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林说礼】第五集 我的位置在哪里



彭林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首席专家。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因该怎样安排的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到不失礼呢?面对不同的人我们究竟是该坐着还是站着呢?人们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那么这个作相和站相得标准是什么?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安排自己的位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将,做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彭林说礼之《我的位置在哪里》。】
  
  【在宴席上、在会场上,我们面对不同的人,我们安排座位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才能呵护“礼”的要求?们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那么这个作相和站相得标准是什么?符合作相和站相物品的标准就合格了吗?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看来,坐和站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好它绝非易事,他与我们的内在素质大有关系,那么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究竟因该怎样安排的自己的位置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将,做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彭林说礼之《我的位置在哪里》。】
  
  坐怎么坐,我告诉大家八个字记住了,以后你全会处理了,这是叫做“在朝序爵”以官位的高度为序。“在野序齿。”以年龄为序。比方我们在家里吃饭,私人宴会以辈分以年龄作为顺序。在家里不论官职。在学校以进学年龄为序。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主任和客人所处的位置是主要包括“方”和“位”两个方面,“方”是指面朝那个方向,“位”是指坐在何处。方位的问题因为关系到主客双方的身份和尊严,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我们知道在古代是没有汽车,那么现在在汽车里,主客的位置应该怎样来安排呢?】
  
  我以前做过这样的蠢事,以前时兴面的的时候,我们请老先生答辩,然后把老先生请到司机旁边的位置,我觉得我很尊重他,我的本意是尊重他,然后我就坐在后面,那么现在人家来请我,我也经常被请坐在那个司机旁边的位置,这其实不经意的时候再错了,现在一般的通例,司机后面的右手位,我们如果标个顺序,右手位是一,左手位是二。司机旁边的位置是最低的,那是个工作人员,客人要扶上车,到了以后那马上下了,去给客人开门。这里面只有一个特殊,假如主人亲自开车来接你,你就不能坐在后面了,你要坐在他得旁边。
  
  【在各种礼仪场所我们要恰当的安排好自己位置,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站和立的选择,那么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我们究竟是应该站着呢还是坐着呢?】
  
  清华大学在1925年,有一个国学研究院,这是中国学说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单位,国学院有四个大导师,就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这四大导师好比山里的泰山,星星里的北斗,简称位“泰斗”。这里面有一位叫陈寅恪,陈先生早年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去留学。他精通文学、史学、佛学、边疆史地,他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八种文字,比方说梵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这都是绝学。所以当时学术界称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这样一个有着很深很广的留学背景的大学者,在他生命体的内部,流淌的是中国文化的血液。我们这里要提到有学生到他家里去拜见老师,到他家里以后,恰好陈先生的父亲也在,那么家里就有三种人,父亲、儿子和客人,在讲的复杂一点有老师和学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谁坐谁站,如果全部坐下就显得陈先生和父亲是平起平坐,那是客人咱们都一样。儿子在父亲面前,永远是儿子不过年龄多大学问多大,是儿子就不能和父亲平起平坐,也不能人学生站着,学生是客人,更不能人父亲站着,所以陈先生安排学生全部坐下,父亲坐下,自己站着父亲身边。这是告诉学生怎么做儿子,怎么做晚辈。这是中国人地待客之道。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尊重,只知道自己,家里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里也是以自我为中心。那莫到了社会上,他怎样能给被人让座呢?尊老就是见到老人在你行为上就要体现出来。在长辈交谈时不要随便插嘴,长辈老师在谈话站着旁边叫“侍立”。我们现在没有尊老的意识。
  
  【今天我们虽然不再要求晚辈,能像古人那样对待长辈,但古人对长辈的那份恭敬之心,依然是我们所提倡的,那么除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坐和立的问题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师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坐和立有该如何讲究呢?】
  
  在学校里,学生坐着老师站着,这学生还不满足,学生给老师提问题,他站起来都不愿意,就在座位上大声的很随意的发问,其实这个是很不礼貌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尊礼重礼的重要表现。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许多公共场合感受到对老人和孩子的体贴关怀。那么,在中国古代,为了体现对老人的尊重,当时的人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有八个字记住了,就是叫做“在朝序爵”,就是以爵位就是他的官位的高低为序。“在野序齿”。在民间以年龄的高低为序。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再要求孩子们像古人那样对待长辈,但古人对长辈的那份恭敬之心依然为我们所提倡。那么,除了面对长辈,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师生之间,面对为我们传道授业的师长,“坐”和“立”也有很重要的讲究。“坐”和“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姿态。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那么,这个“坐相”和“站相”都有什么标准?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知礼懂礼的人呢?
  
  坐得时候上身要正直,坐站都要真正,内外是一致的,
  
  一个人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父母要注意从小进行培养。那么对于我们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坐”和“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姿态。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那么,这个“坐相”和“站相”都有什么标准?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知礼懂礼的人呢?】


  坐的基本要求是上身端正。中国人文化里面,做人要正直。这个正首先是内心的正。坐也得正,坐要有坐相。平时,要看什么情况,与长者在一起,聆听长者的教诲,椅子不能坐满,只能坐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能坐得满满的,更不能架着二郎腿。我见过一个领导,手叉开,架在沙发上,这与身份不符,显得傲慢。坐要坐得端正。不能架二郎腿。还有腿得并拢。古人认为人双膝叉开,不雅。箕踞,是不礼貌的。放肆的人,才会如此。刘邦一次接见张敖,人家给他拿东西,执礼甚恭,刘邦箕踞而骂。今天仍然叉开双腿,不礼貌。特别要强调的是,走到任何一个单位,要讲演,往往不愉快。几百个座位的教室里,最前面的地方坐着少数几个人,越靠后越满,古代坐讲究不能留虚席。要从前往后坐,迟到的进来不影响大家,如果留着虚席,不尊重。


  说到站,想到要站直。身体的脊椎要自然状态,不正,只能影响内在的正直。所以古人讲内外互相提示。勿跛倚,靠着没有站相。西方人讲立正。我曾间同学,什么是立正,同学熟练告诉我,抬头,挺胸,两手贴着裤缝,这是仪,不是礼。是外在的,不是内心的。中国人讲立正,不一样,钱穆先生49年时到香港,后去了台湾,八十岁时眼看不见了,开始讲述自己的一生,有书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这里面有一个东西我看过很感动。讲在江苏一所学校当老师,当时有一位老师教体育,叫刘伯能。钱先生说刘伯能在操场上喊立正,马上接着说,立正时,要做到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能够凛然不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两把刺刀架在前面不为所动。


  立正要往内求,然后外发,做到始得为立正。遇到烈日强风阵雨,“汝辈,非糖人,何怕日?非纸人,何怕风?非泥人,何怕雨?怕这怕那,你何时能立?”做大丈夫,怕这些刮风下雨吗?这就是中国文化,就算刮风下雨都在教你做人。气要养,在礼仪场合的立正是要内外兼具。




赠送传统文化学习大全集点击查看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 》系列1大全集 珍藏转发 功德无量!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 》系列2大全集 珍藏转发 功德无量!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 》全集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