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中庸》 第04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第四集


课程视频



(马老师讲于第五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刚刚讲到『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尝谓独也者』,曾经有讲过『慎独』的『独』是『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就是人人都有一种共独这样的一种情况。『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因为没人知道,所以起了一些不合情理的、不合道理的想法,也正是因为没人知道所以也就不当回事儿。不当回事儿之后,他如果只是止于这一点还好,问题是越来越严重、越积越多,『积妄成肆』。有一些想法好像有道理,实际上似是而非。有时候你细细去体会都是为自己的习气在找借口,他把一些道理、经句引用过来,慢慢地就变得开始放肆了,很随意,不认为这样子做不对。

 

『而欺人之事成』,甚至习以为常,最初的源头就是在于那『一念之妄』。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他跟小人虽然在同样的一个环境中,但是他们的用心不一样。『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最初的差别就是在刚刚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有这一份诚心,他一点一点地积累,小人是『积妄成肆』;君子是『积诚成慎』,一种谨慎小心就养成了。『慎』也有一种恭敬在其中,所以叫恭慎。在《无量寿经》中有一段话很重要,师父讲的时候也常常引用,叫『恭慎保持』,慎有恭敬的含义在其中,恭敬也有谨慎的态度在其中。我们对长者很恭敬的时候会不会做事要小心一点儿?(是)。对,它两方面意思都包含。所以,有时候我们讲到『慎』,你知道有『恭』的意思,讲到『恭』有『慎』的意思,『恭慎保持』,这都是我们下功夫的地方。

 

『而自慊之功密』,这边是欺人事成,那边是养心,我们讲内心的安乐。有时候麻烦就麻烦在『独』,有时候成就也成就在『独』。如果在大众之前,就拿干活来讲,有时候也不想干,但大家都干也就跟着干了,但是有机会说我不干的时候呢?在以前做一些事儿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它有一种集体的力量。但麻烦的就是自己可以做决定,独处的时候,你可以决定这样,也可以决定那样。因为在往后很多很多的机缘中你做也可以,你不做也没人说你,就看你自己是怎么来看这个事情,因为没人知道也没人要求。君子会更加认真地去把它做好,小人就有点投机取巧,人品的差别就慢慢地越来越大了。看似不明显,但最后一个是『欺人之事成』、一个是『自慊之功密』,修行、修养越来越得力、越来越养成好习惯。

 

『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有时候我们光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还不行,但是你不分辨更糟糕,那分辨了之后更重要的是什么?你是做,还是不做?我们都知道善应做,不善不做,但是有时候分辨了之后种种原因是习气是偷个懒儿、有一点忽略容易善不做,反而不善有时候冒出来。『彼小人者』,我们将来学习是往君子这条路走还是往小人这条路走,比如说三年、五年、十年之后会不会同样修学就区分出有人是正人君子,有人可能就是小人,原因在哪儿?其实君子也有可能变成小人,小人也有机会变成君子,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出现差别了。『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学习、修行最后却跑到小人这一个行列中。

 

『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所以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他都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真叫糊涂了。知道了但是不做,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比不知道还严重。不知道他是真不懂,你跟他讲他还搞不清楚的时候,那是他反应迟钝一点,还不代表他的品行有问题,那什么是品行有问题呢?知道了,不该做的做,该做的不做。这个问题就不是普通的严重了,学问的分水岭就从这个地方开始分了。『于是一善当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你说是明文规定的,它是一个情况,要做不做你都得做。但是有很多很多事情,家庭的、生活的、工作的没有谁规定你做还是不做,如果是全部规定,那人生就变成了教条和死板了。你会遇到很多很多情况,你可以做,你可以不做,但是这一善当前的时候就看你是怎么样的选择。如果我们是个不明理的人,从来没读过圣贤书,跟普通人一样,那不能说你错,也不能怪你。但是今天读了圣贤书,如果还跟普通人一样那就麻烦了。你还是以普通人、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就开始走向小人这个方向了。

 

『幸人之莫我察也』,他有一种侥幸,这是倒装句,『莫我察也』就是没有人看到他,该做还是不做?没人监督、没人督促,你看有时候我们在没人监督、督促的时候,在以前会不会偷懒?以前是不知道,在往后这个就是对我们读书人,尤其深入学习圣贤教诲、推广的人,就要提出一个要求,将来怎么办?以前我们是有人监督能做好一点,没人监督我就偷个懒儿,这个好像在一般来讲是很平常的一个事情。但是今天我们是已经学而且深入学,是准备要去推广的人,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将来会不会面对有一些你可以做可以不做的事情?(有)。这个时候如果说幸好没人知道,没人督促、没人监督,那我不做也就行了,如果是这个心态就麻烦大了,这个就麻烦比较大了。

 

『莫我察也』,诸位学长还学吗?(学)。怎么都是女生在说?诸位男学长这不是拿话来套你、来逼你,你自己想清楚还学吗?(学)。来,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再往下学,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不能够自我的一种勉励『我去把它做好』,这个书就白读了。没必要再往下深入了,再往下深入就变成自欺了,不但自欺,而且欺骗古圣先贤了,这个罪过就相当大了。没人降你的罪,但是因果它那个罪就开始形成了,你没学、你糊里糊涂的,没人怪你。所以为什么学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叫祸福相依,你积福积的很快,为什么?因为这都是给社会造福,大福报的事情;但是你造恶,那就相当厉害了,比一般社会大众『贪嗔痴慢,杀盗淫妄』,那要多多少倍。你不要看他们好像杀盗淫妄,造的恶很重,实际上跟在传统文化造的恶相比,他们造的恶不算什么。我不跟大家讲我对不起大家,我绝对不是吓唬大家,因为今天是要深入学习,这个话是当年蔡老师跟我们讲的,他说『你们将来到了地狱不要怪我蔡某人』。我听了眼泪下来了,谁给你讲这个话?老师爱护。不然都给你讲好听的话,好好做,大家有福气,将来怎么样?只是对刚刚学我们鼓励一下,但是你今天真的想往下走,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是认真学、努力做,还是只是学个花架子,学个花架子不如不学,为什么?那是骗自己,骗古圣先贤,你看那个罪有多大?

 

其实还有一种骗社会大众。别人还都以为你在认真修行,实际上我们跟他差不多,你说人家对你恭敬、人家对你供养、人家对你很敬重,你凭什么让人家敬重?凭的就是我们能够做到他做不到的事情,他什么事情做不到?他有的时候该做?(不做)。那我们该做也这样,不如别学。当然你说我们一下子有很高的觉悟或者一下做得很好,不敢说,但是我们要有这份心。可能也有时候遇到退缩的、遇到敷衍的,有时候做不好的,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不对,一次、两次、三次,你突破了,再突破了,再突破了,你会把很多事情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做了。当你把很多事情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做的时,诸位学长你有没有积大福报?(有)。你就知道福报就是在这些地方积起来的。

 

『则趋焉而不决』,因为没人看到,有时候就躲避,当然他也会找一些理由来躲避,有一些是蛮正当的理由,有一些是牵强的,因为没人知道。开始心里有一点难受,时间久了就不难受了,就像小孩子第一次撒谎,难过吧?那时候父母看出来批评他,他也就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没有觉察到,一次、两次到最后说瞎话叫做脸不红心不跳,张嘴就来,其实传统文化学习也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不善当前』都会遇到善当前、不善当前,如果都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我想都还有一种舆论的压力,他去做或者不做,但是大多数是没人看到的时候。

 

『幸人之莫或伺也』,有种侥幸也就是没有人看到监督、检查。『则去之而不力』,也想去但好像藕断丝连,因为大多数的时候没有人监督我们,也不会有人监督我们的。如果人修学、学习要靠人监督的话,你说这个路还好不好走?不好走。就不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你一定走不下去的,当然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跟小学生的管理一样严格,你看一般什么时候的规矩严?幼儿园规矩也蛮多的,小学的规矩最多,下课都得手拉手、打个旗,然后拉着手一起放学,初中还用吗?初中也有不准抽烟、不准打架、不准一些别的规矩等等,大学呢?想抽,抽;想喝,喝;想玩,玩,就松了。所以学习不能靠人监督!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情伪』虚假、虚伪,在这些地方就开始出来了。『所谓欺也。夫君子者』,前面讲到了是小人,那君子在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惧一善之不力』,害怕这一件事情做得不够尽心、不够尽力。『则冥冥者有惰行』,又害怕做得还不够尽心,害怕在别的情况又有点松懈和懒惰。所以他尽自己的全力去把它做好, 即使事情有时候还是有做不成功的地方,但是他很尽心去把它做好,怕自己做的不用心、不用力,到时候就有懈怠的一种可能。『一不善之不去』,害怕这一种恶,他害怕自己没有很努力地去除掉。『则涓涓者无已时』,有点像堤防、堤坝,刚刚漏的时候不是一下子溃败,是怎样呢?一小点、一小点觉得无所谓。『一善之不去』,觉得也关系不大,但是时间久了就越漏越多、越漏越大,害怕『涓涓者无已时』。所以改过、断恶要有一种态度就是『一刀两断』,不然的话他以前的那种力量太强,『则涓涓者无已时』就是怕后面又克服不了。所以他自己『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就是自己的意念不被坏习气动摇。『独知之地』,在这些方面每个人的『独知之地』不一样,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做得好,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又做不好。

 

每个人是哪里有长处、哪里有缺点自己要能够了解,在这些地方要认真地、努力地下功夫,所以我们知道下功夫下手之处在哪儿。『慎之又慎。此圣贤经典之要领』,从这里大家也知道扎根从哪儿扎了吧?你根扎没扎好从哪儿看?你慎独的功夫。三年你没达到,根还是没扎好;你一年达到了,你的根就扎下去了。因为在这个地方,人看不出来,所以很多人五六年了根都没扎好,什么原因?做的不彻底。不是说没有努力做,这个地方做的不彻底,很多相应的学习、很多方面就没办法提升。虽然花的功夫不少,听经、读经,甚至是念佛、拜佛,参加各种活动、参加各种课程,但是在这个地方有疏漏,别人知不知道呢?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三年、五年你功夫没办法得力,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地方功夫用的还是不够扎实。

 

『此圣贤经典之要领』,其实《弟子规》有没有慎独?(有)。入虚室,如有人,或者你去看所有的圣贤经典都是以慎独为最重要的一个教学入手之处。我们克服习气从根本之处下手,习气才能够被我们降服,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德行才能够增长。『此入德之方』,我们希望契入古人的存心,增长德行,也从这里下手。『不可不辨者也』,那刚刚听完这一段之后,我们应该有一种体会『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和推广需不需要有人来督促』?(不需要)。如果你还有一点需要人督促、需要人鼓励的想法,你就不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你肯定走不下去。因为你靠别人推着、督促着,这个路你走起来就好辛苦,你累别人也累。不如就当作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或者我们讲叫业余选手,比如说你工作、生活,你该做什么做什么,你工作之余你想来做做弘扬、做做义工可不可以?(可以)。因为那个要求不是太高。

 

如果你真正有这份心,就是我们讲教学为先,知道教学的重要和意义,希望走上教学这条路的话,最起码一点是我们自己来发心做这个事情。可能刚刚开始需要有人提醒一下,但是再往后就完全要靠你自己,甚至哪怕有一天没有像学习这样的环境的时候,把你一个人丢到哪里?当然不是深山老林了。深山老林还好了,你不会有微信,不会有别的东西,那还是好地方了。把你丢到什么地方?比较世俗的、比较市侩的一种环境,但是你应该还是有一些自己能支配的时间,这个时候你是选择跟他们,你说是搞好关系,还是我们自己可以抓紧一点时间听经、看书,完全是你自己要具备这种能力,养成这种习惯,这个路才好走。

 

我们再来和大家讲一下哪些地方是我们可以常常自我提醒的?在《安士全书》有一段讲的非常好,『古人云,独行不愧形』,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一直会跟着自己的是影子,影子就好像跟着自己旁边的那一个人,『形』也就是影的意思。『独卧不愧衾』,这都是自己独处的时候。『能到衾影不愧时,方是慎到极处』,大家要不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要)。我们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常常觉得有人在监督,好吧?(好)。觉得是个好事情。『慎独之前』,在我们谨慎独处之前我们首先就要分辨善和恶,你都不分辨,你怎么用功夫呢?所以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须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尤其是我们现在有一定的见解、有一定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现在强迫着要求你做某件事情,我们只能说表面先按着去做,还不能说我很喜欢、很想来做这个事。可能刚刚开始有一个要求,在后面最重要是要把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所以『须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是我们下这个功夫,在这个之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是我该注意、该做好的地方。如果都不知道,就还是很茫然,这是之前我们下的功夫。『慎独之后,不过笃行而已』,『不过』就是我们怎么去把它做好,所以从这里也看出慎独是笃行的一个落实。

 

『独知之时』,现在就讲到是什么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一个人独处时,『独知之境,人人皆有』,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想想自己什么时候有『独知之时,独知之境』?你们都面带笑容。『人人皆有』,但是不是都一样?不是。有的人在课堂上、有的人是在宿舍、有的人在家里、有的人在工作,有的人是对这个、有的人是对那个都不一样,『各各不同』。大家看安士先生讲这段真是绝了,讲透了。比如说『名者,有名者之独知』,有人比较执着名,在『名』起来的时候就是他自己觉察到的时候。比如说常常被表扬,有一次没有被表扬,别人都无所谓,有一个人的脸色有点难看,自己知道有点难过,虽然脸上还要露出一点点笑容。『有名者之独知』,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独知的时候。如果有,不怕!有就是提醒我们可能对这个名还没放下,还在执着。有没有人念他名字,没念他名字无所谓?(有)。他就没有在意这些东西,这个对他就没有影响,不是他『独知之处』。你被什么影响,你心波动了,那个就是你『独知之时,独知之境』了,自己要能够知道。

 

『利者』,大概一些被影响的因素,我们以名利来概括。『利者,有利者之独知』,而且会发现一个现象『要皆业识茫茫』,人迷在名利中的时候,他知不知道自己迷在名利当中?不知道。知道的话他不可能迷在名利中,但是他还觉得他是在做贡献或者在追求什么,实际上可能已经在追求名利当中了,为什么看不见呢?因为我们讲被妄想、分别、执着给障碍住了,明明在其中你看不见,因为名把你给障碍住了。

 

实际上我们今天冷静地以旁观者来看,他要求名的话是不是坐在那里就有名了呢?(不是)。他得做出一点事情来,做出事情没有错,但他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是希望事情做好之后有人夸奖他。他会觉得我是为了做好事情,实际他可能已经执着名了,但是他自己不知道,如同鱼不见水,我们到水里能扑腾多久?我们觉得水就是障碍,看得很清楚,觉得受不了。但鱼在我们觉得很大障碍的时候,在水里面它感觉水是障碍吗?(不是)。它感觉水是没有的,但当它到了我们的空气中,我们觉得多好啊,干嘛不上岸呢?它上岸之后就觉得空气是它极大的障碍。

 

迷在名利其中的时候,他不觉得那是障碍,他不知道他自己迷在名利中,这就是他一直陷到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哪怕有人提醒,他还觉得我不是为了名利。如果他是为了名利的时候,他就不觉得这是迷在其中,所以『要皆业识茫茫不知觉悟』。现在我们自己来回想,从我们自身来对照,有没有曾经听课觉得那不是在讲我们?(有)。但是过了两年之后觉得那就是在讲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我们去想两年前觉得不是在讲我们的原因是什么?你迷在其中,你不知道那就是你的问题,你还觉得那可能是别人的问题,实际上那就是我们很严重的问题,好在我们一直在学,后来我们发现原来两年前讲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两年前就意识到的话,你省了两年走弯路,能够及早地去把它改正过来。现在有没有可能我们听到的一些道理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可能就是我们最痛的那个地方,就好像鱼看不到水一样,在其中,你不觉得那是一种影响,当然我们也不是变得疑神疑鬼,而是我们要常常能够去想一想这些讲的道理和问题跟我有没有关系,这就要靠反省的功夫了。

 

『譬如龙不见石,鱼不见水』,龙在翱翔的时候,它好像能够穿越很多的障碍,为什么呢?它不认为这个是障碍;鱼对水不认为是障碍所以它能穿过,我们认为空气不是障碍所以能穿过,那认为水呢?是障碍。『龙不见石,鱼不见水』,或者这样来讲『名者不见名,利者不见利』,懂这个意思没有?他在其中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被障碍得很严重了。但是他看不见,所以他不容易觉悟。这都是『自然之势也』,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为什么不容易进步呢?就是被一些东西一直障碍着,但是我们不觉得它是障碍,一直把障碍背在身上。

 

首先我们先要看清楚障碍在哪里,再来谈怎么去除它。在这里给我们一一举了几个例子,有关自我的独处反省,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若于黎明之时,回光返照』,为什么往往在黎明的时候要反省和思考一些问题呢?第一就是精神也好;第二,一日之计在于晨,跟阴阳五行相应;第三就是人的执着分别还没起来。『若于黎明之时,回光返照』,大家现在要接受这个名词,不是说死之前的一个精神,而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因为往往最近的是最不容易看见的,请问你看得见你的眼皮吗?(看不见)。眼皮是我们最近的,往往就看不见,你看得见你的鼻子吗?(看得见)。当然它是一个生理的原因,但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人往往最不容易看清楚最近的』,所以需要有一种功夫叫『回光返照』,『回光返照』的意思就是看自己。现在这个名词一般大家别用,为什么呢?我有一次在讲大众的课程用了这个词,大众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害我费了半天给他们解释,不然真的以为在骂人呢。不知道这些词怎么就莫名其妙变意思了,你说这个跟死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是没联系的,但是这个词现在已经是用到那里了。这是古人用的,我们就给大家做个介绍,师父讲经有时候也常常用,我们知道它的意思就好,对社会大众他们用这个词,我们知道他的意思,但是我们别让他们生烦恼。

 

『试问,吾于父母兄弟前』,这里就开始要反省了,在家庭的环境中『稍能尽其孝悌否』?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好,真正回到家发现又没有做好,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下次遇到的时候能不能再做好一点?不断地去提醒自己。『稍能尽其孝悌否』,有时候问自己『还有做不好的吗』?我们要努力。『于亲族朋友间』,以前是大家庭,亲戚交往、来往,婚丧嫁娶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少很多。『于亲族朋友间』,是不是真正的可以『果能以诚相与』?我们很诚心地面对对方,其实,在一起相处久了蛮考验人的功夫的。有一些隔阂或者一些矛盾甚至一点摩擦,那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面对?(面对)。你逃避,你这次逃过了,你下次肯定还有更严重的,你不得不去面对。与其拖到后面才去面对,不如现在有一些问题,我现在就来把它面对。『耦居无猜否』,『耦居』就是在一起生活,能够不互相的猜疑,有时候我们会不会误会人?他一定是什么意思,实际上你真的问他,他什么意思都没有,结果我们把人误会了好几年了。

 

『于临财之际』,没钱的时候都很大方,真正利益摆在面前的时候,你看会不会动心?诸位学长考过试没有?(考过)。你们还真没考过,『临财之际』,你别是几千块钱,那不算考试的。『果能见利思义否』,这是在《论语》中两次还是三次有谈到。『于行住坐卧中,曾念及天地父母之恩』,有没有曾经常常想过?还是念感恩词的时候念过就过了。常常念着人的恩德,大家会发现人心就特别厚;都想不起来或者只是别人提起来才想起来的时候,人心都比较薄。念了之后,人就有一种『思欲报答之心』,其实天地需不需要我们报答?(不需要)。父母呢?(也不需要)。我们得有这样的一份心『思欲报答』,这个报答就是我们要拿出成绩来,你每天高高兴兴的、健健康康的多好!

 

『每日自朝至暮,曾有一二时,发济人利物之念否,于美色不留盼否』,应该叫小鹿乱撞,如果出现这种小鹿乱撞的情况,得赶紧怎么样?得赶紧收回来了。『见人得意时』,看到别人有收获、有成长、有进步,我们有没有一种『无嫉妒之心否』?在学习过程中,这是要特别去把它对治的,为什么说嫉妒像喝醋呢?酸、涩。喝过吧?(喝过)。喝过就感觉很难过,那与其老是那么难过,不如我们把它转一下『看人的好』,我们就好像自己有一样。看到别人进步我们替他欢喜,你看这样子心情多么的愉快!

 

还有一段就是『于处顺境时』,这时时都在帮助我们来觉察。『果能以卑自牧』,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不骄奢否』,不骄傲,甚至有点奢侈。『不凌虐无告人否』,这点也很重要,我们讲这是『不凌虐』,相反的就是『凌虐』,就是有点欺凌、虐待,给人穿小鞋那都还客气了,都可能有点虐待,虐待哪些人呢?弱势群体。他连告都没地方告,告了也没人信他,就是摆明了欺负人。这种人是最可恶的,天地是最恨这种人的,将来遭到报应之惨,你不要怪古人没有提醒,最可恶是哪些人?欺负一些他还能有力量报复回来的人,他还有报复的一个能力。有些人,他连报复的能力都没有,就吃准了他,我们讲吃定他了。这种是最可恶的人,绝对不能欺负很弱势的人,就是预告无门的人,欺负弱势群体的人损德是损的最厉害的。

 

『饮食当前,能念及农夫之憔悴否』,我们看到饮食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吃)。不是好吃不好吃是吧?像有一些食物做起来它是蛮可口的,花的时间也蛮多的,要知道『念及农夫之憔悴否』。其实不光是饮食等很多方面,至少我们的学长们,他们在这里弄了葡萄之后,前两期的学长他们说『以后再买葡萄绝对不讲价了』,为什么呢?才知道葡萄不是说种一种、栽一栽、剪一下就可以卖了,后面还有好多的工序。其实从这里也看出好多好多我们觉得容易的工作,就包括做件衣服,你觉得一件衣服怎么这么贵?它有它的一种手工和很多工序或者是好多好多的工作在其中。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种辛苦,『憔悴否』。

 

还有最后两句『见贫者来乞』,穷困的人来请你帮忙,大家不要仅仅理解成要饭的,有一些人来请你帮忙,你帮不帮?(帮)。『必能稍有以周之,无厌恶之心否』,甚至不要踢皮球,其实如果再去想,在很多方面都有可以去『回光返照』的地方。『如是逐一检点』,功夫都在我们认真地反省。『则独知之际,必有大不慊于怀者,岂容轻于自恕乎』,这个意思大家去体会一下,就是我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发现内心有亏欠的地方,其实这就是我们要用功的地方。不能常常亏欠又一直放过去就变成自恕了,自恕久了之后就变成自欺了。的确不是马上都能够方方面面做到圆满,但是我们一定是在这些地方不能松懈,不要靠别人监督,传统文化的学习一定要靠自己自我勉励。

 

好,先和大家学习到这儿,谢谢大家!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