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弟子规》第13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   “传统文化育天下”

第十三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先简单跟大家概述一下,『悌』就是兄弟之间的友爱,在友爱之中,它有礼有节,它有顺序。在有礼有节的这样一个友爱的氛围中,大家互相地帮助,互相地成就。而兄弟是我们相处最长久的亲人,而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在一些性格,在一些方面都有各自的不同,甚至有的可能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它跟朋友就有很大的不一样,朋友有的时候性格不和谈不来,那就话不投机怎么样?(半句多)。但是兄弟姐妹能不能见了面,话都不说?(不能)。为什么呢?因为它还有一份孝在其中。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把这一份兄弟友爱之情,把它恢复,再把它拓宽。

 

而我们现在的家庭都是小家庭,兄弟姐妹都少了很多,但是有兄弟姐妹的也都还是有。小时候跟兄弟姐妹打过架没有?打赢了没有?好,可能现在有时候还会闹一些小的矛盾,但都是应该要能够化解开。如果『出则悌』这一方面没有做好,我们在做人方面就有许多缺失的地方。兄弟姐妹相处得好不好,从哪里可以看呢?并不一定只是在家庭,包括我们在学校跟同学相处,包括我们在工作跟同事,跟上下级之间的相处都有兄弟之情在其中。

 

其实古往今来,我们一直都很团结,不然大家想象一下,现在家庭小。家庭小,但是有没有一些摩擦和矛盾的地方?(有)。可能三五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大家想象一下,三五十口人,矛盾和摩擦多不多?(多)。再想象一下,三五百口人在一起矛盾多不多?(多)。一千口人呢?(更多)。

 

中国以前的大家族,那都是几百口在一起,有条不紊,和睦地在一起生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这种互相友爱、互相忍让的精神在其中。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就把这份互助友爱和一种忍让的精神要学过来。

 

『同气连枝各自荣』,我们讲到『出则悌』的时候,常常会引用法昭禅师的一首兄弟之情的诗,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从树枝来看,每个兄弟姐妹各是各的一个发展,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一个成就。但是如果从树干,或者从树根看,那还都是一体的,对,所以都是血脉相连。

 

有的好,有的不好,从父母角度,他更关心更照顾哪一枝?(不好的那枝)。是不是父母偏心呢?(不是)。所以有的会觉得父母是不是有不喜欢我的地方,或怎样,其实不是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好像父母比较多会疼小的孩子,做姐姐的都有感受,什么原因呢?后来我们也是看古人的一些感悟,体会到这个也是人情之所在。你看那个姐姐哥哥在小的时候可爱不可爱?(可爱)。慢慢长大了,可爱不可爱?不可爱,淘气了,会闹情绪了。

 

这个时候,小的就出生了,正是可爱的时候,然后那个正是皮的时候,所以很自然,人就是这样,你要有几个孩子你也都会。就是不自然地就会对小的好一点,一是他吃喝这些,很多事情你要照顾到,而且那个小的又很可爱,好几年的时间,会不会自己的一种情感对小的就会留心、留意比较多?所以对大的就会稍微少一点,反正大了嘛。所以做小的也不要侍宠若骄,大的也要能够去爱护弟弟妹妹,尤其是有的家庭条件会差一点的,甚至都不用父母去说,是哥哥帮助弟弟,还是弟弟帮助哥哥,都会主动地去帮助。父母心里应该会感觉很欣慰,『兄弟睦』,才能够『孝在中』,不会在那里计较。

 

你说,如果连兄弟的醋都吃,会不会有点见外了?对,所以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心胸要拓宽一些。但是做弟弟妹妹的,真的也是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恭敬我们的哥哥姐姐。『同气连枝各自荣』,都有很好的发展,但是重要的,不要忘记是同气连枝,一方好了,另一方也替他欢喜和高兴。

 

『些些言语莫伤情』,有时候是会讲话不注意,还是有时候讲一些气话会伤到人。有时候你再注意,讲话也会不小心。但是我们听到家里面,或者兄弟姐妹讲到一些让你很难过的话的时候,诸位学长,我们会不会放在心上呢?(不会)。但是我们有没有放在心上呢?(有)。哎?你们刚刚说不会的!理智告诉我们不应该,但是我们还是会,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有缺乏的地方。很多都是小家庭,两三个,也不懂得互相地忍让一下,所以常常容易计较。

 

但是你这个常常容易计较,跟你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相处不好,你将来只要跟人相处,你一定都有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会很深,而且解不开,你要打官司的话,那没完没了,今天解决了这个事情,明天又不定什么事情又产生了矛盾。所以今天我们传统文化的学习,为什么很多时候在人与人相处当中矛盾那么多,有的时候还比较的尖锐,原因在哪里?还都是这个悌道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那因为说话嘛,有时候有些人他说话不是很注意,说话有点直,甚至正好戳到你那个痛处的时候,心里虽然会难过,但是我们应该还是要能够不放在心上,不然我们那个话出去会不会好听?(不会)。也不会好听,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都要能够顾全到大局,但是在不高兴的时候,有时候那个情绪还是很容易会起来。事情有对错,但是这个情,我们一定要把它呵护好。如果光是讲理的时候,那个冷冰冰的,真的会伤到感情。

 

那我们中国人讲不讲理?(讲理)。中国人讲不讲规矩和法?(讲)。中国人讲不讲人情?(讲)。在这情、理、法当中,哪一个中国人是比较看重的?(情)。情,不能因法、因理,伤到这个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培养我们互助、友爱、团结的一种情义。『以理』是律己,那这个理我们是用来劝告、说服自己,把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气去除掉。『以情恕人』,这个为什么能够恕呢?他有一种深厚的情义。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家兄弟三人,大哥是学问、道德很好,被举为孝廉,应该都是很正直,很有德行的人。二弟是陈世恩,也是一个很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以一家生好几个孩子,是不是各个都保证一定优秀,哪怕是在很好的家教底下?(不一定)。因为龙生九子,九子还各有各的个性,像是一种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

 

所以这个老三,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太爱读书,游手好闲,经常夜不归宿,晚上很晚才回来,出去跟朋友到处去玩。如果你是做孝廉的大哥,很有威望,很有德行,着不着急?(着急)。而且这个道理你全懂,他的未来,他的人生,他的家庭,这些道理你比谁都懂。看到这个弟弟就着急,着急就说,说了以后就说急了,急了之后,这个三弟跟大哥的关系就很紧张。

 

这个时候,二弟,就是陈世恩,在这个其中就劝,他说不然我来试一试。你说这些道理三弟不懂吗?(懂)。但是为什么还不好好去做呢?有的时候叫习气使然。所以这个是我们也要能够理解,有些人习气重,你说他还听;有些人习气重,你说了,他不以为然,可能也是一些机缘还没有成熟的原因。

 

习气使然,有没有有的时候,这个习气上来的时候,自己都克服不了?(有)。习气过了之后才知道自己错了,是吧?浑然不觉。其实让我们很感佩的是二哥他能体谅到他的兄长爱护弟弟之情,应该也能体会到父母的一种忧心,他也能够去感受弟弟这样一种情况的背后的一些原因。

 

如果是朋友之间,你劝几次他不听,可能你也不太好劝了。但是作为兄弟,你是怎么都不可能舍掉的,那你一定会很努力,很尽心地去呵护好这个家庭。这个弟弟很难得的一点,他是又懂理,其实世恩学问德行也都很好,兄长教育弟弟的这些理他懂不懂?(懂)。懂,除了懂这个理之外,他还有一份很深厚的情。

 

晚上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等着弟弟回来,有时候一等都半夜。弟弟回来的时候,平常可能都看惯了冷脸色,或者是没人理他。这个时候,二哥世恩就给他开门,进来之后第一句,一般人会问哪一句?不管你怎么问,反正这个也听烦了,他也不一定愿意听。

 

这个时候二哥说:『冷了吧?下次多加件衣服。』尤其晚上这么晚回来,可能都有饿的时候,『饿不饿?』(饿)。如果是带着一点情绪说:『饿不饿啊?』『不饿!』饿了也不说,是吧?但是真的很诚心地问:『饿不饿啊?』『还有点饿。』『那么嫂子给你煮碗面,晚上好消化。』不一会儿,可能面就煮过来,看着他吃完了,『赶紧休息吧,明天还有事情。』一回、两回,几回之后,这个弟弟被感动了,这个弟弟被什么感动了?就是这份情,他感动了,他能够体会这种关心和爱护的时候,你再跟他讲这个理,会不会多多少少听进去一点?(会)。

 

后来这个大哥去世得早一点,他留下的这些家庭,还有包括他大哥的妻子的一些远房亲戚,跟他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世恩只要有条件,请问他照顾不照顾?(照顾)。照顾他大哥的远房亲戚的背后,实际上是在全这份兄弟之情。你看,一个家有可能出现不好的情况,但是一个家里只要有一个人是很懂得孝悌友爱的话,会不会把这个家的家风、家道、家运就给转了过来?(会)。所以我们要在我们的家庭当中,在我们的家族当中,能够做到像这样的一种深厚的情义。

 

『些些言语莫伤情』,珍惜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因缘,不然,诸位学长想一想,我们叫一声哥哥,叫一声弟弟,请问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回答你?几个人?有的独生子女说没有。表兄弟、堂兄弟,这个也都是我们的一些兄弟姐妹,其实并不多了。所以,有时候看到古人的那种深厚的情义,真的是感动。有个姓崔的崔沔,是做官的,他孝顺自己妈妈的同时,也尽量照顾好家里的一些近的和远的亲朋好友。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从父母角度,他们关心的不就那几个人吗?我有条件,有能力,我多照顾一点,又怎样呢?

 

我自己是做弟弟的,我有一位姐姐,我在学传统文化,尤其是看德育故事,有一篇对我触动是蛮深的。唐朝有一位大臣叫李绩,因为功劳很大,李世民,就是唐太宗都把国姓李字赐给他。都是辅国的大臣,可想家里都是很好的条件,都是王公大臣这样的一个地位。

 

他有个姐姐,比他年长许多,他自己那时候已经六七十岁,姐姐也应该八十岁左右的年龄。去看望姐姐的时候,姐姐可能肠胃不好,需要喝一点粥,他就去给姐姐去熬粥。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有这样的煤气灶,是吧?以前都是烧火的柴火灶,可能是不太熟悉,还是着急,还是灶火里面有风吹出来,那个火苗烧出来的时候,结果把胡子就给燎了,以前都是很好看的胡子。

 

燎了也不碍事,然后粥熬好了就给姐姐端过去,姐姐一看这个样子,『哎呀,怎么你去熬粥呢?这么多下人,找谁熬都好。』李绩就讲一句:『姐姐,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我就算天天给您熬粥,又能熬多少呢?』就是那份深厚的情谊。

 

我自己的姐姐呢,小时候常常跟着她,小的时候我特别崇拜我姐姐,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不带我玩儿,我就没人玩儿,我是特别好的一个跟班儿。然后她们跳皮筋,我就是撑皮筋那个。而且那时候男孩儿长得慢,个子小,她们女孩儿都长得高一点,所以撑皮筋从脚脖子到膝盖,到腰,到胸口,到脖子,我有时候还得举着手。有时候也遇到别人欺负我,小孩儿嘛,打打闹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欺负我,然后我姐姐:『你干嘛欺负我弟弟!』都是很难得的因缘,珍惜!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有时候我们讲的弟兄,大家也要延伸一下,不要看见是弟兄,不是姐妹,就觉得跟我没关系,讲到弟兄的时候就要想到兄弟姐妹,以兄弟为代表。有一种彼此珍重、珍惜之情。

 

其实我们再来延伸一下,能够在一起共同学习四个月的因缘,这一生很多吗?(不多)。其实,你真正想一想,都不是很多,所以人与人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的因缘,其实你要相信有前世的话,那都是蛮深的因缘。既然是蛮深的因缘,可能在以前没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过节嘛,有没有可能?(有)。如果你相信有前世的话,前世在一起生活会不会也有一些很开心的事情?(有)。会不会也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有)。会不会有也被人整过的事情?(会)。那这一些种子,一些习惯,会不会再带到这一生?(会)。那是以前没有学,但今天学了,一些可能不是很理想的缘分,如果在这一生出现的时候,我们今天要不要把这些不好的缘分转成善缘?(要)。如果你继续,还是继续这个恶缘。

 

比如说,以前你是看他不顺眼,瞪他一眼,他也瞪你一眼,然后就过去了。这一生,我看看谁先瞪的,好,你又瞪他一眼,他觉得瞪一眼已经无足以表达他的愤怒了。『你看什么看?』『看你又怎么样?』有没有可能就比之前又更严重了?(是)。这个时候,比如说上一次那个缘分不是很理想,这时候他瞪你一眼,你应该怎么样?(笑一笑)。哎,笑一笑,然后就示弱,就别瞪他了,就稍微避一下他的眼神,这个时候会不会把不善的缘就转掉了?(会)。

 

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尽量跟人结善缘,把恶缘能够化解开。但善缘,大家一定要了解,不能执着,一旦执着,它也很容易转成恶缘。有没有小时候跟一些朋友相处很好,比如两个人形影不离,就是干什么都在一起,有吧?(有)。结果第二天发现两个人形同陌路,为什么呢?有一次听蔡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到,因为上一次上厕所,他没叫他。会不会有时候感情太深,就是因为一点点嫌隙?所以小时候,就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生比较大的矛盾。所以,要结善缘,那这个善缘,就是那个情,我们应该要有一种理智在其中。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这个都是一种惜缘。既然是一家人,那就要在一起生活,穿衣吃饭,各种事情都比较多。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要有一种先后的礼节,不然乱了规矩,虽然有一份情,但是也是有点杂乱无章,所以有先后次第才好。

 

在一起生活有了矛盾,诸位学长怎么办?是去争个是非对错吗?(不是)。就算你对了,那个不认为他错的人,他会不会心里不高兴?(会)。又留下了下次可能有矛盾的一个种子,所以这个时候只要人与人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相处,不光是兄弟姐妹,包括同学、同事,甚至包括将来你结了婚,两个人在一起要不要忍?(要)。你们忍的功夫怎么样?

 

我记得有一次就为一些小事,夫妻两个人,有一个习惯比较节俭一点,她用牙膏就用得省一点,那个先生可能习惯了一种刷牙方式,每次就挤得多一点。每次说,每次说呢,他也知道妻子讲得对,但是习惯了,一直也都没当回事儿。那天早上,可能心情本来就不高兴,然后早上起来晕晕乎乎的,又挤牙膏挤得多了,然后妻子就急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看看你这个!』反正可能就说了一些他很不愿听的话,这个先生一听,又挤了一堆,然后可能就火上浇油了,那可能又开始说起来了,然后这个脾气也上来了,然后就拿起了牙膏就丢到垃圾桶里去了。

 

就为了这点小事,两个人三天没说话。其实这件事情可能在每个家庭出现得不完全一样,但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但是小事不忍,会不会后面也会衍发成比较大的冲突?(会)。甚至小的小的累计多了,一个很和睦的关系、氛围就会被破坏掉。诸位学长,这件事情该怪谁?来,诸位法官,来,你们判个案子,该怪谁?有没有发现,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忍一下,是吧?多挤就多挤,下次多讲几次之后,十次可能他有一次想起来少挤一点,可能也就过去了。但这个先生如果也能够忍一下,是吧?她看得见的时候你就少挤点,我什么也没说啊!

 

『兄弟同居忍便安』,这些都是我们要具备的基本功。所以能够在集体宿舍一起生活,是一个蛮好的锻炼,只不过我们中心的条件还有限,只能给你们两个人一个房间。(挺好)。不是挺好的,应该给你们六个人一个房间,这才叫好条件。为什么六个人一个房间好条件呢?(六和敬)。来,掌声鼓励一下!原来六和敬是这么修出来的。

 

以前那都大通铺,几十个人住一个房间。你看你不忍,有时候晚上睡觉,这个把脚踢出来了,那个人发出一点声音,那个又有点事情。不是说没有条件一个人一个房间,就算给你这样的条件,你好像很自在,很舒适,但是你那种互相包容,互相忍让的功夫是一点都没有办法学到。以前我们在一起,就是宿舍里,都是经常换宿舍,经常有一些适应和调整的一些地方,而当时在一起生活和学习的我们的学长们,到现在还是能感觉那份浓浓的情谊。

 

『兄弟同居忍便安』,不管我们以前忍耐的功夫怎样,今天我们第一要把传统文化学好,第二你要能够去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弘扬,这个忍的功夫必须得学好。不说达到炉火纯青吧,至少你得有相当相当的忍耐的功夫,否则你自己都帮不了你自己,诸位学长,咱能帮几个人?你现在没有帮什么人都还很多忍不住的,你要真正开始去帮人的时候,各种情况、压力过来的时候,你会受不了的。跟各方面的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他的思想习惯,很多的一些问题来,你先是能够包容,能包容前你得先能忍得住,忍都忍不住,包容更是无从谈起了。

 

诸位学长,什么时候是我们练忍的时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就是他看你不顺眼,或者你看他不顺眼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习气开始往外冒,我们的孝悌之情,现在都退掉很多,不怕有这些情况,因为都没有受过这些基础的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些情况都很容易起来。既然起来了,那就是一定先能够忍得住自己的一些任性和一些坏习惯。

 

有一段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也是古人的很好的一段教诲。『忍便安』,忍住之后我们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层,不断不断提到最后就可以到『无声法忍』,非常高的一种忍的境界,忍也有种认同的意思。『笑呵呵』,别忍得灰头土脸的好吗?当然,刚刚功夫还不成熟的时候,一般都忍得灰头土脸的,但是希望从灰头土脸变得面色红润,从变得面色红润到面带笑容,而且那个笑容是自然的,忍的那种难过都把它化掉了。刚刚开始,是有一些憋得慌。

 

『笑呵呵,我劝世人要相我。』这段话是我们中国很熟悉的一位圣哲人,就是弥勒菩萨讲的。弥勒菩萨,中国人特别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他那个笑容,所以『笑呵呵,我劝世人要』怎么样?『相我』,就是要跟他一样。大家想不想有弥勒菩萨的那样一种和蔼可掬的笑容?(想)。知道他是怎么练的吗?(忍)。

 

后面就讲『忍一句』伤人的话、伤情的话,马上到口边的时候,诸位学长怎么办?(咽下去)。咽下去。『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所以,有时候古人讲,败家亡身者十之八九,都是因为言语。能到这么严重,为什么呢?就是那股气忍不住,那个话就说出去了,有时候结的怨就比较深。

 

所以,《弟子规》也告诉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言语忍,忿自泯。』我们先从哪里学?就先从把你那个不好听的话先咽下去,『祸根从此无生处』。跟人在一起不要去争强斗胜,『饶一着,切莫与人争强弱。』有没有有些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好强好胜?(有)。苦不苦?(苦)。实际上是蛮苦的,你就算争到了强,争到了胜,你是不是保证你永远都是最好的、最强的呢?(不是)。你一定要了解,强中更有强中手。

 

『步步占先者』,好像都怕落后,都不肯吃亏,大家可以去观察,很多这种情况会出现。『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是对方也要争胜争先,还是说看不惯你那样的一种争胜争先的样子,他就会明里暗里去挤你,挤到最后的路就越来越窄了,『必有人以挤之』。

 

『事事争胜者』,好像不服输,要很好强,怎么可能你什么都能做到人前优秀呢?有人会让你受挫,『必有人以挫之』,所以『切莫与人争强胜』。在一些环境中,环境分两种,一种是物质环境,一种是人事环境,有些顺利的,都会比较的适应。但不顺利的时候,不要想着躲避,也不要想着去逃避,那个你还是没有解开这个难题。

 

这个时候,诸位学长,我们应该怎么样?你『耐一时』,有时候看似很难耐,但是你耐过那一时,有时候也就过了。有没有感觉有些时候心很躁,躁到已经受不了了?(有)。但是你稍微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反正你也必须得在那里忍受着,那你稍微耐一耐,耐过去之后,会不会感觉一种清凉?没有这种经验?你们试一试。就是难耐得不得了,你再劝自己,我再多耐一会儿,多耐一会儿。你发现过个半个小时,没有自己想象中,我根本忍受不了,甚至可能还很轻松。那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会不会就难以忍耐呢?不会,会比之前更提升一个层次。

 

所以这都是在练我们的一个忍耐功夫,『耐一时,火坑』,就是感觉受不了,躁热,『变成白莲池』,一种清凉。你有这样的一个功夫之后,这个火坑是一个比喻,难耐的一个环境,你耐过之后,你将来哪怕还处在类似的环境,或者比这更糟糕的环境,别人是在受罪,你呢?就是很轻松,很清凉,或者说是一种享受也不为过。为什么呢?因为你耐得住。好,这个都是我们要不断提升的。『退一步』,有时候路很窄,路很难走,有的时候稍微往后退一步,叫『退一步』(海阔天空)。挤到最后,那都容易挤到绝境,『便是人间修行路』。修行的路在哪里?这种勇往直前,这种精进,是在于我们能够懂得让。

 

有时候遇到一些不善的缘,别人对你很有意见,对你不好,那我们有时候也要想一想,我是不是有做错的地方。会不会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人叫『无理取闹』?(有)。有吧?你反省自己没有什么做得很不恰当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会有人跟你再发生一些矛盾。

 

你错了,你说你忍耐,那个还好忍耐,最难忍耐是哪一种忍耐?你没错,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真的认真反省了,你别你有错,你认为你没错,那个就不是我们这个范畴之内的。你认真反省,你也很通情达理,认真想一想,没有什么很过分的,可能有一些小的,但不至于这么样的严重。那这个时候,容不容易忍?最难忍的时候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要怎么办?还是要忍。

 

『任他嗔,任他怒』,这个时候要学弥勒菩萨的另外一个功夫,除了前面讲的面带笑容,弥勒菩萨还有一个什么功夫?(大肚能容)。大肚要能够容得下。『任他嗔,任他怒,只管宽心大着肚。』这个大家一定要能学会表法,不然我们学传统文化学到十年之后,一个个都大腹便便,是这个肚量大能包容,『只管宽心大着肚。』人的肚量在哪里练出来?就在这些地方练出来,你光在那读书,光在那喊口号,光在那觉得我要心胸大,那个是练不出来的。大的心胸就是在这些环境中,一步一步地被培养出来的,你培养不了,你的心胸也就这个程度了。

 

有时候常常被人欺,尤其是你越让,他会不会越得寸进尺?(会)。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从道理上要能够通达,不然也会觉得很窝囊,自己身心就不健康了,容易得病。道理很深,后面会跟大家再来讲。古人就告诉我们『终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大家相不相信有天地神明?(相信)。你读《太上感应篇》,天地神明,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的人,他一定是聪明正直。人有可能会误会你,但天地神明绝对不会误会你,而且了解你的一些真实情况。

 

所以,人会欺你,天欺你吗?(不欺)。天不欺人的。『终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这个不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一种事实真相。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觉,也是神明。或者还有一句老话,人欠你的,谁还你?(天)。天会还你的。『若还存心忍』,你被迫、无奈,有时候也没什么效果,但是你了解『若还存心忍』,这个是后面我们要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夫,你还是明理能忍得住。『步步得便宜』,个中滋味,个中受益,只有局中人才了解。就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吃亏是福』。这个吃亏不是说无奈的,或者是很难过的,你要真正懂得,慢慢的你心上能够解得开,那这个福报叫后福无穷。

 

所以,『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要学好这样一个忍耐工夫。诸位学长,哪些是毫末?(小事情)。哪些是小事?请问一套房子是不是小事?大事,是吧?十万块钱算不算大事?不算哈?那一百万呢?(算)。这些固然是蛮贵重的,但是有比它更贵重的,它就属于毫末了。

 

哪些是更贵重的?兄弟情,对父母的这种孝,所以『财物轻,怨何生』。重要的是你在你心里的这个天平,你把什么放得重?你如果把这些,不是说一块两块钱是毫末,那个固然是毫末,但是只要是财物,这些身外之物的东西,你看得比较重,那必然他也看得重,你说他为什么不让你?我也不知道,他没学过,他要让了,不就没这些麻烦了嘛?但问题是你也看得重,这个问题就很麻烦。

 

曾经我们在学《弟子规》的过程中,有一次,有一位中年的一位男士,他坐后面,听课也认真听,但是表情都是蛮紧绷的,不是很开心。那次的学习时间也比较长,也是像我们这样一天八个小时,连续可能有将近二十天的时间这样过,我一直带着大家一起学。从《弟子规》,从蔡老师的《幸福人生》,都有讲到孝道和兄弟友爱之情。

 

当时他就来分享,他心里一直多少年的一个痛,是什么事情呢?就是跟他妹妹的矛盾,因为家里的一些财产、一些事情,就发生了矛盾。这矛盾一延续就好多年,他没讲具体,将近快十年的时间,兄妹两个人几乎不说话了。不是说不见面不说话,连电话都不打了,可能就是为了一些财物,他认为各有各的道理。看似谁也不理谁,但是两个人的日子好过吗?(不好过)。可能永远是他心里的痛,一想起来,看人家兄弟姐妹,一听到传统文化,心里就隐隐作痛的一件事情。

 

后来讲到这个事情之后,我们就鼓励他,我说既然你学了,妹妹还没学,你做哥哥的大度一点,主动跟妹妹联系。他说行吗?你猜我们怎么回答?行!然后呢,给他鼓励,不但鼓励,说今天就打电话!明天跟我们报告打电话的情况。可能也想打,但是一直鼓不起勇气,在大家这样子的一个成全下,他下午就拨了电话。

 

第二天的时候他就来说那个电话,其实电话号码都有,现在也不会经常换电话号码,所以那个电话一拨就通了。通了,但是很久没说话,因为多少年了不联系。『喂?』他说。电话那边,『哥,是你吗?』我听了都难过,有没有感觉那个电话就等了十年了?(有)。然后,他说:『是我啊,以前有做得不对的,现在跟你说声对不起。』电话那边的妹妹就哭了。

 

诸位学长,有时候人被一种叫做『障碍』的隔着,有没有感觉就差那么一点,稍微推一下就把这个障碍给推开了?诸位学长,我们有没有很久想跟哪些人讲话,一直没有勇气去讲的?你们怎么不吭声了?有时候就缺一种勇气,有时候我们一直等着别人在开口,有时候自己主动一下,其实对方也就化开了。所以当第二天讲的时候,我感觉那种忧郁的、紧绷的那种气氛化解了很多。

 

『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要给儿女子孙做个好的榜样,要留下一种兄友弟恭的美德和家风。大家也了解我们周朝之所以能够承传八百多年,八百七十六年,除了孝道之外还有一种兄弟之间友爱的悌道,连国家、天下都能让。『留与儿孙作样看』,我们要努力地去做好。把这种团结友爱的风气,不光是在我们家,包括我们学习的环境,包括我们工作的环境,都把这种互相敬爱的榜样做出来。那怎么做出来呢?后面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礼节需要我们去学习,光是有一分好的心,你不懂礼节也会混乱。

 

我们来看一下第九小段,大家来读一下,预备起:【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好,首先我们看到饮食、坐走都是生活日常的一些行为。长者,它的范围也比较广,除了年高,还有位高、德高和识高。

 

古人讲到有十个方面都可以称为我们的长者。『长者不惟年高』,这个范围是比较广的,就是我们尽我们的友爱之心,但是也要有礼有节。『不惟年高』,『年高』是其中一项,『并且具有姓贵』,就是这个姓氏它也很尊贵,其实每个姓氏都很尊贵,这个就包含他的一些家室、背景。

 

『位高』,有一些身份地位高,但是年纪轻的,那算不算长者?(算)。这个也不光只是按年龄算,不然这样的话,还是容易出现杂乱的情况。还有包括『大富』,这个『大富』应该也不仅仅是指他财富多,应该也包括他乐善好施。所以真正的大富不是说他钱很多,而是他愿意去帮助人,乐善好施,都属于『大富』。

 

还有一种,『威猛』,他的一些威仪。包括『智深』,智慧深厚,还有『年耆』,就是年纪更长,都八九十岁这样的年纪。那同时也包括一个人在行为上,他持戒都很清净,『行净』。也包括有人的礼都很齐备,『礼备』。

 

那还有一种,『上叹』,就是上面赞叹的一些人,很有一些人缘,大家都愿意去亲近,都愿意归属的这样的一些情况『下归』,『等十德』。诸位学长,从这一点来看,这个长者包含的范围广不广?(广)。如果仅仅是年长,那只是其中一部分。

 

在行住坐卧的时候,为什么要『长者先』和『幼者后』呢?它有一个很深的表法的意思,长者他在这些方面有没有他突出和优秀的地方?(有)。如果一个幼者,一定是相对这些他弱一点。是他走在前面自己去闯荡,还是有人在前面做榜样,他慢慢地去学习和成长,哪一个来得会更好一点?但是如果心气很高,或者不服人,或者是傲慢,不太把人放在眼里,容不容易自己就不知不觉跑到前面去了?(容易)。那跑到前面去,你具备了这十种德行那还好,因为幼,还有很多不具足的地方,有你很好的地方,但是很容易吃亏和摔跟头。

 

大家有没有看到《有你真好》的一个主人公小武?小武有没有做到『长者先,幼者后』?(没有)。他有没有觉得自己很能?(有)。从哪里表现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自己出去闯天涯,那时候奶奶有没有劝他不要去?也有,但是他自己呢?奶奶一看劝不住,但是也是在旁边默默地守护着,然后给他包裹,包的游戏机,他要去买那个电池嘛。

 

然后呢,他没有做到听老人言,自己要去,觉得很能,要去闯荡一番。结果他出去之后很神气,把他所有的家当换了一个娃娃回来,还有印象吗?(有)。很神气,很自在,很潇洒地骑着他那个小车,小车就冲下坡,潇洒不潇洒?(潇洒)。潇洒后面的结果是什么?摔了一跤!

 

其实这个都是一种暗喻,暗喻就是形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懂事,觉得自己可以,是有他优秀的地方。你去闯,不听别人的劝告,老人们、长者他走过来,自己摔过跤也好,还是自己总结的经验也好,还是看得很多也好,都应该会给你一些劝告。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有没有他们的德行和过人之处?(有)。

 

你不在后面跟着去学,去模仿,那你自己走,你也可以走到前面。小武就是榜样,有没有『砰』撞完以后,灰头土脸,那时候一片很惨的样子。这时候拿出游戏机,那个布包的,一看里面还有奶奶给他一点钱,小武有没有就呜呜呜哭了?就往回家走,奶奶不会说话,但是奶奶会不会一脸表情就是『你看吧!你看吧!』?奶奶是做什么?在路口等他。

 

不是说不让你去走出一片天地来,但是你要走出一片天地来,先跟着前面的长者学好了,学稳了,你再去好好去走,甚至你也可以带出后面更好的一些榜样。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靠这么一代一代古圣先贤这样传承下来。他不仅仅是说,吃饭走路你说在前,它有很深刻你的心态的一个问题。

 

好像这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夫子不这么看,夫子看问题就看得很深刻。曾经在《论语》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是『阙党童子将命』,『童子』的年纪不大,十四五岁大概这样的年纪。『将命』是要给一些家庭、长者,就是『长呼人,即代叫』,就是传话,就是一些沟通交流,让他派这个小孩子去做一些这样的事情。那可能别的人看到这个小孩子很机灵,反应很快,很聪明。一般这样的孩子惹不惹人喜爱?(惹)。虽然惹人喜爱,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德行的根基的话,可能是让人捏一把冷汗的。

 

所以当时就问道『阙党童子将命』,『阙』是这个地方的地名,『党』就是这样的一个村落,聚集的地方。那这个地方有一个应该是很年轻的少年,他会做一些帮助大人交流沟通的事情,就跟一些长者有一些应对的情况出现。有人就请教夫子老人家,『或问曰』,有人就问,这样的孩子是不是他会受益很大,或者是这样的孩子很优秀呢?『或问曰』,问了什么问题呢?『益者与?』孩子这样的一种做法,这样的一种成长,他是不是会得到受益,得到成长和发展呢?『益者与?』你看有没有很多的长者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很关心他是不是能够得到受益,『益者与?』

 

夫子看了以后,就说了他看到的两个现象,然后给了他的一个评价。夫子看到哪两个现象呢?就是『见其居于位也』,就是看到这个孩子在跟长者长辈,在应对的过程中,可能说话都很得体,做事情也很周到。但是他在一些礼节上有疏忽,是没学还是疏忽,总是出现了两种状况。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这是夫子看到的,一般跟长者说话,我们在《弟子规》看到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是不是你就坐呢?(命乃坐)。没有命呢?(不能坐)。还不能坐,可能他就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长者站他坐,不是,那就太无礼了。可能是长者坐,他也坐,『见其居于位也』,如果用我们一句成语来讲,就好像叫平起平坐。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平起和平坐,包括这个座位的先后和座位的一个摆放,他都包含了一个人他内在心里的一种恭不恭敬,还是愿不愿意接受教诲的一个心态在其中。这个孩子看似很聪明,但是跟长者在应对的过程中,有一点平起平坐的现象就开始出现了。好不好?(不好)。但是有些人会不会认为这个事情很重要?(不会)。不会,他还问:『益者与?』他只是看到他好像很不错的方面,却忽略了他德行的一个缺乏的地方。『吾见其居于位也』,这是在应对的过程中。

 

『见其与先生并行也』,跟老师在一起走的时候,我们看到在绪余当中有讲到,『徐行于先长谓之悌』,是吧?(是)。那疾行于先长谓之什么呢?(不悌)。不悌,你说有这么严重吗?其实这个背后它是一个心态的流露。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大家再谈一个更深刻一点的,是不是我们在形式上,比如说一位老师、一位领导、一位长者,在前面走,我们形式上做到了我跟着后面,我不要超越就是悌道呢?(不是)。那个还只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你是不是很愿意、很甘心走在后面?如果你形式上是走在了长者和老师、领导的后面,但是那个心有的时候会不会还有一点想走快一点,想超越到前面去?如果有这样一份心,哪怕形式做到了徐行于先长,但这个心是不是悌呢?这个就是要问我们每个人自己。

 

你说那为什么,有必要吗?我们看看圣人是怎么回答的?『见其与先生并行也』,再用一句成语来讲就是齐头并进了,从这两个现象,夫子就得出一个结论,是不是这个小孩子会受益呢?夫子指出这个小孩子好像他在成长,他希望能够受益,但实际上那个心太急了,『非求益者也』,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对他成长是一点帮助都没有。

 

在他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心,会这么样地去做呢?『欲速成者也』,换一句话说,他平起平坐,他齐头并进,他的背后有一个心态不知不觉就流露出来,是哪一个心态呢?(欲速)。他为什么欲速呢?有一个在求学问、求道德过程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因为在他的背后,急于求成。请问道德学问是不是这么求来的?(不是)。但是你这个心态在的时候,他对人的那种恭敬、谦虚、受教的心已经在慢慢地衰退,而是一种名利的心在不知不觉地在滋养起来,请问对这个孩子有没有帮助?(没有)。

 

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说他缺乏一些成长的机会,他更需要的是哪一种德行的培养?就是能够恭敬长辈、尊师重道的心,不然的话就颠倒了。所以了解这一点,在这很简单的一些行为背后,都是在培养人的一种尊重、恭敬和谦虚、谦卑的心,从而慢慢地成长起来。

 

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是要『长者先』和『幼者后』。我们都听过蔡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常常举到的夹菜的例子,有没有听到?(有)。有,这一筷子菜,次序夹错了,问题大不大?(大)。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孩子的傲慢、任性就会被夹出来,自私自利也容易夹出来。

 

那在家庭生活中是不是仅仅是饮食和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呢?其实它只是举两个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其实展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里,在我们的心上就出现了一个天平,哪一个天平呢?我们讲长者和幼者,长者包括哪些人,如果在家庭的生活来讲?做父母是属于中间,也是家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长辈,或者爷爷奶奶。那幼者是谁呢?孩子,或者我们讲叫儿女子孙吧。

 

诸位学长,在哪个方面应该比重要重一些?(长者)。是不是仅仅是在坐走和饮食当中,长者是比较重一点,『长者先,幼者后』?是不是仅仅在这个方面呢?(不是)。请问在哪些方面呢?诸位学长,所有的方面!不然你只是在这里重,但是在很多别的方面还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哪怕学传统文化,学《弟子规》,还是会长养他的自私,长养他的任性。

 

那有时候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请问在我们心中,这杆天平是父母更重,还是孩子更重?(父母)。但是我们看到有没有在一起谈话,在一起聊天,尤其有了孩子,包括孩子的教育来讲,是父母更重,还是孩子更重?(孩子)。其实还是严重地颠倒过来了。那个天平现在整个从教育,从生活,从很多方方面面,在教育过程中颠倒了。

 

不是说不要爱孩子,我们今天谈的先和后,它也包括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是哪一个更重。虽然我们也是很爱父母和长辈,但是如果我们爱儿女的这份心,关注儿女的这份心超过了爱父母和关心父母的这个心,请问哪个在先那个在后?实际上在我们的心当中还是幼者先,长者后。请问,就算是学了传统文化,学了《弟子规》,这样的孩子能教好吗?(不能)。这种对一个家庭的一个发展是很不吉祥的。这个话都是我们的古圣先贤孔老夫子讲到的。

 

曾经齐王,有时候人官越大,地位越高,容不容易迷信风水?(容易)。好像越容易迷信风水,所以齐王就问:『东边盖个房子会不会不吉祥呢?』夫子也非常的有智慧,就是借这个因缘说:『臣倒没有听说东边盖房子吉不吉祥,但是臣知道有五件事情如果做错的话,那个是很不吉祥的。』很恰当地借这个因缘就劝这个齐王。哪五件事情是不吉祥的呢?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个,长幼颠倒了。

 

『损人自益』,如果一个人他做事情,在人与人相处时损害他人的利益,『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其实这个话也是随顺大众去讲的。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怎么样才能够得到自己的一个益处呢?(损人)。实际上损人自益吗?(不自益)。其实损人是在自损。

 

我那天看一个小视频蛮有意思的,就是有一个妈妈,她拍了她两个孩子的一段对话。那个小女孩大概六岁,然后那个小男孩大概是两岁多,然后手机拍了个小短视频,《人民日报》也把这个视频转发出来,是怎样一个视频呢?

有一个姐姐,她是在练形体,把腿翘得很高,能够踢到将近额头前面,小孩子她身体柔软,她没有问题。有时候为了帮助她,姐姐在这个门后面,这个脚是翘在门后面,然后这个小弟弟就帮她压。压的过程中,这个弟弟说:『不能再推了,再推就坏了。』那个姐姐就说:『心疼姐姐啊?』『不是,心疼门。』就是一个大概十秒左右的姐弟俩的小对话。后面还有一个小视频,妈妈后面补充的是几年前拍的,有时候姐弟互相会打,结果正好是姐姐打弟弟,然后弟弟就哭了。『疼不疼?』『疼!』『你打姐姐疼不疼?』『疼!』『你打姐姐二十五下,姐姐没有哭,姐姐打你七下,你就哭了。你知道姐姐为什么打你吗?』『不知道。』『你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你打姐姐,姐姐就会打你。你掐妈妈,妈妈就会掐你。你亲妈妈,妈妈就会亲你。』一个六岁的小孩一本正经地在那儿训她的弟弟,大概几分钟的时间,蛮可爱,就很简单地讲一个道理:你怎么对别人,别人怎么对你。

 

那我们会想一想,人又不是木头,你损人,别人知不知道?(知道)。那你损人之后,你自己能得利益吗?(不能)。所以损人才是真正的损己,只是不懂,所以『身之不祥』。还有一个在家庭当中的不祥就是『弃老取幼』,诸位学长,这个里面的道理是很深。这个『弃老取幼』是不是把父母丢弃掉,不理他,变成空巢的父母才叫『弃老』呢?(不是)。而是你的心中,哪一个比重大,尽管你爱你的父母。我们会想,我们做父母的爱不爱我们的儿女?(爱)。我们爱不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我们在平衡一些家庭和一些事情当中,哪一个是我们更应该去关心,更应该去爱护的?(二老)。但是在一些家庭当中,会不会发现这个天平是扭曲的?(是)。如果是这样,不是说你对父母不孝顺,而是这个比重开始倾斜,开始颠倒的时候,他就是在『弃老取幼』。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德育故事,你细心去观察。因为这个话不好讲,谁都爱自己的儿女,为了儿女舍生命我们都愿意去,但是还有一点,我们愿不愿为父母舍生命呢?愿不愿意啊?(愿意)。你看『二十四孝』当中,或者我们看德育故事七百多篇故事当中,有没有哪一个是讲优秀父母的?有没有?有没有讲我是怎么爱我的儿女,我是怎么关心他,我是怎么为他去付出的?你看七百多篇德育故事,你发现没有?有没有?(没有)。而七百多篇德育故事当中,大多数都是讲的对谁好?(对父母)。对父母长辈、对领导等方方面面,这就是中国的德行和孝道。

 

不是去提倡父母怎么多爱儿女,那本身就已经很爱了,但是一个人的心,他不可能说我平等的,你那个心已经是开始偏的时候,你对你儿女已经爱得超过你关心爱护父母的时候。我们讲你对儿女应该叫一种爱吧,或者叫慈爱。那我们对父母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孝敬,或者孝顺,这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它是一体的。你有没有发现,当人把一些爱和注意力放到幼者这边的时候,长者这边他必然就忽略。

 

父母有时候会说:『哎,没关系。』父母也爱小的,你也爱小的,你不管是用《弟子规》还是传统文化,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孩子蛮难教的?(是)。不是说他没接触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同样很难教。大家知道原因在哪里吗?『弃老取幼,家之不祥。』

 

我们再来看这个天平,我们爱儿女,我们是不是在生活上,在很多方面我们天天心里想的,口里念的,事情做的,天天都是围着儿女转?大家有没有发现,哪怕他是学传统文化的,他的心思,他讲的,有没有天天都是围着儿女转?(有)。你说难道不爱吗?我们爱儿女,但是这样子爱下去,效果会好吗?只是社会大众用另外一种,你只不过用传统文化,这样子当然会好一些,但是实际上他那个天平是颠倒的。

 

而今天我们爱儿女,请问这两者冲突吗?(不冲突)。你要这样子,他肯定就冲突了。但是今天我们把对儿女的慈爱化成一种孝顺父母。当然我们也关心爱护儿女的成长,当然爷爷奶奶爱儿女,这个是有一种天性,这个有时候我们也要能理解。但这个时候你怎么样把这个家庭的关系把它摆好、摆正?诸位学长,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慈爱、孝顺多用在父母身上呢?你说我们这么去做,是不是对儿女就不好呢?(不是)。那我们知道,儿女他看到了什么?(孝)。当父母这么去做,去关心的时候,这才是对儿女最好的爱,就是教他孝。

 

『幼者先,长者后』,你这样教是教不了孝的。你再怎么跟他讲德育故事,你哪怕天天给爷爷奶奶洗脚,做给孩子看,他也不见得学得会。为什么?因为你心的比重是以儿女为主。所以我们今天在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形式上说我对我父母已经不错了,我已经很孝顺了。我们应该把这个关系把它摆正。

 

『弃老取幼,家之不详。释贤任不肖,国之不详。』这个是讲到个人,讲到家,这个跟齐王就劝到治国了。『释』就是不任用贤者,而任用一些品行不端的人。『释贤任不肖,国之不详。』这个就是颠倒了,本来是应该亲贤臣,远哪些人?(小人)。结果变成了什么?(亲小人,远贤臣)。

 

大家知道这一条跟前面两条有没有关系?(有)。有关系的!『老者不教』,不是长辈不教,没人学,都急于求成,不愿意下功夫,也不愿意虚心,就算教也教不了。『幼者弗学』,因为没有虚心,谦虚受教的心,好的技艺、好的传统都慢慢地失传了,『俗之不详』。

 

『小人在位,贤者避世』,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其实这些问题都出在一个问题上,哪一个问题呢?或者是没有孝心,或者是私情。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这个在,他就会损人自益。有私情在,他是爱父母多一点,还是爱儿女多一点?(儿女)。爱儿女是私情,爱父母,它是一种孝道。 

 

贤人他有他的一些好的德行和标准,国君他不愿意遵守,反而小人他很喜欢,所以也是一种私情,包括在『老者不教,幼者弗学』,包括在『小人在位,贤者避世』这方面。从这里就了解,当我们能够把这些私情转过来的时候,自然就是愿意去帮助人,愿意去『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而不是颠倒了。好,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感恩您快乐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