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弟子规》第05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   “传统文化育天下

第五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今天先跟大家概述一下孝道,明天我们就结合《孝经》一起来学习『入则孝』。我们都知道《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华文化包括儒、释、道三教,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强调孝养父母。那不孝养父母难道就不能学习了吗?能学习。但是学到的都是一些知识和常识,而且没有孝道做德行的基础,这些知识和常识有可能会成为害人害己的一个工具。

 

在《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遵循古圣先贤教导的规矩,这个规矩一定有先有后,这个先就在《弟子规》的『总叙』当中给我们指了出来。『总叙』第一句告诉我们『弟子规』是『圣人训』,那教训我们或者教诫我们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如何成圣成贤。第一步从哪里做起?(孝)。『首孝悌』。这个『首』的意思很深刻,我们熟悉的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大家可以想一想『百善』包括哪些善?勤俭是不是善?(是)。诚实是不是善?(是)。有爱心是不是善?(是)。还有哪一些善?勤劳、帮助人,所有的这些善全都要建立在孝的基础上 ,一个人的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那我们再深入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孝心没有启发,请问百善容不容易开?(不容易)。你可以在别的地方很用功,例如勤俭、诚实等等,在很多地方用功,但因为没有从根本去做,所以有一点小的效果。但是那些善心是若有若无的,甚至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偏差的地方。而这个『孝』更重要是在心地上的功夫,当然外在的形式也表现出内心的一种状态,如果不从内心去修行的话,那恐怕还都有很多的障碍在其中。

 

所以,今天跟大家学习,不光是谈到做人的根本,更是谈到我们学习、修行和弘扬圣贤教诲的根本。本立才能够怎么样?道生。那本不立呢?你很努力、很用功、很聪明,但是无可奈何,甚至还会让人产生很大的误会。我们在做人方面,为什么有一些地方做得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在修行过程中常常被人嫌弃?诸位学长,有的时候有没有找找原因呢?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同的原因,但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孝心还有不完全的地方。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好好学习。

 

先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而且我们讲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都是在《太上感应篇汇编》当中所记载的。山西有一位读书人叫王用予,在类似读书会这样的一个团体,一起共修共学的两位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个叫俞麟,一个叫郁从周,俞麟是以孝道著称,而郁从周是以文采、学识著称。以前读书人报效国家通过哪一种方式?『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国家的考核之后能够为人民来服务,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报效国家。这两个人物蛮有代表性,一个是德行,一个是文采学识。在一次重要的科举考试之前,人有时候对自己的命运,还是会比较的关心,希望了解一下会不会考中。有时候你们关不关心?(关心)。我想古往今来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想了解会不会考中。

 

正好遇到一位高人,这位高人了解一些事物发展的规律,看问题也看得深刻和透彻,像一般人只是看一些表面的现象。那应该也是一个缘分,就像当年孔先生指点了凡先生一样,有这样的一个缘分。当时王用予就问:『我会不会考上?』那位高人沉默了一会儿就说:『会考上但名次不高。』这个时候稍微有一点安心了,但是会不会问下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为什么名次不高是吧?(嗯)。它是有原因的。

 

原因是虽然很用功、很努力,但是德行有一点小亏欠,什么亏欠呢?就是在他常常祈祷自己和家人的一些平安、吉祥和幸福时,他大多数祈祷、祝福的对象,都是他经常生病的妻子,但是对他的父母,尤其是年老体衰的母亲,很少有一种为母亲祈福的这份心。很多老人有一点难过的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不是说很不孝顺,但是在轻重上已经有了一些差别。本来名次应该可以高一点的,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往下退了一点。所以,人的功名利禄跟他的德行、福分都是相关的,我们要了解积德行善的重要。

 

王用予了解完自己以后,心里就安生一点了,就很好奇,打听一下他们一起学习的这个社团当中,另外两位的考试成绩,就是刚刚提到的俞麟和郁从周。结果这位高人被问到之后,叹了一口气,大概能够感受到这种失望,他们俩一个都没有考上,不但没有考上,德行亏损得很严重。当时王用予就非常的诧异,这两位是我们社中公认的德行很好,学识很高,怎么会差这么多呢?这位高人就跟王用予讲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俞麟看上去是很孝顺父母,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但是他『腹诽』,『腹』是我们的小腹,就是你的肚子;『诽』就是诽谤的诽,这个诽里面的意思就很多,不高兴、毁谤、顶嘴,或者是有意见。那有意见一般我们都用什么来说?(嘴)。那他把它放在哪里?(心里、肚里)。肚子里。有没有这种情况?(有)。嘴上不说心里很有意见。有时候有些话你不说,它是一种礼节,是一种修养,但有时候有一些话不说,它是德行的亏损。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他要维护他的好形象,大家了解了吗?(嗯)。他要维护他什么好形象?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有德行的这样一个好形象。请问德行是这么维护出来的吗?真正的德行从哪里看?形式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哪里?(心)。

 

比如说一个人被父母骂了,他不接受,他顶撞,门一摔就出去了,有没有孝心?(没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别人还会不会敬佩他?(不会)。他知道这么做没有人敬佩他,所以他换了另外一种方式,他不吭声,他表面低头,嘴里说着:『爸爸,是!妈妈,您说的对!』但心里却是很有意见,其实细心的人能不能看出来?(能)。问:『你怎么这样做事情呢?』语气和缓地说:『对不起,爸爸我做错了。』;强硬地说:『对不起,爸爸我做错了。』其实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有时候父母是知道,还是不知道?(知道)。你们真厉害,知道!不知道儿子就不是他养的了。但是父母讲不讲?(不讲)。你就知道有时候父母也就不去冒犯他了。但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是不是真的孝道就做得很好呢?(不是)。不但不是做得很好,而且很麻烦。如果那个脾气蛮大,对父母一摔门就走的人,有时候他自己想想心里还蛮难过的,甚至有时候自己还可能会掉眼泪。他很难过,掉眼泪,那还是有一份孝心,但是克制不了自己的习气。这样的人能不能教?(能)。能教而且还好教,你把道理讲清楚,他马上就会转过来。

 

我还真是听过一位学长在《幸福人生讲座》中分享,当时在庐江我印象蛮深刻。当时是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听完之后就去分享她的一个变化。以前很拗、很倔,跟父母顶,不愿意按父母的想法去做,尤其是跟母亲。有一次发生了一个很严重的冲突之后,母亲就坐在床上气得饭也不想吃,不想说话,结果这个女儿还是很不懂事,冲进去之后就磕了三个头,你们可能会很奇怪,她怎么磕三个头?她讲了一句话:『以后你是你,我是我!』

 

诸位学长大家能够想象,在床上已经被气得说不出话的母亲是什么感受吗?看都不看她,『你走吧。』已经到那种程度,当时我眼泪就流下来了,感受到一个母亲的那种心痛,那种伤心难过,已经是无以言表。这样的孩子孝不孝顺?(不孝)。能不能教?能教。因为她是分享出来了,她是学了之后,她才发现自己错得太离谱了,让母亲伤心难过,甚至都不愿意看她。可能就是为了一件事情的对错,在那儿争执,她没考虑到更深层次的一些内容。学了之后她后悔了,也知道自己不孝。

 

当时是他们的团体在组织大家听《幸福人生讲座》,听完之后后悔、难过,她就打电话给她的母亲。当时打电话给母亲,她说我是跪着给母亲打电话的。她见不到母亲的时候,那种忏悔,想跟母亲说对不起的那份心,请问母亲能不能感受到?(能)。母亲在电话那头就哭了。听到这个孩子说的时候,我们内心也是感触良多。虽然当时做出蛮过激的行为,但还是有一份孝心在其中。

 

如果一个人实在讲他不孝,但是又做出很孝顺的样子,诸位学长跟那个女孩比哪一个更难教?为什么后者更难教?因为他不认为自己不孝顺,前面那个孩子她不孝,她还知道她不孝。但是大家要了解,你哪怕认为你很孝顺,但实际上不孝顺,从果报上来讲好不好?(不好)。所以这些不孝的果报的一些例子,大家可能也多少了解一些。

 

俞麟就是腹诽,他属于这种情况,他的那种不孝、不痛快、不高兴,甚至是忤逆,他都是藏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当时这位高人就讲到,俞麟他是因为德行欠缺,还有就是福分也不够,所以会潦倒终生,他不可能有好的功名的。另外一位才子叫郁从周,虽然文采很好,但是他缺乏做人的一些教育。像《弟子规》讲到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他经常就是挖苦、讽刺、批评,有『扬人恶,即是恶』的这样一些情况,口过就非常多,对福分的折损也是很严重的。所以也是一个缘分,当时就把这个道理跟王用予讲了,后来这个故事也就一直传下来了。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除了在形式上我们要能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我们要不要从心地上生起对父母的一份尊重、恭敬,发自内心的『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须顺承』?(需要)。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地方。有时候在人与人相处当中,尤其是在上下级之间,有一些矛盾、问题出现的时候,这时正是我们关照内心的时候;或者想想我们是不是有做得很好的地方,也是最好的提升德行的时候。

 

为什么这么讲呢?这么跟大家来讲,有没有在你做事情时,安排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不愿意接受?(有)。比如反感、抵触、阳奉阴违,还有哪些?我们一起来探讨好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掩饰对我们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圣贤教诲,不是说我们在形式做得好,那个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心地。如果内心出现了这些情况,这个还都是小的,再升级一点就开始顶撞了。除了顶撞之外,还有哪些情况可能会出现?抱怨、记恨,甚至会有作乱的情况,就是给你捣蛋,他为什么捣蛋呢?(报复)。报复就是嗔恚的心。我们先不谈你是不是很有理,别人是不是误会你,是不是安排不合理,这些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先不谈论是非对错,我们先谈论心态好不好?(好)。这个心态很重要。

 

这些心态有时偶尔起,有的时候人有一点小个性、小情绪都能理解。但是如果常常起,诸位学长,这个问题就不是普通的严重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德行和人品了。你说有这么严重吗?有这么严重!孝道、悌道有亏欠,请问人品有没有问题?(有)。德行有没有问题?(有)。而这些不高兴、抵触、反感、作乱,你说跟人品有什么关系呢!

 

在《论语·学而第一》的第二句话当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好吗?(好)。以前不学不懂,觉得大家都那样,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学了以后,真的是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这跟我们的德行、孝道都是息息相关的。今天讲这些道理,并不是在指责谁、批评谁,这些都是圣人教我们怎么样来扎好孝悌的根。不然我们外表做得很好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比如花虽然长得很美丽,但是『君子务本』,你那个本没有,根没有,请问花能好看多久?

 

大家有没有发现像俞麟就是这种情况,瞒得了俗人,瞒得了普通人,请问瞒得了有德行的人吗?(瞒不了)。为什么瞒不了?并不是谁推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表现。比如是不是高兴、是不是愿意接受等等,这些不是说能够掩饰一下,说句实话,一目了然,别人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我们都要了解。如果学问往俞麟这个方向走,从因果的角度来讲的话,那果报是很不理想的,而且果报不理想的严重性,比那个明显不孝顺父母的更麻烦,这么讲能理解吗?(能)。因为他在不孝父母的背后,还犯了错,又有了一条过失:欺世盗名。为什么他的果报,比那个明显不孝父母的更麻烦?其实原因就在此地。

 

所以今天我们修学,如果只是在一般形式上,有时候你看一看、听一听,也很好模仿。但是你的心是不是愿意接受,是不是真的生起对父母的尊敬和恭敬?对他们的教导能够『敬听』,甚至骂你骂错了,你是不是能够『顺承』?『承』就是接受。你勉强接受,父母也不愿意让你难过,也就算了,不会多说了。那你在单位不愿意接受,领导还犯得着跟你生气吗?犯不着跟你生气。那你只能该干啥干啥,但是你往后,我们讲在德行的很多方面都很难树立,也就是做人的根基不牢。所以我们讲孝悌的重要性,它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美满。

 

我们再来讲一个人在他没有成家以前,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是很恭敬,不是很有孝心,请问他成了家,他会突然对岳父岳母好吗?(不会)。如果对岳父岳母很好,背后是什么?诸位学长你们要小心啊!你们要小心!我们再来看一个女士,她对她的父母也不是很好,请问她嫁到男方家,她会做到『婆婆也是妈』吗?(不会)。为什么做不到?(自己都做不到)。也没人要求你,你不做也就不做了,也可以找出不能够对婆婆好的一大堆理由。不管你的理由好还是不好,你对公公婆婆不是很恭敬,也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那这个儿子对岳父岳母,也不是很恭敬、很尊重,请问夫妻两人的家庭能幸福吗?(不能)。将来有了儿女之后,儿女懂得孝道吗?(不懂)。你就从这里了解,这两个小夫妻不管任何一个到了单位,请问他们会认真工作吗?(不会)。他会听上级领导的安排吗?(不会)。不小心他又做了领导,请问他手下的人日子好过吗?(不好过)。为什么不好过?没德行、没爱心。所以大家可以从这里了解,这是关系着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根基。那我们讲今天学传统文化,甚至修学儒、释、道三教,这一点有缺陷的话,你再怎么修,再怎么努力,你会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空中楼阁。

 

还记得前两天跟大家报告的圣贤教育学习的次第吗?『净业三福』第一福的第一句话是哪一句?(孝养父母)。在这个基础上,就像我们盖万丈高楼,『孝养父母』这是第一个地基。这个地基打好了,你才有第二个『奉事师长』。这两个重要的根基撑起来之后,你才能有『慈心不杀』,才能有『修十善业』。这个还没入圣贤教诲的门,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四句做到了就入门了,这还没入门呐!我们现在入门了没有?(没有)。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不管到哪里、学不学佛法、学不学道家,甚至学任何的教导,请问做人需不需要这四句话?(需要)。只要是人,这四句都必须得具备,这个是入圣贤教诲的基础。

 

第二福『受持三皈』,这才算入圣贤教诲的门。但是现在很多人修学,一开始就是『读诵大乘』,一来就是『发菩提心』。对人的爱心、恭敬心生不起来,安排做点事情不高兴,受点苦不愿意,受点委屈不能接受,请问他停留在哪个层面上?其实连第一层都还没有达到。所以今天我们了解,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我们重要的基础。

 

『其为人也孝悌』,有这样一个人,他孝悌做得还不错,就是我们讲『首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他有这个德行的基础和根基。『上』意思很广,不光是指父母,还包括长辈、师长、领导,甚至包括你的同事,它有这样的一个很广泛的含义。『而好犯上』,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天生就是刺头的?(有)。无论到哪儿、对谁,他都是蛮有意见的。这种人你不用去他家里,能不能推算出他对父母的话听不听?肯定不听。『而好犯上者』,就是养成习惯了,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很少。因为只要情绪一上来,有时候做出一点过激的事情和行为,那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会不会很频繁?(不会)。偶尔有,『鲜矣』。

 

『不好犯上』,这个『犯上』,我们可以把它稍微再概括一下,比如忤逆。今天讲到『犯上』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并不是用这句经句来压谁,更不是用这个经句来约束谁,或者是来批评谁。不是的,你也可以不遵守,没有任何人要求你做任何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可以不接受,但是今天我们发心来学习,发心来成圣成贤,从理论上讲大家是愿意接受的。你愿意接受,我们就把圣贤教诲的标准,我们拿出来对照一下。看看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我们不是说他们孝道做得不好,就像前面那个孩子一样,她不懂,她真的很忤逆,但是学了圣贤教诲之后,她跪在地上给妈妈打电话,真的认识到错在哪儿了。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这是遇到了圣贤教诲,她才能够转过来,还有很多没遇到的。但是我们不去说怎么有这么多犯上的,说他这个孝悌做得不好。

 

诸位学长,今天我们学习最重要是来对照谁的?(自己)。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修学当中,有没有一些『犯上』的情况?(有)。那程度是多是少,严重还是不严重,谁知道?自己知道,你也不用跟别人讲,你了解之后,我们就要找到自己的问题。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做『忤逆』的人,请问那个不孝的儿子,你跟他说:『你这个人太不孝了!』他会不会跟你拼命?(会)。他会在那儿辩解:『谁说我不孝?』为什么呢?他还有点良知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把原因找到,更重要的是把这些障碍去除掉,打好根本。这个根本有了,『本立而道生』。无论你往哪个方向发展,商业、农业、科技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建立在这个本和基础上,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所在。

 

除了『忤逆』,还有不守规矩。为什么不守规矩?其实规矩难不难遵守?(不难)。不是对于所有的『规矩』,我们一下子都很欢心,都能够欢喜雀跃地去接受。有些事还不一定理解,但是做弟子、做学生、做下属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什么条件?(听话)。有意见,有你可以反应的渠道,但是在这一点上你先遵守。我想无论走到哪里,这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然后慢慢地就能够养成习惯了。无论到哪儿,就像一个小朋友讲的,『走到哪里守哪里的规矩』,怎么样?其实是最自在的。哪些人是最不自在的?不守规矩的人,你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很不自在的。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为什么有一些团队问题很多?为什么很多矛盾一直无法调和?为什么意见都那么的多?不是说不能有意见。虽然一些大的冲突没有,但是那种小冲突时时都不断,诸位学长有没有找到一些原因?原因在哪里?(孝悌)。还是在孝悌方面有欠缺,没有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和根本。『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他不可能犯上,甚至想都不会去想,更别说去做了。所以《弟子规》不光是家庭,还包括一个团体,不管团体大小,稳定是很重要的。而这个稳定的基石是不是建立在这个团体很有钱上呢?(不是)。是不是建立在这个团体很有发展前途上呢?(不是)。这个团体它至少先存在,我们才能谈得上发展和利益大众,这个存在和发展,它稳定的基石建立在哪里?(孝悌)。就是德行与做人的基础。如果每天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犯上的事情,你看这样能够做好什么事情。

 

『君子务本』,今天我们学习也是从这个根本去下功夫。大家是不是曾经都发过愿?我听大家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说要弘扬传统文化,有吧?(有)。我先做个民意调查好吗?您有没有打算扛把大旗,然后一个人走天涯?(没有)。然后一个人去弘扬?(没有)。比如说主持你来主持,课你来讲,做饭你来做,招待你来招待,卫生你来打扫,这样就省事了,因为不用跟人商量,一以贯之。有这种打算没有?(没有)。那你们都打算怎么弘扬?至少得有个小团体,你不要想着这个小团体所有人跟你的想法都一样。其实还都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个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样使人与人相处稍微和谐一点,这个是我们要去弘扬的一个基础。那这个基础在哪里呢?就在于我们怎么能够做好孝悌,而这个孝悌很多人理解得都很浅,理解的是一个狭义的孝悌,今天讲的是更广义的孝悌。这个做好了,我们才能够去做弘扬的工作,这个做不好,你去做弘扬的工作,你会感觉到身心俱疲。为什么身心俱疲?因为你自己内部都搞不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我们能理解,但是诸位学长现在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本立了没有?(没有)。如果常常还有不高兴,还有违逆、不守规矩,请问这个是属于立下了本,还是说一点本都没有?一点本都没有,你就要开始盖高楼大厦,大家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倒塌)。肯定塌了。你就要去长那个树,树好像很好看,但是因为没有根,没事也就没事了。树越来越大的背后,就是名望越来越高,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当对你越来越尊敬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个树就头重脚轻了?不用别人推,风稍微一刮,连根就拔起来了。什么原因?就是在『孝悌』这个地方出问题了。

 

因为要让更多人受益,所以我们的根基要怎么样?更牢实。那在我们的内心,哪些是我们更牢实的根基?《弟子规》真是了不起,就是前面四句话,哪四句话?『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都在生活家庭中常遇到。好像有一位学长讲这辈子就被掐过一次,是吧?但是那种疾言厉色的说,其实也属于责备,爱之深,责之切。我们不用再做调查,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家,请问有没有这四种情况?(有)。你说有的父母不在身边,或照顾得少,但是我们今天讲的父母是广义的。不然这样子学传统文化就累了,那李毓秀夫子会累的,他老人家会写:父母呼,然后括号,舅妈、舅舅、大姨、老爷、姥姥、爷爷奶奶,括号。把所有都包含在其中,这样学会不会学得太辛苦了?我看一部《弟子规》念完得三个小时。所以,了解这一点之后,要知道『父母』是一个代名词,它以这个为主,但是它包含的意思却很广。

 

请问一个人的一生,他在家庭当中,这些事情会不会发生?(会)。第二个问题,会不会常常发生?(会)。好,重点来了,人是怎么样去面对这些境缘的?那以前没有学不了解,或者有欠缺的时候,或者没有务这个本,也没有这个基础的时候,『父母呼』是爱理不理;『父母命』,爱做不做;『父母教』,爱听不听;『父母责』,爱顶撞就顶撞,所以这种就是没有本、没有根。如果还没学的人那样,我们不要去管他,因为不了解。今天我们要学好,要做好,先从这里做好,这里怎么做好?《弟子规》真是了不起!短短三个字,它是综合的,让我们综合地来体会这四句话,『应』没有错,还加一个『勿缓』,大家有没有感觉『勿缓』的背后,有一种什么含义?及时。其实就是一种立刻,在这个立刻、及时的背后,有没有反应出一些心态?(有)。

 

大家有没有发现,声音传播的速度虽然比光速慢,一秒钟是三百多米,所以有时候看放鞭炮,先看到光,再听到声音,它有这个差距。但是一般来讲人的耳朵,它的接受能力是蛮强的,在一般说话的时候,就像我现在讲话的同时,大家听到了没有?(听到了)。其实听到之后自然就会有反应,比如听到『立正』,你会不会慢悠悠的?那个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了,其实人都有一个自然反应,大家会发现,当我们听到有人叫自己的时候是直接的反应,直接反应什么?『到!』这种是自然直接的反应,但是有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回答『到』呢?他就在想:『叫我干嘛?』或者是『我答到合不合适?』就会有一些夹杂在其中。

 

我打一个比方,在正常生活中有人叫自己,自然就会回应,但现在有时候叫『小明啊』,小明是什么反应?如果他没听到,那我们就要去五官科查一查了,听到了,正常自然的反应就是『哎』。现在微信上我看有一个『嗯嗯』的表情,是吧?(是)。『嗯嗯』的意思是收到。不管用什么样的词语,它都是一个回应,那为什么不能及时回应?我们就要找心态的原因,就是不把对方发的信息当回事儿。你问他,他当时可能没那个心理动作,也不会那么想,因为已经习惯了,已经懒散习惯了,而我们今天要学习,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做起。不教大家复杂的,不教大家玄妙的,就从人人都有的,天天都会遇到的,我们都应该并能够把它做好的这些小地方,去把它做好。你说扎根在哪儿扎?就在这些地方扎。所以,我们能够『应勿缓』,当然这里面怎么去把它做好,它里面细节也很多,首先我们应该先从心态上下功夫,把心态调整好。

 

『父母命,行勿懒』,『勿』也是克服我们的惰性。『父母教』呢?(须敬听)。你看这个『须』字,用的是必须。听是听了,但像有的小孩有没有一种冷暴力?(有)。什么叫冷暴力?不吭声,低个头,其实这种比跟你在那儿顶两句更麻烦,就是那种冷暴力。『听』、『敬听』和『不想听』差距是很大的,而这些是我们要锻炼的地方。所以有没有跟大家讲,任何一位学长的分享,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听?(恭敬心)。你光听还不行,你这个功夫要做得好,必须要从『敬听』这里下功夫。

 

所以,有的事情看似很大,其实问题不大;有些事情看似很小,可问题却很严重。我这么跟大家讲,并不是让大家增加心理压力,这是我们往后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在『入则孝』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叫『事虽小,勿擅为』?难道这句话不应该放到『谨』吗?大家有没有感觉?『谨』好像都还没这么严重,你就知道有一些事情,它关系着德行和人品的问题,那这个是不能含糊的。尤其是『敬听』这一点特别重要。如果困打瞌睡,或者有点伤心难过,或者有时候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完全一样,状态稍微差一点,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常常如此,这个问题就不是普通的严重了,细节的背后其实就是心态有问题了。

 

今天我们来落实《弟子规》,从哪里落实?就从『勿缓』、『勿懒』、『敬听』落实,被骂了呢?『顺承』。如果父母骂错了呢?就看你怎么去看,你可以不接受,而古人做到了,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是怎么做出有德行的事情的?就像王祥把父母放在心中一样,『二十四孝』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

 

『须顺承』,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总纲,这些事情我们天天都能够遇到,而今天我们要把它做好,你看你做得程度到哪里,像俞麟那样是形式上做到了,还是从心地上再到形式上都能够把它做好。你说我心地很好,但是我在形式上做不好,请问心地上是不是还有点欠缺?(是)。但是你光强调形式行不行?也不行。所以一个人道德的水平,一个人德行的深浅,在这些地方就能够看出来了。你不用跟我讲你学历有多高,你不用跟我讲你的经历有多丰富,也不用跟我讲你的官有多高,甚至你多有钱,我不看那些东西。我们看什么东西?你有没有德。他哪怕是小学毕业,他真有德。但是现在研究生毕业有没有德?(没有)。你们也太武断了,不一定有德。那你说一个研究生毕业,又有一个小学生那样认真的心态,有没有德?让人敬佩,这才是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学习的目的。

 

大家知道曾经来我们这里学习学历最低的,他是一个什么程度吗?汉语拼音都不会。但是学得很认真,真的是很认真。有一位女士,还有一位男士,他们学得很认真,对待老师的教导也都非常认真。虽然他不能完全听懂和吸收,但是他努力地在学习,看到他那种眼神,我都被感动了,这就是有德之人。所以,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懂得孝道之后,什么是有德,什么是没德,您心里就有一把尺度了。

 

我们谈到『本立而道生』,这个『本』是什么?『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就是敬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这也是《弟子规》第一句话讲到的『首孝弟』。这也是我们在《太上感应篇》上看到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大家知道,这么多好的德行都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孝)。就是在《太上感应篇》上告诉我们的『忠孝友悌』。所以三教的教诲无一例外,孝悌都是我们的根本。这个根本在哪儿?不是说我爱我的父母,我感恩他们。你的爱,你的感恩,要有行动,行动在哪儿?就在这些方面,不然你的感恩,你的爱父母将是一句空话。好,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谢谢大家! 

感恩您快乐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