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弟子规》第08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   “传统文化育天下

第八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尊敬的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

 

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来感怀我们父母的恩德,这是从古人的教诲当中我们把它摘录出来。我想这是所有为人子女的,应该要了解的一个事实真相。那我们讲到了父母,大家也可以再把意思理解得更广一点,有没有有的孩子是爷爷奶奶陪伴长大的?(有)。那我们呢,你要想到这些照顾你的所有的亲人们,都包含在其中,包括姑姑,包括舅舅,我们不要仅仅局限在父母。在以前,都是父母培养长大,现在您在做教学的时候要特别留心,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他越提父母,他越难过。所以这个时候都要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啊、姨啊都要加到其中,他就相当于你的父母一样,这样他们也会感觉还是有很多人在爱他们。

 

『孝为百行首』,这段比较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百行』,包括各种善行、社会的各种活动,各种行为。那在做任何工作、事情的基础是有孝、是有感恩心。所讲到的这些道理和事情,『诗书不胜录』,从古至今一直都在讲,为什么不断地在讲?一个是很重要;一个也是人的一种情感的抒发。尤其是讲到孝道,讲到父母恩德的时候,应该都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不是知识,它不是说我知道这个故事该怎么讲,这个歌曲该怎么唱,不是的。它是通过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歌曲,它把人内心最深的一些东西给启发起来。

 

『富贵与贫贱』,就是不管你的家庭、生活,你的身份是怎样,富贵和贫贱把社会阶层都包含在其中。『俱可追芳躅』,都可以学习,也都应该学习。家里条件好的,你多读书,你更应该做好。条件差一点,没有机会读书,看戏总会看吧?《四郎探母》,是吧?《珍珠塔》,就是锡剧,我们无锡的锡剧。在一些著名的曲目中,有一个《珍珠塔》,都是讲『忠、孝、节、义』的故事。所以虽然家里条件差,但是总看过大戏,有时候一个故事,有些女子她终身奉行,她终身受益。就是人人都应该学,人人也都能学好,『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就是这个意思。别的差没关系,我们德行不能差。『芳躅』,就是古圣先贤走过的道路,留下的痕迹,值得效法。

 

『若不尽孝道』,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个孝道不能尽,『何以分人畜』,那怎么分人和畜生呢?这个话讲得就重了,但是是事实真相。『我今述俚言』,这位姓王的读书人,把古往今来一些讲父母恩德的汇总,用一些方言,一些传统的土话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下来。

 

『为汝效忠告』,也是一份父母心,爱护后代儿女的一份心。因为父母好不好讲自己恩德?(不好讲)。有哪个母亲把儿子叫过来说,『儿子啊,将来长大了一定要买点好吃的,给妈妈补补身子,当年生你的时候痛死了!』生得时候痛不痛?(痛),痛嘛。但是也不会想,也不会讲。有没有哪个父亲,在养儿子的过程中,也感觉这个儿子花钱蛮多的?现在生二胎那个成本出来也都蛮吓人的。有没有哪个父亲跟孩子就说,『孩子你将来长大了一定要还我尿布钱』?付出这么多都不会去想,但实际上这只是其中一点点,父母好不好讲自己付出很多?但是儿女该不该知道?谁来讲?(老师)。老师来讲,这就是师道跟孝道互相配合。

 

『百骸未成人』,就是刚刚来到这个世间,还都很弱小,就是需要母亲十月的孕育,『十月怀母腹』。有时候母亲的那种担惊受怕,都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那孩子要成长,他需要营养,营养从哪来?(母亲)。『渴饮母之血』,大家如果看过《大导演和老妈妈》,你看到那一小瓶的乳汁,变成了血水的颜色。而且喝多少呢?好像有统计,那都是多少公斤、多少升,那是一个孩子从他成长起来所需要的。出生之后要喝多少奶?可以说真的是『饮母血,食母肉』。

 

人类有一种本能,大自然都有这种能力。就是把最好的都去给下一代,哪怕自己缺乏。所以老师在讲到佛陀拜骨的时候,两堆白骨,一堆是黑的、松软的,一堆是骨骼好一点的,明显就分出那个松软的、黑一点的是一个母亲的骨头,为什么呢?宁愿自己缺钙,缺微量元素,都要让孩子能够有最好的身体,就是这样的一份心,就是这样自然。你说是母亲自己去调动自己身体的这些细胞吗?(不是)。就她那个心念。母亲就一个心念,给最好的,哪怕自己差一点,也要让孩子最好,就是这个心念。她整个身体的组织,细胞运动,就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世间,幸不幸运?(幸运)。不管你长高、长低,长白、长胖,诸位学长,要不要知足?不能再挑剔了。

 

『饥食母之肉』,这渴了喝,饿了吃,都是母亲吸收消化的营养,然后把最好的给儿女。『儿身将欲生』,有时候那个小孩调皮,不听话,有没有要生之前母亲都蛮痛苦的?如果胎位不正,那在以前都很危险,现在真是好很多,可以让孩子很顺利地生产,在以前真是过鬼门关。那个孩子淘气点,不听话一点,要是再加上胎位不正,母亲就跟过鬼门关一样!那真是提心吊胆的。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那整个过程中是不是父亲就很轻松?(不是)。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担心)。只要保佑能念的,他全念,有没有?『惟恐生产时』,所以将来大家看 《印光大师文钞》的时候,就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有专门的让母子平安的方法。『身为鬼眷属』,以前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一旦见儿面』,受了这么多罪,这样地担心受怕,当孩子出生的时候,请问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孩子怎么样)。男的女的?那是第二念。第一念是健不健康?她瞬间一下子就忘记了疼痛。

 

记得上个学期,我们看到有一条微信,一个很短的大概一分多钟的小视频。就那个小婴儿刚刚出生嘛,刚刚出生之后就给母亲看一下。就是刚刚出生他不是还在哭嘛,结果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可能都已经虚弱了,就只能是这么看一看,头就稍微动了动。那个小婴儿一出生,他也分不清楚什么,都搞不懂,来到这个世间。当他头靠着妈妈的头的时候,他那个小手就抱住妈妈的头,然后就很安详,很安详,很安详。那个看了真流眼泪!课后你们看看是哪个,你们调一下,看一下,我看了很感动。应该是家属或者是医生拿手机拍的,小孩就抱着妈妈的那个头,就是很安详,就好像很放心地又准备睡的那种。但是不能让他在那儿睡,要抱走嘛,一抱走,『啊啊啊』,就不行了,就哭。然后又给他放在妈妈身边,马上就安定了。

 

请问,这刚出生的小孩子,认得谁是他的妈妈?就从这一点,你看那个『父子有亲』。小时候咱们是不是也这样?(是)。可以肯定地讲,我们跟那个小孩子是一样的。然后也还是给他抱开,其实时间不长,就一、两分钟,就看到那种『父子有亲』,那种天性的亲爱。

 

『一旦见儿面』,多痛多苦都忘怀了。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不谈那种个案。有没有有一些一出生,父母就不太喜欢孩子的?(没有)。理论上是没有,但是若果有这种情况,原因都是失教。一些习性、习气把那个本性给盖住了。所以我们不讨论个案,其实你通过教育之后,他的那种本性还是会恢复起来。不然你说那有的人一出生怎么父母不太喜欢的,那个是个案,他只是被习性给蒙蔽了。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普遍的,一个大家都有的这样的一个情况。有没有有一些儿女他的心结解不开?(有)。你得让他了解为什么是这样子,他说父母不爱我呀!不是不爱你,而是父母也不懂得,甚至父母有一些烦恼,甚至有一些他的困难和痛苦在其中,所以把那个本性就给蒙蔽,给忽略掉了。

 

『母命喜再续』,怀孩子的时候辛苦,还是养孩子的时候辛苦?(都辛苦)。你一看就没生过孩子,养的时候那个觉都没法好好睡。所以有些生之前就想赶紧出来,是吧?然后生之后就想赶紧回去。『一种诚求心,日夜勤抚鞠』,有时候有些小孩身体不舒服,或者调皮,他就日夜哭,他跟人的作息时间是颠倒的。白天他睡,晚上他哭,怎么办?你是不是把他放到旁边不管他?一定得有一个人就一直哄嘛,甚至抱起来他就不哭了。有些孩子那晚上都是家里人轮流抱。轮流抱,抱的最多的是谁?(妈妈)。还是妈妈和爸爸。『日夜勤抚鞠』,你们小时候省心吗?(不省心)。每个孩子不一样。可能我小时候是不省心,老是病,隔三差五地就让父母担心。那时候抵抗力又差,那一发烧,一烧就是四十多度,父母都担心的不得了。

 

『母卧湿簟席』,现在条件好了,有尿不湿是吧?以前尤其是冬天,那都是母亲睡在湿的地方,孩子睡在干的地方。『簟席』,就是床铺的意思。『儿眠干蓐茵』,推干就湿。有时候孩子睡起来那都很舒服,但是空间小的时候,母亲都不敢翻身,怕吵到孩子,『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有时候小孩拉屎拉尿,臭不臭?(不臭)。不臭是假的,是吧?但是父母嫌不嫌臭?(不嫌)。脏不脏?(不脏)。其实是脏的。父母嫌不嫌脏?(不嫌)。为什么这么臭、这么脏,父母不嫌?因为爱,就是这一个『爱』字。『儿秽不嫌臭,儿病甘身赎』,恨不得自己替儿女生病。

 

『横簪与倒冠』,那时候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母亲还顾得上自己形象吗?(顾不上)。顾不上了,是吧?给孩子洗得干干净净的,自己困的,也都可能好几天都没有怎么好好地梳洗了。『横簪与倒冠,不暇思沐浴』。尤其像高学长介绍他两个儿子,一个都很辛苦,两个那更是,真是很了不起。『倒冠』,都顾不上这些梳妆打扮,有空还忙着给孩子弄点吃的,或者是洗洗弄弄,自己都没时间照顾自己。

 

『不暇思沐浴』,多一点时间恨不得多休息一会儿,很累。这个时候,还是能在床上滚来滚去的时期,这个都有她的辛苦。能跑了,是不是就省心呢?(不省心)。能跑更不省心。大家有没有发现,三岁左右的孩子,那个眼睛你是不能离开他的。为什么不能离开他?因为不小心就『梆』一下,不小心他就会磕碰,尤其现在家里各种危险的东西又多,所以现在真是目光都不能离开。

 

『儿若能步履』,能走路,『举步虑颠覆』。可以说每个人成长,尤其在零到三岁这个时间,就一定是家里有一个人、两个人或者几个人都一直陪在身边长大。而且吃都尽量给孩子吃最好的食物,家庭条件稍微节省一点的,都是把最好的给孩子省下来。『省口恣所欲』。有些家庭条件还都蛮好的,你说买手机、买一些东西,都是给谁买最好的?(孩子)。都是给孩子买最好的。

 

『乳哺经三人』,以前生孩子都会比较多,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个、八个。大家想想,我们可能就一笑,十个、八个你想想,两年生一个,你看看那是什么概念。二十年,天天就为了后代,大半个青春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乳哺经三人,汗血耗千斛』,日集月累起来是相当多的。

 

『劬劳辛苦尽』,好像都受尽很多的辛劳,儿女长到了十五、六岁。这十五、六岁也是个麻烦的年龄,说懂事吧,又不懂事。说不懂事吧,还有点小思想,是吧?然后又血气方刚,又不愿意听人管教,这个时候,『性气渐刚强』。有时候听话一点还好,要是不听,有时候比前面更辛苦,做过父母的可能有感受,前面已经够辛苦的了吧?如果我们以十五、六岁,或者十三、四岁做个分水岭。十三年前它是一个辛苦,十三到二十三这十年,当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哪一个更辛苦?(后面的)。后面的会更操心。身体累一点,有时候累得也欢喜,那个是身心俱疲,那个担忧,又怕话说多了又伤到孩子,不说又不懂事。那每个父母的脾气又不一样,有的性子急那就骂,那就要打。

 

『性气渐刚强』,而且这个时候你也打不了了,还打得动吗?打不动了,不但打不动了,打完他就跑了有没有?『行止难拘束』,不好管。那刚刚走入社会,能够去学习,还都没有生活能力,那都要靠父亲在外面赚钱养家。养家大部分都是为了养儿女,那一些简单的礼节,不说很高、很深,但是最起码一些做人的礼节和道理,父母应该都有教,只是孩子不受教。『专望子成人』。那父亲,现在也是父母,在外面经营,不管做任何事情,容不容易?(不容易)。不容易,很辛苦,但是还是坚持每天这样去工作、去做事情,为了啥?就是为了孩子生活条件能好一点。

 

『延师课诵读』,还要去请老师,或者现在讲一个好的学校去读书,希望孩子能够多得到一些教育。有没有一些孩子读书读不好要转学,父母还得去求人?(是)。低声下气的,就是为了孩子的不懂事。有时候,孩子要读书,没办法还得去求人。要是为自己,父母是不去求人的。但为了孩子,他还是去求人。那种甘心为孩子付出的心,就是这份心,我们应该要放在心上。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资质好、聪慧、反应很敏捷,父母怕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累到了。那如果资质差一点,又非常的担忧。『有善先表暴,有过常掩护』,有时候这也是一种人情,『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有时候也是一种人情。『有善先表暴』,有时候孩子做得好、考试成绩好、得到奖状,父母高兴不高兴?(高兴)。都贴到哪里?最显眼的地方。给父母争光,多有面子。

 

有时候跑出去玩,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出未归来』,所以减少担忧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倚门继以烛』,晚上都等待着。『儿行十里程』,走还没走出很远,『亲心千里逐』,父母的心已经跟着走了千里。像老师上课有讲到,有时候我们在异地他乡,有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想家人亲人的时间实际上不长、不多,父母想儿女的时间有多久?就是形容儿女想父母像树尾风,『咻』,吹一下就过了。父母想儿女的心呢?长流水,就一直那么牵挂。

 

当然我们现在了解,这个互相的牵挂担忧,反而都做不好事情,但是要把父母的这一份牵挂放在心上。『亲心千里逐』,所以在这里也讲到一点,就是『父母在,不远游』。为什么『不远游』?因为不能让父母在那牵挂和担忧。但有没有还是要离开家乡的?(有)。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因为要求学,因为要学本领。如果在家乡你有这个条件,你是不应该、不能离开家乡的。

 

但是在家乡没有这个条件和环境的时候,是可以离开,但是一个问题就来了,我们有没有真正地学到本领?如果又没有学到本领,又让父母担心,那就真是做得不孝了。这么讲能理解吗?(能)。就是可以出来,一个就是求学,让我们真正能够成就道德学问。因为这个是在家乡所没有,而且父母也是希望的,你有这份心,那就不会到外面游山玩水了。不然看着真的都是游山玩水,好像增长见闻,实际上是很不孝的。到最后什么都学不到,一事无成,就是可能电脑里几张照片,证明他曾经出来过之外,他什么都没学到。如果是这样,还真的不要出来了,在哪儿?就在你父母身边,既然出来就要学出个样子。

 

所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这个也是我一直跟我们的老学长们劝导的,就是你们都离开家乡,像有些学长都是不远万里来求学,是吧?新疆,伊犁总知道吧?(知道)。你们地理都不好好学。他们坐火车得坐多久?(三十多个小时吧)。不是三十多个小时,五十二个小时,万里,就是这样的一个距离。来到我们中心,来干嘛的?来求道的、来求学的。所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在看蕅益大师在注解《论语》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游必有方』,方者,法也。大家有没有发现『方』跟『法』是合在一起的,叫『方法』?(是)。那你『游必有方』,你的人生方向,你是来求法、求道的。那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条件,你是可以远游,等于是也在尽一份孝。但是离开家乡,离父母那么远,学也没学到、也没学好。工作也没做到、也没做好,诸位学长,会不会有点遗憾?(会)。就是更加要努力地好好地去学习,不荒废离开家的这段时间。所以勉励他们一年一年要好好学,学成了,你回家乡报效父母和家乡人民。不然这种让父母牵挂和担忧,就做得不好了。

 

『媒妁费金钱』,该谈对象了,是吧?谈对象又操心。中国人对儿女,这从头操心到尾。生,操心;教育操心;上学操心;工作操心;找对象也操心,还没结婚呢。你看现在,不说是学传统文化,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的父母,就是过年回家,最常问年轻人是哪一句话?(结婚了没)。是不是学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们晚一点结婚的会有压力?我发现是全国性的问题,你看那个都让父母很牵挂。『媒妁费金钱』,省吃俭用,这些首饰都把它换钱,『钗钏捐布粟』。『一日媳入门,孝思遂衰薄』。我们小伙子要不要做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不要)。不可以。

 

『父母面如土,妻子颜如玉。亲责反睁眸,妻詈不为辱』,有时候父母说他几句,这时候也大了,也有一些自尊。有时候父母还把他当孩子,有时候就在家,就说他几句,说完之后就不高兴,就瞪着大眼睛,是吧?那有时候被妻子说,他反而还能接受,这个就是有点颠倒了。我们要不要爱妻子?(要),要不要爱父母?(要)。那两者的爱有没有冲突?(没有)。实际上是没有冲突的。你真正务本,你爱你的父母你才能够更好地爱你的妻子;你只爱妻子而忽略了父母,等于你把那个根就断了,你那个爱也是有一天会枯萎,甚至是变质的。其实是一点冲突都没有的,但是现在人觉得,好像爱谁多一分,就爱谁少一分,不是这样子去看的,人不能忘本。

 

『忘却本与源,不念风与木』,『风与木』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劝尔为人子』,这个时候要劝导为人子女的,做什么事情呢?『孝经须勤读』。好,我们这次学习不但勤读还要怎么样?(背)。背诵,所以《弟子规》结束了大家就好好背《孝经》。『何不思此身,形体谁养育』,你说也不是一种要求,但是人总是要想一想,从哪里来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怎么样有的?其实常常想,人心厚道,他会想到别人对他的付出,从最亲最近的人,父母。


如果觉得所有一切都理所当然,你会发现这种人,他是很薄情的。大家交朋友,尤其找对象。你是希望找一个薄情的,还是希望找一个有真情义的人?(真情义)。但是大家现在能看得出谁是薄情,谁是真情义的人吗?(不能)。这个就是你从他谈话,他是不是常常想到父母和别人的付出,不是只是偶尔想起来讲讲,而是他真的常常放在心里的时候,那他的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些他都不放在心上,想到的都是自己哪里的一些情况和谁对不起他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人的人心是很薄的。

 

那我们回过头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会不会常常想到别人对我们的好和付出?这个问题以前没想过,是吧?应该要想,所以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你常常放在心上,你会发现你的那种德性、那种厚道,就一直在长养。『何不思此身,形体谁养育』。

 

所以诸位学长,传统文化学习,会不会讲课不重要,什么重要?(看人)。不是看人,『不忘本』。哪怕课你不会讲,你也没学好,学得好像差一点,但真的不能做一个忘本的人,真的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那这样子你课讲得再好,你的才华再高,那个也都是缺德,没德行的人。所以这个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中国人常常讲『你不能忘本』,这个都是蛮重的话。『形体谁养育』。因为这些话现在讲的人也都不多,所以有时候自己也会忽略掉。

 

『何不思此身』,不想别的,想想我们自己这一生的成长。『德性谁式谷?』,谁给我们打下做人的根基。『何不思此身』,这不是要求,这是劝告。『家业谁给足』,都是建立在父母、前人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为人顶天立地,那何为天地?『父母即天地,罔极难回报』。尽此一生,你能报答的都是很微小、很微细的,做得再多也还是很有限。

 

那父母的恩德,是不是仅仅刚刚讲的这些呢?(不是)。只是一个提醒,或者我们讲抛砖引玉,通过这些,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想一想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这些亲人、父母,包括我们的领导、同事们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帮助。培养我们的一颗,我们讲叫『感恩的心』。好像有一首歌,是吧?『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就哪怕过了,甚至以后可能你还不一定能再见到他一面,但是这份心你不能没有。

 

『亲恩说不尽,略举粗与俗』,稍微提一提。『勿以不孝首,枉戴人间屋』。后面几句是一个总结,大家一定要了解它的相关联性。父母即什么?(天地)。那不孝父母,一个人在天地间还能容身吗?(不能)。是不是父母不让他容身?(不是)。父母哪怕自己受伤,孩子不孝,自己受伤都不愿为难我的孩子。但是因为它是天道,你不孝,你不按照自然的这种法则、规律,有一份厚道的心,真的是天地都难容。『勿以不孝首,枉戴人间屋』。所以在《太上感应篇汇编》当中有很多这种例子,给人警醒。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间服』,是一种亲爱去行孝道,还是有一种敬畏心行孝道,都很好,最后把那个孝心启发起来,它的效果都还是一样的。『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在学传统文化,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叫《跪羊图》。好多人对其中一句话感触蛮深,哪一句话呢?『诸事不顺因不孝』。就为什么人生不顺?他条件也都蛮好的,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痛苦、烦恼还有很多,后来发现原来这个地方亏欠了。

 

『万善孝为先』,万善也好百善也好,它是一个总称。能够相信,而且能够去努力,尽心尽力去做好。做的程度、做的方式,明天我们再来跟大家一起来讨论,首先先把这个确立起来,我们应不应该有孝心?(应该)。那应该怎么去做?明天我们再来讨论。所以『信奉添福禄』,不然人就会觉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这么做不行吗?可以不这么做。不这么做,古人也讲到这么去做,相信的人,做的人就得真受益。光相信还不行,做的人才是有福之人。

 

看看《二十四孝》,昨天郭学长跟大家介绍的时候,也讲到,大舜的福报大不大?(大)。请问他的福报从哪来?(孝)。『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一正一反,那自然而然选择哪条路,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去把它做好了。

 

好,后面这几句跟大家过一下,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先知恩,不忘本。知恩,报恩,从这个开始。你这个心都没有,你从哪里做啊?那个就无从做起了。那怎么去约束?我们怎么去做好?我们的一言一行是代表我们的父母、代表我们的家族,要有一种荣誉感。一个人都没有荣誉感,什么坏事他都会做出来的。

 

那『立身行道』,在你的工作、在你的家庭,把道德学问做出来的时候,不用你自己去宣扬。请问《二十四孝》,这名闻天下传承几千年,是不是自己打广告打出来的?(不是)。怎么出来的?你说这只有二十四孝,以它为代表,了解了吗?所有跟它的德行相符合的,都是名扬天下,不需要知道是谁,但是自然而然你那个福分它都是相通的。『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我们后面讲到的,『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这做得真是让人敬佩,这就是『扬名于后世』。

 

那尽孝有,我们讲是层次也好,还是一个过程也好,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父母。从对父母开始,『始于事亲,中于事君』。『事君』,它代表各行各业的工作,你工作做不好,你那个孝也是很糟糕的,你那个孝还只能停留在『始于』的基础上。在『始于』基础上要往上提升,到『事君』。『事君』两个字代表各行各业中你的本职工作,你是不是能做好。如果做不好,这个孝你还有要努力的地方。最后,『终于立身』。

 

『《大雅》云』,这个是周公教导周成王的一句话,叔叔勉励侄子,要好好地做好,因为他父亲走的比较早,不要让父亲的努力白费。『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无念』就是『岂不念』,怎么能够;『念』呢,就是感怀;『尔祖』就是包含了我们祖先美好的品德。就像我们的朱学长,是吧?修家谱,这就是念祖德,我们祖先的这种好的德行。『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怎么能够不修养好自己的德行,来发扬他们的美德呢?这都是有份知恩报恩的心。

(永久性公益教学)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