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礼记·学记》第十四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0-11-15


第十四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尊敬的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礼记•学记》,请大家请出经典。我们看第七自然段,请大家来把经文读诵一下,“今之教者”预备起。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这一段讲的是教、学的失误。“今之教者”和“古之教者”,作了一个对比,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形式上我们看有几种。其中一种叫“呻其占毕”,“呻”是吟读,读诵的一个名词,“占毕”是简册,就是书籍的意思,如果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话,“呻其占毕”就是照本宣科,可能只是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来解释。

 

因为经典的含义很深广,如果不能够深入,只是表面的意思讲一下,可能会有一些误会,甚至是疑惑的地方,所以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怎么样避免这样的过失呢?就是我们一定要深入经藏,深入地理解,不然的话也仅仅变成言语文字的解释了。

 

如果这样的一种学习,因为自己理解得不深入,因为不深入, 所以不会有法喜。除非学生的资质很高,你哪怕没有讲清楚,他也能够理解得很深入,但这样的学生很少。大多数还是懵懵懂懂,如果自己理解很有限,那讲来讲去,听的人、学的人,会不会理解更有限?(会)。

 

如果自己学习没有法喜,因为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个法喜就不容易出来。大家学习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有的时候好像觉得很平淡的一句话,突然不定哪个因缘触动到你的灵感了,大家有灵感吗?(有)。在哪?觅灵感了不可得,但是又确实有。

 

这个因缘每个人不一样,甚至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一样。但是好像你对一件,或者读经典或者学习,感觉好像很平淡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也好,还是触动到你的心灵的灵感也好,有没有一下子精神头就来了?(有)。

 

我想都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如果教的人这种灵感少,学的人可能会更少,就变成了照本宣科了。如果这样的一种学习或教学,不能够把它突破的话,学着学着就会没有兴趣了,就不爱学了。

 

“多其讯言”,就是用一些难题考倒学生。在现在某些学习的状态下,教科书上面的题目难不难?(不难)。辅导书上的题目难不难?(难)。有的时候难到连老师都不一定做得出来。那是不是出难的题把老师和学生都考倒了,就代表我们的水平很高呢?

 

首先一点,水平高不高?真高。但是又能证明什么呢?但是我们是不是出题简单到一加一等于几?(不是)。这个也有点不合理。所以这个题目的难度要跟学生的程度,还有学生的进度要能够相符合。太容易了,他觉得学起来太简单;如果太难的话,而且一次又一次被考倒,有的时候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所学的,对老师也没有信心。

 

那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呢,也是要能够调整我们的标准和高度。这个调整的标准和高度,是不是以老师的心情好坏呢?(不是)。心情好怎么样,低一点,心情不好呢,统统不过关,那这样子就不好了。

 

这个程度的高低由什么样的情况来定呢?大概大体,是不是以这个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呢?(不是)。是不是以这个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呢?(也不是)。大概中等,大家也会发现考试卷当中,有一些基本题,你说是送分题也行,还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一些考核,那个都容易答。

 

还有一些思考题,有的有一点深度,经过一些思考,认真的读书,大多数还都是会答,除非粗心有答错的。有没有少数的题是特别难的?(有)。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有没有一些学生做这样的题很开心?(有)。你们是属于那种做简单题很开心的,还是做难题很开心的?慢慢地要把水平提高一些。

 

所以我们教学不是以难倒学生为我们的目的,但是需要不需要让他们知道学问有难度呢?(需要)。所以这个尺度你没法说一定要多高,因为它没办法用,比如说光线,你用亮度多少多少,用数字把它标出来,这个难度完全是相对的。甚至是同一个人,他学习一段时间,他的进度和他的状态,你应该怎么去调整,所以教学应该是活的。

 

但是有时候,听一个方法,听一个道理,你不能够正确地理解,就可能产生一些偏差。比如说孩子需要不需要鼓励?(需要)。如果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有没有鼓励到最后,孩子听不得半点批评的话了?(是)。这个就是鼓励到最后只能听好话,甚至不鼓励他都不愿意去学习了,这个就产生了一种误会。

 

有没有说孩子要严格要求的?(有)。如果你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正确地来使用的话,有没有把一些孩子给严格要求到眼泪汪汪的?(有)。甚至有没有要求到,见到老师就发抖的?(有)。你说我是按照要严格要求啊,或者说我要用爱来关心他呀,其实这些话本身有没有错?(没有)。那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呢?

 

就是学的人没学懂,哪怕教的人教得很正确,他在告诉你要鼓励的同时,也会告诉你要适当鼓励,结果他把“适当”两个字忘了。他就一味地去鼓励,“爱心伴孩子成长”,但他对爱心的理解就是呵护,就是关怀,就是不要让孩子受到一点点的委屈。

 

那这样子的爱心成长起来的孩子好像在什么环境成长的花朵?(温室)。你就会发现他受不得一点点的风吹雨打,这样爱的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害了他,虽然你不是有心害他。当然这有好几个方面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

 

就举个例子,照本宣科也好,难道不要照本宣科吗?有时候你要看,是不是撇开经典,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不是)。要不要按照经典讲?(要)。按照经典讲又会出现叫照本宣科,这个不行。那你说要不要给孩子一些压力或者是一点动力,让他了解学问得来不容易呢?(要)。要,但是难到最后,他好像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感觉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

 

所以任何一个道理 ,或者我们教学的理念,或者教学的方法,讲的人尽可能要讲清楚,要把几个可能出现的失误要举一下,如果你没有举出来,听的人如果理解力差,他只看到好的一面,没有看到负面的一面,他用下去问题就会很多。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讲的人讲清楚了,麻烦的是什么呢?听的人只想听自己喜欢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讲了对孩子要有爱心,“爱心伴孩子成长”,同时也讲到了“教不严,师之惰”,也讲到了“夏楚二物”。比如这些道理,我们讲教的人把它尽量地讲清楚讲明白,讲周全了,但是麻烦的是听的人。


如果那个特别特别有爱心的人,他听到这两段之后他会取哪一段?爱心伴孩子成长。“夏楚二物”呢?不行,我小时候就是被打到厌学,他自己有创伤,觉得那是很可怕、很恐怖的一件事情,他就把那个甚至忽略,选择性的,没有去运用。

 

那这个时候是他学习,他容易出现偏颇的地方,所以学习一定是要用清净平等心。尽可能往那个方向走,不然我们的性格或者是刚,或者是柔;或者是强,或者是软;或者是啰嗦,或者是简单。好不好呢?各有各的好。

 

但是你如果不能清净平等,你的性格刚的一面在某种角度是好,但是比如说性格刚的一面,强的一面的那个人,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那个人,同样在一个课堂听的课,刚刚还记得吧,“爱心伴孩子成长”,“夏楚二物”,他会往哪个方向去走?

 

“夏楚二物”,而且振振有词,老师说了“教不严,师之惰”,我不能够懒惰,我不能够对你们不严格要求,对不对呢?其实你们从这里就看到,有偏颇的地方。所以学问呢,一定是要能够深入,而且叫圆融。不敢说大开圆解吧,但是我们至少要圆融地来理解。

 

所以“攻乎异端,斯害也矣”,就是照本宣科,他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只是说我们要照经典,我们要严格依照经典,一个字都不能够有自己的意思,这句话有没有错?(没有)。没有错,但是他会不会就执着在这句话,执着在他自己的理解,以至于教到最后僵化了,甚至是死板了。

 

死到那个字,就是那一句话,那你看这样的学习 ,就会“呻其占毕”。因为我们看到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甚至有的时候小孩子犯错误了,有没有关小黑屋的?你被关过?其实那个也很麻烦的。

 

你想想,那个调皮是调皮。我们打个比方吧,有没有罚跪的?其实不管是关小黑屋,罚站还是罚跪,它都是一种手段,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通用?(不是)。有的罚跪,他那个惭愧心,恭敬心就起来了。

 

有的你这样做之后,他反而对孔老夫子反感,甚至如果关小黑屋,他会产生一种自闭,或者性格就有点扭曲了。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学的人要能够认真地、谨慎地来使用的,不使用的话你的一些教学没有办法贯彻和实施,但是你使用的不恰当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像我们用药一样,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原理原则就那几条,恩威并施也好,还是亲师配合也好,如果把一些原理原则你收集收集,应该不超过十条。大概两个小时你学一下,就大概能有个了解。

 

但是要把这十条原则用在你的教学当中,会有多少具体使用的变化?有多少?二十种吗?一百种吗?(不止)。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变化无穷的方法。如果你只是执着在你的一点浅薄的理解,甚至你的性格还有一些不太健全的,比如说你特别软弱的,你是一种教学的情况;你是特别刚强的,又是一种教学的情况,这些都容易走偏激。

 

所以各种的方法,我们一定要正确地来理解和使用,避免抓住哪一句话,你说有一些话是不是师长老人家讲的呢?是师长老人家讲的,但是针对哪一种情况讲的这句话和这个道理?不然的话就会生搬硬套,断章取义。

 

其实不是那个意思,或者在特定情况下你这么去做,但是他把它作为一个都要这样去,一个标准去,结果造成的问题是很麻烦的。“斯害也矣”,害谁了?我们就以教学来讲,有没有害了孩子?(有)。害没害自己?(害了)。为什么出这种情况呢?

 

就是我们在学的时候没学懂,学得一知半解,学了个皮毛,就开始去教人了,所以就会出现……偶尔也有好的,因为你正好“攻乎异端”,正好用对人了,是吧,会不会一下子效果真好,关两天,从此以后就改邪归正了,你就会发现真好。

 

所以他就会一直把这个经验带到他所有教学的环境中,见到孩子不听话就怎么样?(关小黑屋)。你们会发现偶尔有几个孩子会受益,但大多数呢,性格啊各方面都有点扭曲。他不是故意的,但是还是要负因果责任的。“斯害也矣”。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圣贤教诲,重要的是不是哪一个方法?(不是)。方法重不重要?(重要)。重要,但是不是执着在哪一个方法?(不是)。最重要是你用什么心来学习这个方法,来用这个方法,大家能理解吗?(嗯)。

 

就是我们的德行,就是我们的格物,就是把我们的内心很多有偏颇的地方,我们讲诚意正心吧,你这个心正了,当我们把心正了的时候,任何的方法,甚至比较土的方法,比较笨拙的方法,你这个心正的人,用起来会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会)。

 

但是如果心不正,最好的方法,最玄妙的方法,用起来的结果会不会好?(不会)。这就出现“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不是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你说按照经典来学,这个本身没有错,要给孩子一些思考,给他一些难题也没有错。要不要有的时候进度要快要慢?(要)。“及于数进”,这里面犯的错误就是赶进度,为了教完而教完,这个是一种。

 

但是能不能无限期地慢慢地拖下去呢?(不能)。要掌握好进度。或者我们今天把这里犯的几个错误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话,综合起来和大家报告一下。“呻其占毕”是照本宣科,“多其讯言”是考倒学生,“及于数进”是赶进度,“而不顾其安”是不去管孩子是不是心里很安定,或者能够吸收和接受,“使人不由其诚”,所以就会出现这些问题。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要不要遵循经典?(要)。我们讲教科书也好,经典就是我们的教科书。师长老人家说现在人要费大量脑筋编很多的教科书,好不好编?(不好编)。你有其位,你有编书的地位,你有这个条件,不是谁想编就编。

 

是不是我们今天是一个编辑,或者是你有条件来编教科书,你就去编这个教科书呢?(不是)。有其位还得有其德,你光有其德无其位,你能不能跑到教育局说,“领导我来编本书”?不可以。哪怕你真的是夫子老人家那样的德行学问也不可以。但是你是个处长,是一个教育专家,你不理解就去编也不行,所以他必须是“有其位有其德”,具备这个条件,你才能编教科书。

 

而现在这个时代,这几种条件要具备容易不容易?(不容易)。很不容易,既然不容易,我们退而求其次,有没有古人把很多小孩子的学习,怎么学的宝贵经验用一些经典的形式传承下来?(有)。虽然有一些他那个时代的一个生活情况,但是你稍微变一下就好了。所以师长老人家讲,不用自己再去编什么教科书了,几千年的经验,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很多都是你来学习的,那我们要遵照经典。

 

“多其讯言”,我们讲考试应该叫什么?检验学习。“及于数进”是把握进度,从方法本身来讲,这几个方法有没有问题?(没有)。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和“及于数进”呢?原因出在哪里?出在这个地方(心不正)。

 

所以任何的方法到他那里,他就往哪个方向走?(攻乎异端)。他也好像是我依据哪句话,我依据哪个方法。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就会“不顾其安”。或者是他没觉察到,或者觉察到之后他忽略掉,他还是很执着自己的想法,就是他不会及时地调整,“不顾其安”,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要观察到的。

 

“使人不由其诚”,这前后都是相关联的。“今之教者”,出现了“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这样不是很好的一个结果的背后,我们找原因,原因在哪儿呢?

 

有没有他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好的(能力),他当然比学生程度要高一点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可以去教的情况的时候,这个时候能不能轻(易去教)?你说哪个老师一下子达到很高也不容易,但是需要具备一个基本的、差不多的条件的时候再来教。

 

能不能把刚才讲到的一些(情况)避免掉?(能)。不但避免掉,有没有可能还能够把这些方法用的合适和恰当,让所学的人心生欢喜心?(可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它跟另外一个字就有很大的关系。有没有人天生就是会教的人?(没有)。夫子老人家都没有说我是天生的,一定要介绍一下啊。他最初是从什么都不懂,从哪个角度开始成长的呢?(学)。

 

“今之学者”,所以从这个不好的结果的背后,我们发现源头还不是出现在你这个(教)问题上,这个已经出问题了,而是在它的源头,在哪里呢?学的地方。所以我们学,一定要有好的正确的心态,再配以良好的方法,这些任何的方法到别人那里就会出现另外一个情况,但是到你这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好的情况。

 

不然的话,后面的一个效果就是“故隐其学”,就是这个“学”,对他造成了一种伤害,一种伤痛,提起学就有一种难言之隐,这种难过。对老师,甚至是对很多,所有的老师,是不是只是不喜欢他认为伤害他的老师呢?(不是)。他会不喜欢哪些老师?(所有的)。几乎是所有的老师。这种情况就不好。

 

“苦其难”,感觉学习是一件很艰难困苦,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有时候叫“不得不学”,那如果有机会让他选择可以学可以不学,他会选择哪一种?(不学)。不学了,甚至把书从五楼从六楼就撕了丢下去了。如果是这样的一种学习,他又能得到多大的利益呢?

 

虽然读书让人有德行有智慧,有无量的宝藏,但是对他来讲,是一件难过的伤心的回忆。而造成这种难过伤心的回忆,有时候我们讲得深入一点,不是别人造成的,是不是那个老师造成的呢?跟大家讲,是自己的内心有偏颇和不端正的地方。

 

就像刚刚讲到的,如果今天我们是很有孝亲尊师根基的学生,哪怕是那个老师用的手段有点极端,假设把你关小黑屋了好吗?害怕不害怕?(害怕)。不害怕是假的,现在你们一定要回到几岁大的时候?七八岁,不管男孩女孩,你别看那大男孩长大了以后二十七八岁大小伙子,七八岁还是很脆弱的。

 

但是如果这个七八岁的孩子像陆绩一样,像传统文化“家有塾,党有庠”,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根基,哪怕他到了小黑屋,感觉有点恐惧,稍微心定一定之后,他会想什么?他会不会冷静一下?为什么被关起来?是不是老师闲的没事了?(不是)。

 

首先一点要肯定,病态的咱们就不要讲了好吧,咱不讨论病态的,咱讨论正常的,都是因为犯错误了嘛,而且一定会跟你讲你哪里犯错误了,或者他自己,很少说第一次犯错误就关进去的。大多数都是三令五申之后,淘气,不听话,关进去了。

 

其实关进去背后是让他思考一下,你不给他一点小小的惩戒,因为小孩子恐惧嘛,就那么一点点的认知之后呢,让他有一点点的,做错了事情他会受到一点惩罚的时候,他会思考,我下次不能再犯这个错误,这是一点。如果他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一种方式,对他有没有帮助?(有)。

 

那你说对老师的一个态度,如果他改正了自己的这个坏习惯的话,改正了自己的这个错误的话,他会不会对老师的教导生起一种感恩的心?(会)。或者对老师呢会认为老师是为我好,哪怕是暂时不好的一种方式,这个孩子的心态会不会不健康呢?(不会)。会不会出现“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呢?我想就不会了。

 

就像大舜一样,有些人在那个环境可能对父母不但是颇有怨言,甚至恨得不得了。但是大舜恨吗?(不恨)。不但不恨,而且还反省,改过,对父母生起的是感恩的心。

 

所以传统文化圣贤教诲的学习大家知道根在哪儿了吧?(孝亲尊师)。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不怕,任何环境只要你有孝亲尊师的根,你都出来了,你没有,什么样的环境你都不容易出来。

 

有没有一些孩子,他学习的环境很理想,硬件条件,软件条件,生活条件,家庭条件,老师的教导是最理想的一个环境?(有)。但是不是都能够成长或者是深爱他所学的圣贤教诲呢?(不一定)。为什么呢?没有孝亲尊师的根。

 

就算是你一点惩罚都不要,一点伤害都不要,因为生怕他(受到伤害)。现在老师教学跟大家讲也不容易了,你说要不要讲一点批评的话呢?(要)。但是讲一句批评的话老师难过半天,甚至提心吊胆半天,不知道哪句话伤害到一个幼小的心灵,从此以后“我的人生就是被你给毁了”。您觉得怎么弄?没人敢了。到最后只能是过得去就好了,因为真不知道你哪句话听得进去,还是听不进去。

 

诸位学长,咱们是那个特别脆弱的人,还是心如铁石的人?心如铁石也不行,心如玻璃,应该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有感恩的心,骂你,你也会想到是为我好,所以“父母责”他为什么能够“顺承”呢?所以尊师的基础建立在孝亲的基础上。

 

他连他爸爸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一句批评他都和你顶嘴,甚至翻脸,老师的话,你还敢说吗?这种孩子老师一定对他客客气气的,一定是不敢说的,说完这个孩子整个一生的痛苦全都……这个是讲起来无限感慨。

 

将来大家多多少少都会面对的,虽然要面对,我们还是要尽我们的一份良心。你要做到十全十美,恰到好处,夫子老人家都未必能做得到,那更何况我们还在学习当中,但我们应该要尽我们的全力。哪怕别人再怎么说你,甚至是侮辱你,讽刺你,你也应该要去承担,要做好的。

 

“虽终其业”,时间也花了,精力也花了,也完成了学业,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去之必速”,就是学得快也忘得快,为什么忘呢?他内心反感。所以这种教学的结果是不能够作为典型的。

 

“教之不刑”,这个“刑”是典型的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典型,什么典型?反面的负面的。所以正确的我们要知道,负面的反面的也要知道,我们应该要遵照哪一种好的教学。前面是“长善”,长善的效果就是“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哪怕完成了学业离开了学校,但是他还会一直保持不改变。后面这一段是“救失”,你首先要知道失在哪里,才好救。

 

所以教育要符合教育的规律,或人成长的一些规律,有时候你要看具体人的根性,可以严格要求的你就严格要求,不可以严格要求的你就不要严格要求,可以爱护的你就爱护,爱护又让他产生执着和误会甚至是猜疑的,你可能就要跟他保持距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图片视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