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弟子规》第30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传统文化育天下 2021-10-17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   “传统文化育天下”

第三十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弟子规》的教诲非常的有味道,我们都知道孝、悌、谨、信的重要,也知道要好好学。但是在孝、悌、谨、信和学文的中间有一个『亲仁』,而且很短。虽然很短,它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可以说是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好人,还是成为圣贤人的关键就在『亲仁』。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德行它有深有浅。就算没学过传统文化,我们在微信上会不会看到很多鼓舞人心的道理和一些事例?(会)。有时候你会发现跟入则孝、出则悌、谨、信和爱众都有很多相应的地方,但是这些德行,它很多是在一个普通的层面上。

 

就像有的学长在没学传统文化以前,会不会觉得自己做人还不错?(是)。也不是他自我感觉良好,是家人、朋友、同事都认为他这个人不错。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学了之后,他会感觉原来还有好多没做好的地方。(是)。那为什么以前不知道呢?因为没有拿圣贤的标准真正更深入的来学习的时候,发现还有差距。所以今天『亲仁』它就有这样一个作用,如果不能够亲近圣贤,那我们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大概能做到善人这个程度,但是没有办法往君子、贤人和圣人的角度走。今天要达到这个程度,首先我们就要能够认识他们的境界到哪里。都在行孝,都在尽孝,我们打开『二十四孝』,有没有感觉他们的那个孝做到了极致?(是)。就是我们认为已经很不容易的情况,在『二十四孝』很多忠孝节义的事迹当中,我们发现还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这就是仁者所流露出来的,不是说他要给谁做标准,他也没那种想法,『我做出来,你们也要像我这样精忠报国。』他们没有这种想法,他们是德行达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

 

今天我们学『仁』,有『圣贤之仁』有『君子之仁』,有没有『凡夫之仁』?(有)。这个标准不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将前面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做好,虽然这个已经很好,但今天告诉我们『亲仁』,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标准,要以圣贤人为我们的目标。亲仁之前首先要能够认识哪些是仁者,不然有时候习气作祟的时候,你会发现容易认错了。让我高兴,让我欢喜,让我舒服,我觉得我要去这样的一个环境学习。所以我们讲到要能够做到『亲仁』是不容易的。一方面呢,仁者多还是少?少。这个是客观事实,相对来讲哪一些情况会多?(流俗)。流俗众就是普通社会大众,其实也都有很多好人在其中,但他那个好跟圣贤人的好还是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同样,『父母呼,应勿缓』,圣贤人的『父母呼,应勿缓』跟普通好人的『父母呼,应勿缓』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而今天我们学习是要向圣贤人学习。『仁者希』也就是圣贤人相对少,那我们会问哪些是圣贤人呢?圣贤人会不会说『我是圣贤人』?(不会)。如果你遇到一个说他是圣贤人的,你千万别信他。他肯定不是,为什么呢?因为连最基本的小乘须陀洹都不认为自己证小乘须陀洹,他还有一个我是圣贤人,他还有一个什么没放下?(我)。这个障碍是非常大的。

 

仁者又很少,又不容易认识,怎么才能找到呢?我们至少先找到『仁』,才能谈上『亲』有没有?(有)。不然你到处『亲』,逮着谁就『亲』,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不是在『亲仁』是在『亲名』?(是)。有的是在『亲利』,哪里有发展的好机会、好条件,有没有?(有)。因为各种情况我们都遇到过。还有一种是『亲环境』,『哎呀,这个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蔬菜好,天然的;又安静又养生。』,其实他不是『亲仁』,亲什么?亲环境。如果这样『亲』,哪怕是在仁者的环境,实际上你可能还是跑到『亲名、亲利』这个地方了。

 

我们要能够认识圣贤、仁者当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水平和见识在比较普通的一个层面上。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层面,今天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了。所以《弟子规》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指导标准。『果仁者』,就是他确定是仁者是圣贤,他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人多畏』。这个『人多畏』,『人』应该是流俗众了,那你说圣贤之间他们会不会畏呢?应该也有一种畏,或者是一种敬畏,互相的尊敬。但不会像一般的『流俗众』看到圣贤人的那种恐惧,就想躲,了解吗?心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人多畏』这个现象呢?后面也把原因给我们找到,因为『仁者』他讲话或者在教导和帮助人的时候,他是会讲哪些话?(正直的话)。『果仁者,人多畏』,为什么会畏呢?他会不会去讨好这些大众呢?不会,而且他讲话是能够指出一些问题的。因为这个心态特别重要,如果这个心态我们调整不好,你这一点没有突破,做好的话,你后面『余力学文』再怎么用功没有用,为什么?因为你跟圣贤人是『咫尺天涯』。你在『天涯』这么远的距离跟他学,你能学到多少?你再怎么用功、再怎么勤奋,你有最好的学习环境,最好的书籍,最好的光碟,你什么都学不到。为什么?因为你不具备『能亲仁』。

 

为什么不具备『能亲仁』呢?因为你有一个『畏』,或者我们讲叫『害怕』。还有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害怕?恐惧,还有吗?还有没有心虚?(有)。请问出现这种状态正不正常?不正常吗?太正常了,你不出现才不正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多数是从凡夫、流俗众开始往上学,我们首先要客观的看,不要把自己一下抬太高。

 

在这种状况学,人都会有一点畏惧感。而且在听『仁者』教诲的时候,有的时候说是打动人心,实际上是直指你的痛处,有没有直接就指到你的那个问题所在了?(是)。指到问题所在,有时候会感觉,哎呦有点担心和恐惧,这个起来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你怎么面对起来的这个心态?大多数人会不会有一种选择,躲、逃避、退缩。好,你躲、你逃避、你退缩,你是『亲仁』还是跟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这个是很明显的。仁者,『果仁者』,他不会说你离我远就离我远一点吧,他不会。如果这样,他还是有很严重的分别。但问题是,不是说他想跟你拉近就能够拉近的了,因为他多往前走两步,你就会往后(退两步)。为什么往后退两步?(害怕)。

 

有这种害怕的心理很正常,你不害怕,你反而有点就是不当回事儿,不是很认真面对自己的内心。心虚也很正常,但问题是这种状态来的时候,你是选择退缩还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勇敢)。但勇敢地去面对有时候会不会克服一下自己内心的恐惧?(会)。你如果不克服,你再怎么学,后面我们讲『余力学文』各种学习方法你都会,哪怕是『心眼口,信皆要』、哪怕是『方读此,勿慕彼』,但是你的学习效果都很有限,为什么很有限?大家知道了吗?因为你没有办法『亲仁』。因为你没有具备『亲仁』的一个条件,就是你的心态没有调整过来。如果调整过来,你后面才能进入到『余力学文』,再有好的方法那成长的速度会非常快了。这个心态调整过来没有?这个心态很不容易调整。但今天大家在一起共学、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内心的一种恐惧、一种心虚给突破了,才能够很好的学习。

 

实际上有没有感觉,其实我们不是怕这个『仁者』。你怕他,他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像一面镜子,因为他们的『仁』,会不会不知不觉把我们的『不仁』给反射出来?(会)。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或者不忠、不孝、不悌、不义等等这些就给我们反射出来。有时候我们看到镜子里边的那个自己很丑的时候,你照不照镜子?不照?但是不照镜子能看出自己哪里有灰尘、哪里有毛病吗?(看不到)。当看清自己的时候,可能感到自己心里有点难过,这个很正常。问题是你要不要继续照?(要)。你可以选择不照,但是你继续照的过程中,会不会慢慢把我们对比之下的不仁、不忠、不孝等等,把它改变过来?在慢慢改变过来的过程中,慢慢照镜子,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的时候,请问你这个时候的内心还是心虚、害怕、恐怖这种状态吗?(不是)。你这个时候的内心应该是什么状态?(欢喜)。百感交集,又有点心虚、又欢喜,又想照镜子又不敢照,但是慢慢会越来越愿意去照这个镜子,好像阳光照到我们的心地当中。

 

如果我光讲一些好听的,自己顺耳的,那不都是顺着习气在讲吗?所以『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他不会去讨好你。所以在我们进入『余力学文』的过程中,一定是要能够把这种畏惧,负面的给减少,转变过来,有一种勇气。越学习越能够生起一种『敬畏之心』。这个心态不调整过来,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能亲仁』的。调整过来我们才能够做到『能亲仁』。『能亲仁』之后是『无限好』,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如果这些你不突破,你不能很好的去面对的话,结果就是『不亲仁』。他没有中间路可以走,你说我能不能不亲仁也不流俗?其实不亲仁他就会往另外的一个方向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是仁者把我们推走了吗?(不是)。是谁?是我们内心的习气,这个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和突破的。有的时候我们看业障重不重?不会看,是吧?有一句经文可以帮我们看出来,《了凡四训》当中『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我们在这里提一下,这个都是经典和经典互相参照,它都有相近的地方。

 

或者这样讲,一个『仁』或者『不仁』他有没有各自不同的磁场?(有)。有仁爱心的磁场,看到这个磁场,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亲近、接近。相反,那种『不仁』甚至是『不义』,你会感到有点讨厌和不愿意接受。所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他自然会让开,但是不仁的接触『仁』的磁场他会不会感觉不舒服?(会)。他会觉得哪种磁场舒服?(不仁的)。他会觉得那种磁场跟他有点相应。所以当你面对一些磁场的时候,你内心反应的强烈程度跟我们的习气都有比较大的关系。

 

所以在《了凡四训》中就讲到,如果一个人的障碍是比较大的,他就会有一个反应出现,什么呢?就是我们讲到的『人多畏』,『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有几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下,你就知道我们应该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有一个叫『无事而常烦恼』,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人的心情会莫名其妙不好?(会)。糟糕了,这个就是属于业障比较重。有人惹你,你烦还有个理由,没人惹你,你就烦,你说为什么呢?就是烦习惯了,『无事而常烦恼』。『妄言失志』,就说话颠三倒四,思维就乱,心神不定,不安。还有就是『见君子而赧然消沮』,就是情绪低落,不愿意看到正人君子。正人君子不讨人喜欢吗?正常来讲正人君子会不会讨人喜欢?(会)。那为什么会不喜欢正人君子?(他有一股浩然正气)。不是,就是那个磁场他不相应。会感觉有一点怕,但不是说会让人见到就想躲。见了就是非常抵触,『赧然消沮』。『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每天提不起精神,懒洋洋的,思维都好像有一点不清晰,好像都被茅草堵住了一样,记性也不好,常常会忘掉很多,但有时候玩他不忘,就是正经事儿转头就忘。

 

『或闻正论而不乐』,有没有有人听到讲道德说仁义的时候,他很反感?(有)。这种就是,你就想业障重到什么程度。本来是正面的本来是好的,他听到之后心里很不舒服,『或闻正论而不乐』。那既然正的他不喜欢,那心中都是什么?(邪的)。你就知道了,同样是一个环境有些人欢喜,有些人很难过。『或施惠而人反怨』,想去帮助人,别人不但不接受,反而烦他。还有一个就是晚上都做噩梦,大家知道为什么晚上噩梦多吗?有一句话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就是平时的念头杂乱,甚至是不正的多,那个习惯,现在人讲潜意识,容不容易在我们睡觉的时候还在活动?(是)。那个活动是随着你平时比较深刻的印象产生的,那个时候我们的意志力不强,控制不了这些潜意识的波动。这些波动如果常常出现的是一些恶的和不善的,其实反映出来就是我们平常的念头是善的多还是不善的多?不善的多。

 

诸位学长,如果这些情况都有,或者有一些这样的情况的话,就反映出一个人的障碍是比较大的。虽然障碍大,诸位学长,能不能把它消除?(能)。怎么消除?『亲仁』。就是突破,一点点突破之后会发现我们听到正论是欢喜的,会发现我们看到君子是肃然起敬的,会发现我们越分享越有味道。也会发现我们不会再没事常烦恼,而是笑容满面。也会感觉每天都神清气爽的。帮助人,人家会说『Thank you』。会不会晚上做梦就是吉祥的梦,所以叫夜梦吉祥,原因在哪儿?就是我们每天在『亲仁』,亲《德育故事》,亲圣贤教诲。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不光是这几个月,我们想不想几年、几十年这么一直坚持下去?(想)。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亲仁』,有这样的一个好心态,我们后面的学习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受益。

 

我们把『余力学文』再给大家报告一下,因为在后面的学习,我们会在好学方面、学习方面多给大家一些建议,做一下参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余力学文』,大家来读一下第三十二小段,预备起。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学文』跟『力行』是一个『体』的两个面,它是不能分开的,偏到任何一面都会出差错,『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如果只强调『力行』不『学文』就会出现『任己见,昧理真』,只是按自己的烦恼习气在力行,那力行的都是自己的学问。光『学文』不『力行』又容易『长浮华』,就是纸上谈兵,你说谈的对不对呢?有的对,很多也是推测的,不是自己实际体验过来的感受,所以必须要自己来实践,实践什么呢?就是把自己所学的、所理解的、所讲的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不然你讲得都对、讲得很好,但是别人会问你『你为什么不做呢?』,你说『很好啊,我是为你好啊。』他说『好,你为什么不做呢?』就这一个问题就把你问倒了。你再讲好的时候,人家就说『你都不做,你让我来做?』。就感觉人家就对你产生怀疑了。(是)。

 

印光大师有一段话蛮好,『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在多,而在精,在我们的落实。如果多了,落实的少了,那个还容易陷入一种泛泛空谈当中。大家有没有发现《弟子规》的每一句话,我们认真做到都会有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是谈,不能够落实,这个就很糟糕了。

 

『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你很努力很勤奋读书,读的书再多,但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个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如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就是自己和大家都受益。但有一种泥塑的龙,那这个龙,它就算『泥龙纵泡之水中』,哪怕天天在学,天天在读,也很麻烦。这个泥龙在水中泡久了会是什么结果?『也不免丧身之祸』。

 

请问大家力行重不重要?(重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功课,好吗?(好)。当我们讲到《中庸》『力行近乎仁』的时候,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力行?怎么力行?如果你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觉得『出力』就是『力行』,有没有可能还会有偏差的地方?(有)。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力行,这样子力行得再多,还都是『任己见,昧理真』。

 

现在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很强调力行,但是在强调力行的背后忽略了一个什么?『但力行,不学文』,或者『学文』的比例很少的情况下,问题是很多,原因就是对这个都有可能有偏差的地方。你光学不力行不行,但是你只力行,你不知道怎么力行?在哪力行?现在力行的是不是真的符合圣贤教诲?到最后也还会出现迷失的状态。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跟大家来报告,力行是『放下』,放下自己的一些障碍和烦恼习气。那学文是『看破』,今天我们从初发心到成圣成贤就是这两个方法。哪两个方法?看破一分,哪怕一分,您就要放下一分,我们讲你就要把它做到、做好。当我们放下一分之后,我们对道理才能够多理解一分,多理解一分你才能够又再努力地做到一分。所以他就好像上台阶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慢慢的相辅相成。只有一边而忽略了一边,那你就没有办法再往上提高。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方法,从初发心到圣贤,都是靠这两个方法不断地努力,就是『解行相应』。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名词,这个意思我们都能够理解。而『看破』『放下』的意思更深刻。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经典当中,它没有用『力行』?因为『力行』在文字上会不会让人产生一种误会?(会)。是不是出力越多你力行做得越好呢?(不是)。出力有好多种,有一种是我们身体上的出力、流汗甚至是付出辛苦。有没有还有一种辛苦比流汗、出力更辛苦的?(有)。比如说干活,我们大家都很努力,出了很多力,这个是我们去力行的。有没有心上的一些烦恼?(有)。就是我刚刚讲到的那个恐惧和害怕,让你干三天活容易,还是让你把心中的这个恐惧放下容易?(干活容易)。这个力行的意思很深,但是你如果不给它讲清楚的话,人容不容易着在我就在干活上了?(容易)。古圣先贤讲这个道理,没有把意思表达错,是我们望文生义理解错了。为了避免这样的一个错误,今天我们报告另外一个『放下』。放下什么呢?放下我们的恐惧、放下我们的害怕、放下我们的烦恼、放下我们的习气,我们才能够真正的看得懂,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好,所以这个『解行相应』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第三十三段,请大家来读一下预备起。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读书要专,要循序渐进,要有耐心、要刻苦努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惑的最好是能够把它提出来,然后把它解开。不然你那个疑惑一直埋在心中,那个障碍就非常大。但是问也要问对人,如果问的不恰当,虽然人给了你建议,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偏差的地方,这是我们要了解到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十四段,预备起。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现在学传统文化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不专心、不认真,没有诚敬心。从哪里练呢?只能从小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包括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一字一句都认真读,读到哪里该停顿。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份心的时候,哪怕是一百个、一千个人读都还是如同一个人读的声音一样。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简单的、小的都听不懂,都不愿意去做,你说我要学高的,我要学更好的,我要去帮助天下,又从何谈起呢?现在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自己很顽固,很执着,但是不认为自己执着;习气很重但不认为自己习气很重;自己很不恭敬,但是不认为自己不恭敬。让你恭敬、让你做事认真仔细点,难道错了吗?没有嘛,但是人就是看不到这一点。能看到这一点,你才有改正和改进的机会。自己都还一身的毛病,一身的习气,你去帮人,大家有没有发现,哪怕用传统文化去帮人,最后帮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情况?不但没帮好,有没有可能把人给害了?(有)。你带着自己的烦恼,不恭敬,假设你恭敬心缺乏、仁爱心缺乏、习气又很重,你用《弟子规》、《一日常规》,哪怕用《一日常规》去要求,因为带着很严重的一些习气的时候,自己不受益,别人的受益也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家看到三十四这一个大段,它很多都是一些小的事,但是这些基本的都还欠缺的话,那就应该要认识到,然后努力地来把它做好。困难虽然有,障碍虽然大,但是我们还是要『勿自暴,勿自弃』,要有信心。就是我们真正的看到问题在哪儿,然后才能够说我要为往圣继绝学,不然都是拿圣贤人在开玩笑。

 

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消遣圣贤人的弟子?(不能)。怎么样才能够不消遣圣贤人呢?还是要真正认识到,就像我们刚刚跟大家讲的一些道理,讲的过程你在理解,理解的过程中你在看破。你光理解,光觉得蛮不错的、很受益,但是你没有真正地去把它放下或者我们讲真正地去落实的话,你这个『看破』,这个『解行相应』还都是一种空的。

 

甚至我们会误以为我们所理解的就是我们所做到的,我们所理解的和我们做到的一般来讲都还是很有差距的。不是说我们做的完全都一样,那个不容易,但是我们需要把我们理解的和做到的差距要少一点,要小一点,这样子才能够真正的为往圣继绝学。

 

好,就先和大家提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恩您快乐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