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应篇汇编》第三十六集(上)

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传统文化育天下

一叶知秋


历代因果事迹汇编





      

 | |︵︽感应篇汇编︾序一︶




尽在其中矣。


若复精而求之,则成圣成贤,


之于行事者,即是大福之人。


反覆玩味者,体之于心中,见


能一线到底读去,息心静气,


凡得遇之者,即是有福之人。


之王,实为一切善书之王也。


︽汇编︾不独为︽感应篇︾注


汇编






第三十六集

(上)

刘丹丹老师  习


课程音频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讲课音频

课程视频




 讲 解 

尊敬的诸位学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跟大家一起学习《感应篇汇编》,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2页,我们从中间这一段开始学起。这一段还是接着上面的《孝弟论》里面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原 文 

又曰:“天下之所以纷扰不靖者,只是强心猛气,勃而为怒,斗而为力,奔突而为攻战争逐。涿鹿之兵,七雄之虓阚,潢池、渔阳之鼙鼓,看吹息其间而翻浪乾坤者是甚么?其初只是些些戾气横在胸臆间,渐渐相触发起来,咽吐不下,于是抗拒父兄,傲慢长上。


 讲 解 

“又曰:‘天下之所以纷扰不靖者,只是强心猛气,勃而为怒,斗而为力,奔突而为攻战争逐。’”这一段讲的是天下之所以纷扰、动荡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强心猛气”。“强心”就是好胜好强的心,“猛气”就是凶猛的气势,这是比喻一个人的心气比较高。

 

“勃而为怒”,稍稍不如意,马上就会大动肝火,脸色就会变,就会发脾气;“斗而为力”,进而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发生战争;“奔突而为攻战争逐”,冲突再往上演变,那就是战争,后面给我们举例子。

 

“涿鹿之兵,七雄之虓阚,潢池、渔阳之鼙鼓,看吹息其间而翻浪乾坤者是甚么?”“涿鹿之兵”,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发生在四千五百年前,黄帝、炎帝和蚩尤三方作战,原由就是因为在九夷部落的蚩尤,他们想占领炎帝部落的土地、田地。

 

其实他们本来在九夷这个地方就已经非常好,但是蚩尤兄弟,他们一共是八十一个人,一共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位首领,他们性情比较凶狠,比较好战,不听当时炎帝的命令。那这里的炎帝,不是我们尝百草的那位炎帝,这里的炎帝是炎帝的第九代,“榆罔”。

 

“神农氏”,这个部落的首领都称为“炎帝”,所以我们讲的“炎黄子孙”,“黄”是黄帝,那这个“炎黄”的“炎”,指的是第一代的神农氏的首领炎帝,就是“尝百草”的那位炎帝。

 

第九代炎帝榆罔,打不过蚩尤,所以就向北去找黄帝,希望他能帮忙,把蚩尤赶出他们的领地。因为打了好几次,都没有把蚩尤驱除出去,后来在涿鹿这个地方,终于最后一战,把蚩尤赶走了。所以这里讲的是,用这个例子来告诉我们,起兵作乱的,都是有原由。

 

“七雄之虓阚”,“七雄”指的是“战国七雄”。大家了解,周朝分为西周跟东周,到了东周以后,东周的前期是春秋时期,春秋的后半段称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而“战国七雄”原本都是周朝的诸侯,那他们为什么后面,有周天子在的时候,七个诸侯国,都还能够争胜斗强,它的原因在哪里呢?这个都是给我们提出疑问。

 

“潢池、渔阳之鼙鼓”,“鼙鼓”指的是以前军队当中,用来敲的那个小鼓,以前打仗的时候,要吹号,击鼓、鸣号。“渔阳之鼙鼓”,“渔阳”是在蓟县,唐朝的安禄山驻军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讲到“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在这个地方起兵要叛唐。

 

“渔阳之鼙鼓”,讲的是渔阳郡响起了战鼓,就是战事要爆发。“潢池”是池塘,小水塘的意思,有句成语叫作“潢池弄兵”,就是在小水塘里面,开始要作乱了,这个比喻是微不足道的,就是比较小的一些动乱。但是不管是小的,还是大的,小到“潢池、渔阳”,大到“七雄”,到蚩尤作乱,这些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会起兵作乱呢?

 

“看吹息其间而翻浪乾坤者是甚么?”在起兵作乱的过程当中,我们仔细去看,那个兴风作浪,发起战事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是什么事情会让他们做出这样的行为呢?

 

“其初只是些些戾气横在胸臆间”,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点点的暴戾之气,橫隔在自己的胸中,或者是在自己的心中。“渐渐相触发起来,咽吐不下,于是抗拒父兄,傲慢长上”,刚开始只是一些小小的不如意在心中,但是慢慢地这些不如意开始发酵的时候,这个时候又不能发作,然后自己又咽不下这口气,就是自己不能把它化解,这个时候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于是就出现了,“抗拒父兄,傲慢长上”的一个情况。


 原 文 

此抗拒傲慢的根苗,便是会挟持官长的,便是会椎埋报仇的,便是会不逞啸聚的。故《易传》曰:‘讼必有众起。’不止是讼于官长。自家有逞是非、争胜负的心,而蹶张横行之势已见矣。尧说丹朱曰:‘嚚讼可乎?’而禹之戒曰:‘无若丹朱傲。’究其‘讼’字,只一‘傲’字。



 讲 解 

“此抗拒傲慢的根苗,便是会挟持官长的”,而这样子的一种,对长上抵触的行为,或者是这样的一种,比较细微的苗头出现的时候,那这样子的,就会“挟持官长”。“挟持”就是用比较强大的力量去要挟,或者是强迫,甚至是气势上面盖过长上。

 

“便是会椎埋报仇的,便是会不逞啸聚的”,“椎埋报仇”,“椎埋”的意思是,把人杀了以后,把他埋起来,这个叫“椎埋”;“椎埋报仇”就是为了报复对方,然后动起了杀机。

 

“不逞啸聚”,“不逞”是指不逞之徒,因为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叫作不逞之徒,“啸聚”是互相招呼着聚集在一起,那“不逞啸聚”的意思,就是那一些心里面有强烈不满的人,互相地招呼着聚集在一起。

 

大家想一想,他们聚集在一起能做什么呢?那就是聚集在一起作乱。所以,天下“纷扰不靖”的源头,在这里把它找出来了。古人真是有智慧啊,看事物看得清楚,很多如果不是古人这样讲出来,我们真的是看不清。

 

“故《易传》曰:‘讼必有众起。’”这是《易传》上讲的一句话,争讼必然有众人起来参加相斗。“不止是讼于官长。自家有逞是非、争胜负的心,而蹶张横行之势已见矣。”不止是与官长,长官发生是非争辩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家里就开始,有“逞是非、争胜负的心”。在家跟谁逞是非、争胜负?跟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就有这颗心。“蹶张”是气势汹汹的样子,“横行”就是横着行走,那就比喻肆无忌惮了,说明在家脾气就不好。

 

“尧说丹朱曰:‘嚚讼可乎?’而禹之戒曰:‘无若丹朱傲。’”这两句话讲的是一个典故。尧帝是圣人,他要传位的时候,年纪比较大了,想要传位,要有接班人,当时就跟一些长老在商量,谁能接他的这个位置,当时长老们就推选了好几位,结果尧帝都讲到,不太合适。

 

后来其中有一位长者,就讲道,说尧帝呀,您的儿子丹朱很贤明,他可以接你的班。尧帝听到以后,就讲道,“吁!嚚讼可乎?”这个“吁”的意思就是咦,咦!惊讶、感叹、叹息。“嚚讼可乎?”“嚚讼”指的是这个人,做事情比较狂妄,“嚚”是指言不忠信,谓之嚚,“讼”是指好争讼。

 

尧帝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了解,他讲道,说丹朱这个人,他非常的狂妄,而且很喜欢跟人争辩,他怎么可以做接班人呢?所以一下子就把他给否定掉了。当然后来尧帝选择的是大舜,来接他的天子之位。

 

等到舜后来做了天子以后,他在要退位之前,他也想到天下要传给谁。大舜他的天子之位也没有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大禹。在传位给大禹的时候,舜帝就跟大禹讲道,这个“戒”就是戒告、劝谏他,就讲这么一句话:“无若丹朱傲。”千万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啊!“究其‘讼’字,只一‘傲’字。”人为什么会发生争讼、争斗的现象呢,或者是竞争的现象呢?就是一个傲慢的“傲”在里面。


 原 文 

所以事亲而傲,必不能孝;事长而傲,必不能忠;治民而傲,必不能仁。只一‘傲’字,便做成济恶不才之归而不能解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骄泰以失之。骄泰的人,亢高傲慢,贵己而贱人,是己而非人,智己而愚人,有甚么心情计民利病,念民疾苦?《大学》一书,自齐家以至平天下,都不外孝、弟、慈,则骄泰的人,分明是不孝、不弟、不慈也。然虽不孝、不弟、不慈,终比别人不同。



 讲 解 

“所以事亲而傲,必不能孝”,做子女的,心中充满着傲气,在家一定不是一个孝顺的子弟。“事长而傲,必不能忠”,对于尊长不敬重、不悌,将来他出去做事情,一定不能够对长官尽忠。所以,你看“忠”不仅仅是把事情要做好,心中没有“敬”,这个算不了忠。

 

“治民而傲,必不能仁”,如果你是父母官,不管是大的长官,还是小的基层官员,只要你是“君”,在上位,如果你有傲心的话,傲慢的心、高傲的心、瞧不起别人的心,你对大众、对你的属下,一定不会仁慈。偶尔的仁慈,这不是一个常态;真正的仁慈,你得把心中的傲慢去掉,你那个仁慈之心,才会流露出来。

 

“只一‘傲’字,便做成济恶不才之归而不能解救。”这是讲,只是这一个“傲”字,你就变成了一个不才子,“不才子”就是不能成才的子弟,你就属于那个“不才子”之内的了,任何人都帮不上你。因为这个“傲慢”就像一颗石头一样,堵在自己心中,谁都没有办法帮你跨越进去,只有你自己把这颗石头,把它化掉。“济恶”是相助为恶的意思。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骄泰以失之。”这是给我们做总结,也是给我们做劝勉,用的是《大学》里面的一段话,“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你就知道,这个“傲慢”对人有多大的伤害。

 

“骄泰的人,亢高傲慢”,这是指骄傲自大的人,他有哪些表现呢?“亢”是高的意思,就是高傲,而且是极度的高傲,非常的高傲,“亢高傲慢”;“贵己而贱人”,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力强,认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强;“是己而非人”,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别人都不如我们;“智己而愚人”,认为自己有智慧,别人都很愚痴。

 

“有甚么心情计民利病,念民疾苦?”如果心中是这样的心念,那你又怎么会去考虑到大众的利弊得失,你怎么会去体悟到老百姓,或者是民众的疾苦呢?因为你心中只有自己,装满了自己,任何一个人都容不下。

 

“《大学》一书,自齐家以至平天下,都不外孝、弟、慈”,《大学》这一本书里面,讲的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那这些道理,它的基石在哪里呢?就是在“孝、弟”和“慈”。

 

“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孝顺的人,他才可以对长官忠诚;“弟者,所以事长也”,只有有悌弟的心,他才能敬长、尊长;“慈者,所以使众也”,能够做一个好领导,一定是一位很仁慈的人。

 

“则骄泰的人,分明是不孝、不弟、不慈也。然虽不孝、不弟、不慈,终比别人不同。”这个“终比别人不同”,是指在长上面前,还是有别于在其他人面前,他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


 原 文 

故虽有至刚,而不能不为亲者下;虽有至戾,而不能不为长者屈。此便是天性不可解的。试观不孝的人,到人前亦自检饰些些。若使之己坐父立,他决定不安。又如道他孝则喜,道他不孝则怒。此亦是人根未断处。此未断处,便是血性所入,便可容吾感化。所以孝子悌弟,于其间一拨便转。



 讲 解 

“故虽有至刚,而不能不为亲者下”,虽然自己性格比较刚强,但是在父母面前,不得不低下;“虽有至戾,而不能不为长者屈”,虽然脾气很大,性格比较强硬,但是在长上面前,不得不卑下下来,谦卑下来。

 

“此便是天性不可解的”,这个是天性,为什么是天性呢?“试观不孝的人,到人前亦自检饰些些”,即使不是很孝顺的人,但是在别人面前,总还是会做点样子,做个好样子。“若使之己坐父立,他决定不安”,如果让他自己坐着,父亲在一旁站着,他心里一定很不安,因为这个是天性,是性德在起作用。

 

“又如道他孝则喜,道他不孝则怒”,你说他孝顺父母,他也会很高兴;如果你说他不孝,哪怕他真的不孝,但是他听到以后,也会很难过。“此亦是人根未断处”,这是他做人的根本,他没有断,还在。“此未断处,便是血性所入,便可容吾感化。”这个没有断的地方,正是良知、良能所进入他内心的这个地方,也是我们可以去转变他的地方。

 

“所以孝子悌弟,于其间一拨便转。”所以自身有道德、有孝心、有悌弟精神的人,在面对这些不孝、不悌的人的时候,因为他迷惑了,他才会不孝、不悌,那觉悟的人,在他们面前,稍微给他们点拨一下,他们自己就会知道,“哎呀!原来这样做是不对的。”


 原 文 

如郑庄公把自家母娘休了,颍考叔食肉遗母,关他甚事?却便幡然悔悟。又如子皋居丧,泣血三年,未尝现齿,何预成宰政事?然却成人之兄死,因子皋而为之衰也。此其间不知所以感、所以应,无形相触,翻动肺腑,正是莫为之天、莫致之命在是。前辈施佑兄弟争田,因与严凤舟次语及产事。凤挥泪不止,佑大感悟。此等事皆是不可晓的。严公自家孝友,何事管著施家,为之涕泪纵横?且不知何以一滴滴落向施君肚里去也?



 讲 解 

下面给我们举例子。“如郑庄公把自家母娘休了,颍考叔食肉遗母,关他甚事?”这一段讲的是一则典故,讲的是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来孝顺母亲的一个典故。颍考叔他是春秋时期,在郑庄公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颍”是一个地名,是指考叔这个人在颍地,他管理颍地,所以叫“颍考叔”。

 

郑庄公他的名字叫寤生,寤生就是逆生的意思,就是他生下来的时候,出生的时候,一般的小孩是头先出来,脚最后才出来,可是郑庄公出生的时候,跟一般的小孩不一样,他是脚先出来,然后头才出来。

 

所以妈妈在生他的时候非常的辛苦,那估计母亲难产,受了很多的疼痛,所以他出生以后,妈妈不太喜欢他,他的母亲姜夫人,不是很喜欢他,母亲很喜欢庄公的弟弟,非常喜欢他的弟弟。

 

但是郑庄公他是长子,所以在立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郑武公那当然是立长子为太子,他的母亲好几次都劝她的夫君,能够改立她的小儿子“段”为太子,但是都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因为古古相传,“立长不立幼”,这是规矩。

 

等到郑武公去世以后,庄公即位,庄公即使即位了,他的弟弟因为从小受他母亲的宠爱,所以恃宠而骄,性格非常的跋扈、任性。所以在哥哥已经做了国君以后,他还希望他的母亲帮助他,让他哥哥的国君的位置能够让给他。所以他们秘密地做了一些计划和安排,这些计划和安排正好被郑庄公发现了,抓他个现形,所以他的弟弟就出逃。

 

而这个事情,让郑庄公对他的母亲非常的难过,他觉得他母亲,同样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你一直都喜欢弟弟,到这个时候了,还帮着弟弟做谋反的事情?这个就是谋反了。因为很生气嘛,所以他就跟母亲讲了一句气话,就是从此以后咱们不再相见了,“不及黄泉,不再相见”,不到黄泉,我们就不再见面,换句话,这辈子咱们就不见了。


可是他这个话讲完以后,毕竟母子连心,一时生妈妈的气,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想妈妈了,所以想想又很后悔,因为自己立下了毒誓,发下了誓言,所以心里很后悔。但也没办法,君无戏言,他讲出来的话,又改变不了。

 

那这个时候,这个事情正好被颍考叔知道了,颍考叔怎么会知道这个事情的呢?因为郑庄公把他母亲所发配的那个地方,正好就是颍地,所以颍考叔知道这个事情。那颍考叔他本身是个孝子,所以他看到国君这样做,那带给老百姓的,是一个不好的榜样,所以他也很想去帮郑庄公扭转这个情势。

 

所以有一次,他就带着礼物,去见郑庄公。那按照当时候的一种礼节,做臣子的给君上进献礼物,国君要宴请他,所以,当然郑庄公也宴请了颍考叔。在宴席的过程当中,颍考叔吃得很欢喜,后面上了一道菜的时候,颍考叔他没有吃,他就把国君给他赐的这个食物,给包了起来,就留下了,没有吃。

 

郑庄公就很好奇,看到他这个行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吃呢?颍考叔就讲道,他说“小人有母”,我有妈妈呀,每一次我有好吃的,我一定都会把这个好吃的,带给我母亲尝一尝,所以基本上,我吃过的,我妈妈都吃过。但是我母亲从来没有吃过国君您赐的这个菜,所以今天我想把它带回去,给我母亲吃。所以,他在讲这段话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颍考叔非常的幸福。

 

他这一段话,郑庄公听了以后,心里就特别的难过,他马上就跟颍考叔讲道,哎呀,你有母亲可以孝顺,可是我没有母亲可以孝顺啊!颍考叔就问他,您怎么没有母亲可以孝顺了呢?郑庄公就把上面那一段,这个经过,就跟颍考叔讲了一遍。

 

颍考叔听到以后,他就跟郑庄公讲,他说这个不是一件难事情啊,只要您想见母亲,那很容易办到。郑庄公就很好奇,就问他,你有什么办法?颍考叔就讲道,他说我们只要在地上挖一道隧道,然后在那个隧道的上面,写上“黄泉”这两个字,然后安排您和您的母亲在这地方相见,这不就是“不到黄泉不相见”吗?就是我们到了“黄泉”,我们再相见嘛,那当然我们是见到“黄泉”,我们再相见的了。

 

郑庄公听到这个方法非常的欢喜,马上就派人去安排,结果没有多久,母子在“黄泉”相见,儿子抱着母亲,母亲搂着儿子,痛哭流涕。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郑庄公也是得到了反省。那妈妈呢,总归兄弟她会有一些,有喜欢的、有很伤心的,但是毕竟是母子,都还是自己的骨肉,所以,估计妈妈在颍地待了一段时间,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不太好。

 

所以,儿子既然这样来跟母亲来相见,妈妈非常的欢喜,所以母子相见如初,就像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怀着宝宝的时候,对肚子里面孩子的那种期望一样,就不会去在意他是难产而生的了。

 

那么史书上,在《左传》上有这么一段话,赞叹颍考叔,就讲道,“颍考叔,纯孝也”,他的心是纯孝的心;“爱其母,施及庄公”,因为他爱他的母亲,所以他把他爱母亲的那个爱心,传递给了郑庄公,郑庄公也感受到了他那份孝心。

 

那这一段我们讲的是,“郑庄公把自家母娘休了,颍考叔食肉遗母,关他甚事?”就是颍考叔把郑庄公赐的这个佳肴,留给他的母亲,这个事情跟郑庄公有什么关系呢?

 

“却便幡然悔悟”,但是郑庄公看到以后,听到颍考叔这段话语以后,郑庄公却能够幡然悔悟,改变他对他母亲的态度。这是给我们讲一个例子,就是颍考叔自己是孝子,所以他的孝心能够转变郑庄公的这个孝心。下面又举一个例子,这个讲的是高柴的例子。

 

“又如子皋”,“子皋”就是高柴,“子皋”是高柴的字。“又如子皋居丧,泣血三年,未尝现齿”,高柴他的父母过世以后,高柴非常的哀痛,哀痛泣血三年,就是每一次想到父母的时候,不仅仅是流泪,因为很思念父母,所以眼泪里面,可能都带有血丝,这是讲到他思念父母悲伤的心情。在三年过程当中,很少见到他有谈笑的这个状况出现,所以君子都认为子皋的这个行为非常难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

 

他自己做这个事情是因为他父母过世,他很难过,“何预成宰政事?”这个事情,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跟他为官,来做政事这个事情有关联。因为高柴他是夫子老人家弟子当中,当官次数最多,为官时间最长,而且是最会管理、治理地方的官员,而且也是最得民心的一个父母官。

 

那他自己怀念他的父母,这是他个人的事情,他从来都没有认为他的这个行为,跟他的工作有什么关系。结果呢,“然却成人之兄死,因子皋而为之衰也”,这个字读cuī,“斩齐zī衰cuī”。

 

“成人”是指成地这个地方的人,成地有一个人,这个“成”就是成,“地”是地方的地,“成地”是子皋为官时候,他管理的一个地方。成地有一个人,他的兄长过世了,结果这个人估计不是太恭敬他的兄长,兄长过世以后,他不愿意为兄长穿孝服。可是后来他听说子皋要到成地,来做邑宰的时候,就是做他的父母官的时候,于是他马上就为他的兄长穿上了丧服。这是什么原因呢?感化呀!


“此其间不知所以感、所以应,无形相触,翻动肺腑,正是莫为之天、莫致之命在是。”这其间,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不知道让多少人,心有触动,“翻动肺腑”,就是有所醒悟、有所感悟。

 

“正是莫为之天”,“莫为之天”的意思,这是《孟子》上面的一段话,“莫之为而为者”,“莫之致而至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他们孝悌的这个心行,感动了很多的人,他们没有让人们这么做,但是被感动的人却自己这么做了;他们没有想到会达到这个效果,但是被感动的人,却在无形当中,促进了这个好风气,促进了这个孝悌,风气良善的这样的一个转变。那这些都是因为孝子的心行所感化,产生的一个现象。

 

就是没有任何人让他们这么做,这个“他们”指的是不孝、不悌的人。颍考叔也好,高柴也好,颍考叔没有让郑庄公,“你要孝顺你的母亲啊”,高柴没有跟成地的那位弟弟讲,“你要为你的兄长穿丧服啊,你要去帮你兄长料理后事啊”,他们没有这么讲。

 

但是郑庄公幡然醒悟,成地的那位不悌的弟弟,马上就为自己的兄长穿上了丧服、孝服。那是因为他们被孝子的这个心所感动了,虽然孝子没有让他们这么做,但是他们自己却主动地这么做。后面又给我们举一个例子。

 

“前辈施佑兄弟争田”,“施佑”跟他的哥哥“施佐”,两个人都是知州,知州就是知县,两位都是读书人。后来他们退休了以后,就是告老还乡以后,就回到了老家颐养天年。

 

这个时候,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田产,两个人争执不下,因为兄弟两个要分家。因为争执不下,亲友之间、族人之间,多少人来劝、来调解,都没有办法,因为本身他们两位都是读书人,所以来劝他们的人估计也都说不过他们,所以兄弟两个一直争执不下。

 

“因与严凤舟次语及产事”,这一天刚好施佑在船上,遇到了严凤先生。这个严凤先生,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他对他的兄长非常的恭敬。严凤他本人,也是跟施佐和施佑一样,告老还乡,在地方上任官,年老了以后回家,也是养老。

 

严凤有一位兄长,这位兄长的年龄,比严凤还要大,可是兄长的生活过得没有严凤好,年老且贫,家境非常的不好,估计也就只剩下兄长一个人。所以严凤告老还乡以后,看到兄长这样的困苦,就把兄长接到了自己家。那接到自己家不是当客人奉养他的兄长,那是把兄长就当作,我们讲到“侍长如侍父”,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奉养。

 

所以在家里,是兄长做主,他还是弟弟,从哪里体现呢?每一次家里摆宴席的时候,一定是兄长拿起酒杯,跟人进献,然后去交流,去言谈。那严凤做什么呢?拿着酒壶倒酒,拿着筷子给兄长夹菜,他就做这么一件事情。

 

有一次兄长在酒席之间,相谈甚欢的时候,严凤夹菜夹慢了,结果兄长“啪”的一下,一巴掌就打过来了!换作在座的各位学长,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们在那个酒席之间,你们会作何感想?这是一。如果你是严凤,你会怎么做?所以所有的人都呆了,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结果严凤马上承颜欢笑地跟兄长赔礼道歉,赶紧地把菜夹过来,再倒酒,“对不起,慢了慢了,兄长别生气,接着喝接着喝。”自己把那个场给圆了起来,一直到酒席结束以后,客人都非常欢喜地回去。

 

大家想一想,如果在中途,在这个过程当中,严凤有任何做得不恰当的,这个场可就不好收了。但是最难得的,严凤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是自从把兄长接回来的那一天,一直到兄长过世,他是发自内心真诚地这样做的,他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就是这么想,所以他这么做的。

 

所以,等到兄长喝醉的时候,他把兄长搀扶到房间去休息,天不亮的时候,就站在房门口等兄长醒来,问兄长,“昨天喝得可畅快呀,晚上睡得可安好?”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所以当严凤听到施佑在船里面,跟他讲到他跟他兄弟争家产的这件事情的时候,结果严凤是“挥泪不止”。为什么会挥泪不止呢?施佑就问。严凤流着眼泪跟施佑讲,他说:你比我幸运啊,你的兄长还有力气呀,身体那很好着呢,才能跟你争家产;我的兄长性格非常的懦弱,如果我的兄长,能像你的兄长那样跟我争田地,我就不用那么担心我的兄长了。

 

从这段话当中,大家有没有听出,这个孝子悌弟的心,跟普通人的心他是不一样的?我们从严凤的兄长,因为他夹菜慢了就给他一巴掌,你就知道,他兄长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吗?可是在他弟弟心目当中,他的兄长是很值得去怜惜的,他的兄长不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他的兄长是需要被照顾、被关心的人。

 

所以严凤流着泪讲完这段以后,“佑大感悟”,施佑被感动坏了,然后拉着严凤去找他哥哥,到他哥哥府上去找他哥哥;跪在他的哥哥面前,给他哥哥做忏悔,“对不起大哥,我这个弟弟做得不好,不应该跟兄长,因为这一点点田地发生争执”。

 

那都是读书人,他的哥哥施佐,看到弟弟这样的自责,心里也觉得,你看我这个做大哥的,怎么可以跟弟弟去争这一些呢,所以连忙扶起弟弟,跟他讲道,“我做得也不好。”所以后面兄弟两个人再也不争家产了,和好如初。

 

“此等事皆是不可晓的”,那这些事情都是事先没有想到的,谁会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谁都劝不了他们兄弟俩,结果在船上的一次谈话,施佑就幡然大悟,是什么原因呢?

 

“严公自家孝友,何事管著施家,为之涕泪纵横?”严凤先生自己对他兄长的一份感怀之情,跟施佐、施佑兄弟俩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流他的眼泪,“且不知何以一滴滴落向施君肚里去也?”谁能想到严凤先生流的那个眼泪,一滴一滴都流到了施佑的肚子里面去呢?被他感动了,“同样是兄长,人家是怎么对兄长,我又是怎么对兄长的呢?”所以惭愧心马上就生起来。


(感恩您慈悲学习)


向上滑动阅览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