白人、非裔、拉美裔和亚裔)中最小的族群,对种族问题也如此淡泊,此中原因,也许值得深思。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比起非裔和拉美裔在美国政治中的团结和参与,亚裔参与美国主流政治的进程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Fraga, B. L. (2016). Candidates or districts? Reevaluating the role of race in voter turnout.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60(1), 97-122.

微信编辑:季文仪   图片编辑:魏子杰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 http://t.cn/RGCasri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我们是政见(CNPolitics),欢迎关注,也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
政见出品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Webmaster@CNPolitic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