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弟子规》第01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   “传统文化育天下”

第一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只有认识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生起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敬仰,才有一份好学和向学之心。尤其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很多社会大众他们不了解,有时候会问我们一个问题,『听说您在学传统文化,请问什么是传统文化』?

 

如果您给他讲得很复杂,我给你保证,五分钟他的眼光就开始游离了。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人的耐心,一般听人讲话大概能保持多长时间?如果不是他很感兴趣,或者不是他很熟悉的话题,一般三分钟以上,他的注意力就开始有点转移,不是说对你不恭敬,是他的注意力实在是很有限。

 

诸位学长,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把传统文化给人介绍清楚呢?而我们的师父老人家非常的智慧,用一句话把传统文化就给我们概括出来,这一句话就是『诸法实相』。看来大家的好奇心生起来了,你说四个字能把传统文化概括吗?真能概括。『诸』,就是诸位的诸,众多;『法』,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包含很多的内涵;『诸法』,就把天地万物所有的万事万物,用这两个字来概括;『实相』,『实』是事实、真实;『相』是现象。这四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呢,就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传统文化,简不简单?人听到之后会不会生起一种向往?因为人类从有记载以来其实都是有一份求知的欲望,想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甚至想了解整个世界,而传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那我们讲清楚、搞清楚之后,传统文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呢?用师父老人家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古今中外大圣大贤的教诲』,这包括的范围就很广泛,那他们的教诲种类很多,我们用一个词把它来概括一下,就是『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它产生的作用是什么?作用可以说是非常的广泛和伟大,讲到这里,以后再有人问你学传统文化有什么用?您会不会很好地回答他?有什么用呢?您可以告诉他,学好传统文化,践行好传统文化,它『是人类亿万年生存、幸福的根基』,仅仅生存还不够,还要能够幸福。从这里建立,从这里发扬光大,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这个可以包含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在其中。

 

那我们再看,人是不是单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他一定是群居,有种社会性在其中。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是大的,是小的,它总是有一个共同生活的环境。国家由各种各样的社会组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组成了国家,而以现在的概念,国家组成了什么样的一个范畴?(世界)。那社会、国家和世界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有,而且是息息相关。『社会,国家,世界永恒能够长治久安』,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社会稳定、安定、和谐,人在这样的环境才能够谈得上生存和幸福。

 

不然如果社会国家动乱,那样的生活真是很恐慌,别说吃好穿好,能保住一条命,都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需求就降到如此之低。但为什么会出现很多的纷争和动乱,甚至战争?因为就是缺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或者讲圣贤的教育。大家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将来再有人问你,请问学传统文化有什么用?请问您能不能挺起胸膛,铿锵有力地说『这是人类亿万年生存、幸福的根基,是社会、国家、世界永恒长治久安的大道』。

 

诸位学长, 当然不能像喊口号那样,但如果你能够好好地把传统文化的作用讲一讲,会不会让你的朋友生起一种敬仰?(会)。因为都不了解,师父老人家真是智慧,用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实用的言语给我们概括了出来,『长治久安的大道』。所以,我们需不需要了解?谁需要了解?(人类)。 对,人类就包括everybody。你说学传统文化有什么用?就这个用。你想不想幸福?你想不想你所在的单位、社会、国家、世界能够安定?谁都希望,那就应该要认识,应该要学习,应该要来落实,所以『不可不知道也』。

 

因为种种原因,疏忽和失传,现在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何其有幸,今天我们在祖先的庇佑下,古圣先贤的传承下,在今天这个时代,不管是您是十岁遇到,还是二十岁遇到,还是五十岁遇到,我们今天遇到了,幸不幸运?(幸运)。而这些教诲,它不是一般的小道,也不是一般的学术,它是从心性流露出来的。所以『东方圣学』,这里给大家就概括一下,我们今天能遇到有多么的难得,『皆出自于自性』,这是它的理体,或者我们讲传统文化,这是它的作用。

 

我们再来概括一下,一句话概括传统文化,是哪一句话?(诸法实相)。再解释一下,就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一句话传统文化就概括在其中。那它学了以后,作用是什么?(是人类亿万年生存、幸福的根基,社会、国家、世界永恒长治久安的大道,不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不知道?他没遇到,今天我们何其有幸,遇到了。

 

所以『东方圣学,皆出自于自性』,这是它的理体,它的理是什么?理是从自性所流露出来,这个到后面,我会跟大家再介绍一下。那有些学长之前没接触过,听课过程中遇到一些名词和一些术语,不太理解,没关系,您就稍微了解一下,在往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给大家再作深入的解释。

 

那今天我们能够遇到,『修之』,修就包括学和习在其中。『弘之』,弘扬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福慧无量无边』,它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一个事实真相。所以今天我们何其有幸,能够『遇正法』,能够遇到。其实很多人有没有遇到?(有)。看似遇到了,但是他有没有发心学?(没有)。其实没有发心学,跟没遇到差不多,有的时候可以说是擦肩而过,那为什么他会擦肩而过?有的时候福报不够,福报不够可以培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不认识。

 

因为社会上真正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人很少,今天我们通过四个月、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得更加深刻、透彻,用他能够了解和理解的言语,你给他讲了,他明白的话,请问他愿不愿意学习?(愿意)。

 

我们遇到了,就是我们今天这个缘很殊胜,那遇到了,我们希望能够开创更多更好的缘,就像蔡老师在《幸福人生》第一集所讲到的,知缘、惜缘,还要造更殊胜的缘。遇到这样的一个因缘,是『无量劫稀有之因缘,难逢之事』,形容它的稀有难逢,那今天我们就开始一起来学习,来认识传统文化。

 

那我们常常听到,在介绍我们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时候,都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哪两个成语?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再博大它也有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如果很广,你了解都不容易了解,又怎么去学习呢?所以中国人善于归纳总结,提纲挈领,把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用五个范畴把它概括在其中,所有的传统文化都不超出这五个范畴之外。这五个范畴,是哪五个范畴呢?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和科学』。

 

如果别人问你传统文化讲得这么好,那究竟它讲的是什么内容?如果你要一一介绍内容,你会发现其中一个小项、一个小点、一个分支,如果好好介绍都要花好几年。那你说他要了解,他更是无从下手,我们没有深入之前,先了解一个大概和轮廓,那这个大概和轮廓,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和科学』的教育,这样子让我们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下面再跟大家简单报告一下这五个内容所包含的一些情况。

 

现在人都特别相信科学,那请问传统文化有没有科学?(有)。比如《水知道答案》,就是精神跟物质的关系,还有包括量子力学,还有包括太空的、宇宙的这种大的科学,都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甚至现在有一些科学家他们讲到,大多数科学达到一定的顶峰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走向哲学方向。而哲学方向,大哲学家方东美教授曾经就讲到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因为里面包含了圆满的科学在其中,而现在的科学越发达,实际上是越好,为什么越好?它越能帮助我们证明我们老祖先五千年前的智慧,其实都已经包含了现在所有科学的分类和发展。

 

曾经我们中国科学院的一位老教授,就对世界上一个最新的科技发明作了一番评论,因为他们把这个理论和这个科学实验做出来之后,发现在我们中国有一部古老的经典,哪一部经典呢?在世界上流通仅次于《圣经》的一部经典,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中的一些理论跟上面是完全吻合。他们就通过科学的先进,证实了我们老祖先所讲的,这位老教授就作了一个比喻,就好像现在的科学家,都在非常勤奋地攀登着科学高峰,在各个领域不断地在向上,不断地在突破。有一些特别领先的人,他们终于攀上了一个高峰,突然发现上面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那里跟他说,『你来了』。请问这个老爷爷是谁?就是我们的古圣先贤,古今中外圣贤的教诲。所以科学越发达,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越能够增强我们的信心。

 

那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又有哪些细节呢?我们讲伦理,伦理讲的是什么?就是关系。这个关系,它有近有远、有小有大、有亲有疏。如果把关系再概括一下,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三个方面的关系,哪三个方面关系呢?

 

第一,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重不重要?(重要)。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数的矛盾、冲突、烦恼、痛苦都来自于哪里?(人)。好像不是跟那个小松鼠,是吧?好像也不是跟外面的什么物质,可能也有,但是相对少一点。大多数的烦恼痛苦来自于哪里?(人)。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处好,你看父子、兄弟、朋友等,我们讲五伦的关系。

 

首先,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不要讲高深的科学,一下子到太空物理去了,当然跟我们也是很相关联,但是太空物理你研究得再透,研究得再熟悉,甚至哪个星座你都了解,是不是你一定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呢?(不是)。为什么?因为人的关系处不好嘛!或者你很多该要做好的事情没做好,哪怕你专业知识非常的优秀,但是人生还是有欠缺。但是我们人与人的关系处好了,那在专业知识方面再有很高的一些能力,好不好?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展。

 

所以首先我们了解伦理讲的是:第一,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家有没有发现,人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你爱护环境,环境也会爱护你,你破坏环境,不是说环境报复我们,而是环境失去保护人类的能力了,像沙尘暴,像一些雾霾的天气,这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再扩大、再发展,讲的是人与宇宙,现在的名词叫宇宙,我们用古人的名词叫天地万物,它也包含了宇宙,宇宙之间所有的生物,或者我们讲叫众生,如果用现在科学家的术语来讲,就是包括人与不同维次空间所有的生物或者众生和睦相处的一个关系。

 

诸位学长,我们这几个关系做得怎么样?还可以,还在学习中。那这三个关系当中,哪一个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人与人。所以孟老夫子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伦理讲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那怎么相处好,就需要有道德。这个『道』是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人与人的关系,请问谁规定的?我们讲最亲的就是父子关系,谁规定?只要孩子一出生,这个关系就确定了,所以这个关系是天然、自然的。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孩子,孩子怎么样,但是这个关系首先就确定了。如果都不受污染,自然有一种亲爱。但是受了污染之后,这种关系就遭到了一点点的破坏。那我们如果破坏了之后就违背了这个德,如果我们按照这种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自然的关系,不违越地去做人,我们称之为这个人是一个有德的人,所以道德就在此地。

 

大家在听蔡老师的《幸福人生》四十集的时候,有没有讲到这五伦关系?(有)。这五伦当中,我们先从家开始,先是父子、夫妇、兄弟,这是一个家,夫妇是一个室。走出家庭、家族,我们有君臣关系,还有同学、朋友关系。那这几种关系谁规定的?没有人规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以,这几种关系我们称之为道。那如果我们能够懂得德,有德行的话,这几种关系,我们就能够处得和善。有没有做到我们先不谈,我们先想,如果是一个有德的人,那他自然在这五种关系相处当中,就能够处得和睦、和谐。

 

我们讲父子关系很重要,作为父亲来讲,请问父亲的德是什么?慈。中国人没有用爱,因为这个爱,它包含了很多情,不小心可能会因爱而伤害到孩子,所以中国人用慈。有的时候父母打你、骂你是不是一种慈?(是)。这是做父母的一个德,这个慈包含了智慧,包含了爱在其中。那做儿女对父母的德表现在哪里?孝!我们从这两种关系来讲,父母有慈,儿女有孝,就会像一副对联常常讲到的,『父慈子孝双亲乐』。那是一个人生很美好的画面,人生三乐当中的其中一个很好的天伦之乐。

 

有时候我们会想,那如果父不慈呢?(子不孝)。错了,父不慈,子依然应当孝。或者有没有子不孝,父依然慈的?(有)。对方有没有做到,你先不要去管他,做儿子他是一个不孝的孩子,但是做父亲,有时候我们看到,那真是一个好父亲。那父亲的福分都还在,孩子不懂事,将来吃苦受难那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想帮,帮不了,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看,兄弟之间的这个道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德呢?兄友弟恭。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兄弟和睦。当然,怎么去把它做到,这是一个概括,具体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广。

 

我们再看夫妇,夫要能做到义,有情义、恩义和道义在其中。妇呢?夫义妇顺,都是德。它的意思都有一种互相的配合,相辅相成的意思在其中。一个家能不能唱好几个旋律?一个家只有一个主旋律,互相的一种配合。你们一定是心里在想:那谁唱主旋律?这个话语权我们之后再讨论。还有君臣关系,君要做到仁,这个仁的意思也很广,还有臣要能够做到忠,朋友之间要能够做到信。能够做到这些,人与人就能够慢慢地和谐、和睦。人和之后,人与大自然,自然也有一种亲爱,因为它的爱心生起来了。

 

跟大自然和睦相处,跟天地万物、不同维次空间,哪怕他不知道不了解,最起码他会互相尊重。有时候我们会想,别的空间、别的环境我们不了解,但是有很多是相通的。就拿人情来讲,你敬人一分,人会怎么样?(敬你一分)。那如果你不敬人呢?不敬天地万物呢?你有没有发现,天地万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人与人之间和睦的一种相处开始,才能够把这三种关系相处得和睦。这个不管是哪个地区或者是哪个行业,男女老少,可以说是人人都必须要学的。

 

包括因果的教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之一,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里面的道理和事实真相,却是非常的复杂。简单来讲,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但有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看清楚,什么是善因,什么是恶因?什么是善果,什么是恶果呢?有时候很不容易。

 

跟大家举一个在《太上感应篇》的例子,有一个读书人,有一点文笔,文笔很好,就是写文章很好,一直也蛮穷困潦倒。为什么呢?因为他常常去帮人打官司、争讼,都是一些很刁钻的问题,就是让人之间产生一些纷争,很多一些不好的情况。『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哪怕不是他要打官司,但是他有没有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甚至有些矛盾,本来是小事,有没有他跟你出点主意把它激化了?激化之后他才能够多一点诉讼费。所以他做这个事情,他也知道损德,多少了解一点这些传统文化,但是因为习气和欲望,他常常做这个事情。后来他生了一个孩子,生了这个孩子之后,想着要给孩子能够积一点德。想着我这么做,有点不合适,就不再做这种昧良心的事情了。正当的事情可以去做,但是昧良心的事情他就不去做了。结果过不了多久,他那个孩子生了重病,眼睛看不见了。

 

诸位学长,这样的情况一般人会怎么理解?他去帮人打官司,或者是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是善还是恶?(恶)。那他不再做这些昧良心的事情,做出符合公道的事情,请问是善还是恶?(善)。但是这个孩子生了大病,眼睛看不清楚了,不能看了,请问是恶果还是善果?(恶果)。一般人会不会觉得这是很大的恶果?然后他就不相信了,什么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没有那回事儿。就是我明明是已经发心做好事了,而且他真发心做好事,怎么会还是这种情况?当时很痛苦。他干脆就不相信了,之后又继续做恶事。

 

结果做了恶事之后呢,这个孩子过不了多久病好了,眼睛能看得见了。他益发不相信,益发不相信这个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了。这个孩子也很聪明,聪明之后就考中了功名。考中功名之后就到偏远一点的一个地方去上任,结果在上任的过程中,他是一家都跟着一起去,但是在跟着一起去的过程中遇到了土匪,整个一家都落难了。后来这个事情发生之后,了解他们家事情的人,这才冷静下来想一想。如果这个孩子当时他很聪明,但是如果眼睛看不见,可能读书也没有读得那么好,至少能不能在乡间平安过一生?(可以)。如果从更长远来看,一家都能够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但是因为这个孩子把整个家都拖累进去了。

 

从这里就了解实际上这个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是很复杂的。后面我们在学习师父老人家的因果教育的时候,大家再来细细地学习一下,不然我们有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误会。有了因果教育之后,我们才能够更加坚定地去行善积德。别人有没有做,我们不去管,但是我们会按照德行来做符合道的事情。

 

那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属于普世教育,就是所有世间大众都应该要了解,应该要学习的内容,普世的教育。那有一些人,他人生过得平凡幸福就很知足了,但有没有一些人还想更深地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他的人生?(有)。那就是我们讲更高一个层次,好像有好多学长曾经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来干什么的?我将来要做什么?或许曾经都萌发过这个念头,有没有答案?(没有)。有时候可能听别人讲几句或者是了解一点,但还是很朦胧,这个就属于哲学的一个范畴。

 

那我们讲科学,科学要细地划分很多,但是我们从大的方面,你会发现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的世界跟精神世界的关系又是什么?那我们所在的这个物质世界,我们称为地球或者是世界,那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形成?怎么形成的?请问这些问题重不重要?(重要)。

 

有没有有些人对这个不感兴趣的?(有)。其实大多数人,你提一下,他稍微点点头,你让他真去了解,他还不如说去旅游一圈。那这种呢,他就适合哪种教育呢?伦理、道德和因果的教育,但是对一些想更深入了解人生、世界的,我们可以再提高到哲学和科学的这个范畴。所以这是我们刚刚讲到学习的范畴和内容。

 

那我们再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的内容是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那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把它要学好的纲领是什么?那这个纲领用四个方面,或者最后用十二个字来概括,给大家介绍一下。把传统文化学好、做好的纲领,分四个方面,哪四个方面呢?五伦、五常、四维,以及八德。

 

首先是前面讲到的五伦,五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五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背后也包含了人与自然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因为有了人和才能有地利,有了地利才能有天时,所以这五伦也包含了这些内容。那怎么样让这五种关系相处和睦、和谐?那我们讲五常,五种亘古不变的常道,『仁、义、理、智、信』。由『仁、义、理、智、信』再展开,就是四维八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言万语都不离开这四个范畴,到最后不离开四维八德的这十二个字。

 

四维,维就是支柱,就好像一个桌子一样,桌子四平八稳需要几个脚?(四个)。四个脚,所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那四维很稳定呢,就能长治久安,国家社会就会很安定。

 

八德,按照古今的两个说法把它浓缩一下,跟四维不重复,就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好,那我们把这十二个字的纲领,用一棵大树的这样的一个形象给大家概括一下,让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它十二者之间的相关联之处。

 

首先,这十二个德目或者德行当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孝)。『百善孝为先』。所以,孝是根,『夫孝,德之本也』。这个是我们做人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德行,所有万善万德都是从这个德建立。这个德没有,你外面做得再好,跟大家讲,全都是空的,全都是虚假的、做样子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根。

 

大家见过一些很美丽的植物,比如鲜花,这个鲜花如果有根的话,它会不会年年开花?即使它开得很漂亮,但是这个根没有,请问它能够漂亮多久?(几天)。所以大家就能够了解这个根的重要性,做人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这个孝。后面我们会和大家来一起学习,要把它做好真的不容易。孝,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枝干,然后呢,还有枝叶花果。有这些美丽的枝叶花果,各种各样的枝条,那这参天大树在地的下面有很重要的这些根,而孝就是这个根。

 

首先,我们讲五伦关系相处最近的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所以这个孝首先是对我们的父母亲人开始做起。『夫孝,始于事亲』,在事亲当中表现出来。不要小看事亲的一些小的细节,这关系着你往后整个人生、事业的参天大树,这点小的都做不好,你说我要有宏伟的志向,我要利益天下人,从何谈起呢?很多人眼光放到枝叶花果,但是往往就忽略了它的根。

 

而今天我们的父母也不在身边,但是我们应该要好好学。学了之后也不仅仅是说在父母身边我们去把事亲做好,在你往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些都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基础课程。从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衍生『悌、忠、信』。那这个德行呢,就开始扎根、开始发扬,我们称之为本。就好像这个树的本,开始有力量,能够吸收营养了,而且也能够发挥它一定的作用。那这个作用从哪里发挥呢?从事亲到事长,对兄弟姐妹,对我们的尊长,你由这里开始去把它做好,包含了对家、对父母的忠,对父母的一份信。

 

大家有没有发现,对外面人容易守信,还是对家里人容易守信?(外面)。有没有颠倒了?(颠倒了)。应该是对谁更应该守信?(家人)。为什么对家人比较不容易守信?因为失信了没关系嘛,外面失信了,人就不给你打电话了嘛,其实还是一份得失心。

 

而我们的信真正应该建立,对外面固然应该守信,其实守信更应该是从哪里做起?(家里)。大家不要忘了,从父母这里做起,从自己的兄弟姐妹、长辈开始做起,对这些不太跟你计较的人,你先把它做好。你这个做不好,外面你说你工作很有信用,做事很稳重,其实那个都还是有一定的目的在其中的,那个信用都不能够真正的很坚实。

 

那这个做好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大家有没有发现,树是不是一直只长根呢?只长根有用吗?(没有)。那就变成那种草根了,那就不是树了。我们扎完这个根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要成长,成为栋梁之才!你这个根越牢固,吸收的营养越多,你这个枝干就长得越结实、越粗壮。可能刚开始很瘦弱,但是后面呢,会越来越粗壮。

 

然后我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德行,哪四个?『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社会,一个团体,也要靠有礼有节,也要靠有羞耻,不要说老是靠一些规定来要求。如果一个人,他的很多生活、工作要靠规定来要求,活得累不累?(累)。人其实要靠自己,自己有时候想一想我哪里又有点没做好的地方,其实这份心生起来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别人说,一定规定要做什么。所以这个耻,包括义,包括廉,都是一个团体能够很好地团结发展的重要根本。礼义廉耻,到这里就是有了枝干。

 

那从事长,走到社会,你只要人与人之间在一起合作,请问有没有上下级关系?(有)。肯定就有上下级关系,那这个上下级关系,我们怎么样处理?以君作代表,不是说侍奉这个人,而是以他作代表,代表的是整个的团体。就像我们的主席,其实主席代表的是什么?(国家)。整个中国,我们忠于主席,是忠于整个我们的国家,以主席为代表,这样子事君包含在其中。

 

那有了这个基础,慢慢地就能够长出非常茂盛的花果,这个花果就是人人所希望的。好像很多人别的爱好都好像有喜欢或不喜欢,但是鲜花好像人人都喜欢,这个美好的花果,人人都很喜爱。那这个德行再发展,就是『仁、爱、和、平』,那这个花果,由事亲、事长、事君到泛爱众。

 

整个世界的和平,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这是非常的重要。而这个『和平』的含义,『和』是和睦相处,『平』是平等对待。中国人一般喜欢把果先放在前面,和睦相处是果,就是我们讲一个好的结果,那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在后面这一个字,就是『平』这个字。

 

这个平等的意思也很深,请问是不是完全都一样就叫平等呢?那个叫错误的平等。就像一只手一样,请问这只手的五个指头平不平等?不平等吗?不平等当中怎么样?有平等。发挥的功效不一样,但是有人错误的理解平等,是不是要把它拉齐?就像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一些环境,各种各样的文化,那我们能够平等地去对待,都去尊敬和尊重的话,自然而然再相处起来都能够很和谐。

 

那怎么样平等呢?各个都是第一,请问有第二平不平等?那你说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跟大家作一个比喻:请问眼睛重要,还是耳朵?还是嘴巴?它们两者平不平等?形式上不一样,一个要说话要吃,一个只是管看。但是它们功效也不一样,怎么样让它们和平相处?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矛盾冲突,不论是团体,还是在团体中的个人,还是家庭、夫妻之间,或者是兄弟姐妹之间,有高下的对比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矛盾、争执。假设今天这个眼睛跟嘴巴发生了争执,两个都争第一,两个都不想当第二,互相相争,大家知道后面的结果是什么?嘴巴说,『你能看,是吧,我不吃』,眼睛会不会叫干瞪眼? 那眼睛也生气了,『让你吃,我闭上眼睛不看』!你会发现整个的身体就会发生疾病了。从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你会发现,它各自不一样,产生的作用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够平等对待,请问它会不会和谐、协调的相处?(会)。

 

重要的就是我们怎么样培养我们的这一份平等。今天学,学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已经不平很久了。虽然我们很向往平等,但是一起心、一动念,『好,不好;喜欢,不喜欢;高,下』,马上这个心就不平等了。所以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在立身处世当中能够达到一种美好的效果。

 

而今天很多人都没有遇到传统文化,那今天我们遇到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孝、悌、忠、信的层面,好不好呢?也好,是吧?够不够呢?(不够)。为什么呢?你会发现好多人,连这个最基本的孝,还有这些悌、忠、信,都不了解。那我们就应该有一种责任,就是希望世界的和平。

 

请问和平从哪里来?平等对待,这是因,才能够和睦相处。所以中国人讲和平是先把果呈现出来。家和怎么样?万事兴。那怎么样才能够和?重要的是在后面的平等对待。那怎么样培养我们的平等心?它不是说一下子你的心想要平就能平得起来,先从最基本的家庭中开始,哪怕从端茶倒水开始,一点一滴地从中培养。为什么心不平?因为觉得自己高嘛,一直都放不下来自己,就是想平你平不了。就是在这些过程中,把自己的高,自己自认为自己很不错的地方,一点点地磨掉。尊重人、配合人,才能够最终达到和平,和一种博爱,或者是仁爱的这种境界。

 

所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讲到这个问题就问大家,请问怎么和平?请问和平在哪里?如果大家在念感恩词的时候有留意的话,在感恩词之前有两句话,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不是从这个社会要和谐,而是从我,而且不是从别人的心,是从我的心。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认真思考一下,您热爱和平吗?(热爱)。跟人有拌过嘴吗?(有)。我才问两个问题你们就笑。我们也热爱,但是是嘴上热爱,或者是脑子热爱,就是我们认为我很热爱,实际上是我嘴上,实际上是我的脑子,我在听这个课的时候的一种思维,或者是我的一种逻辑、一种意识心告诉我要和谐、要热爱。而一个真正热爱和平的人,他是从内心开始热爱。只有一个从内心真正热爱和平的人,他才能够把和平带到人间。

 

所以今天很多地方不和平,严重的都是战争。那战争的恐怖,大家如果看过一些战争片,都能够了解。虽然背后人类又深深的反思,但是一直战争的阴影都笼罩在人类的头上。所有全世界的志士仁人都在探索一条和平之路,那和平不是签定条约、不是经济、不是很多别的一些方式,是能达到一定暂时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稍微一破坏,马上新的问题矛盾又出来。

 

怎么样让我们的世界能够和平呢?诸位和平使者们,就靠大家啦!从我们的内心热爱和平、相信和平,从我们的生活开始跟人和。所以我们今天请大家来学习,我们的师资班前面有两个字——『六和』。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真想清楚,不用急着回答,你回答了之后你要负责任的。诸位学长,您想不想做和平使者?(想)!掌声鼓励一下。虽然以前可能常常跟人打架,但是从今天起,我们热爱和平!就从我们内心,你热爱、你维护。但是这些讲起来我们都可以,但是要真正从我们的内心,要真正走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和平使者,这条路很漫长,也很艰巨。但是跟大家讲,很值得。

 

而这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使命。从哪里学?就是我们的『六和』。先跟大家开个头,『见和同解』。在我们还没有开始展开深入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哪六和。然后学完之后我们再来谈一下,你会发现那个味道不一样。

 

有时候,你看一些战争片子,不是看那些血腥,不是看那种杀戮,有时候你会看到那种人性的无奈。一种身不由已、一种悲伤、一种痛苦。你没看过,你会觉得和平不是很容易吗?其实不容易。你知道中国的和平是靠多少先烈打出来的,大家知道吗?都是通过那种得来不易的辛苦。那我们应该要能够维护好这个和平,要能够维护好这个和平!

 

这是哪六和?首先,『见和同解』,我们在思想见解上达成共识。见和同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弟子规》、《大学》、《礼记·学记》、《中庸》的学习是慢慢的过程,我们了解经典告诉我们的一些义理。在学习和建立共识的过程当中,我们在一起生活、相处,就要有一些规矩,有一些规范,有一些条例,就是『戒和同修』。有困难或者是有障碍的,这个都可以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来遵守。我们的《一日常规》,包括《班规》,包括《寝室细则》,以及一些规定,这个都属于『戒和同修』。那在一起生活,互相的习惯也不完全一样,就要能够『身和同住』,以及『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而要能做到『和』,一个字是最关键的,哪一个字呢?『六和』下面有一个『敬』。敬从哪里做起,先从尊重人开始。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你要了解,传统文化在这几千年传承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形式有的说多呢,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但千千万万归纳起来可以分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三家教诲。哪三家呢?儒家、『释』是佛家,和道家的教诲。这三教把我们中华文化最核心、最精华的教诲都包含在其中。那余下很多的教诲都是有相关的分支和分流。也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儒、释、道,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一些关系。

 

儒,我们了解,儒家或者儒教这个不是宗教,它是属于教育和教学。它的创始人是谁呢?我们尊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中国人对家很敬重,他用一个『家』,用『教』也是可以。这个教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宗教的形式,而是教育、教化和教学。

 

我们了解儒家的创始人是我们尊敬的孔老夫子,把孔老夫子的教诲能够很好地发扬、阐述,跟他一脉相承的是孟老夫子,所以孔孟是儒家的奠基和代表人物。


儒家的经典,我们从《四书》、包括《五经》,这些都是儒家重要基础的经典,将来大家学到《三字经》的时候,刘老师会把儒家的这些经典给大家做个介绍。虽然我们没有读过,但是别人说起来《四书》是什么,《五经》是什么,《十三经》是什么,大概你先有一个概念,将来有机会可以学一学。

 

那还有道家,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固有文化。道家、道教的代表人物,或者创始人是谁呢?老子。大家不要只以为《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这个《太上感应篇》大家有没有读?(读了)。这个都是太上的教诲,跟《道德经》的教诲它是一脉相承。为什么?《道德经》是比较高的教诲,《太上感应篇》是基础、基本的教诲。所以我们讲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包括庄子的《逍遥游》也是道家的著作。

 

佛家或者释,或者讲佛教,他的代表人物、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的一位王子悉达多,后来出家成道,教化众生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三百余回,创立了这样伟大的教育。

 

『释迦』是梵语,不是说不能翻译,而是尊重,看到这个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国的名字,从哪里来的?从古印度。中国人对从哪里来的这个源头都有一份敬意在其中。甚至包括穿的衣服和那个钵,这都是一种纪念,饮水思源。中国不忘本,不是中国本土的,但是从外面传过来的,中国珍惜,而且发扬光大。

 

『释迦』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能仁』,就是仁慈、仁爱的意思。『牟尼』是寂静。伟大的教育家,连他的名字都是教育的含义。为什么连名字都有教育的含义,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从古到今,现在的人没有好好的教化,都有两个很重的习气:一个就是没有仁爱心,自私;还有一个就是心浮气躁。

 

所以他老人家成就之后,他的名号,你念一遍这个名字都是在学习。学习什么呢?他教化的纲领,两个纲领就包含在他老人家的名字当中。能仁就是提醒我们要有仁慈之心;寂静、寂灭,就是要能够心平气和,灭是灭我们的烦恼习气。这才是真正永恒的一种快乐。

 

而佛这个字,大家也要能够正确的认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请看他是哪一个偏旁?(人)。人字旁,因为这个字过来不是我们中国本有的一个文字,当时叫作『佛陀耶』,是梵文的一个音译。那梵文音译中国当时又没有『佛』这个字,但是有这个『弗』,用音译过来的话,他是这个『弗』,因为他是人,所以又创造了一个字,在中国这个『弗』的读音又加了一个人字旁,代表用这个字来形容。那『佛』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觉悟和智慧。这个智慧就不是我们上节课所讲的那个普通的智慧了。这个智慧叫『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他里面的意思,或者再讲简单点,究竟圆满的智慧。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称之为『佛陀耶』。这个佛陀的教育,它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在后面再给大家做介绍,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感恩您快乐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